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述体: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的再思考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姝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7-138,共2页
口述体纪录片是近年来我国电视荧屏上日益流行的一种纪录片形态。以口述体的形式来讲述历史、传播文化,已逐渐成为当代电视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方式。本文将对"口述体"这一当代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的新类型进行研究,通过梳理其概... 口述体纪录片是近年来我国电视荧屏上日益流行的一种纪录片形态。以口述体的形式来讲述历史、传播文化,已逐渐成为当代电视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方式。本文将对"口述体"这一当代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的新类型进行研究,通过梳理其概念界定、历时演变和共时表现,结合新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纪录片影像文本,将其放置在电视纪录片领域的风格模式互渗的背景中来考察,以期探讨口述体纪录片的创作思路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体 历史文化纪录片 创作模式
下载PDF
论口述体纪录片的文献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吉琳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0-82,共3页
口述作为一种文明传承的主要形式先天具有文献性,而从纪录片的起源则可以看出文献性是其本源特征,因此,口述体纪录片是最能体现本源特征的纪录片形式。借由口述方法的使用,口述体纪录片的文献性主要体现在私人化和当代性两个方面。私人... 口述作为一种文明传承的主要形式先天具有文献性,而从纪录片的起源则可以看出文献性是其本源特征,因此,口述体纪录片是最能体现本源特征的纪录片形式。借由口述方法的使用,口述体纪录片的文献性主要体现在私人化和当代性两个方面。私人化为我们呈现新的历史视角与历史细节,当代性为我们建立对当代生活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体纪录片 文献性 私人化 当代性
下载PDF
口述体纪录片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衣凤翱 《现代视听》 2009年第2期54-57,共4页
《讲述》是一种口述体纪录片,具有口述体纪录片的一系列特征。本文从叙事视角、叙事方式、叙事态度等方面对其进行叙事学分析,并结合接受美学的观点对其进行审美分析。
关键词 《讲述》 纪录方式 口述体纪录片
下载PDF
关照现实的历史记录——评大型口述体文献纪录片《大鲁艺》
4
作者 付春苗 《今传媒》 2012年第10期74-75,共2页
大型口述体文献纪录片《大鲁艺》最近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引起强烈反响。该片以百位平均90高龄的耄耋老人深情口述为线,真实再现了难忘的延安岁月,生动反映了延安鲁艺的成立、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文艺发展史上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本文从传... 大型口述体文献纪录片《大鲁艺》最近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引起强烈反响。该片以百位平均90高龄的耄耋老人深情口述为线,真实再现了难忘的延安岁月,生动反映了延安鲁艺的成立、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文艺发展史上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本文从传播理念和创作特点上对该片进行梳理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大鲁艺》 口述体
下载PDF
口述体纪录片的审美特征——一次基于《讲述》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衣凤翱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69,共4页
《讲述》是一种口述体纪录片,它的基本审美特征是:强化了语言叙述而相应弱化了画面叙述,倾诉与倾听,关注百姓的人文关怀的纪录。口述体纪录片一般采用主人公的叙事视角;采用讲述的叙事方式;采取客观叙事者的叙事态度;口述的纪录方式是... 《讲述》是一种口述体纪录片,它的基本审美特征是:强化了语言叙述而相应弱化了画面叙述,倾诉与倾听,关注百姓的人文关怀的纪录。口述体纪录片一般采用主人公的叙事视角;采用讲述的叙事方式;采取客观叙事者的叙事态度;口述的纪录方式是由叙述故事的时间与故事本身的时间不同步决定的;采用富有新意、具有创新精神的"召唤性"叙事结构。《讲述》的口述体纪录片形态在接受美学上表现为:平民化接受主体定位、接受主体心理期待的迎合、接受主体倾听讲述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体纪录片 审美特征 《讲述》
原文传递
“口述体”、“可知群体”与《在黑暗中阅读》的地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龚璇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9-127,共9页
当代爱尔兰文学批评家谢默斯·迪恩(Seamus Deane)的第一部小说《在黑暗中阅读(》Reading in the Dark,1996)是一部"具有文类混杂性"的作品。现有评论主要将其置于爱尔兰成长小说的传统下,讨论个体成长与民族身份建构的... 当代爱尔兰文学批评家谢默斯·迪恩(Seamus Deane)的第一部小说《在黑暗中阅读(》Reading in the Dark,1996)是一部"具有文类混杂性"的作品。现有评论主要将其置于爱尔兰成长小说的传统下,讨论个体成长与民族身份建构的隐喻关系,杰瑞·史密斯却提出该作品"也可以被视作一部地方小说或城市小说",并以"空间"批评为视角考察小说中"德里"、"光明堡"、"边境与桥"、"房子"等地理景观的文化含义。他对小说口述色彩的提示为我们继续探讨迪恩小说的"地方性"开拓了"空间",本文通过对叙述话语和人物话语的文体分析考察小说对地方口述传统的借鉴和对地方群体的塑造,指出迪恩在这部小说中着意建构的不是爱尔兰的民族性而是德里天主教爱尔兰人的"少数派"族群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黑暗中阅读》 口述体 可知群 地方性
