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状RNA Hsa_circ_0006948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顾婷立 刘亚华 +1 位作者 钱靓 章茜 《西部医学》 2024年第5期655-660,共6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 Hsa_circ_0006948(circ_0006948)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qRT-PCR检测SCC-15、CAL27和HIOEC细胞circ_0006948的表达;将SCC-15细胞分别转染pc-NC、pc-circ_0006948、si-NC、si-circ_00069... 目的探讨环状RNA Hsa_circ_0006948(circ_0006948)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qRT-PCR检测SCC-15、CAL27和HIOEC细胞circ_0006948的表达;将SCC-15细胞分别转染pc-NC、pc-circ_0006948、si-NC、si-circ_0006948,记为pc-NC组、pc-circ_0006948组、si-NC组以及si-circ_0006948组,取正常培养的细胞作为NC组。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平板克隆法检测细胞克隆情况;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E-Cadherin、N-Cadherin、MMP-2、MMP-9蛋白表达。结果与HIOEC细胞相比,CAL27细胞和SCC-15细胞中circ_0006948表达明显升高(P<0.05),由于SCC-15细胞中circ_0006948的表达最高,后续使用SCC-15细胞进行后续转染实验。与NC组和pc-NC组相比,pc-circ_0006948组细胞存活率、克隆个数、迁移和侵袭个数以及细胞N-Cadherin、MMP-2、MMP-9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以及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NC组和si-NC组相比,si-circ_0006948组细胞存活率、克隆个数、迁移和侵袭个数以及细胞N-Cadherin、MMP-2、MMP-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以及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circ_0006948在OSCC细胞中呈高表达,过表达circ_0006948会促进SCC-15细胞增殖,克隆,迁移,侵袭,并抑制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Hsa_circ_0006948 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 恶性生物学行为 口腔肿瘤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Tca8113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吴也可 宋东哲 +5 位作者 景欢 王馨玉 赵振刚 吕胡玲 廖爽 陈谦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24-526,530,共4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Tca8113的抑制作用,并与传统化疗药物顺铂的作用相比较,评价其作为抗头颈部恶性肿瘤药物的价值。方法噻唑蓝比色法检测雷公藤内酯醇和顺铂对Tca8113增殖的抑制作用,形态学观察经药物作用...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Tca8113的抑制作用,并与传统化疗药物顺铂的作用相比较,评价其作为抗头颈部恶性肿瘤药物的价值。方法噻唑蓝比色法检测雷公藤内酯醇和顺铂对Tca8113增殖的抑制作用,形态学观察经药物作用后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雷公藤内酯醇对Tca8113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呈量-效、时-效关系;较小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即可产生较好的抑制效果,作用小于7 d时与顺铂相当,7 d时0.001 mg.L-1抑制率达60%,0.01 mg.L-1抑制率达90%,显著优于顺铂(P<0.05);1、3、5 d作用点时,在大于0.1 mg.L-1时顺铂效果优于雷公藤内酯(P<0.05),7 d时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个作用点雷公藤内酯醇的50%抑制浓度均小于顺铂。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Tca8113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量-效、时-效关系,且在较低浓度和较长时间作用下其抑制率明显高于顺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顺铂 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Tca8113 抗肿瘤作用 噻唑蓝
下载PDF
桂皮醛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曹桂芬 谢萍 +3 位作者 黄萍 戚刚刚 张华 刘道洲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体外研究中药桂皮醛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3种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桂皮醛不同质量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对各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应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目的体外研究中药桂皮醛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3种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桂皮醛不同质量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对各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应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56、128、64、32 mg.L-1质量浓度组的桂皮醛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药物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加强,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药物作用时间24 h时,作用质量浓度16 mg.L-1时,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株抑瘤率达到58.33%;作用质量浓度为32 mg.L-1时对KB细胞及人颊黏膜鳞状细胞癌BCaCD885细胞株的抑制率分别为66.08%、76.61%,其抑制率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桂皮醛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中、高浓度的桂皮醛对3种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桂皮醛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皮醛 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 噻唑蓝
下载PDF
miR-127-3p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及Zwint-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钱伟祥 武艳飞 +1 位作者 杨卫平 邵莉 《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17-124,共8页
目的探讨miR-127-3p调控Zeste white 10(ZW10)相互作用着丝粒蛋白1(Zwint-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OSCC细胞系PE/CA-PJ15、CAL27,对其转染并分为空白对照组(NG组)、阴性转染组(NC组)、过表达m... 目的探讨miR-127-3p调控Zeste white 10(ZW10)相互作用着丝粒蛋白1(Zwint-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OSCC细胞系PE/CA-PJ15、CAL27,对其转染并分为空白对照组(NG组)、阴性转染组(NC组)、过表达miR-127-3p组(miR-127-3p-mimics组)。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27-3p、Zwint-1 mRNA水平;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实验检测PE/CA-PJ15、CAL27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PE/CA-PJ15、CAL27细胞侵袭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人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侵袭及迁移相关蛋白E-钙粘附蛋白(E-cadherin)、N-钙粘附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及Zwint-1蛋白表达情况;应用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127-3p与Zwint-1靶向关系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结果细胞转染成功;与NG组、NC组比较,miR-127-3p-mimics组PE/CA-PJ15、CAL27细胞miR-127-3p、增殖抑制率、E-cadherin、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划痕治愈率、细胞侵袭数、Zwint-1 mRNA及其蛋白、Ki-67、N-cadherin、Vimentin、Bcl-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或降低(P<0.05)。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显示Zwint-1是miR-127-3p的潜在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二者存在靶向关系,且miR-127-3p可负向调控Zwint-1表达。