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应用于口源性口腔异味治疗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恩言 肖诗梦(综述) 丁一(审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1-567,共7页
口腔异味是继龋病、牙周病之后最常见的口腔科就诊问题,临床上80%~90%的病理性口腔异味由口源性因素引起,称为口源性口腔异味(IOH)。IOH的临床治疗包括定期洁牙、日常保健和使用抗菌药物,然而这些方式无法根除IOH,疗效短且患者不适感强... 口腔异味是继龋病、牙周病之后最常见的口腔科就诊问题,临床上80%~90%的病理性口腔异味由口源性因素引起,称为口源性口腔异味(IOH)。IOH的临床治疗包括定期洁牙、日常保健和使用抗菌药物,然而这些方式无法根除IOH,疗效短且患者不适感强,导致患者依从性差,无法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激光在治疗时通常无需麻醉且几乎无疼痛感,因此适合用于多种口腔疾病的临床治疗。文章简要介绍IOH的病因和诊疗方式,重点总结近年来激光治疗IOH的疗效,为未来治疗IOH提供更多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源性腔异味 牙周炎 半导体激光 铒、铬∶钇钪镓石榴石激光
下载PDF
口源性口臭患者口腔不同生态位菌群及代谢分析
2
作者 黄志强 程永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498-506,共9页
目的研究口源性口臭患者与健康受试者口腔不同生态位菌群组成和代谢差异,探讨口源性口臭与口腔菌群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7例以口臭为主诉就诊的口源性口臭患者(halitosis组)以及3例健康受试者(normal组)。分别记录两组口气值,收集两组... 目的研究口源性口臭患者与健康受试者口腔不同生态位菌群组成和代谢差异,探讨口源性口臭与口腔菌群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7例以口臭为主诉就诊的口源性口臭患者(halitosis组)以及3例健康受试者(normal组)。分别记录两组口气值,收集两组唾液、舌苔、颊黏膜和颚黏膜菌群样本。采用16S rRNA方法对样本进行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分析,并采用PICRUSt方法对样本进行代谢预测分析,组间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Adonis分析。结果两组4个生态位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Adonis分析表明,两组间唾液菌群差异显著(P=0.011),两组间舌苔(P=0.25)、颊黏膜(P=0.128)和颚黏膜(P=0.178)菌群结构相似。门水平上,halitosis组唾液中螺旋体门、颊黏膜中螺旋体门和拟杆菌门、颚黏膜中放线菌门比例均明显升高(均P<0.05)。属水平上,halitosis组弯曲杆菌属和巨球型菌属在唾液、舌苔和颊黏膜中均表现出高比例,密螺旋体属在唾液和颊黏膜中比例明显升高,纤毛菌属在舌苔和颊黏膜中比例升高(均P<0.05)。此外,halitosis组唾液中小杆菌属、舌苔中棒状杆菌属、颊黏膜中普雷沃菌属和毛绒厌氧杆菌属也表现出高比例(均P<0.05),而颚黏膜中仅巨球型菌属比例增高(P=0.017)。代谢方面,两组口腔4个生态位在硫及含硫氨基酸代谢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均P>0.05),但halitosis组唾液中泛酸盐和CoA生物合成途径明显增强,颊黏膜中糖胺聚糖降解途径及烟酸和烟酰胺代谢途径明显增强,颚黏膜中糖酵解/糖异生途径明显增强(均P<0.05)。结论口腔不同生态位致臭菌的高丰度定植、微生物失衡和代谢变化与口源性口臭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源性 腔菌群 菌群失衡 16S rRNA基因测序 代谢
下载PDF
吸附剂对口源性口臭功效作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强 刘岳 沈兆雷 《口腔护理用品工业》 CAS 2010年第1期20-26,共7页
主要概述了口臭的表现及病因,分析了吸附剂的种类及其吸附原理,从各个方向介绍了本质活性炭所具有的优良吸附性。通过试验证明了活性炭吸附剂对口源性口臭、牙齿菌斑、色素、口腔内的细菌有很好的祛除抑制功能。
关键词 口源性 口源性 挥发硫化化合物(VSCS) 吸附剂 本质活 崩解效果
下载PDF
西吡氯铵含片防治口源性口臭的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迪 钟惠兰 +4 位作者 杨勃 李世轶 李少萍 刘名 段培佳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78-780,共3页
目的研究西吡氯铵含片治疗口源性口臭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临床检测选取口臭患者1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采取鼻闻法结合口腔异味自我评价表和Halimeter口臭测试仪测量口臭值,分别在基线、西吡氯铵含片治疗1、2和... 目的研究西吡氯铵含片治疗口源性口臭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临床检测选取口臭患者1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采取鼻闻法结合口腔异味自我评价表和Halimeter口臭测试仪测量口臭值,分别在基线、西吡氯铵含片治疗1、2和4周末进行检查。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除基线值外,Halimeter口臭测试仪测量的口臭值和口腔异味自我评价值在1周末、2周末和4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吡氯铵含片对口臭的防治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吡氯铵含片 口源性 挥发硫化物
