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口服抗组胺药治疗依从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龙晓燕 刘雄 《华夏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了解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口服抗组胺药治疗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口服左西替利嗪片、酮替芬片和西咪替丁片;B组口服地氯雷他定片,两组患者均服药8周。采用自编问卷对每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目的:了解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口服抗组胺药治疗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口服左西替利嗪片、酮替芬片和西咪替丁片;B组口服地氯雷他定片,两组患者均服药8周。采用自编问卷对每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平均服药依从率为68.75%。依从者治疗有效率为68.83%,不依从者有效率为31.43%,依从率和年龄、病程、治疗方案有显著性相关(P<0.05),与性别、文化程度无显著性关系(P>0.05)。不依从原因主要为患者对疾病危害性缺乏了解或担心副作用或认为已治愈自行停药。结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口服抗组胺药治疗的依从性较低且其对疗效影响显著。年龄、病程和治疗方案对依从性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口服抗组胺药 依从性
下载PDF
2008-2011年我院口服抗组胺药利用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黄蔚 郭燕萍 +2 位作者 陈妙英 王斌 钟明康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26-230,共5页
目的评价我院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口服抗组胺药应用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口服抗组胺药用药金额逐年下降。第2代口服抗组胺药及其改良品种的使用量远远大于第1代,占... 目的评价我院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口服抗组胺药应用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口服抗组胺药用药金额逐年下降。第2代口服抗组胺药及其改良品种的使用量远远大于第1代,占到总额的96%以上。2008-2011年西替利嗪和左西替利嗪一直位于DDDs排序的前2位,咪唑斯汀由2008年第5位上升至2011年第3位。结论我院主要选择安全、高效、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少的第2代口服抗组胺药及其改良品种作为抗过敏治疗的主导药物,符合临床合理用药的要求。传统抗组胺药的改良剂型以及安全性更可靠的抗组胺药是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抗组胺药 金额 频度 利用分析
原文传递
二部五法推拿结合药物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赵李清 万怡 王勇 《四川中医》 2018年第4期177-180,共4页
目的:观察二部五法推拿结合药物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64例小儿变应性鼻炎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二部五法推拿及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即口服第二代H1抗组胺药仙特明、... 目的:观察二部五法推拿结合药物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64例小儿变应性鼻炎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二部五法推拿及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即口服第二代H1抗组胺药仙特明、鼻用类固醇激素内舒拿或雷诺考特。共治疗8周,其中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1例。治疗前和治疗后观察两组主要症状;治疗2周后于每周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鼻炎症状评分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评定有显著性差异,且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部五法推拿结合药物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儿童变应性鼻炎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小儿推拿 二部五法推拿 口服第二代H1组胺 鼻用类固醇激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