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格萨尔史诗口头传统与文化新形态
1
作者 丹珍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5期47-54,共8页
格萨尔史诗口头传统融神话、传说、歌谣、故事、谜语、谚语、隐语于一体。在千年说唱的世事变迁中与藏民族古老苯教“仲”“德乌”“苯”的口头传统互为指涉、一脉相承。史诗艺术文化新形态的迅速发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将不... 格萨尔史诗口头传统融神话、传说、歌谣、故事、谜语、谚语、隐语于一体。在千年说唱的世事变迁中与藏民族古老苯教“仲”“德乌”“苯”的口头传统互为指涉、一脉相承。史诗艺术文化新形态的迅速发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将不同时代人们对远古的集体记忆、对千面英雄的想象虚构勾勒得更加丰富、复杂、多元、立体,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审美趣味,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与世界文化的交往交流。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体系中,格萨尔文化遗产立足本土“口头传统”,开启与世界新的接轨与对话,格萨尔史诗口头传统和艺术文化新形态正在经历革故鼎新的蜕变与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史诗 口头传统 文化新形态 蜕变 转换
下载PDF
云南口头传统中的“兄弟祖先”记忆与叙事
2
作者 杨甫旺 杨杨 张玫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2-41,共10页
云南各民族的“兄弟祖先”口头传统与“同源共祖”的民族记忆一脉相承、相互递进,包含了各民族对于本民族及周边其他民族的形成、发展、变迁的想象建构和对于各民族之间文化差异的朴素解释,对各民族和谐共生、民族文化多元共存的现实的... 云南各民族的“兄弟祖先”口头传统与“同源共祖”的民族记忆一脉相承、相互递进,包含了各民族对于本民族及周边其他民族的形成、发展、变迁的想象建构和对于各民族之间文化差异的朴素解释,对各民族和谐共生、民族文化多元共存的现实的理解认识提炼浓缩为“兄弟祖先”的口头叙事传统,并通过“兄弟祖先”这一凝聚群体的表征符号强化了云南各民族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各民族 口头传统 兄弟祖先 记忆与叙事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正式签署《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合作协议》
3
《图书馆界》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2024年1月25日,由国家图书馆、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启动仪式暨云南省试点工作成果展演展示活动在国家图书馆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郭卫平,... 2024年1月25日,由国家图书馆、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启动仪式暨云南省试点工作成果展演展示活动在国家图书馆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郭卫平,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驻会副主任隋青出席活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馆长秦小燕参加了启动仪式。作为人口较少民族主要分布的13个相关省(自治区)的省级图书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人口较少民族 国家图书馆 省级图书馆 口头传统 全国政协 典藏 副部长
下载PDF
口头传统规约下的《水浒传》叙事
4
作者 唐祥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5期12-16,共5页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在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和道德观念等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意义。通过深入剖析口头传统与《水浒传》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口头传统为《水浒...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在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和道德观念等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意义。通过深入剖析口头传统与《水浒传》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口头传统为《水浒传》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民间素材和生动的口语特色,使作品更具有现实感和亲和力。同时,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传达的道德观念也离不开口头传统文化的影响,展现了对中国古代社会价值观和人性探究的深刻思考。该文通过对《水浒传》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这部经典作品的理解,也能拓展人们对口头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学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文化意义。希望未来能够继续挖掘和传承《水浒传》及口头传统的价值,让这部经典作品在当代文化中继续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口头传统 叙事结构 人物形象 道德观 性别观
下载PDF
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启动仪式暨云南省试点工作成果展演展示活动在京举办
5
作者 《中华手工》 2024年第3期14-14,共1页