结论上调miR-127-3p表达可靶向下调Zwint-1表达,并抑制OSCC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7-3p Zeste white 10(ZW10)相互作用着丝粒蛋白1 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 增殖 侵袭迁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N2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董小倩 刘西茜 +5 位作者 张永红 张平 卢礼兵 李小玉 黄萍 冯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以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Tca8113为实验模型,初步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N2(HMGN2)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作用。方法大量培养重组人HMGN2表达载体大肠杆菌BL21,用异丙基-1-硫代-β-呋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HMGN2的表达,产物用B-PER GST Fus... 目的以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Tca8113为实验模型,初步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N2(HMGN2)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作用。方法大量培养重组人HMGN2表达载体大肠杆菌BL21,用异丙基-1-硫代-β-呋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HMGN2的表达,产物用B-PER GST Fusion Protein Purification Kit进行纯化。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HMGN2,通过MTT、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blot法检测其凋亡效果及抗凋亡的分子机制。结果经MTT检测证明HMGN2能显著抑制Tca8113细胞的生长,通过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blot检测证明HMGN2能使Tca8113的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且能使Tca8113细胞阻滞于细胞周期的S期,促进Tca8113细胞凋亡。结论 HMGN2可以促进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N2 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 凋亡
下载PDF
活性氧在七氟烷致人口腔鳞状细胞癌凋亡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晨璐 高银亮 张国庆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9年第5期421-429,共9页
目的研究七氟烷在人口腔鳞状癌细胞中的抗癌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MTT 比色法检测七氟烷对人口腔鳞状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 V-FITC/PI 双染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七氟烷对人口腔鳞状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活性氧水平及加... 目的研究七氟烷在人口腔鳞状癌细胞中的抗癌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MTT 比色法检测七氟烷对人口腔鳞状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 V-FITC/PI 双染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七氟烷对人口腔鳞状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活性氧水平及加入活性氧清除剂 N-乙酰半胱氨酸(NAC)后的细胞凋亡情况;利用 Western blot 实验对凋亡相关蛋白和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MTT 实验表明七氟烷能够抑制多种人口腔鳞状癌细胞的增殖,并且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调节人口腔鳞状癌细胞中 Bcl-2 家族、caspase-3 和 PARP 蛋白的表达,最终诱导细胞凋亡。七氟烷还促进了人口腔鳞状癌细胞中活性氧的积累,并上调 JNK、p53 蛋白的磷酸化表达水平,激活 JNK/p53 信号通路。然而,在加入 NAC 之后,不但细胞凋亡情况被抑制,JNK/p53 信号通路的激活也被显著逆转。结论七氟烷通过调节活性氧水平来激活人口腔鳞状癌细胞中的 JNK/p53 信号通路从而诱导细胞凋亡,因此七氟烷有成为治疗人口腔鳞状癌的备选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JNK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肿瘤抑制蛋白 P53 细胞凋亡 原代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 七氟烷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NDV)D90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系迁移和侵袭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春晓 袁杰 +2 位作者 叶珑伟 李天侠 宋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28期5436-5439,共4页
目的:证明NDV D90是否具有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系迁移和侵袭的能力。方法: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D90对细胞微管和微丝形态的改变;Transwell法检测D90对HN-6细胞迁移和侵袭率的抑制作用;蛋白印迹法检测D90对于SP1、RECK、MMP-2和MMP-9表达的影... 目的:证明NDV D90是否具有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系迁移和侵袭的能力。方法: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D90对细胞微管和微丝形态的改变;Transwell法检测D90对HN-6细胞迁移和侵袭率的抑制作用;蛋白印迹法检测D90对于SP1、RECK、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明胶酶谱法用于检测MMP-2和MMP-9活性的改变。结果:实验结果表明,D90通过改变细胞的微管和微丝形态来抑制细胞的能动性;D90具有抑制HN-6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功能。同时,D90通过下调SP1和上调RECK的表达来抑制MMP-2和MMP-9的表达和活性。结论:NDV D90能够有效地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系HN-6的迁移和侵袭,为一种新的抗肿瘤制剂提供了临床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D90 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 能动性 迁移和侵袭
原文传递
The role of Langerhans cells 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8
作者 Ram B. Upadhyay Juhi Upadhyay +1 位作者 Nirmala N. Rao Pankaj Agrawal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1年第10期606-611,共6页
During the initiation, promotion, and progression of multi-step carcinogenesis, changes in specific host immuno- logical factors have been observed. Although immunology of oral cancer has long been focused on antigens... During the initiation, promotion, and progression of multi-step carcinogenesis, changes in specific host immuno- logical factors have been observed. Although immunology of oral cancer has long been focused on antigens and lymphocytes, the fact remains that the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like the Langerhans cells (LCs) of the epithelium are initiators and modulators of the immune response. LCs as sentinels of immune respons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several orai mucosal diseases, including cancer. Inadequate presentation of tumor antigens by host dendritic cells is one potential mechanism that allows tumor progression, tn this review, the role of LCs in OSCC is discussed. Elucidation of the role of APCs, in particular LCs, may help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anti-tumour immune responses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anti-cancer immunity in tumour-bearing hosts. This section focuses on the roles LCs in the immunity of cancer and how cancer bypasses the dendritic cell-mediated immune responses, are discussed. Subsequently, the effects of tumor microenviornment on LC's and their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are elabo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erhans cells (LCs) dendritic cells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ral canc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