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咽通气道联合面罩机械通气在患儿日间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訾婷婷 张建敏 辛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道联合面罩通气在患儿日间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00例日间手术患儿,年龄6~12岁,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口咽通气道联合面罩通气(M组)和喉罩通气(L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诱导,术中静脉持续输...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道联合面罩通气在患儿日间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00例日间手术患儿,年龄6~12岁,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口咽通气道联合面罩通气(M组)和喉罩通气(L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诱导,术中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麻醉。术中维持通气RR 16~20次/分,调节VT,维持PETCO235~40mm Hg。记录诱导前(T1)、置入口咽通气道或喉罩时(T2)、手术开始时(T3)、麻醉用药减半时(T4)、停麻醉用药时(T5)、手术结束时(T6)、拔出口咽通气道或喉罩时(T7)的HR、MAP、SpO2、PETCO2、VT、BIS值及Ppeak。记录置入口咽通气道或喉罩一次成功率,停药至拔出口咽通气道或喉罩时间,自主呼吸恢复良好时间,患儿清醒时间,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全部成功完成手术。一次性插入的成功率M组明显高于L组(P〈0.05)。L组术中2例通气不佳,M组无通气不佳患儿。术后患儿有咽部不适感L组11例,M组2例。两组患儿术中HR、MAP、SpO2、PETCO2、VT、BIS值及Ppea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PETCO2波形与正常波形比较无变化。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L组明显高于M组(P〈0.05)。结论口咽通气道联合面罩下通气应用于患儿日间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通气道联合面罩 喉罩 机械通气 小儿 日间手术
下载PDF
口咽通气道在老年无痛不插管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吴瑶 胡丽君 +1 位作者 徐鑫 羊妍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386-387,共2页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对无痛的要求越来越高。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以前是无痛的禁区,由于检查占用气道,呼吸道通畅性无法保障。随着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在门诊的使用日渐增多,不插管的纤支镜检查也开始实施无...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对无痛的要求越来越高。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以前是无痛的禁区,由于检查占用气道,呼吸道通畅性无法保障。随着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在门诊的使用日渐增多,不插管的纤支镜检查也开始实施无痛化。在纤支镜检查的发展中,一些新的诊断技术,如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TBNA)、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导航等技术操作较常规支气管镜操作技术更为复杂,需要病人的配合度更高[1]。而老年病人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较多,这些病人往往肺功能较差,又合并许多基础疾病,如何在保障麻醉效果的同时保留自主呼吸是无痛支气管镜麻醉的一个难点[2]。口咽通气道作为一种无创性通气设备,是否可以既不影响呼吸科医生的操作,又能保障病人的呼吸道通畅是本研究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检查 纤支镜检查 口咽通气道 右美托咪定 呼吸通畅 呼吸系统疾病 老年病人 纤维支气管镜
下载PDF
经口咽通气道导引管引导盲探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解克强 井玉生 +1 位作者 王明义 丁宝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9-450,共2页
关键词 盲探气管插管 口咽通气道 困难气 导引管 临床应用 引导 死亡病例 纤维支气管镜
下载PDF
简易呼吸球囊结合口咽通气道预氧合在抢救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江源源 刘静兰 +4 位作者 曾珍 刘琼 徐芬 邓焰丽 张朝晖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18期141-142,共2页
目的讨论经口咽通气道结合球囊面罩、手法加压给氧对心肺复苏患者进行预氧合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入ICU心肺复苏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实验组行简易呼吸球囊结合口咽通气道辅助通气计划,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法开放... 目的讨论经口咽通气道结合球囊面罩、手法加压给氧对心肺复苏患者进行预氧合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入ICU心肺复苏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实验组行简易呼吸球囊结合口咽通气道辅助通气计划,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法开放气道结合球囊面罩加压给氧,比较两组患者行气管插管前气道有效开放时间及预氧合(SpO2≥95%)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达到预期氧合(SpO2≥95%)所需时间及气道有效开放时间明显低于于对照组者(P<0.05)。结论实施行气管插管前予简易呼吸球囊结合口咽通气道预氧合可以快速提高SpO2,改善患者缺氧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通气道 球囊通气 心肺复苏
