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让红色文化浸润心田——《利用大别山红色口述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
1
作者 曾佳敏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54-156,共3页
《利用大别山红色口述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由湖北师范大学江峰教授所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大别山红色口述文化资源为研究对象,梳理其中相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价值元素,旨在传承和发展大别山红色文化... 《利用大别山红色口述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由湖北师范大学江峰教授所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大别山红色口述文化资源为研究对象,梳理其中相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价值元素,旨在传承和发展大别山红色文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培养时代新人,使之浸润其心田,溶于其血脉,为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作者逻辑思维缜密、文笔深邃、功底深厚、视角新颖,既有翔实的史料文献奠基,又源于生活、立足现实,拓展了新时代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的学思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红色口述文化资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书评
下载PDF
论《紫色》中的口述文化表现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紫艺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20-21,共2页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古老文明的重要体现。在《紫色》中,黑人少数族裔作家艾丽斯·沃克描写了大量非洲传统文化及社会习俗,其中口述故事、黑人方言英语、布鲁兹音乐等蕴藏了深刻的文化意义。对口述文化表现的分析,将有助于探究作者...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古老文明的重要体现。在《紫色》中,黑人少数族裔作家艾丽斯·沃克描写了大量非洲传统文化及社会习俗,其中口述故事、黑人方言英语、布鲁兹音乐等蕴藏了深刻的文化意义。对口述文化表现的分析,将有助于探究作者试图通过书写本民族文化唤醒非洲裔美国人的自我身份认同和种族平等的真实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学 口述文化 《紫色》 艾丽斯·沃克
下载PDF
认同视域下红河哈尼族《四季生产调》口述文化传承研究
3
作者 王敬婧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6-8,共3页
在外来文化及主流文化的冲击下,少数民族原生文化“土壤”遭受改变,进而民族语言濒危。口述文化作为历史记忆的载体日渐失去传承基础,呈现历史记忆断层与族群认同危机。文章以红河哈尼族《四季生产调》为切入点,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分析哈... 在外来文化及主流文化的冲击下,少数民族原生文化“土壤”遭受改变,进而民族语言濒危。口述文化作为历史记忆的载体日渐失去传承基础,呈现历史记忆断层与族群认同危机。文章以红河哈尼族《四季生产调》为切入点,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分析哈尼族口述文化背后如农耕文化、宗教信仰、节庆活动等历史记忆的表征,阐述其传承主体之于口述文化在推动族群认同和社会发展中的功能,明确少数民族口述文化在当前传承性与变异性、民族性与地方性、审美性与艺术性等二元对立特性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生产调 口述文化 文化认同 传承
下载PDF
口述文化的历史记忆在当代的教育价值--以黔西北孝歌为例
4
作者 谢琴 《汉字文化》 2021年第19期165-167,共3页
口述文化作为社会记忆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客观记录了历史文化事实,经过地方人民的口述、传播,形成地方历史记忆。历史记忆反作用于每一代民族群体,使之在潜意识中树立道德模范标准,形成地方教化系统。本文从传承的逻辑根源上梳... 口述文化作为社会记忆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客观记录了历史文化事实,经过地方人民的口述、传播,形成地方历史记忆。历史记忆反作用于每一代民族群体,使之在潜意识中树立道德模范标准,形成地方教化系统。本文从传承的逻辑根源上梳理口述文化中孝歌的历史记忆,对探讨历史记忆,对当下和未来有重要的教育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文化 历史记忆 教育价值 黔西北孝歌
原文传递
黄石市大冶市传统村落口述民居文化特色研究
5
作者 李悦 卫鹏 《农村实用技术》 2022年第5期27-29,共3页
时至今日,传统村落并非只是农耕时代下世代定居繁衍的聚落,更是凝固了历史记忆和独特人文魅力的文化遗产;传统的民居文化历史研究主要依据文献和档案作为手段,但见证和口传身授也是村落文化历史传递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针对大冶市传统... 时至今日,传统村落并非只是农耕时代下世代定居繁衍的聚落,更是凝固了历史记忆和独特人文魅力的文化遗产;传统的民居文化历史研究主要依据文献和档案作为手段,但见证和口传身授也是村落文化历史传递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针对大冶市传统村落居民进行走访考察,并探究口述文化在传统村落调研中的运用,在呼吁人们保护黄石地域传统村落民居特色的同时探索新的口述文化的方式,使得传统村落口述历史的价值更加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口述文化 民居特色