原文传递
口述体纪录片的叙述视角及叙事模式 被引量:9
7
作者 肖平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3-35,共3页
纪录片是如何“讲故事”的?这是一个极富实践价值的理论课题。本期的“电视艺术理论与美学”栏目刊登了肖平教授的《口述体纪录片的叙述视角及叙事模式》,深入地研究了口述体纪录片的叙事模式,对于研究者和创作者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口述体纪录片 叙述视角 叙事模式 《三节草》 《神鹿》 语语功能 故事情节
原文传递
现实镜像与历史话语——6集口述体文献纪录片《百年小平》创作感悟
8
作者 阎东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59-62,共4页
2004年的春天接到一个任务,“编”一部资料片来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这次机会不仅让我重读了邓小平伟大而又平凡的一生,也使我的纪录片创作经历了一次从传统文献纪录片到口述历史纪录片的跳跃.一次把现实镜像和历史的话语结合起... 2004年的春天接到一个任务,“编”一部资料片来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这次机会不仅让我重读了邓小平伟大而又平凡的一生,也使我的纪录片创作经历了一次从传统文献纪录片到口述历史纪录片的跳跃.一次把现实镜像和历史的话语结合起来的跳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体文献纪录片 《百年小平》 现实镜像 历史话语 情感动因 节目包装 节目形式
原文传递
记录世事变迁的时代之声——斯塔兹·特克尔口述实录体非虚构作品的创作分析
9
作者 明笑光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0年第2期113-115,共3页
斯塔兹·特克尔作为美国普利策奖的获得者,美国"口述实录体"的开创人物,其口述实录体非虚构作品,具有典型意义。从反映社会现实、人道主义与人文关怀、作者话语的主要作用这三个维度,分析斯塔兹·特克尔主要作品的特... 斯塔兹·特克尔作为美国普利策奖的获得者,美国"口述实录体"的开创人物,其口述实录体非虚构作品,具有典型意义。从反映社会现实、人道主义与人文关怀、作者话语的主要作用这三个维度,分析斯塔兹·特克尔主要作品的特点及面貌,帮读者更好地理解特克尔非虚构作品中的创作技巧与思想内核,为读者展现出口述实录体非虚构作品的文学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塔兹·特克尔 口述实录 “非虚构”文学 创作分析
下载PDF
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叙事手法探究
10
作者 陈枭枭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第6期87-87,共1页
历史题材纪录片是讲述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一种纪录片类型,历史的缺席必然引发此片类影片叙事材料上的匮乏甚至空白,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分析历史题材纪录片自身的特性,总结优秀历史纪录片的叙事手法,从汇编体、口述体以及再现扮演的角度... 历史题材纪录片是讲述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一种纪录片类型,历史的缺席必然引发此片类影片叙事材料上的匮乏甚至空白,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分析历史题材纪录片自身的特性,总结优秀历史纪录片的叙事手法,从汇编体、口述体以及再现扮演的角度进行叙事创作上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言性材料 汇编性 口述体 搬演
下载PDF
挑战文学的极限——谈《妇女闲聊录》的后现代叙事
11
作者 王林 《英语研究》 2009年第3期50-53,共4页
小说这种现代文体从晚清到现在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过于发达和成熟。新生元素的减少往往意味着生命力的衰减。林白《妇女闲聊录》借用史学的口述体,对于小说这一文体作了突破性的尝试。《妇女闲聊录》中有一个名叫"木珍&qu... 小说这种现代文体从晚清到现在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过于发达和成熟。新生元素的减少往往意味着生命力的衰减。林白《妇女闲聊录》借用史学的口述体,对于小说这一文体作了突破性的尝试。《妇女闲聊录》中有一个名叫"木珍"的第一人称讲述者,林白只是记录和整理者,所以林白也将这部作品称作"记录体长篇小说"。口述体如何能被小说借用以两个因素为前提。其一,后现代思潮的兴起;其二,口述与小说中共同的"叙述"元素,文学和历史在"叙述"的意义上的重合。通过林白的记录和作品的发表,使得木珍的原态生活产生了"移位",让我们在"他者"的生活中感受了阅读的震惊和陌生化,从而获得了叙述的文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体 历史叙述与文学叙述 移位 文学性
下载PDF
现代派与新闻之间的张力与共鸣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介甫 董之林 《广东民族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张辛欣和桑晔的“新”电影与实体,使人对作品产生一种新奇的感对受。因为读者无意中偷听到别人的录音。正当一次采访接近尾声,也是在全书的半路,一个令人讨厌的人物得知他要在读者面前亮相,大吃一惊。他并不知道他是被“采访”。
关键词 现代派 新闻写作 张辛欣 北京人 口述实录 小说 虚构文学 创作阶段
下载PDF
“废墟”探险
13
作者 徐展笑 《大学生》 2020年第7期70-73,共4页
本文系人大2016级新闻学院本科生徐展笑的毕业设计作品,为口述体采访,重点在于采访与写作,前后历时近3个月。
关键词 徐展 毕业设计作品 口述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