下载PDF
口咽通气道在全麻诱导困难通气中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福严 韩伟 +1 位作者 孙宝民 王德华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862-863,共2页
目的评价口咽通气道在全麻诱导气道阻塞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气道阻塞患者33例,性别不限,年龄20~45岁,ASAI级。气道阻塞界定:托下颌面罩加压给氧,潮气量0~100ml,气道峰压>20cm H2O为气道受阻;然后,置入口咽通气道再托下... 目的评价口咽通气道在全麻诱导气道阻塞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气道阻塞患者33例,性别不限,年龄20~45岁,ASAI级。气道阻塞界定:托下颌面罩加压给氧,潮气量0~100ml,气道峰压>20cm H2O为气道受阻;然后,置入口咽通气道再托下颌面罩加压给氧,潮气量维持在300~600ml。分别记录置入口咽通气道前、后的3次气道峰压,取其平均值。结果全麻诱导气道阻塞患者置入口咽通气道后气道峰压明显降低(P<0.01)。结论置入口咽通气道简便有效的解决了全麻诱导中的气道阻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通气道 阻塞 峰压
下载PDF
留置口咽通气道卒中昏迷患者置胃管方法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李萍 刘会玲 +1 位作者 冯俊艳 安聪娟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144-146,150,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置胃管方法在脑卒中昏迷留置口咽通气道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内科2015年1~12月脑卒中昏迷留置口咽通气道需留置胃管的住院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置胃管方法,... 目的探讨改良的置胃管方法在脑卒中昏迷留置口咽通气道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内科2015年1~12月脑卒中昏迷留置口咽通气道需留置胃管的住院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置胃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的置胃管方法,比较两种操作方法对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及一次性置胃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置胃管前2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胃管时观察组对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均较对照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置管时与置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置管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48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6.0%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6,P<0.05)。结论改良的置胃管方法置胃管成功率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影响小,较常规置管方面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明显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昏迷 口咽通气道 平卧位 胃管置入
下载PDF
意识障碍患者使用口咽通气道辅助胃管置入术效果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徐晶 陈仁智 黄燕林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17期80-83,共4页
目的:对使用一次性口咽通气道辅助下胃管置入和常规胃管置入术两种方法在意识障碍患者中使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意识障碍且需要留置胃管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8例,对照组22例,比较两组胃... 目的:对使用一次性口咽通气道辅助下胃管置入和常规胃管置入术两种方法在意识障碍患者中使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意识障碍且需要留置胃管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8例,对照组22例,比较两组胃管的一次置管成功率、胃管放置成功率、置入胃管的操作时间。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置入胃管的操作时间分别为(3.60±1.80)min和(6.45±3.7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对照组仅为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置管成功率为100%,对照组为9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意识障碍患者留置胃管中使用一次性口咽通气道可以提高置管的一次成功率,减少置管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通气道 胃管插管术 意识障碍 成功率
下载PDF
口咽通气道辅助纤维支气管镜经口气管插管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定东 王绍林 +1 位作者 张宣 刘小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23-924,共2页
治疗颈椎创伤、肿瘤、关节炎、椎管狭窄、颈椎间盘退变或关节不稳的颈椎手术中,常有凶为颈椎不稳(如颈椎骨折)或关节炎所致颈椎畸形而成为困难插管气道。
关键词 口咽通气道 颈椎创伤 气管插管 纤维支气管镜 手术中 应用 颈椎间盘退变 椎管狭窄
下载PDF
