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舌癌术后患者口腔共鸣与元音声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袁冯 梁悦悦 +3 位作者 白雅雯 宋驰 张晨晨 张凯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研究舌癌术后患者的口腔共鸣及语音的元音声学特征。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行舌鳞状细胞癌手术后6个月的患者41例,男32例,女9例,年龄28~74岁,平均50.47±11.28岁;根据手术切除部位和修复与否,分为半舌修复组(n=11例)、... 目的研究舌癌术后患者的口腔共鸣及语音的元音声学特征。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行舌鳞状细胞癌手术后6个月的患者41例,男32例,女9例,年龄28~74岁,平均50.47±11.28岁;根据手术切除部位和修复与否,分为半舌修复组(n=11例)、半舌拉拢缝合组(n=10例)和舌根口底修复组(n=20例)。并同期收集年龄相似的健康陪护人员20例(正常组),其中男15例,女5例。采用构音语音测量与训练仪,采集提取四组人群发/a/、/i/、/u/三个元音的第一、二共振峰(F1、F2),并计算构音运动类参数:下颌距、舌距和F2i/F2u;元音集中类参数:元音清晰度指数(vowel articulation index,VAI)和共振峰集中率(formant centralization,FCR),比较各组结果。结果半舌拉拢缝合组、舌根口底修复组/i/音的F1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且舌根口底修复组/i/音的F1明显高于半舌修复组;舌根口底修复组/i/音的F2明显低于正常组、半舌修复组和半舌拉拢缝合组;半舌拉拢缝合组、舌根口底修复组/u/音的F1、F2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半舌修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根口底修复组舌距、F2i/F2u、VAI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半舌修复组,FCR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半舌修复组,且舌距、VAI均明显低于半舌拉拢缝合组,FCR明显高于半舌拉拢缝合组;半舌拉拢缝合组舌距、F2i/F2u、VAI均明显低于正常组,FCR明显高于正常组,且半舌拉拢缝合组F2i/F2u、VAI均明显低于半舌修复组,FCR明显高于半舌修复组,舌根口底修复组下颌距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舌癌术后患者中舌根口底修复组患者口腔共鸣及元音清晰度问题最为突出,半舌拉拢缝合组患者次之,半舌修复组无明显口腔共鸣及元音清晰度问题。临床中应加强舌根口底修复组术后及半舌拉拢缝合组术后患者语音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术后 口腔共鸣 元音声学特征
下载PDF
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口腔共鸣特征比较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颖文 肖永涛 郑惠萍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7-329,共3页
目的比较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口腔共鸣的差异,探讨痉挛型脑瘫儿童口腔共鸣异常的特征。方法采用启音博士—实时言语测量仪软件,对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和正常儿童各25例发/a/、/i/、/u/韵母音平稳段的第一、二共振峰(F1、F2)进行... 目的比较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口腔共鸣的差异,探讨痉挛型脑瘫儿童口腔共鸣异常的特征。方法采用启音博士—实时言语测量仪软件,对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和正常儿童各25例发/a/、/i/、/u/韵母音平稳段的第一、二共振峰(F1、F2)进行采集提取,分析比较两组各测试音的F1、F2频率值及口腔共鸣障碍发生率、类型。结果脑瘫儿童发/a/音的F1、F2分别为1 184.16±323.10Hz、1 895.37±258.77Hz,正常儿童F1、F2分别为1 296.01±102.68Hz、1 896.20±161.54Hz,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儿童发/i/音的F1、F2分别为423.38±150.98Hz、2 639.54±634.08 Hz,正常儿童分别为327.64±84.18 Hz、3 454.80±162.64Hz,脑瘫儿童的F1高于正常儿童,F2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脑瘫儿童发/u/音的F1、F2分别为427.62±136.00 Hz、872.35±226.34 Hz,正常儿童分别为370.55±117.47 Hz、1 085.77±255.27Hz,两组间F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儿童F2低于正常儿童(P<0.05)。脑瘫儿童口腔共鸣异常发生率达60%(15/25),以后位聚焦居多(53.33%,8/15),其次为混合型聚焦(20.0%,3/15),喉位聚焦和前位聚焦各2例(各占13.33%,2/15)。结论痉挛型脑瘫儿童容易出现口腔聚焦,主要表现为后位聚焦或混合型共鸣障碍;发/i/、/u/音的F2值可为脑瘫患儿口腔共鸣障碍的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儿童 口腔共鸣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学龄唐氏综合征患儿与正常儿童口腔共鸣声学特征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万勤 努尔署瓦克 +1 位作者 邵国郡 黄昭鸣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9-473,共5页
