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艳 何志秀 +1 位作者 吴兰雁 刘来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 研究口腔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 73例口腔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学研究并对有随访资料的患者进行Kaplan_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的统计学分析。结... 目的 研究口腔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 73例口腔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学研究并对有随访资料的患者进行Kaplan_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口腔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多发于 4 0~ 6 0岁的男性 ,腭部和牙龈多见。临床分期以I期最多 ;病理分型中结节型多见 ,其次是雀斑样型和表浅扩散型 ;按细胞形态分型以混合细胞型最为多见 ,其次是上皮样细胞型和梭形细胞型。有随访资料的 4 3例患者 3年生存率为 19 86 % ,5年生存率为 11 91% ;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和治疗方法与预后有关 (P <0 0 5 )。黑斑与病理分型有关 (P <0 0 5 ) ,黑斑多见于雀斑样型口腔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 ,且预后较好。结论 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预后差的恶性肿瘤 ;有无黑斑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临床分期、病理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 病理学
下载PDF
口腔粘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因素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葛明华 王可敬 +1 位作者 刘爱华 黄培芬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 探讨影响口腔粘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35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全组总的 5年生存率 2 8.6%。其中临床 ~ 期与 ~ 期分别为45%、6.7% (P<0 .0 1 )。雀斑样型、浅表扩散型与结节型分别... 目的 探讨影响口腔粘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35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全组总的 5年生存率 2 8.6%。其中临床 ~ 期与 ~ 期分别为45%、6.7% (P<0 .0 1 )。雀斑样型、浅表扩散型与结节型分别为 38.9%、1 4.3% (P<0 .0 1 ) ,病变局限于上皮层者与侵及粘膜下层者分别为 50 %、1 9.1 % (P<0 .0 1 )。手术加化疗组 5年生存率 35.7% ,单纯化疗组均于 5年内死亡。结论 口腔粘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病变侵袭深度及治疗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口腔粘膜肿瘤 预后 治疗
下载PDF
口腔粘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万忠 金晶 张佃星 《河南肿瘤学杂志》 1997年第3期165-167,共3页
对16例口腔粘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现,本组病例占同期全身恶性黑色素瘤的10.2%(16/156)发病年龄30~66岁,平均46.3岁,男女之比为1.29:1。9例(56.3%)于发病前有口腔粘膜黑斑病史... 对16例口腔粘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现,本组病例占同期全身恶性黑色素瘤的10.2%(16/156)发病年龄30~66岁,平均46.3岁,男女之比为1.29:1。9例(56.3%)于发病前有口腔粘膜黑斑病史。本组发生于牙龈、牙槽粘膜9例(56.3%),上腭部6例(37.5%)。除HE染色外,还进行了S-100蛋白及HMB-45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分别为100%和87.5%。应用Giemsa液复染,代替常现的苏木素液复染,使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更易判断。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本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癌前病变、早期诊断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粘膜肿瘤 恶性 黑色素瘤 病理学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苏彤 刘冰 +1 位作者 张文峰 赵怡芳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330-331,370,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21例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1例中男女之比为1.1∶1,平均发病年龄为41.7岁,上、下颌之比为2.5∶1,颈淋巴结... 目的:总结分析21例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1例中男女之比为1.1∶1,平均发病年龄为41.7岁,上、下颌之比为2.5∶1,颈淋巴结转移率为52.9%,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28.6%、23.8%。结论: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很差,包括手术、冷冻、免疫治疗等的综合治疗应是目前提倡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口腔粘膜 手术
下载PDF
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与治疗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佩玉 孙永清 +1 位作者 袁锡兰 孙树征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1993年第4期245-246,共2页
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在头面部恶性肿瘤中较为少见,仅占全身恶性黑色素瘤的0.2%左右。虽然发病率低,但肿瘤的恶性度极高,预后极差,若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我科自1967年~1991年共收治28例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资料 粘膜黑色素瘤 半舌切除 颈淋巴清扫术 口腔粘膜黑斑 颊部 恶性 早期诊断 口底
下载PDF
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35例疗效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葛明华 王可敬 刘爱华 《实用癌症杂志》 2000年第4期416-417,共2页
目的 探讨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 回顾分析 3 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总的 5年生存率为 2 8.6% ,其中化疗组为 0 ,原发灶扩大切除加化疗组为 3 0 .8% ,原发灶扩大切除加颈淋巴清扫加化疗组为 40 .0 %。结... 目的 探讨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 回顾分析 3 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总的 5年生存率为 2 8.6% ,其中化疗组为 0 ,原发灶扩大切除加化疗组为 3 0 .8% ,原发灶扩大切除加颈淋巴清扫加化疗组为 40 .0 %。结论 以原发灶扩大切除加颈淋巴清扫为主的综合治疗仍为目前治疗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粘膜肿瘤 恶性黑色素瘤 药物疗法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牙龈粘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三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谷化平 冯和平 李春光 《实用癌症杂志》 1997年第1期80-80,共1页