下载PDF
口源性口臭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韩静 杨圣辉 王左敏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292-293,298,共3页
现实生活中,口臭是经常困扰人们的问题。它主要由口源性因素引起,口腔内挥发性硫化物是口臭的主要来源。明确的诊断,对于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目前常用于检测口源性口臭的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口源性 检测 挥发硫化物 腔内
下载PDF
肾阳虚型口源性口臭的临床证治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垚 王丽亚 +3 位作者 郑玉 胡正进 杨绍丽 刘文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3-815,共3页
口源性口臭的证治长期以来临床多治以清胃、泻火、化浊等法为主,但笔者在临床诊疗中观察到因各种因素导致的肾阳虚型口臭也不少见,应仔细辨识予以充分重视,并结合临床表现把证型分为“脾肾阳虚型”和“命火不藏型”进行辨治,分别使用四... 口源性口臭的证治长期以来临床多治以清胃、泻火、化浊等法为主,但笔者在临床诊疗中观察到因各种因素导致的肾阳虚型口臭也不少见,应仔细辨识予以充分重视,并结合临床表现把证型分为“脾肾阳虚型”和“命火不藏型”进行辨治,分别使用四逆汤和自拟潜阳封髓汤治疗并按相应的辨证加减施治,处处固护脾肾之阳,不孟浪清热,使阴消阳潜则口臭可愈。在服药方法上,创造性地使用含漱后咽下法,既有芳香药物于口腔里祛除浊气,又能假方药之功以温扶肾阳命火,局部与脏腑同疗,标本皆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源性 辨证 肾阳虚证 中医治疗
下载PDF
口源性口臭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刘萍 范亚贤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148-149,185,共3页
目的 :分析造成口源性口臭的因素。方法 :选择以口臭为主诉的患者 10 9名 ,询问有无系统性疾病 ,检查口腔健康情况 ;使用硫化物测定仪检测口腔中挥发性硫化物 (volatilesulfurcompounds ,VSC)的浓度 ,记录ppb(partsperbillion)值大于10 ... 目的 :分析造成口源性口臭的因素。方法 :选择以口臭为主诉的患者 10 9名 ,询问有无系统性疾病 ,检查口腔健康情况 ;使用硫化物测定仪检测口腔中挥发性硫化物 (volatilesulfurcompounds ,VSC)的浓度 ,记录ppb(partsperbillion)值大于10 0的患者 ,鼻闻法确定口臭的来源部位。结果 :除 2名患者未发现全身和口腔局部因素外 ,其余 10 7名口臭患者均存在明确的口腔局部因素。牙周病患者 5 3例 (4 9 5 3% ) ,阻生齿 2 7例 (2 5 2 3% ) ,不良修复体 11例 (10 2 8% ) ,口腔粘膜病 2例(1 87% ) ,有舌苔因素的 6 0例 (5 6 % )。结论 :口腔局部因素是形成口臭的主要原因 ,其中以牙周病和舌苔因素为主 ,另外阻生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源性 腔健康 挥发硫化物 VSC ppb值
下载PDF
口源性口臭的治疗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曦 冯希平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4年第6期481-482,485,共3页
摘要口臭的病因不明,可分为口源性因素、非口源性因素及精神因素。临床上刷舌、漱口等口腔卫生保健措施可治愈大多数口源性口臭。
关键词 口源性 治疗 病因不明 精神因素 治愈 腔卫生保健 措施
下载PDF
研究口源性口臭患者舌背细菌的方法和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戴若曦 陈曦 冯希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2-264,共3页
口臭(oral malodor,halitosis)是指呼吸时口腔发出的不良气味,是一种长期困扰人们的口腔常见症状,严重时可影响人们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而造成心理障碍。其中,口源性口臭约占口臭的85%~90%[1]。
关键词 口源性 细菌 舌背 患者 不良气味 常见症状 心理障碍 社会交往
下载PDF
病理性口臭的非口源性病因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纯 叶玮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689-692,共4页