下载PDF
图书馆红色文化口述史资源建设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徐黎娟 《河北科技图苑》 2022年第4期3-7,共5页
红色文化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口述史料,挖掘红色文化口述史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价值,拓宽红色文化史研究领域,提升红色文化研究学术品质,推进红色文化研究的纵深发展刻不容缓。文章分析了红色文化口述史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 红色文化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口述史料,挖掘红色文化口述史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价值,拓宽红色文化史研究领域,提升红色文化研究学术品质,推进红色文化研究的纵深发展刻不容缓。文章分析了红色文化口述史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价值意蕴及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其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口述 图书馆 文献资源建设
下载PDF
瞎子怎么“书写”历史篇章?——对口述与书写历史关系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3
7
作者 彭兆荣 《民族艺术研究》 2004年第6期20-23,41,共5页
在人类历史上,口述与书写是一种演化的关系。远远早于文字书写的口述,是一种文字无法替代的记录方式,表现出独特的品质与整合能力,在人类文明形成时期的价值有待予以关注。大量盲人乐师、盲诗人等留下了经典之作,正是口述文化价值的重... 在人类历史上,口述与书写是一种演化的关系。远远早于文字书写的口述,是一种文字无法替代的记录方式,表现出独特的品质与整合能力,在人类文明形成时期的价值有待予以关注。大量盲人乐师、盲诗人等留下了经典之作,正是口述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而书写文化的兴起,与“国家-民族”语境关系紧密当文字书写成为民族代码、国家表述、官方政治、传播媒体的“资本符号”和“话语象征”时,传统的口述方式的地位随之降低,被拒于“文化”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文化 书写文化 国家 民族 语境
下载PDF
基于数字环境下的少数民族口述历史保护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彭燕 田进婷 《四川图书馆学报》 CSSCI 2012年第1期94-97,共4页
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复原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方面具有其他档案、文献资料所无法替代的价值,目前面临着失传的威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保护已成为一种重要手段。文章分析了国内外数字化... 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复原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方面具有其他档案、文献资料所无法替代的价值,目前面临着失传的威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保护已成为一种重要手段。文章分析了国内外数字化保护口述历史文化的现状,阐述了数字化保护口述历史文化的必要性,提出了数字化保护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文化的基本思路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口述历史文化 数字化保护 数字信息技术
下载PDF
历史传统、规范全民族、无可移易地经典化,是为“民族文化遗产” 被引量:1
9
作者 洛地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0-143,共4页
无论是如何对待"民族文化遗产"、对待"昆曲"为"人类口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都不是(昆)剧团和(昆班)演员所能担负得起来的。"剧团即‘剧种’"、"昆剧团就是‘昆曲’"的观念及... 无论是如何对待"民族文化遗产"、对待"昆曲"为"人类口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都不是(昆)剧团和(昆班)演员所能担负得起来的。"剧团即‘剧种’"、"昆剧团就是‘昆曲’"的观念及做法是完全要不得的。昆班是戏班、昆班演员是艺人,他们没有对剧作的政治思想内容进行"推陈出新"的责任,更没有担负"民族文化、民族戏剧及‘南北曲’、‘曲唱’等艺术表现"以至"人类口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生死存亡那样的重任的责任,也无从担当起那样的重任。如今,抬所谓"昆曲"("昆剧")惟恐不高,捧昆班演员惟恐不极,称为他们是"‘昆曲’艺术"唯一的传承者、唯一的"继承、发展"者、"振兴‘昆曲’"的希望全部所寄:"老师"、"艺术家"、"艺术大师"……;实在是一大误导。表面上看起来,是尊重了、崇敬了;其实是将原不当他们担负之重任无端地加压在他们的身上。"捧杀"演员,事犹小可;演坏戏放毒草,可以检讨改过;而民族文化之流失、"人类文化遗产"之消亡,将势必无可避免地罪之于(昆)剧团、演员,他们能担得起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遗产 昆曲 艺术创作 人类口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发展 传承 责任
下载PDF
出土文献与《诗经》口头和书写性质问题的争议 被引量:10
10