牙龈粘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三例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张家口市075000)谷化平冯和平李春光原发于口腔粘膜的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少见,我们自1970年至1995年间在病理活检中遇到3例,报告如下。1病... 牙龈粘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三例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张家口市075000)谷化平冯和平李春光原发于口腔粘膜的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少见,我们自1970年至1995年间在病理活检中遇到3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女性,51岁。5个月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粘膜肿瘤 恶性 黑色素瘤 免疫诊断
下载PDF
原发于鼻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1例
8
作者 贾玫 李忠 +3 位作者 李冬云 张洪均 侯丽 陈信义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10期106-106,共1页
鼻腔恶性肿瘤中,以鼻咽癌、鼻腔淋巴瘤多见,而鼻腔恶性黑色素瘤非常少见。其发生率占全部恶性黑色素瘤的1%左右,误诊率高,预后差。中医药治疗在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关键词 粘膜恶性黑色素瘤 鼻腔恶性肿瘤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 原发 鼻腔淋巴瘤 中医药治疗 生存质量 鼻咽癌
下载PDF
口腔黏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5例报告
9
作者 张蕾蕾 刘强 张国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恶性黑色素瘤 口腔黏膜 颈部淋巴结转移 临床资料 颊黏膜
下载PDF
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附22例病例报告)
10
作者 李才友 王贺忠 谷化平 《神经药理学报》 1997年第5期50-51,共2页
恶性黑色素瘤约占恶性肿瘤的1%,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更为少见,约占全身恶性黑色素瘤的0.2%左右,口腔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癌率较低,但预后差,故早期诊断,治疗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我们于1980年以来攻治22例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临床... 恶性黑色素瘤约占恶性肿瘤的1%,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更为少见,约占全身恶性黑色素瘤的0.2%左右,口腔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癌率较低,但预后差,故早期诊断,治疗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我们于1980年以来攻治22例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临床病理及早期治疗的分析。1 临床资料1.1 资料来源 自1980年以来我院共收治22例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其中男15例,女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病例报告 口腔粘膜 临床病理分析 口腔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肿瘤 1980年以来 色素沉着 早期诊断 存活率
下载PDF
大剂量干扰素辅助治疗国人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润湘 吴云腾 +3 位作者 李朝军 吕炯 郭伟 任国欣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18-322,共5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干扰素辅助治疗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2年11月我科经治的Ⅲ~ⅣA期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在经治的117例患者中,73例术后接受了大剂量干扰素α-2b治... 目的:探讨大剂量干扰素辅助治疗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2年11月我科经治的Ⅲ~ⅣA期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在经治的117例患者中,73例术后接受了大剂量干扰素α-2b治疗,其中有58例完成了治疗计划,设为治疗组,另15例中途停止;其余44例未采用大剂量干扰素治疗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 OS)和无复发生存期( RFS)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17例患者的中位OS为40个月(95%CI:33~62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中Ⅲ期患者的中位OS(69个月vs.65个月)和RFS(50个月vs.34个月)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中ⅣA期患者的中位OS(37个月 vs.20个月)和中位RFS(33个月 vs.10个月)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中Ⅳ期伴颈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中位OS(40个月vs.20个月)和中位RFS(33个月 vs.10个月)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干扰素治疗的常见血液学毒性为骨髓抑制,包括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非血液性不良反应包括流感样症状、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等。全组患者不良反应以1~2级为主,仅有7例出现3~4级毒副反应,给予对症治疗后均能缓解,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术后大剂量干扰素辅助治疗能显著提高ⅣA期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OS和RFS,且治疗的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粘膜 恶性黑色素瘤 大剂量 辅助治疗
下载PDF
1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放疗后并发口腔粘膜炎和霉菌感染的观察与护理
12
作者 杨丽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04年第7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口腔粘膜 霉菌感染 护理
下载PDF
5例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13
作者 汪亚勤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72-573,共2页
目的口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颇为罕见。文章报道5例口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5例口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免疫组化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 5例口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3... 目的口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颇为罕见。文章报道5例口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5例口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免疫组化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 5例口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3例示腭肿块呈褐色菜花样隆起,2例示上、下腭牙龈肿块,呈褐色斑块状及结节状,其组织学特点示瘤细胞表现为明显的多样性,呈弥漫状,巢状,囊状分布。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瘤细胞黑色素瘤相关抗原(HMB45)阳性,可溶性酸性蛋白(S-100)阳性,波形蛋白(Vimtin)阳性。结论口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罕见,其预后较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更为严重。确诊须与色素瘤,口腔粘膜黑斑等其他肿瘤或病变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口腔粘膜 病理诊断
下载PDF