口咽通气道在重症脑血管病人抢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高素丽 刘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2期150-150,共1页
回顾性总结口咽通气道在20例重症脑血管病人抢救中的应用及护理,认为放置口咽通气道是一种简单易行,能有效地解决舌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呼吸的方法,同时有利于吸氧和吸痰。
关键词 口咽通气道 脑血管病人 护理
下载PDF
应用口咽通气道的脑卒中病人进行氧驱湿化速度不同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方萍 郑华如 +6 位作者 岳明 霍佳佳 方昌存 石苗苗 万胜慧 陆莉 孙斌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6年第11期3902-3904,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口咽通气道的脑卒中病人氧驱湿化液泵入合适速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2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应用口咽通气道脑卒中病人,并经口咽通气道应用0.45%氯化钠氧驱湿化泵入的77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分别以... [目的]研究应用口咽通气道的脑卒中病人氧驱湿化液泵入合适速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2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应用口咽通气道脑卒中病人,并经口咽通气道应用0.45%氯化钠氧驱湿化泵入的77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分别以1mL/h^2mL/h、3mL/h^8mL/h、>8mL/h速度持续泵入湿化,应用3d后比较3组病人口腔黏膜情况、气道湿化效果等指标。[结果]3组病人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呼吸、血氧饱和度、口腔黏膜情况、湿化效果满意、痰痂、日吸痰次数、吸痰时黏膜损伤等方面与A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口咽通气道的脑卒中病人应用0.45%氯化钠3mL/h^8mL/h的速度持续泵入是较合适的泵入速度,病人较舒适,且并发症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通气道 湿化速度 脑卒中 舌后坠 并发症
下载PDF
带气囊口咽通气道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旅军 俞素瑛 陈雄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620-621,共2页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呼吸管理 带气囊口咽通气道
下载PDF
巧置口咽通气道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彤嘉 杨昭伟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8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口咽通气道 呼吸梗阻 舌后坠 不适感 反方向 刺激性 清水
下载PDF
经口咽通气道吸痰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潘建芬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8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经口咽通气道吸痰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经口咽通气道吸痰,对照组经口、鼻吸痰。结果实验组患者吸痰后的呼吸困难明显减轻,肺部听诊痰鸣音减少或消失,血气分析值明... 目的探讨经口咽通气道吸痰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经口咽通气道吸痰,对照组经口、鼻吸痰。结果实验组患者吸痰后的呼吸困难明显减轻,肺部听诊痰鸣音减少或消失,血气分析值明显改善。结论经口咽通气道吸痰效果优于经口、鼻吸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口咽通气道 吸痰
下载PDF
口咽通气道在经口留置胃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景新华 祝小娟 +1 位作者 高燕芬 王燕毅 《全科护理》 2012年第29期2705-2705,共1页
对30例神经外科意识障碍病人采用口咽通气道辅助经口留置胃管,取"E"字形3M肤色胶布妥善固定,留置胃管期间认真评估口腔情况,细心护理,未见胃管损伤及滑脱,口腔黏膜完好,无继发感染。
关键词 口咽通气道 胃管 意识障碍 神经外科
下载PDF
口咽通气道固定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丽鸿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6年第2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口咽通气道 固定方法 呼吸梗阻 过敏性皮炎 临床应用 胶布 过敏者
下载PDF
体外刺激性咳嗽联合经口咽通气道吸痰法在神经内科肺部感染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娅莉 顾志娥 +1 位作者 刘必琴 施杨 《全科护理》 2023年第20期2810-2812,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刺激性咳嗽联合口咽通气道吸痰法在神经内科肺部感染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神经内科肺部感染的病人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行常规吸痰法,观察组采用体外刺激性咳嗽联合经口咽通气... 目的:探讨体外刺激性咳嗽联合口咽通气道吸痰法在神经内科肺部感染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神经内科肺部感染的病人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行常规吸痰法,观察组采用体外刺激性咳嗽联合经口咽通气道吸痰法。比较两组病人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干预第4天痰液吸净时间、吸痰总次数及住院时间、对护士吸痰技术操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气道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士吸痰技术操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第4天吸痰总次数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刺激性咳嗽联合经口咽通气道吸痰法适用于肺部感染不能自主排痰的病人,操作简单易行,创伤小,可反复操作,病人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刺激性咳嗽 口咽通气道 吸痰 肺部感染