1月25日,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启动仪式暨云南省试点工作成果展演展示活动在北京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举办。启动仪式上,国家图书馆与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主要分布的13个相关省(自治区)的省级图书馆签署了合作协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 1月25日,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启动仪式暨云南省试点工作成果展演展示活动在北京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举办。启动仪式上,国家图书馆与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主要分布的13个相关省(自治区)的省级图书馆签署了合作协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共同启动项目,标志着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启资源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 口头传统 省级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 展示活动 全国政协 典藏 展演
下载PDF
试论口头传统的传承特点 被引量:7
6
作者 黄天骥 刘晓春 《文化遗产》 2009年第3期64-69,157,共7页
口头传统的传承依赖于口语,以及人际间的口传心授;记忆以及表演的即时情境,决定了口头传统的传承具有惯常性、创造性的特点;口头传统的传承必须契合共同体的文化传统,同时又体现个人的独特性;在叙事方式、结构模式方面,口头传统形成了... 口头传统的传承依赖于口语,以及人际间的口传心授;记忆以及表演的即时情境,决定了口头传统的传承具有惯常性、创造性的特点;口头传统的传承必须契合共同体的文化传统,同时又体现个人的独特性;在叙事方式、结构模式方面,口头传统形成了重复、套路、程式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传统 传承 口传心授 情境 程式
下载PDF
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口头传统 被引量:17
7
作者 朝戈金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1,共11页
口头传统作为古老而又常新的信息交流方式,一直未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在人类媒介的发展历史中,语言、文字、印刷术、互联网分别代表着几个重要阶段。在人文学术领域,口头传统关涉人类认识世界和呈现世界的方式,是人类观念传承和知识传... 口头传统作为古老而又常新的信息交流方式,一直未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在人类媒介的发展历史中,语言、文字、印刷术、互联网分别代表着几个重要阶段。在人文学术领域,口头传统关涉人类认识世界和呈现世界的方式,是人类观念传承和知识传递的过程和结果。探讨口头传统及其与人类活动最具广泛性和多样性的内在关联,不但具有认识论价值,而且具有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传统 口头 口语艺术 书写性 信息技术
下载PDF
在口头传统与书写文化之间的史诗演述人——基于个案研究的民族志写作 被引量:15
8
作者 巴莫曲布嫫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84,共11页
在彝族史诗研究中存在着过度重视口头传承的集体性而忽略了民众个体的普遍倾向。史诗演述的传承人作为史诗"勒俄"(hnewo,史诗演述)传统背后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史诗得以世代沿传的中坚力量。因此,对传承人的跟踪与研究是考察史... 在彝族史诗研究中存在着过度重视口头传承的集体性而忽略了民众个体的普遍倾向。史诗演述的传承人作为史诗"勒俄"(hnewo,史诗演述)传统背后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史诗得以世代沿传的中坚力量。因此,对传承人的跟踪与研究是考察史诗传统的主要环节。在诺苏彝族史诗演述人的成长过程中,书写与口承这两种传统的教授与学习是始终相伴、相得益彰、互为表里的内驱力。"克智"(kenre,口头论辩)的兴起和传承,在客观上激活了"勒俄"的口头传播和动态接受,使史诗传承人脱离了各种书写文本的制约而走向面对面的社群,融入民俗生活的文化情境中,并在特定的竞争机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口头创编能力与演述艺术,从而也促进了史诗传统的长期流布和动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诺苏支系 口头传统 书写文化 史诗演述人 口头论辩
下载PDF
时空的补偿与再造:网络社群对少数民族口头传统传承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范小青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9-135,共7页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口头传统传承面临困境,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传统社区的离散化使得时空统一的面对面传承情境难以获得。新媒体网络社群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原有社区的时空补偿和再造,成为口头传统传承的新时空。网络社群中的记...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口头传统传承面临困境,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传统社区的离散化使得时空统一的面对面传承情境难以获得。新媒体网络社群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原有社区的时空补偿和再造,成为口头传统传承的新时空。网络社群中的记录与保存、传播与扩散、学习与传承等实践活动,使得口头传统的保护与传承出现了新的路径。但传播不等于传承,虚拟空间和碎片化参与也有可能淡化文化内涵,网络社群对少数民族口头传统传承的作用还需要更加理性地去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群 口头传统 新时空 传承
