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层面——兼谈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邢莉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3
|
|
2
|
论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方言保护与传承的影响——以常州“口头非遗”为例 |
金丽藻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3
|
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贵州彝族为例 |
王华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4 |
1
|
|
4
|
教育传承:关于开设《中国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课程的建议 |
孙凡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4
|
|
5
|
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国民教育 |
袁永明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6
|
|
6
|
少数民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审视 |
罗琳
|
《民族论坛》
|
2007 |
7
|
|
7
|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
|
《文化艺术研究》
|
2021 |
1
|
|
8
|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阿塞拜疆木卡姆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
2018 |
0 |
|
9
|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
|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
2018 |
0 |
|
10
|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与利用——“纳西古乐”与“长阳山歌”运营模式比较研究 |
涂茜
匡勇胜
蒋铭璇
|
《音乐教育与创作》
|
2014 |
1
|
|
11
|
蒙古族呼麦——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
谭必勇
|
《档案与社会》
|
2013 |
0 |
|
12
|
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新视角 |
黄柏权
|
《铜仁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3
|
跨越时空的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代价值 |
孙亚强
|
《黑龙江史志》
|
2013 |
1
|
|
14
|
谁保护 谁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大主体之辨 |
黄淑萍
|
《福建艺术》
|
2018 |
2
|
|
15
|
丹心壮志凌云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侯少奎研究之一 |
惠红
|
《黄河之声》
|
2009 |
0 |
|
16
|
谁保护 谁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大主体之辨 |
黄淑萍
|
《福建艺术》
|
2018 |
0 |
|
17
|
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综述 |
孙亚强
|
《活力》
|
2015 |
0 |
|
18
|
西藏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急迫性和艰巨性及其对策思考 |
刘志群
|
《西藏艺术研究》
|
2004 |
7
|
|
19
|
城市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佛山为例 |
冯江
梁励韵
|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20
|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非遗”纪录片的建构 |
王家乾
苏大为
|
《电视研究》
北大核心
|
2013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