下载PDF
自制口咽通气道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卫东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35期7465-7466,共2页
目的:观察自制口咽通气道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口气管插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5例术前评估为困难气道,拟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在自制口咽通气道的辅助下,由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记录从开始置入纤维支气管镜至找到声... 目的:观察自制口咽通气道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口气管插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5例术前评估为困难气道,拟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在自制口咽通气道的辅助下,由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记录从开始置入纤维支气管镜至找到声门和完成气管插管的时间,测量门齿到声门距离。观察气管插管过程中SpO2变化和口腔损伤情况。结果:全组25例插管均一次成功,从开始置入纤维支气管镜至找到声门时间为8~43 s、完成气管插管时间为47 s~4 min 23 s。所有患者插管过程中SpO2均在90%~100%之间,没有口腔损伤病例发生。结论:自制口咽通气道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口气管插管中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口咽通气道 纤维支气管镜 气管插管
下载PDF
口咽通气道在治疗新生儿暂时性上呼吸道阻塞的应用
18
作者 杨正 秦玉芝 孙月娥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77-378,共2页
新生儿暂时性上呼吸道阻塞,主要的危险是患儿呼吸困难、缺氧甚至窒息.过去紧急救治的方法国内外主要是进行气管插管以解决通气问题.插管是一项较复杂的技术,气管内插管合并症也较多.我们借鉴麻醉科应用口咽通气道处理气道阻塞的经验,用... 新生儿暂时性上呼吸道阻塞,主要的危险是患儿呼吸困难、缺氧甚至窒息.过去紧急救治的方法国内外主要是进行气管插管以解决通气问题.插管是一项较复杂的技术,气管内插管合并症也较多.我们借鉴麻醉科应用口咽通气道处理气道阻塞的经验,用其救治新生儿因疾病引起的上呼吸道阻塞,收到了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通气道 治疗 新生儿 暂时性上呼吸阻塞
下载PDF
下颌托起支撑器与口咽通气道通气在肥胖患者全麻恢复期的应用
19
作者 张博 张涤非 +2 位作者 金玉坤 彭卫华 王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871-873,共3页
目的:比较下颌托起支撑器通气与口咽通气道通气在肥胖患者全麻恢复期优化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纳入择期全麻术后肥胖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下颌托起支撑器组(A组)和口咽通气道组(B组)各20例。在术后恢复室,患者呼吸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A组... 目的:比较下颌托起支撑器通气与口咽通气道通气在肥胖患者全麻恢复期优化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纳入择期全麻术后肥胖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下颌托起支撑器组(A组)和口咽通气道组(B组)各20例。在术后恢复室,患者呼吸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A组患者使用下颌托起支撑器通气,B组经口腔置入口咽通气道通气;2组患者均以面罩给氧(氧流量2 L/min)至苏醒,当2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p O2)<90%时采取进一步措施。观察2组患者入术后恢复室时(T1),采取不同通气方式后5 min(T2)、10 min(T3)、20 min(T4)时Sp O2、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情况,并记录躁动、恶心呕吐、喉痉挛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Sp O2、RR、MAP和HR维持在正常范围。A组患者Sp O2在各时间点与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HR在T2和T3均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患者RR和MAP在T2、T3和T4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躁动发生率低于B组(P<0.05),2组患者喉痉挛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托起支撑器通气与口咽通气道通气在肥胖患者全麻恢复期的应用效果相同,下颌托起支撑器通气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较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期 肥胖 下颌托起支撑器 口咽通气道
下载PDF
口咽通气道保护下行胃管插管术1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樊雨青 陈仁智 窦瑞梅 《包头医学》 2007年第3期185-186,共2页
目的:为了避免对昏迷病人常规胃管插管术引起呼吸困难。方法:插管前用一次性口咽通气道保护后再操作。结果:所有患者均插管成功,成功率为100%。结论:口咽通气道保护下行胃管插管术简单、使用成功率高。
关键词 口咽通气道保护 胃管插管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