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京沪两地晚清、民国小报的语言文化现象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李楠
-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42,共9页
-
文摘
在晚清现代白话的酝酿期,北京小报以“口语白话”、上海小报以“松动文言”作为各自的语言基础,参与其间。后虽受到“五四”欧化白话的影响,却始终沿着自己的“语言文化轨道”前行。两地小报逐渐减弱或变化口语和文言的成分,至20世纪40年代,北京小报完全融入现代白话之中,上海小报则形成文言、白话、上海方言混合的局面。究其原因,与两地小报的历史渊源,市民读者和小报文人的文化水准、文化立场,及所处语言环境的制约性有关。小报语言与北京市民的“吟味”品位,和上海市民的摩登时尚精神正相联系,对营造两地现代都市和市民生活方式的氛围都已尽历史责任。证明了“口语白话”、“松动文言”与“欧化白话”三者长期共存,互相参照,才是现代汉语实际的生成状态。
-
关键词
北京小报
上海小报
口语白话
松动文言
市民文化
-
Keywords
tabloids in Beijing
tabloids in Shanghai
oral vernacular Chinese
informal classical Chinese
citizen culture
-
分类号
G219.29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郭沫若新诗的诗体探求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骆寒超
-
机构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
出处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32-47,I0003,共17页
-
文摘
郭沫若的新诗创作经历了从杂凑白话自由体渐变为国语白话准格律体的过程。他的杂凑白话自由体新诗体现了遵语法反修辞规范和反语法遵修辞规范的互动,既能表达直觉而得的灵幻感受,又能传达从灵幻感受中提纯出来的智性领悟。显示出对传统诗歌表现的超越,形成了为郭沫若所独有的具有现代诗艺传达色彩的审美格局。《女神》后,采用口语化白话创作新诗,又逐渐转向于采用国语白话写新诗的探索,为他的新诗带来了庄严、明朗、豪迈、深沉的审美气象。后由于郭沫若抒情身份的转变——由政治人生抒情转向了政治社会抒情,其诗严格遵守语法修辞规范,逐步生成了国语白话准格律体的僵化形体模式。他在诗体探求上形成了开端就是顶点的格局。
-
关键词
郭沫若
诗体
杂凑白话
口语化白话
国语白话
准格律体
-
Keywords
Guo Moruo
poetic style
miscellaneous vernacular
free style
mandarin vernacular
quasi-metrical style
internal law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从文言的“双重翻译”看《聊斋志异》的语言艺术
被引量:1
- 3
-
-
作者
于平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古籍所
-
出处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7-114,共8页
-
-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语言艺术
文言小说
蒲松龄
语言符号
形容词
书面语
白话口语
生活语言
语言表现
-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新诗成长期的诗体探求
- 4
-
-
作者
骆寒超
-
机构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
出处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9-26,共8页
-
文摘
本文立足于诗性语言决定诗歌外在体式的理论见解,考察了成长期新诗白话用语的三种类型:口语化白话、国语化白话和杂凑式白话,并在此基础上深入论证了以文学研究会诗群为首、采用口语化白话的诗人,坚持自由诗体写作;以新月诗派为首、采用国语化白话的诗人,探求格律诗体写作;以象征诗派为首、采用杂凑式白话的诗人,则在自发地作节奏自由诗体写作。
-
关键词
口语化白话
国语化白话
杂凑式白话
自由诗体
格律诗体
节奏自由诗体
-
Keywords
colloquial vernacular
Mandarin vernacular
mixed vernacular
free verse
rhymed poem
verse of free rhythm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许衡的小学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被引量:1
- 5
-
-
作者
蔡春娟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98-107,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童蒙文化史研究”(16ZDA121)。
-
文摘
许衡自1242年接触理学开始,在大名、苏门、京兆、怀孟等地教学中,推崇朱熹《小学》及其集注《四书》,重视小学阶段教育,形成其小学教育思想,并在地方社会传承扩散开来。1271年他出任国子祭酒,将该思想推行于国子学,《小学》《四书》由此成为元朝官方教材,程朱理学教学内容进入国家最高学府的课堂,并影响到地方官学和私学,对有元一代教育有着深远影响。他在教学中自编适合儿童背诵的歌谣教材,使用通俗易懂的白话口语讲解经书,采用伴读制、躬行践履等教学方法,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
关键词
许衡
国子学
小学教育思想
白话口语体
-
Keywords
Xu Heng
the Imperial Academy
thought on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colloquial style
-
分类号
G40-09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先锋小说的话语方式
- 6
-
-
作者
陈忠志
-
出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48-51,共4页
-
-
关键词
中国先锋小说
语言变革
叙述话语
汉语语言
经典现实主义
话语方式
白话口语
汉语文学
叙事形态
小说语言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聊斋俚曲通论(续)
- 7
-
-
作者
陈玉琛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8年第1期111-121,共11页
-
文摘
聊斋俚曲通论(续)陈玉琛第三节艺术特点《聊斋志异》以其精美形象的文言,把短篇小说推到了艺术的高峰,而聊斋俚曲则是以白话方言构筑起了通俗艺术之最。《聊斋志异》匠心独运,一书兼二体,它继承了笔记、传奇二体而有所创新发展,集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之大成而融会贯通...
-
关键词
聊斋俚曲
歇后语
蒲松龄
方言土语
《禳妒咒》
白话口语
语言
艺术成就
《聊斋志异》
地方特色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聊斋俚曲通论(续)
- 8
-
-
作者
陈玉琛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8年第3期100-105,共6页
-
文摘
(续本刊1998年第1期)(五)浓郁的民间风格。俚曲是在继承传统说唱艺术形式的基础上,依据明清俗曲为主要唱腔填制唱词,它在运用白话口语写作,善用俚俗方言等方面,使那浓郁的民间性、通俗性、诙谐幽默感及地方特色独具魅力,散发着清新诱人的芳香。前面对此已做...
-
关键词
聊斋俚曲
衬字衬词
民间风格
白话口语
《禳妒咒》
银纽丝
自由诗与格律诗
口语化
儿化韵
莲花落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