病理性非口源性口臭可分为非血液运输型口臭和血液运输型口臭。前者可由呼吸道疾病或上消化道疾病引起,后者可由肝病、胱氨酸病、三甲胺尿症等系统疾病引起。呼吸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导致口臭的主要原因,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机... 病理性非口源性口臭可分为非血液运输型口臭和血液运输型口臭。前者可由呼吸道疾病或上消化道疾病引起,后者可由肝病、胱氨酸病、三甲胺尿症等系统疾病引起。呼吸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导致口臭的主要原因,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机体的各种疾病状态。本文就各非口源性疾病产生口臭的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源性 非血液运输型 血液运输型 挥发有机化合物
下载PDF
口源性口臭相关微生物及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产生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单晨 叶玮 《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864-868,共5页
口臭是指呼吸时口腔发出的异常气味,已成为影响社会交往和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而其中口源性口臭占到90%,其主要的致臭气体为硫化氢和甲基硫醇。目前认为口源性口臭主要源于口腔微生态的平衡被打破,造成厌氧菌的比例升高。本文就口... 口臭是指呼吸时口腔发出的异常气味,已成为影响社会交往和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而其中口源性口臭占到90%,其主要的致臭气体为硫化氢和甲基硫醇。目前认为口源性口臭主要源于口腔微生态的平衡被打破,造成厌氧菌的比例升高。本文就口源性口臭相关微生物及挥发性含硫化合物(VSC)的产生机制作一综述,以期厘清其发病机制。通过现有的研究发现,口腔内多种微生物,包括牙周致病菌、S.moorei、唾液链球菌、念珠菌及一些其他的厌氧菌与口源性口臭的发生密切关联。VSC中硫化氢和甲基硫醇的产生机制主要包括了糖蛋白的去糖基化和含硫蛋白的降解这两个重要步骤。这两个步骤又与细菌的作用密切相关,糖蛋白的去糖基化主要依赖革兰阳性细菌产生的β-半乳糖苷酶;而含硫蛋白的降解主要依赖革兰阴性细菌的L-半胱氨酸脱巯基酶分解半胱氨酸产生硫化氢和L-甲硫氨酸-α-脱氨基-γ-巯基乙醇-裂解酶分解甲硫氨酸产生甲基硫醇。为日后口臭的病因分析、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源性 微生物 挥发含硫化合物 产生机制 糖蛋白
下载PDF
探讨口源性口臭的产生原因与治疗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刁辉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2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索口源性口臭的发病机制并研究其治疗方法。方法①选取我院主诉为口臭(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排除非口源性病因所致)的患者119例。②彻底全面的检查患者口腔,运用仪器对口腔中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量进行检查,并通过全面检查确定口臭的... 目的探索口源性口臭的发病机制并研究其治疗方法。方法①选取我院主诉为口臭(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排除非口源性病因所致)的患者119例。②彻底全面的检查患者口腔,运用仪器对口腔中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量进行检查,并通过全面检查确定口臭的来源分析患者口臭的病因。③根据患者口源性口臭的病因不同,对患者进行病因和对症处理。结果口源性口臭的119例患者中,4例未发现口腔存在病理因素。115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病变。10例有口腔黏膜病(8.41%),11例有不良修复体(10.8%),29例有阻生齿(24.36%),65例有牙周病变(54.62%),有舌苔因素的60例(56%)。结论口腔局部病变是引起口源性口臭的主要病因,而在口腔局部病变中舌苔因素和牙周病变是最主要的病因,确定病因后对症治疗,可以收到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源性 病因 对症治疗 疗效
下载PDF
植物提取物在口源性口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娇 余汉谋 《口腔护理用品工业》 CAS 2019年第4期12-15,共4页
口臭是指呼吸时出现的臭味气体,气体中所含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性硫化物,其中口源性口臭占80%以上。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植物提取物具备良好的抑制口腔中致臭菌和清除口腔中挥发性硫化物等口气物质的能力,且大部分无毒副作用,相比传统西... 口臭是指呼吸时出现的臭味气体,气体中所含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性硫化物,其中口源性口臭占80%以上。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植物提取物具备良好的抑制口腔中致臭菌和清除口腔中挥发性硫化物等口气物质的能力,且大部分无毒副作用,相比传统西药治疗口臭方式无耐药性,效果更好。综述了植物提取物在治疗口源性口臭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口源性 致臭菌 挥发硫化物