下载PDF
关于保护传承达斡尔口头传统的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春梅 苗瑞丹 吴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63-64,共2页
达斡尔族乌钦口头文化不仅是达斡尔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因此保护传承达斡尔族乌钦口传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从政策层面、观念层面、技术层面、体制层面探讨了达斡尔民族口传文化保护传承的对策。
关键词 达斡尔族 口头传统 保护传承
下载PDF
口头传统专业元数据标准定制:边界作业与数字共同体 被引量:12
11
作者 巴莫曲布嫫 郭翠潇 +2 位作者 高瑜蔚 宋贞子 张建军 《民间文化论坛》 2018年第6期56-67,共12页
立足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口头传统专题数据库建设:口头传统元数据标准建设"的工作实际,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多年来的田野研究实践与操作经验为依据,讨论利用信息和传播技术保护各民... 立足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口头传统专题数据库建设:口头传统元数据标准建设"的工作实际,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多年来的田野研究实践与操作经验为依据,讨论利用信息和传播技术保护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口头传统研究数字化建档,以及实现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的多种可能性及其途径;进而围绕"边界作业"理念和"数字共同体"观念,探讨构筑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传承人和实践者)以及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多重主体协同行动的功能性互补机制,以及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传统 专业元数据 元数据标准 数字共同体 边界作业
下载PDF
口头传统与族源研究探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汪立珍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3-148,共6页
口头传统是人类珍贵的传统文化,从远古至今,口头讲述从未停止,从宇宙起源、民族迁徙到英雄征战、风物传说,口头讲述从未间断,从祭祀天地祖先到婚姻丧葬人生仪式,口头叙事仍在继续。口头传统是贯穿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关键要素... 口头传统是人类珍贵的传统文化,从远古至今,口头讲述从未停止,从宇宙起源、民族迁徙到英雄征战、风物传说,口头讲述从未间断,从祭祀天地祖先到婚姻丧葬人生仪式,口头叙事仍在继续。口头传统是贯穿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关键要素,蕴含着民族起源等重要文化信息的密码。在我国有关族源研究的学科体系里,神话、传说、史诗等口头传统几乎都被边缘化。其实有关民族起源等重大问题的历史信息在人类起源神话、族源传说等口头传统中存留大量重要线索。对于我国民族学、历史学界长期以来悬而未解的族源问题研究,从口头传统的角度深入挖掘将有利于获得全新的认识,进一步揭示该问题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传统 族源 民族认同 边缘化 叙述
下载PDF
口头传统:人类文化传播与再生的原型酵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中举 《文化遗产》 CSSCI 2015年第4期65-72,共8页
口头传统是人类文化艺术的原型酵母,艺术生命活力极强,它们对文化的传播、传承、再生具有多维价值;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基于口头传统而衍生的文化成果,呈现为裂变、累加形态;随着人类传播方式的丰富、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口头传统对文... 口头传统是人类文化艺术的原型酵母,艺术生命活力极强,它们对文化的传播、传承、再生具有多维价值;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基于口头传统而衍生的文化成果,呈现为裂变、累加形态;随着人类传播方式的丰富、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口头传统对文化的传承与再生产、再创造具有多维度价值功用,产生了巨大的跨界混生效应。这种多维价值与混生效应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文化艺术再生产、再创造的实践中,进一步凝结、积淀、浸润了口头传统不朽的文化经典品格,促进了文化艺术传承与再生产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传统 原型酵母 文化再生 多维价值 混生效应
下载PDF
口头传统与文本书写:以《羌族释比经典》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蒋彬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42-46,共5页
羌族史诗的搜集整理工作,实现了口头传统向文本书写的转化。然而,诸如《羌族释比经典》等口头传统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聚集了众多演唱者,让其演述各自掌握的唱经,后在翻译者、研究者的合作下逐步形成。如此创作的标准化书写文本缺乏具体... 羌族史诗的搜集整理工作,实现了口头传统向文本书写的转化。然而,诸如《羌族释比经典》等口头传统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聚集了众多演唱者,让其演述各自掌握的唱经,后在翻译者、研究者的合作下逐步形成。如此创作的标准化书写文本缺乏具体时空场域,消解了口头传统的区域、方言差异,遗失了羌族口头传统的重要文化信息,甚至加入了整理者、编撰者的意志,成为向外界展示羌族"传统文化"的"阅读文本"。作为文化工程的口头传统的搜集整理,旨在抢救保护,应避免"保护性"破坏。故而,口头传统的文本书写应回归演唱传统与场域,既要包含演唱者信息,又要有参与者的互动过程,使其成为每次演唱的"实录",达到口头与文本、史诗传统与文化语境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口头传统 文本书写 羌族史诗 《羌族释比经典》