目的探讨7-16岁唐氏综合征儿童与正常儿童口腔共鸣声学特征的差异。方法 29例7-16岁唐氏综合征儿童和90例7-16岁正常儿童发/a/、/u/、/i/音各3次,每次1-2秒,采用启音博士言语测量仪分别测量两组3个元音的第一共振峰(F1)、第二共振峰(F2... 目的探讨7-16岁唐氏综合征儿童与正常儿童口腔共鸣声学特征的差异。方法 29例7-16岁唐氏综合征儿童和90例7-16岁正常儿童发/a/、/u/、/i/音各3次,每次1-2秒,采用启音博士言语测量仪分别测量两组3个元音的第一共振峰(F1)、第二共振峰(F2)、舌距和下颌距,比较两组结果。结果随年龄增长,正常儿童的F2(a)呈显著降低的趋势、F2(i)和舌距则呈显著增高的趋势,而唐氏综合征患儿的F2(i)呈显著增高趋势;不同性别正常儿童各口腔共鸣指标均无显著差异,而唐氏综合征男童的F1(i)和F1(u)显著低于唐氏综合征女童(P<0.05),其下颌距则显著大于唐氏综合征女童(P<0.05);唐氏综合征患儿的F2(u)和F1(i)显著大于正常儿童(分别为P<0.001和P<0.01),而舌距显著小于正常儿童(P<0.001)。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儿童舌向前运动的幅度和舌前后运动的范围会显著增加,口腔聚焦点会逐渐前移,而唐氏综合征患儿舌的向后运动幅度及前后运动范围的发展均落后于正常儿童,更易出现口腔共鸣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氏综合征 口腔共鸣
下载PDF
后位聚焦口腔共鸣障碍对听障儿童嗓音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郑惠萍 肖永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1-233,共3页
目的探讨后位聚焦口腔共鸣障碍对听障儿童嗓音的影响。方法选取15例3~6岁存在后位聚焦口腔共鸣障碍的听障儿童(共鸣障碍组),20例3~6岁无口腔共鸣障碍的听障儿童(对照组),使用嗓音疾病评估仪分别对两组对象发//音时的嗓音进行声学分析... 目的探讨后位聚焦口腔共鸣障碍对听障儿童嗓音的影响。方法选取15例3~6岁存在后位聚焦口腔共鸣障碍的听障儿童(共鸣障碍组),20例3~6岁无口腔共鸣障碍的听障儿童(对照组),使用嗓音疾病评估仪分别对两组对象发//音时的嗓音进行声学分析,比较两组的基频(F0)、基频标准差(F0SD)、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和标准化噪声能量(NNE)。结果对照组F0、F0SD、jitter、shimmer、NNE值分别为323.52±45.73Hz、5.35±3.38 Hz、0.27%±0.16%、2.53%±0.84%、-16.03±3.16dB;共鸣障碍组分别为328.44±89.41Hz、8.59±7.42Hz、0.74%±0.79%、4.48%±1.44%、-14.92±7.27dB,其中jitter、shimmer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共鸣障碍组儿童主要表现为功能亢进型嗓音障碍,shimmer值异常率最大(86.67%,13/15),其次是F0(66.67%,10/15)、jitter(53.33%,8/15)和F0SD的异常率(53.33%,8/15),异常率最小的是NNE(20%,3/15)。结论后位聚焦口腔共鸣障碍听障儿童的嗓音异常率较高,主要以jitter、shimmer值升高为主,主要表现为功能亢进型嗓音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位聚焦口腔共鸣障碍 听障儿童 嗓音障碍
下载PDF
口腔共鸣障碍的矫治
5
作者 万勤 黄昭鸣 +1 位作者 卢红云 刘巧云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2年第5期379-381,共3页
本文从口腔共鸣障碍的临床表现和针对口腔共鸣障碍常用的促进治疗法的设计原理出发,探讨如何选择恰当的方法有效地矫治此类问题,为切实提高临床矫治口腔共鸣障碍的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口腔共鸣障碍 促进治疗法
下载PDF
痉挛型脑瘫儿童口腔共鸣特征的研究
6
作者 张颖文 肖永涛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比较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普通儿童口腔共鸣的差异,探讨痉挛型脑瘫儿童KI腔共鸣异常的特征。方法以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和普通儿童各15例为实验对象,采用实时言语测量仪采集提取两组儿童/a/、/i/、/u/发音平稳段的第一、二共... 目的比较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普通儿童口腔共鸣的差异,探讨痉挛型脑瘫儿童KI腔共鸣异常的特征。方法以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和普通儿童各15例为实验对象,采用实时言语测量仪采集提取两组儿童/a/、/i/、/u/发音平稳段的第一、二共振峰(F1、F2),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儿童/a/F1、/a/F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F,有显著性差异(P〈0.05);/i/F2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u/F1无显著性差异(P〉0.05);/u/F2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儿童易出现口腔共鸣障碍,其主要表现为后位聚焦;/i/F2、/u/F2值可为脑瘫患儿口腔共鸣障碍的评估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儿童 口腔共鸣
