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活态”剧本研究的创新之作——评郑劭荣专著《中国传统戏曲口头剧本研究》
1
作者
李跃忠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19-121,共3页
《中国传统戏曲口头剧本研究》以"活态"剧本——口头剧本为研究对象,拓展传统戏剧研究领域,揭示戏曲史的口传潜流,为研究我国戏剧的发展史实及其规律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其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手段,文献典籍与田野资料相互参证...
《中国传统戏曲口头剧本研究》以"活态"剧本——口头剧本为研究对象,拓展传统戏剧研究领域,揭示戏曲史的口传潜流,为研究我国戏剧的发展史实及其规律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其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手段,文献典籍与田野资料相互参证,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创新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曲
口头剧本
研究》
口头剧本
即兴演出
多学科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书场走向舞台——民间说唱与戏曲口头剧本的形成
被引量:
3
2
作者
郑劭荣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7-152,共6页
从书场走向舞台,从即兴说唱到即兴演剧,是戏曲口头剧本生成的主要路径。考察我国剧种发展史,幕表制戏剧的前身往往为说唱伎艺。伶人沿袭说书人的编创手法,以"梗概式"文本为依据,营造剧目,演述剧情。戏词的创作方法亦与说唱同...
从书场走向舞台,从即兴说唱到即兴演剧,是戏曲口头剧本生成的主要路径。考察我国剧种发展史,幕表制戏剧的前身往往为说唱伎艺。伶人沿袭说书人的编创手法,以"梗概式"文本为依据,营造剧目,演述剧情。戏词的创作方法亦与说唱同出一辙,运用诗词赋赞这一程式化工具,进行灵活套用、转化,在表演中即兴编词。伶人改编小说的技法亦源自说唱,遵循可演性原则,凸显主要情节和人物,保留并突出小说中的重要科白与诗词韵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说唱
口头剧本
即兴创编
曲艺
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我国影戏口头剧本的形态特征
被引量:
1
3
作者
郑劭荣
《西夏研究》
2010年第4期103-109,共7页
影戏口头剧本的口传性主要体现在剧本的结构形态、舞台演出及其传承机制三个方面。"人物套语"、"情景套语"和"唱词套格"共同构成了口头剧本的基本形态;口头剧本的"即兴演唱"深刻地受制于程式...
影戏口头剧本的口传性主要体现在剧本的结构形态、舞台演出及其传承机制三个方面。"人物套语"、"情景套语"和"唱词套格"共同构成了口头剧本的基本形态;口头剧本的"即兴演唱"深刻地受制于程式和演出场合,而且"剧无定本";"学习"、"记忆"和"表演"三个互为联系的环节构成口头剧本的传承链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戏
口头剧本
演出
口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戏曲中赋的渊源——兼论口头剧本的形成
4
作者
郑劭荣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6-202,共7页
宋元南戏、杂剧和明清传奇中有不少赋体文,其源头并非汉大赋,而是民间俗赋,它以说唱的形式进入戏剧表演。唐代俗赋较早与戏剧结缘,并在演出形态上影响了后代戏剧用赋。在宋金杂剧中出现了赋的表演伎艺,虽然存留说唱艺术的某些特征,但主...