下载PDF
口腔护理产品中减轻口源性口臭功效物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俊艳 俞锋 范宇 《口腔护理用品工业》 2022年第6期4-11,共8页
口臭是现代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口腔问题,由口腔局部因素引起的口源性口臭占主导地位,而挥发性硫化物(VSCs)是口源性口臭主要成因。本研究对可用于口腔清洁护理产品中、具有减轻口源性口臭VSCs功效物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口源性 VSCs 功效
下载PDF
刷舌治疗口源性口臭64例
15
作者 卞虎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21期244-244,共1页
目的探讨刷舌治疗口源性口臭。方法选择64例全身健康、有口臭的患者,鼻法检查口臭程度,刮舌器清除舌表面附着物。结果舌苔状况有明显好转、口臭症状均感觉有不同程度减轻或缓解。OR值治疗前平均(2.5±0.7),治疗后平均(1.1±0.6)... 目的探讨刷舌治疗口源性口臭。方法选择64例全身健康、有口臭的患者,鼻法检查口臭程度,刮舌器清除舌表面附着物。结果舌苔状况有明显好转、口臭症状均感觉有不同程度减轻或缓解。OR值治疗前平均(2.5±0.7),治疗后平均(1.1±0.6),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t=15.152,P<0.01)。结论刷舌治疗口源性口臭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刷舌 口源性
下载PDF
不同程度口源性口臭患者口腔菌群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志强 程永波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47-553,共7页
目的收集不同程度口源性口臭(IOH)患者和健康者的唾液、舌苔、颊黏膜和颚黏膜菌群样本,探讨其口腔菌群组成差异。方法随机选取于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以口臭为主诉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的7例IOH患者和于健康管理中心体检... 目的收集不同程度口源性口臭(IOH)患者和健康者的唾液、舌苔、颊黏膜和颚黏膜菌群样本,探讨其口腔菌群组成差异。方法随机选取于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以口臭为主诉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的7例IOH患者和于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3例健康者,按照口气值分为轻度IOH组(H1组)、中度IOH组(H2组)和口气正常组(C组)。采集3组人群唾液、舌苔、颊黏膜和颚黏膜菌群样本。采用16S rDNA测序对微生物群进行分类比较、多样性分析和组间物种差异分析。结果仅IOH患者唾液菌群多样性明显高于健康者,且H2组高于H1组(P<0.05)。Adonis分析显示,唾液和舌苔菌群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颊黏膜和颚黏膜菌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属水平上,H1组唾液和舌苔中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相对丰度相比其他两组最高。LEfSe分析显示,H2组唾液中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和AF12,舌苔中奇异菌属(Atopobium)和巨球型菌属(Megasphaera)为主要优势菌。结论口腔菌群多样性增高可能是口臭加重的早期改变;唾液和舌苔菌群结构变化可能与IOH程度相关;梭杆菌属、嗜血杆菌属、AF12、奇异菌属和巨球型菌属可能是IOH加重的标志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源性 腔菌群 16S rDNA测序
原文传递
口源性口臭指示菌的筛选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金陆 杨圣辉 刘颖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从口源性口臭(Oral Malodor)相关菌种中筛选主要代表菌,用以建立口臭细菌学(Oral Bacteri-ology)临床辅助诊断的指示菌(Indicator bacteria)。方法用感官检测(鼻闻法)(Organoleptic test)、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硫化物检... 目的从口源性口臭(Oral Malodor)相关菌种中筛选主要代表菌,用以建立口臭细菌学(Oral Bacteri-ology)临床辅助诊断的指示菌(Indicator bacteria)。方法用感官检测(鼻闻法)(Organoleptic test)、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硫化物检测仪(Halimeter)和硫化氢检测仪(Easicult S)等4种方法,在实验室检测常见的8种牙周及龋病致病菌,通过检测鼻闻臭味程度、硫化物(Volatile sulfur compounds,VSCs)、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及有异味的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lf acid)含量来确定指示菌。