下载PDF
学龄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口腔共鸣特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佼佼 万勤 +2 位作者 张青 邵帼珺 黄昭鸣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学龄听障儿童口腔共鸣障碍的特点。方法选取7~16岁健听儿童228名(男124名,女104例,7~10岁70名,11~13岁78名,14~16岁80名),7~16岁听障儿童142名(男71名,女71名,7~10岁54名,11~13岁43名,14~16岁45名),用RealSpeechPlus分... 目的探讨学龄听障儿童口腔共鸣障碍的特点。方法选取7~16岁健听儿童228名(男124名,女104例,7~10岁70名,11~13岁78名,14~16岁80名),7~16岁听障儿童142名(男71名,女71名,7~10岁54名,11~13岁43名,14~16岁45名),用RealSpeechPlus分析软件提取两组儿童汉语核心韵母/a/的第一共振峰频率(aF1)、/i/的第二共振峰频率(iF2)、/u/的第二共振峰频率(uF2),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及健听和听障之间的差异。结果健听儿童的aF1、iF2、uF2值分别为853.23±150.86、2 635.58±289.97、820.40±175.00Hz,听障儿童的值分别为743.58±176.18、2 531.89±253.36、1 076.62±261.74Hz,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aF1、iF2、uF2值差异均具有极其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听障儿童各年龄段aF1均低于健听儿童,uF2均高于健听儿童;男性的uF2低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aF1、uF2逐渐增小,iF2逐渐减大。结论听障儿童存在下颌运动范围受限和舌运动范围受限导致的口腔共鸣障碍问题;男性的舌位较女性更靠后,舌的运动范围较大;青春期(7~16岁)是口腔共鸣发展的重要时期,青春期的儿童的口腔仍在增大、下颌的运动范围缩小但稳定性增加、舌的前后运动范围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障儿童 口腔共鸣 共振峰
下载PDF
学龄前听障儿童口腔共鸣障碍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慧丽 赵江萍 肖永涛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比较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口腔共鸣的差异,探讨学龄前听障儿童口腔共鸣障碍的特征。方法选取3~5岁康复6个月以上的学龄前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各30名,男女各半,采用praat软件测试被试核心单韵母/a/的第一共振峰(/a/F_1)、/i/的第二共振... 目的比较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口腔共鸣的差异,探讨学龄前听障儿童口腔共鸣障碍的特征。方法选取3~5岁康复6个月以上的学龄前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各30名,男女各半,采用praat软件测试被试核心单韵母/a/的第一共振峰(/a/F_1)、/i/的第二共振峰(/i/F_2)、/u/的第二共振峰(/u/F_2),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学龄前听障儿童的/a/F_1和/i/F_2显著低于健听儿童,/u/F_2极显著高于健听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1名学龄前听障儿童存在口腔共鸣障碍,发生率为70%。其中前位聚焦障碍17名(57%),后位聚焦障碍1名(3%),混合聚焦障碍3名(10%)。结论听障儿童存在口腔共鸣障碍的比例很大,主要为前位聚焦,发/i/、/u/的F_2值可为听障儿童口腔共鸣障碍的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障儿童 口腔共鸣障碍
下载PDF
论歌唱中的口腔共鸣及教学
9
作者 黄惠惠 《北方音乐》 2017年第17期198-198,共1页
在歌唱中共鸣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是歌唱教学的重要部分。对歌唱中产生的共鸣根据共鸣腔的声音特点与声区的关系,可分为: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想要使歌唱的声音洪亮、致远、情感动人,这就需要歌唱者充分掌握演唱中的口腔共... 在歌唱中共鸣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是歌唱教学的重要部分。对歌唱中产生的共鸣根据共鸣腔的声音特点与声区的关系,可分为: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想要使歌唱的声音洪亮、致远、情感动人,这就需要歌唱者充分掌握演唱中的口腔共鸣。本文对歌唱中的口腔共鸣及教学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唱共鸣腔体 教学方法 口腔共鸣