宋元南戏、杂剧和明清传奇中有不少赋体文,其源头并非汉大赋,而是民间俗赋,它以说唱的形式进入戏剧表演。唐代俗赋较早与戏剧结缘,并在演出形态上影响了后代戏剧用赋。在宋金杂剧中出现了赋的表演伎艺,虽然存留说唱艺术的某些特征,但主要以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具体表现在"赋"名剧的表演上,这些体制短小的剧目具有类型化、程式化的特点,具有口头剧本的构件特征。进入戏剧的俗赋最终从说话艺术演变为一种戏剧表演手段。剧中赋是我国戏曲由口头文学演变而来的重要证据和线索,古代戏曲中的"赋前套语"显示了变文、俗赋与口头剧本在编创方式上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赋
口头剧本
渊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活态”剧本研究的创新之作——评郑劭荣专著《中国传统戏曲口头剧本研究》
1
作者
李跃忠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19-121,共3页
文摘
《中国传统戏曲口头剧本研究》以"活态"剧本——口头剧本为研究对象,拓展传统戏剧研究领域,揭示戏曲史的口传潜流,为研究我国戏剧的发展史实及其规律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其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手段,文献典籍与田野资料相互参证,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创新之作。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曲
口头剧本
研究》
口头剧本
即兴演出
多学科研究
Keywords
Study on the Oral Scrip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oral scripts
improvisation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分类号
J809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书场走向舞台——民间说唱与戏曲口头剧本的形成
被引量:
3
2
作者
郑劭荣
机构
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7-152,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传统戏曲口头剧本研究>(编号:11BZW07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记忆.编创.表演--传统戏曲口述剧本形态研究>(编号:10YJC751133)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游走于大小传统之间:中国古代戏曲生存状态研究>(编号:11YBB012)阶段性成果
文摘
从书场走向舞台,从即兴说唱到即兴演剧,是戏曲口头剧本生成的主要路径。考察我国剧种发展史,幕表制戏剧的前身往往为说唱伎艺。伶人沿袭说书人的编创手法,以"梗概式"文本为依据,营造剧目,演述剧情。戏词的创作方法亦与说唱同出一辙,运用诗词赋赞这一程式化工具,进行灵活套用、转化,在表演中即兴编词。伶人改编小说的技法亦源自说唱,遵循可演性原则,凸显主要情节和人物,保留并突出小说中的重要科白与诗词韵语。
关键词
民间说唱
口头剧本
即兴创编
曲艺
戏曲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我国影戏口头剧本的形态特征
被引量:
1
3
作者
郑劭荣
机构
长沙理工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夏研究》
2010年第4期103-109,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记忆.编创.表演--传统戏曲口述剧本形态研究"(10YJC751133)阶段性成果
文摘
影戏口头剧本的口传性主要体现在剧本的结构形态、舞台演出及其传承机制三个方面。"人物套语"、"情景套语"和"唱词套格"共同构成了口头剧本的基本形态;口头剧本的"即兴演唱"深刻地受制于程式和演出场合,而且"剧无定本";"学习"、"记忆"和"表演"三个互为联系的环节构成口头剧本的传承链条。
关键词
影戏
口头剧本
演出
口传
Keywords
shadow play
unwritten scenario
performance
oral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戏曲中赋的渊源——兼论口头剧本的形成
4
作者
郑劭荣
机构
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6-202,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戏曲口头剧本研究"(项目号:11BZW07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记忆.编创.表演--传统戏曲口述剧本形态研究"(项目号:10YJC75113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宋元南戏、杂剧和明清传奇中有不少赋体文,其源头并非汉大赋,而是民间俗赋,它以说唱的形式进入戏剧表演。唐代俗赋较早与戏剧结缘,并在演出形态上影响了后代戏剧用赋。在宋金杂剧中出现了赋的表演伎艺,虽然存留说唱艺术的某些特征,但主要以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具体表现在"赋"名剧的表演上,这些体制短小的剧目具有类型化、程式化的特点,具有口头剧本的构件特征。进入戏剧的俗赋最终从说话艺术演变为一种戏剧表演手段。剧中赋是我国戏曲由口头文学演变而来的重要证据和线索,古代戏曲中的"赋前套语"显示了变文、俗赋与口头剧本在编创方式上的亲缘关系。
关键词
戏曲
赋
口头剧本
渊源
分类号
J809.2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活态”剧本研究的创新之作——评郑劭荣专著《中国传统戏曲口头剧本研究》
李跃忠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书场走向舞台——民间说唱与戏曲口头剧本的形成
郑劭荣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我国影戏口头剧本的形态特征
郑劭荣
《西夏研究》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戏曲中赋的渊源——兼论口头剧本的形成
郑劭荣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