结果鼻闻: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P.g)、中间普雷沃菌(P.intermedius,P.i)和具核梭杆菌具核梭亚种(F.subsp nucleatum,F.n)恶臭明显,其他菌有微臭或无味。气相色谱检测:P.g、P.i、F.n和伴放线聚生杆菌(Aggregatibs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A.a)中有异味的丁酸(Butyric acid)含量在40%~66%,其他菌,其他产物含量较低。硫化物检测:P.g、P.i和F.n的VSCs量在1 000ppb以上,硫化氢检测:P.g、P.i和F.n的H2S在600 ppb以上,其他菌两项检测均在36 ppb以下。结论 P.g、P.i和F,n是主要产臭菌种,可作为临床口臭的细菌学辅助诊断的指示菌,供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源性 指示菌 硫化物
原文传递
口源性口臭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
18
作者 俞未一 朱玲 +7 位作者 马骏驰 吴友农 刘卫红 陈武 朱庆萍 俞海英 于金华 曹灵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3年第7期392-394,共3页
目的 探讨与口源性口臭有关的因素。方法 选择有口臭主诉的病人 12 0人 ,排除有系统性疾病者 ,采用口气测量仪Halimeter测定口气值 ,并进行口腔检查 ,填写调查表。应用多元回归的逐步后退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舌背覆盖物、龈炎指... 目的 探讨与口源性口臭有关的因素。方法 选择有口臭主诉的病人 12 0人 ,排除有系统性疾病者 ,采用口气测量仪Halimeter测定口气值 ,并进行口腔检查 ,填写调查表。应用多元回归的逐步后退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舌背覆盖物、龈炎指数、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进入回归方程。复合回归系数R =0 .75 4,决定系数R2 =0 .5 69。结论 龈炎指数、菌斑指数、舌背覆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源性 气测量仪 Halimeter测定 气值
原文传递
应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口臭患者与健康人舌苔代谢物的差异性
19
作者 Aviella Nathania Liman 朱宏来 +1 位作者 杨雯洁 叶玮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5-531,共7页
目的: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口源性口臭患者和健康人舌苔代谢物差异,寻找口源性口臭差异显著代谢物作为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分别对12例口源性口臭患者和12名健... 目的: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口源性口臭患者和健康人舌苔代谢物差异,寻找口源性口臭差异显著代谢物作为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分别对12例口源性口臭患者和12名健康人舌苔样本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以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模型中变量投影重要性值>1和t检验P<0.05为标准筛选并确定差异性代谢物。结果:口源性口臭患者和健康人舌苔代谢物存在差异,鉴定到11个差异代谢物,谷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酰-脯氨酸、脱氧腺苷、4,5-二氢白色向日葵素、N-乙酰-DL-色氨酸、帕拉米松乙酸酯、环戊醇、(2-己基环戊亚基)肼硫代甲酰胺、L-哌可酸和牛磺酸。其中口源性口臭组中的甘氨酸-苯丙氨酸和N-乙酰-DL-色氨酸表达显著上调,而牛磺酸表达显著下调。结论:口源性口臭患者和健康人的舌苔代谢物存在差异,具有诊断价值的差异代谢物或可作为口源性口臭的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源性 舌苔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口源性口臭与牙周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吕鑫(综述) 林莉(校审)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571-574,共4页
口源性口臭与牙周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本文将从口源性口臭的病因、检测、主要成分挥发性硫化物对牙周组织的影响以及治疗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口源性 牙周病 挥发硫化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