下载PDF
口头传统的电子媒介化——以温州鼓词的当代传承为个案 被引量:4
15
作者 包媛媛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06-111,共6页
在当下,电子媒介已成为口头传统"朝向当下"研究中不可忽视的视域。作为地方标志性口头传统,温州鼓词自20世纪中期以来经历了广播、录音带和VCD的传播过程,形成了不同特征的口头表演形态。电子媒介已成为现代口头传统重要的传... 在当下,电子媒介已成为口头传统"朝向当下"研究中不可忽视的视域。作为地方标志性口头传统,温州鼓词自20世纪中期以来经历了广播、录音带和VCD的传播过程,形成了不同特征的口头表演形态。电子媒介已成为现代口头传统重要的传播载体,并作为内在的建构力量形塑了口头传统的多样形态,展现了当代口头传统的多重面向,也丰富了口头传统的传承形式。当下口头传统的研究应该探求电子媒介对口头传统传承方式和传统形态的革新,全面呈现当代口头传统的传承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传统 电子媒介 温州鼓词
下载PDF
话语转换:地方口头传统的“在地化”——以新余毛衣女传说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万建中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81-188,共8页
《毛衣女》传说是民间口头传统的典型代表,其最早的记载距今已1600余年。在此期间在新余的流传状况不得而知,但其话语的转换却是可以考察的现实。凡是与之有关的或能够引发类比联想的实物、景观、生产生活方式一并纳入期间话语言说当中... 《毛衣女》传说是民间口头传统的典型代表,其最早的记载距今已1600余年。在此期间在新余的流传状况不得而知,但其话语的转换却是可以考察的现实。凡是与之有关的或能够引发类比联想的实物、景观、生产生活方式一并纳入期间话语言说当中,建构为一幅完整的话语谱系。毛衣女叙事话语转换的趋向和法则就是不断地向新余当地的生活世界靠拢,并且朝着内部和外部两个向度展开。这是一个"在地化"的过程,几乎所有的地方口头传统要活的新的生命活力,"在地化"是必然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衣女传说 地方口头传统 话语转换 “在地化”
下载PDF
传承中的再造:羌族口头传统的文化生境及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杰宏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43,112-114,共11页
口耳相传的口头传统构成了羌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其特征表现在内容的丰富性、内部文化的差异性、传承形态的宗教性、文化影响的多元性等方面。这些特征既是羌族民众基于深厚的历史传统中传承生成的,也是在与多元文化互动共融中不断进... 口耳相传的口头传统构成了羌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其特征表现在内容的丰富性、内部文化的差异性、传承形态的宗教性、文化影响的多元性等方面。这些特征既是羌族民众基于深厚的历史传统中传承生成的,也是在与多元文化互动共融中不断进行合理性改造中达成的。传承中的再造构成了羌族口头传统生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传统 释比 释比经典 汉藏文化 传统再造
下载PDF
论苗族史诗《亚鲁王》作为口头传统的文化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正彪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6年第3期98-105,共8页
苗族史诗《亚鲁王》是流传在苗语西部方言区的一部民间英雄史诗,这部长达三万余行的民间口头传统文学内容浩瀚,各种版本丰富多彩。文章通过列举这部史诗中部分版本里的民族学、语言学、伦理学和神话学价值作为实例对其文化进行评析,并... 苗族史诗《亚鲁王》是流传在苗语西部方言区的一部民间英雄史诗,这部长达三万余行的民间口头传统文学内容浩瀚,各种版本丰富多彩。文章通过列举这部史诗中部分版本里的民族学、语言学、伦理学和神话学价值作为实例对其文化进行评析,并就史诗的研究阐述了作者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史诗 《亚鲁王》 口头传统 文化价值
下载PDF
民族志视野中的叙事表演与口头传统——对《阿诗玛》三类文本的解读与反思 被引量:6
19
作者 仲林 《民间文化论坛》 2006年第2期89-99,共11页
现存的《阿诗玛》文本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口头文本、源于口头的文本和以传统为取向的文本。本文借鉴口头程式理论、表演理论、民族志诗学等学术资源,通过对《阿诗玛》口头文本及源于口头文本的细致梳理和解读,阐明了共时的叙事表演与历... 现存的《阿诗玛》文本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口头文本、源于口头的文本和以传统为取向的文本。本文借鉴口头程式理论、表演理论、民族志诗学等学术资源,通过对《阿诗玛》口头文本及源于口头文本的细致梳理和解读,阐明了共时的叙事表演与历时的口头传统对文本形态的塑造作用;并通过对《阿诗玛》以传统为取向的文本的学术史反思,探讨了改进民族志工作的必要与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类型 叙事表演 口头传统 民族志
下载PDF
彝族口头传统与民间文学的社会文化功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兴贵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70-73,共4页
口头传统与民间文学作为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彝族传统文化的真实记忆,其社会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人际沟通与情感交流、寓教于乐与行为规范、知识传授与道德塑造。
关键词 彝族 口头传统 民间文学 社会文化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