下载PDF
基于构音训练的语言康复训练对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能力及智力发育的影响
10
作者 朱云 韩鹏 +3 位作者 张少强 邵渊 邢娟丽 巩晓宏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构音训练的语言康复训练对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能力及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伴口腔共鸣障碍语前聋听障儿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39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康复干预,... 目的探讨基于构音训练的语言康复训练对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能力及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伴口腔共鸣障碍语前聋听障儿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39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基于发音器官运动功能矫正训练。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口腔共鸣参数,采用《听障儿童听觉及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及Gesell儿童发育量表对患儿听觉言语能力及智力发育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两组患儿干预后Ⅰ波、Ⅲ波、Ⅴ潜伏期均显著延长(P<0.05),观察组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儿干预后共振峰/a/F_(1)、/i/F_(2)值显著升高,/u/F_(2)值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a/F_(1)、/i/F_(2)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F_(2)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儿干预前听觉能力、言语能力及Gesell量表语言行为、适应行为等维度得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构音训练的语言康复训练可改善听障儿童口腔共鸣障碍,提高听觉言语能力及智力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音训练 听障儿童 口腔共鸣障碍 听觉言语能力 智力发育
下载PDF
论歌唱中的共鸣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波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04-105,112,共3页
共鸣在歌唱中按腔体位置可分为头腔共鸣、鼻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共鸣与音高、音量、音色的关系密切,各声区中正确运用共鸣,可使音色更加优美。
关键词 歌唱 头腔共鸣 鼻腔共鸣 口腔共鸣 胸腔共鸣
下载PDF
谈歌唱中的共鸣及其教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福珍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50-51,共2页
学习歌唱的人都知道气息是歌唱发声的动力,是气息流动使物体振动而发出声音.这种振动还影响到其他物体或物体的空间,使之产生共同的振动,这个共同的振动现象叫共鸣. 能否正确地运用共鸣是声乐演唱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声乐训练的一... 学习歌唱的人都知道气息是歌唱发声的动力,是气息流动使物体振动而发出声音.这种振动还影响到其他物体或物体的空间,使之产生共同的振动,这个共同的振动现象叫共鸣. 能否正确地运用共鸣是声乐演唱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声乐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专业的歌唱者和声乐教师,从发声技巧上评价演唱者的基本功、音色的运用以及声音的穿透力,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他对共鸣掌握、运用得如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唱 声乐教学 头腔共鸣 口腔共鸣 胸腔共鸣 共鸣器官
下载PDF
浅谈歌唱中的共鸣 被引量:2
13
作者 齐建立 《北方音乐》 2012年第5期55-55,共1页
歌唱的技能是艺术的技能,同时也是科学的技能,是歌曲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而歌唱共鸣是歌唱艺术的重要技能和手段,也是歌唱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 头腔共鸣 口腔共鸣 鼻腔共鸣
下载PDF
浅谈歌唱的共鸣
14
作者 郭东旭 《北方音乐》 2013年第2期74-74,共1页
