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言说童年:基于幼儿园儿童口述故事的叙事研究
1
作者 张莉 刘映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6-41,124,共17页
讲故事是表达人类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一种方式。倾听儿童讲的故事,旨在洞察儿童如何感受、体验世界,如何理解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如何思考这个世界。本研究分析了6所课题实验园儿童口述的438个故事文本,发现儿童的故事围绕“自我体认... 讲故事是表达人类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一种方式。倾听儿童讲的故事,旨在洞察儿童如何感受、体验世界,如何理解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如何思考这个世界。本研究分析了6所课题实验园儿童口述的438个故事文本,发现儿童的故事围绕“自我体认、自我与他者的关系、道德与规则、日常生活惯例、生与死”5个主题展开叙事;运用的叙事风格有3种:编织情节的主题中心、行动导向的主题联想、情节与行动拼贴。儿童讲故事时能关注开头与结尾,有明确的结局或开放式结尾,能明晰开头与结尾之间的关联,叙事情节发展有一定的定向性。儿童叙事内容生成路径为个人经历自传、个人经验与他人经验相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儿童 儿童口述故事 叙事
下载PDF
刘德芳口述故事的叙事特色探析
2
作者 吴正彪 《三峡论坛》 2010年第6期11-13,共3页
2006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坪乡的民间故事榜上有名。在这片充满着浓厚的民间文化气息的土壤里,一个人能讲400多个故事的民间故事家刘德芳是这一方文化热土中的重要代表。本文从刘... 2006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坪乡的民间故事榜上有名。在这片充满着浓厚的民间文化气息的土壤里,一个人能讲400多个故事的民间故事家刘德芳是这一方文化热土中的重要代表。本文从刘德芳的身世阅历与民间艺术的积淀形成过程、"讲"与"唱"的艺术个性和故事家的叙事艺术的口头程式化特点等方面,对刘德芳口述故事的叙事特色进行了简要的剖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德芳 口述故事 叙事特色
下载PDF
帕特里夏·格雷斯《失目宝贝》的叙事艺术研究
3
作者 张玉红 《外国语文研究》 2015年第6期23-28,共6页
新西兰毛利族作家帕特里夏·格雷斯在小说创作方面颇有成就,在写作技巧方面建树不凡。在长篇小说《失目宝贝》中,她运用不同的叙述主体,结合毛利人传统的"口述故事"的叙事艺术形态,让不同的叙述者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些声... 新西兰毛利族作家帕特里夏·格雷斯在小说创作方面颇有成就,在写作技巧方面建树不凡。在长篇小说《失目宝贝》中,她运用不同的叙述主体,结合毛利人传统的"口述故事"的叙事艺术形态,让不同的叙述者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汇聚在一起,既揭示了毛利人在白人统治的新西兰社会中严峻的生活现状,也表明了年轻一代毛利人想要与白人和谐共存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目宝贝》 不同声音 毛利“口述故事
下载PDF
解读奥古斯特·威尔逊《两列火车飞驰》的散文式结构
4
作者 李洋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X期29-30,共2页
奥古斯特·威尔逊的戏剧《两列火车飞驰》采用散文式结构,以公共场合为地点背景,淡化情节,塑造群像,并融入口述故事的黑人传统。借此,威尔逊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和演出时间中扩大了戏剧的广度和深度,从人物琐碎的日常交流中展现了20世... 奥古斯特·威尔逊的戏剧《两列火车飞驰》采用散文式结构,以公共场合为地点背景,淡化情节,塑造群像,并融入口述故事的黑人传统。借此,威尔逊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和演出时间中扩大了戏剧的广度和深度,从人物琐碎的日常交流中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的整体面貌,引发对社会底层和少数族裔在当代美国的社会归属及民族身份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式 公共场合 群像塑造 口述故事
下载PDF
论民间故事的改写
5
作者 刘守华 《中国文学年鉴》 2018年第1期816-819,共4页
民间故事是人们十分熟悉和喜爱而又具有宝贵价值的口头文学样式。原生态的民间故事存活于人类的口头语言之中;文字出现以后,人们将口述故事以书面写定,转化成为书面文本,有的称为“记录”,有的称为“重述”,有的称为“写定”,有的称为... 民间故事是人们十分熟悉和喜爱而又具有宝贵价值的口头文学样式。原生态的民间故事存活于人类的口头语言之中;文字出现以后,人们将口述故事以书面写定,转化成为书面文本,有的称为“记录”,有的称为“重述”,有的称为“写定”,有的称为“整理”,不论是概念确立还是在写作实践上,我国学界长时期都缺乏规范性的明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故事 口头文学 写作实践 口头语言 书面文本 概念确立 原生态 口述故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