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宾志文 陈伟良 +1 位作者 侯劲松 潘朝斌 《广东牙病防治》 2001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 对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 (MM)作一回顾总结。方法 对 18例经治疗的MM患者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中的Ⅰ、Ⅱ期病例有 3例 ,Ⅲ、Ⅳ期病例有 15例。前者采用手术治疗 ,后者采用病灶冷冻、手术为主并辅以化... 目的 对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 (MM)作一回顾总结。方法 对 18例经治疗的MM患者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中的Ⅰ、Ⅱ期病例有 3例 ,Ⅲ、Ⅳ期病例有 15例。前者采用手术治疗 ,后者采用病灶冷冻、手术为主并辅以化疗及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 ,5年生存率达 33.3%。结论 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MM患者 5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 综合治疗 MM 临床表现 预后 生存率
下载PDF
头颈部皮肤与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克伟 纪红 +1 位作者 宋丹 何侠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475-478,共4页
目的 :探讨头颈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和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转移规律及疗效 ,及头颈部粘膜恶性黑色素瘤套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分期是否合理。方法 :采用回顾性多因素回归分析 ,将 5 5例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分成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组 31例 ... 目的 :探讨头颈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和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转移规律及疗效 ,及头颈部粘膜恶性黑色素瘤套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分期是否合理。方法 :采用回顾性多因素回归分析 ,将 5 5例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分成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组 31例 ,黏膜恶性黑色素瘤 2 4例 ,分析转移规律及预后因素。结果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和粘膜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血行转移率分别为 4 8 38%、4 5 16 %、2 1 81%和 37 5 0 %、4 1 6 7%、33 33% ;多因素回归分析两组原发灶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血行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临床分期、原发灶首次手术方式、起源影响复发率和转移率 (P<0 0 5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组和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1 15 %、6 6 2 0 %、4 5 0 7%和 81 95 %、4 9 72 %、39 77% ;多因素回归分析两组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临床分期、原发灶首次手术方式、血行转移影响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生存率 (P <0 0 5 )。分组后行多因素回归分析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组临床分期与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组临床分期与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①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高 ,粘膜恶性黑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膜恶性黑色素瘤 原发 临床分期 皮肤 头颈部 血行转移 生存率 多因素回归分析 复发率 手术方式
下载PDF
原发于女阴粘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
16
作者 周平 杨玉涛 《中华医学丛刊》 2004年第3期23-24,共2页
目的 研究女阴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复习临床、病理学资料,全部病例进行随访,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S—P法。结果 18例中发生于外阴10例,阴道5例,宫颈2例,阴道宫颈同时存在1例。12例获得随访,1年内死亡3例,2年3例... 目的 研究女阴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复习临床、病理学资料,全部病例进行随访,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S—P法。结果 18例中发生于外阴10例,阴道5例,宫颈2例,阴道宫颈同时存在1例。12例获得随访,1年内死亡3例,2年3例,3—4年5例,1例存活5年以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6例淋巴结转移者中5例p53蛋白染色阳性。结论 女阴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p53表达者淋巴结转移比淋巴结阴性病例高,有预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结转移 病理特征 原发女阴粘膜恶性黑色素瘤
下载PDF
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与分析
17
作者 黄晓红 陶桂兰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4年第8期46-46,共1页
恶性黑色素瘤是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占全身恶性黑色素瘤的1%。该肿瘤恶性程度高,转移早,预后差。现将我们自1990年1月-199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例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报道如下。
关键词 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预防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食道恶性黑色素瘤1例
18
作者 洪添吾 郑一峰 李水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38-138,147,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食道恶性黑色素瘤 消化道粘膜 肿瘤 病理学 瘤细胞
下载PDF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X线特点及病理特征
19
作者 任晋进 马顺娥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1998年第1期49-50,共2页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十分罕见,现报道我院1例,并复习国内近年报道的7例,对其X线特点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病例患者女 60岁。主诉: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钡餐食管造影见食管中下段有长约4cm的食管扩张,腔内呈多发结节状充盈缺损影...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十分罕见,现报道我院1例,并复习国内近年报道的7例,对其X线特点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病例患者女 60岁。主诉: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钡餐食管造影见食管中下段有长约4cm的食管扩张,腔内呈多发结节状充盈缺损影,管壁未见破坏,粘膜连续性中断,X线印象为“食管中段平滑肌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 X线特点 病理特征 食管粘膜 瘤细胞 中下段 黑色素颗粒 息肉状 带蒂 食管镜检
下载PDF
口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
20
作者 练志挺 曹仁凯 李春宏 《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口腔原发恶性黑色素瘤 肿瘤 手术切除 化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