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货客运综合指数的中国口岸发展格局及其演变
1
作者 宋周莺 管靖 刘卫东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8-678,共21页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口岸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日趋重要的作用。为了揭示中国口岸发展格局,本文构建了基于进出口货运量、出入境人员和运输工具的综合指数,并从存量和增量两个视角分析刻画2011—2020年中国口岸体系的...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口岸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日趋重要的作用。为了揭示中国口岸发展格局,本文构建了基于进出口货运量、出入境人员和运输工具的综合指数,并从存量和增量两个视角分析刻画2011—2020年中国口岸体系的发展格局及其演变。结果表明:(1)全国口岸数量逐渐丰富、体系日益完善,进出口货运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出入境人员和运输工具规模则于2020年发生较大降幅。(2)从存量视角看,货客运综合指数以2017年为节点呈波动上升态势。其中,东部口岸处于高质量发展转型期,西部口岸具有强劲后发优势,而东北和中部口岸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发展模式上,东北口岸整体呈新兴特征,东部地区口岸发展较成熟,中部面临双重困境,西部则具有叠加优势。(3)从增量视角看,海运口岸的整体实际增量最大,内河口岸拥有整体最强的增速竞争力,空运口岸的增长主要依靠基期规模优势,而铁路和公路口岸在实际增量和增速上均不占优势。基于动态SSA模型发现,依靠基期规模驱动的数量型发展模式在近年遇到较大阻碍;海运口岸的动态增速劣势逐渐缩小并向好发展,但其余类型口岸尚未形成以增速驱动为代表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口岸体系 口岸综合指数 格局演变 CRITIC赋权法 偏离份额分析
原文传递
边境陆路口岸空间可达性演化机理实证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2
作者 杨扬 谭诗萍 张一帆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0年第3期88-96,共9页
在"一带一路"与"澜湄合作"的倡导下,为突破边疆城市跨境运输发展,将陆路口岸综合可达指数作为研究点,将陆路口岸与边疆城市的可达时间进行可视化,考虑到口岸周边路网密度、城市经济重心等影响口岸可达时间的因子,... 在"一带一路"与"澜湄合作"的倡导下,为突破边疆城市跨境运输发展,将陆路口岸综合可达指数作为研究点,将陆路口岸与边疆城市的可达时间进行可视化,考虑到口岸周边路网密度、城市经济重心等影响口岸可达时间的因子,提出口岸潜力模型、陆路口岸综合可达指数和口岸空间联系强度模型,并通过动态改变粒子群惯性因子与学习因子优化聚类模型,增加聚类精确度,降低后期震荡现象,将口岸所在城市分为优质型、良好型和成长型三大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口岸潜力与口岸发展现状不成正比,口岸综合可达指数与周边主要公路的等级与密度关系密切,口岸综合可达指数进入良好型后开始进入瓶颈期,口岸的软硬件和现代化水平成为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岸综合潜力 口岸综合可达指数 陆路口岸 PSO-FCM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