歌唱时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呼吸既有很多相同之处,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总体而论,整个呼吸过程终包含一“吸人”与“呼出”两个方面。本文就歌唱的共鸣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咽腔共鸣 口腔共鸣 头腔共鸣
下载PDF
浅谈歌唱中的共鸣
15
作者 孙秀婷 《黄河之声》 2011年第5期122-123,共2页
我们根据共鸣腔所在位置,共鸣腔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将它们分为三个部分。即处于硬腭以上的为头腔共鸣区(包括各窦腔和鼻腔)喉头以下为胸腔共鸣区,中间为口腔共鸣区(包括口腔和咽腔)口腔内部以及咽腔周围的肌肉形状,口腔、咽腔的容积... 我们根据共鸣腔所在位置,共鸣腔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将它们分为三个部分。即处于硬腭以上的为头腔共鸣区(包括各窦腔和鼻腔)喉头以下为胸腔共鸣区,中间为口腔共鸣区(包括口腔和咽腔)口腔内部以及咽腔周围的肌肉形状,口腔、咽腔的容积都可以变化,被我们称为可调节共鸣腔。而胸腔气管及头部各窦腔均有其固定空间不可随意变化称为不可调节共鸣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鸣 口腔共鸣 歌唱 胸腔共鸣 头腔共鸣 咽腔 喉头
下载PDF
歌唱中共鸣腔体的运用
16
作者 李怡帆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90-91,共2页
学习声乐的人都知道,共鸣是歌唱的三大要素之一。无论是歌唱家还是初学者,都对这个问题非常的注重。歌唱中各个共鸣腔体的灵活运用,共鸣的混合比例,在美声唱法中研究得非常仔细。共鸣腔体主要包括了头腔,口腔还有腹腔,本文着重研究这三... 学习声乐的人都知道,共鸣是歌唱的三大要素之一。无论是歌唱家还是初学者,都对这个问题非常的注重。歌唱中各个共鸣腔体的灵活运用,共鸣的混合比例,在美声唱法中研究得非常仔细。共鸣腔体主要包括了头腔,口腔还有腹腔,本文着重研究这三个主要共鸣腔体在发声中的状态,以及在歌唱中如何运用这些共鸣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教育 共鸣腔体 头腔共鸣 口腔共鸣 胸腔共鸣
下载PDF
浅析民族唱法共鸣腔体的发展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雅洁 《科技风》 2014年第21期235-236,共2页
民族唱法的共鸣腔体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探索和研究,每个时代的歌唱家和歌唱研究者们不停的探索,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民歌演唱方式的同时,又不断学习西方美声唱法共鸣腔体的运用方式,使民族唱法共鸣腔体的运用越来越科学。
关键词 民族唱法 口腔共鸣 喉腔共鸣 胸腔共鸣 头腔共鸣
下载PDF
谈歌唱共鸣训练的“三分法”原则
18
作者 黄志华 《歌海》 2010年第4期96-97,110,共3页
在声乐课教学过程中,歌唱共鸣的训练是一项很重要的环节。歌唱共鸣训练中,如何根据人体生理结构的特征,合理、科学地运用"三分法"的原则,全面地训练学生的歌唱共鸣器官,以使其歌唱声音均衡、协和、丰润、明亮,达到较完美的音... 在声乐课教学过程中,歌唱共鸣的训练是一项很重要的环节。歌唱共鸣训练中,如何根据人体生理结构的特征,合理、科学地运用"三分法"的原则,全面地训练学生的歌唱共鸣器官,以使其歌唱声音均衡、协和、丰润、明亮,达到较完美的音响效果,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分法 胸腔共鸣 口腔共鸣 头腔共鸣
下载PDF
浅谈歌唱的共鸣
19
作者 张红 《北方音乐》 2017年第11期57-57,共1页
在歌唱中,歌唱者要充分运用人体的共鸣器官,只有科学地运用,才可以得到较大的音量和优美的音色,在发声的过程中,歌唱者的口腔,胸腔,头腔共鸣都要用上,这样能使声音明亮,并且传送很远,不会疲劳且有耐久力。无论在任何情况下,... 在歌唱中,歌唱者要充分运用人体的共鸣器官,只有科学地运用,才可以得到较大的音量和优美的音色,在发声的过程中,歌唱者的口腔,胸腔,头腔共鸣都要用上,这样能使声音明亮,并且传送很远,不会疲劳且有耐久力。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失去共鸣和正确的发声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鸣 头腔共鸣 口腔共鸣
下载PDF
头腔共鸣刍议
20
作者 任超平 《黄河之声》 2022年第4期129-131,共3页
美声唱法追求歌唱者身体的整体共鸣,讲究声音的混合共鸣,严格意义上说歌者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以参与共鸣,然而,我们通常把共鸣分为头腔、口腔、胸腔三个最为重要的共鸣,其中头腔共鸣又是三大共鸣之首。这里的头腔是指口腔以上的部位,即... 美声唱法追求歌唱者身体的整体共鸣,讲究声音的混合共鸣,严格意义上说歌者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以参与共鸣,然而,我们通常把共鸣分为头腔、口腔、胸腔三个最为重要的共鸣,其中头腔共鸣又是三大共鸣之首。这里的头腔是指口腔以上的部位,即上口盖以上的部位,包括鼻窦、蝶窦、额窦、天顶盖、后枕叶等。头腔共鸣主要是要求声音入窦,让整个头部的上半部都得到共鸣,有利于形成声音的高位置、高发射点、高传播方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闭唱法 面罩唱法 头腔共鸣 口腔共鸣 胸腔共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