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胡尔奇口头演述中的唱腔与伴奏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博特乐图
-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出处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2,共18页
-
文摘
本文从胡尔奇的口头演述出发,对近代科尔沁说唱艺术中的唱腔与乐器伴奏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包括“艾”、“索拉艾”等不同类型的唱腔与胡琴伴奏之间的适配关系,并提出“认弦”的概念,以揭示胡尔奇口头演述中胡琴的空弦音与唱腔风格之间的相互规定作用。
-
关键词
胡尔奇
口头演述
唱腔
伴奏
认弦
-
分类号
J616
[艺术—音乐]
-
-
题名宋代歌妓唱词的演述:一种口头话语方式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冯文开
胡泰斌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
南昌大学科技学院
-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2-145,共4页
-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A类重大课题"中国史诗类型学研究"
-
文摘
在传统学术里,宋词阅读已经成为一种规范,而宋词在口头演述中呈现的形态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观照。歌妓唱词是宋词中以口头话语方式呈现的一种词,它具有口头演述的独特特征,又具有口头传播特有的动态方式,主要阐述了歌妓唱词具有的口头演述特质以及传播范式。
-
关键词
宋代
歌妓唱词
口头演述
-
Keywords
the Song Dynasty
Chang Ci of singing - girls
oral performance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朝向“悦耳”:反思格萨尔史诗的文本化实践及其路径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央吉卓玛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0-179,共10页
-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资助计划优势学科中国史诗学”2020年年度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项目“藏族格萨尔史诗叙事传统关键词研究”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进入21世纪以来,既往基于书面文学观念的文本制作、生产及评价标准,在中国民俗学(民间文学)领域的学术对话中得到了深刻反思,“权威本”这一观念所遭逢的批评乃至颠覆也成为学术范式转换的主要表征之一。因而,回溯20世纪下半叶以来格萨尔史诗文本生产的大致进程,同时重新检视藏族民间长期存续的史诗书写传统,一方面需要继续反思由“作品”观念模塑的“权威本”及其批评话语的衍成,另一方面还需要深入探寻符合民众审美认知的文本观。有鉴于此,立足口头诗学的基本立场,引入“悦耳”(snyan)这一本土术语,以阐释在藏族民间得到普遍认可的“好本子”,有助于从传统叙事法则揭示史诗书写的生产机制,从而理解当下口头史诗及其文本化实践的价值导向。
-
关键词
格萨尔史诗
“权威本”
悦耳(snyan)
口头演述
书写文本
-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玛纳斯》的当代传承与史诗演述传统的发展走向
被引量:3
- 4
-
-
作者
巴合多来提.木那孜力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北方室
-
出处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28,37,共11页
-
基金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疆乌恰县史诗歌手调查研究"(15CZW057)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对民众生活世界的逐步渗透,许多少数民族口头传统及其代际传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迁。虽然新疆柯尔克孜族的口头传统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保有强韧的生命力,但以《玛纳斯》为代表的活形态史诗演述出现了复杂的发展走向。本文以近年来的田野调查材料为依据,关注从传承人群体数量的骤减到年轻一代习艺从师的动机选择,从"玛纳斯奇"的非职业化到老龄化,从口头叙事资源的萎缩到印刷文本的背诵,从演述技艺的退化到史诗韵体叙事的故事化等方面的内容,尝试对当下柯尔克孜族史诗的存续力量及其显见的式微趋势加以探讨。
-
关键词
柯尔克孜族
史诗传统
《玛纳斯》
口头演述
传承方式
-
Keywords
Kirgiz
epic tradition
Manas
oral presentation
inheritance(see P. 19)
-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出土文献与早期《诗经》的口头传统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李秀强
-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6-124,共1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清华简所见春秋史事研究”(项目编号:21BZS043)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出土文献表明,口头传统在早期《诗经》的创作、流传与演述过程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甚至影响了书写文本的形成。从出土“诗”类文献与传世文献来看,早期诗歌的即兴口头创作、套语式的表达、嗟叹词的运用、“歌”体形态的呈现等方式,都展示出早期《诗经》口头创作的遗痕。上古时代“瞽矇传诗”的传统,以及出土“诗”类文献所见诗歌起兴句的同文、音近词的异文、章序的错乱现象,确乎表明早期《诗经》具有口头流传的特征。清华简“诗”类文献标示了早期诗歌多通过歌唱与舞蹈的形式呈现,鲜明地展现了早期《诗经》的口头演述形态。
-
关键词
出土文献
《诗经》
口头创作
口头流传
口头演述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草原上的他者--西方人的蒙古音乐考察及民族志写作
被引量:2
- 6
-
-
作者
徐欣
-
机构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
-
出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70,共11页
-
基金
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采风四十年:当代西方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考察与研究”(项目编号:20YJC760113)的阶段成果。
-
文摘
从13世纪的旅行探险,直至20世纪末富有学科意识并以民族志写作为目的的实地考察正式登场,西方人认识蒙古音乐的历史是漫长的。作为第一批冷战后踏入蒙古草原的西方学者之一,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卡罗·帕格将她在蒙古人民共和国以及中国前后十年的观察与思考写入《蒙古人的音乐、舞蹈和口头演述——表演中的多元认同》一书,成为首部具有当代学科意义的蒙古音乐民族志。以此为界回溯西方蒙古音乐考察史,西方人的他者身份与视角在这个漫长、波折又多样的进程中不断迁移,带来的是视野、方法和表述方式上的更新。在梳理西方蒙古音乐考察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两对关系,即西方蒙古音乐研究与整体蒙古学之间既相关又独立的关系,以及中西方蒙古音乐研究之间的互补和阐释。这两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
关键词
卡罗·帕格
蒙古人的音乐、舞蹈和口头演述
表演民族志
-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