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不同生物状态白色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及ALS m RNA表达,以期揭示口腔白色念球菌感染机制。方法将白色念珠菌3683、SC5314、3630与来源于50名健康志愿者的口腔上皮细胞混合培养,采用革兰阳性染色观察白色念珠菌的黏...目的观察不同生物状态白色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及ALS m RNA表达,以期揭示口腔白色念球菌感染机制。方法将白色念珠菌3683、SC5314、3630与来源于50名健康志愿者的口腔上皮细胞混合培养,采用革兰阳性染色观察白色念珠菌的黏附能力,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白色念珠菌3683、SC5314、3630中ALS2及ALS3 m RNA表达情况。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黏附实验结果显示,3株白色念珠菌均可黏附于口腔上皮细胞,且菌株3683黏附数量明显多于菌株SC5314和菌株3630,统计学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菌株SC5314和菌株3630黏附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3683、SC5314、3630中均能检测到ALS2及ALS3 m RNA表达,其中,菌株3683ALS2及ALS3 m RNA表达水平均高于菌株SC5314和菌株3630,统计学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株3630 ALS2及ALS3 m RNA表达水平均高于菌株SC5314,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生物状态白色念珠菌的口腔上皮细胞黏附能力不同,菌株黏附能力的强弱可能与其ALS2及ALS3基因情况表达相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白念珠菌感染口腔上皮细胞诱导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70只小鼠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包含35只受试小鼠,模型组建立小鼠口腔白念珠菌感染的体内模型,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感染5 d后比较两组受试小鼠菌落计数、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以及TLR2、TLR4表达量。结果感染5 d后,模型组受试小鼠的菌落数以及白斑面积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受试小鼠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GF-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受试小鼠TLR2、TLR4 m RNA扩增带相对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念珠菌感染口腔上皮细胞后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增加,其机制可能与感染白念珠菌后,其菌体作用于TLRs进而引起细胞内信号转导相关。
文摘目的观察不同生物状态白色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及ALS m RNA表达,以期揭示口腔白色念球菌感染机制。方法将白色念珠菌3683、SC5314、3630与来源于50名健康志愿者的口腔上皮细胞混合培养,采用革兰阳性染色观察白色念珠菌的黏附能力,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白色念珠菌3683、SC5314、3630中ALS2及ALS3 m RNA表达情况。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黏附实验结果显示,3株白色念珠菌均可黏附于口腔上皮细胞,且菌株3683黏附数量明显多于菌株SC5314和菌株3630,统计学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菌株SC5314和菌株3630黏附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3683、SC5314、3630中均能检测到ALS2及ALS3 m RNA表达,其中,菌株3683ALS2及ALS3 m RNA表达水平均高于菌株SC5314和菌株3630,统计学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株3630 ALS2及ALS3 m RNA表达水平均高于菌株SC5314,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生物状态白色念珠菌的口腔上皮细胞黏附能力不同,菌株黏附能力的强弱可能与其ALS2及ALS3基因情况表达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