作者 夏含夷(撰) 孙夏夏(译) 蒋文(校)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38,165,共19页
西方学者多有论证《诗经》产生于口述文化环境中,认为在《诗》的创作和传授过程中,书写没有起到多少作用。然而,最近出土的几种《诗经》及与《诗经》有关的早期写本对这种说法提出了质疑。本文根据一些写本以及其他出土文字数据,论证了... 西方学者多有论证《诗经》产生于口述文化环境中,认为在《诗》的创作和传授过程中,书写没有起到多少作用。然而,最近出土的几种《诗经》及与《诗经》有关的早期写本对这种说法提出了质疑。本文根据一些写本以及其他出土文字数据,论证了书写在《诗经》早期历史的每一阶段都曾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口述文化 清华简 宇文所安 柯马丁
下载PDF
子书崛起与书籍变革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光裕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91,共27页
官书是商周时期史官文化的产物,史官文化是为商周政教合一服务的、以垄断为宗旨的宗教文化,故而官书具有三个特征:不准公众传播(不准公诸于众),作者不署名(作者没有著作权),书无定本。子书兴起于官书之后,其兴起的历史动因是春秋战国年... 官书是商周时期史官文化的产物,史官文化是为商周政教合一服务的、以垄断为宗旨的宗教文化,故而官书具有三个特征:不准公众传播(不准公诸于众),作者不署名(作者没有著作权),书无定本。子书兴起于官书之后,其兴起的历史动因是春秋战国年间从政教合一演变为政教分离的伟大变革。诸子学说与子书鼓吹政教分离,倡导世俗政治与世俗文化,是史官文化的反叛者,然而诸子师徒从事文化活动时离不开历史传统的制约,在官书三特征的影响下,文字不能成为交往与交流的媒介,口述文化盛行不衰,这使诸子特别是前期诸子向公众传布学说,必须师徒相传或以师徒相传为主,其传承方式以口传居多。在官书传统影响下,汉以前子书作者概不署名,说明汉以前我国从未建立著作权,故而子书作者写作不受著作权的约束,作品无有真伪之别。子书崛起,一方面以阅读文化取代口述文化,另一方面逐步变革官书三特征,终于到汉代带领我国书籍实现从不向公众传播到面向公众传播的根本转变,导致出版的诞生。从文化史看,官书到子书是从王官之学到民间著述,从宗教一元文化到世俗多元文化,从垄断到自由的历史跨越,从而开启了秦汉以来两千年文化繁荣昌盛的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书 诸子 官书 口述文化 子书“辨伪”
下载PDF
苗族口述历史文化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与永久性保存机制研究——以武陵山区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燕 《图书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9,共4页
苗族口述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苗族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原历史文化方面具有其他档案、文献资料所无法替代的价值。苗族口述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目前面临着失传的威胁。文章调查了苗族口述历... 苗族口述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苗族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原历史文化方面具有其他档案、文献资料所无法替代的价值。苗族口述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目前面临着失传的威胁。文章调查了苗族口述历史文化的种类、现状、价值等实际情况,就如何组织管理与永久性保存苗族口述历史进行了探讨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口述历史文化 组织管理 永久性保存
原文传递
武陵山区土家族口述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抢救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燕 《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 CSSCI 2011年第3期37-39,共3页
武陵山区土家族口述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完整地再现了土家族发展轨迹,弥补了正史的不足。文章调查研究了土家族口述历史文化资源的种类、价值、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对其加以传承与抢救,阐述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武陵山区土家族 口述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与抢救
原文传递
读写教育的社会机制关联
14
作者 格里格·爱华德 刘晓宁 黄亚平 《华西语文学刊》 2010年第1期197-211+311,共15页
本文分析了有字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在读写教育的背景下,逐步与口述文化分离,并不断'扩张'自我领域的过程。通过分析有字文化对读写教育社会机制的潜在影响,口述文化交际对社会组织交流的影响,读写教育和社会机制之间关系的变化,... 本文分析了有字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在读写教育的背景下,逐步与口述文化分离,并不断'扩张'自我领域的过程。通过分析有字文化对读写教育社会机制的潜在影响,口述文化交际对社会组织交流的影响,读写教育和社会机制之间关系的变化,以及发展中国家读写教育的发展,本文得出高度发达的技术语言必然存在一种固定的书面形式,来表达相对抽象的信息内容;一种社会机制的存在能稳定语言的使用,以保证社会进程不断向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文化 有字文化 社会机制 读写教育 社会记忆 口语 书面语 文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