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歌唱人生》:口述电影“在场”与“旁观”的美学
1
作者 陈丽君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0-124,共5页
《歌唱人生》作为一部口述电影,深受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的综合影响,具有在场和旁观的双重美学特征,本文从采访、摄影机、记录空间、影片编辑四个方面,深入分析《歌唱人生》在场与旁观的美学特质——口述电影的在场与旁观往往并行。
关键词 口述电影 在场 旁观
原文传递
口述历史的前端控制:基于“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项目”的案例研究
2
作者 张锦 《山西档案》 2019年第6期113-125,共13页
口述历史研究需要基于实践,作为视听档案实践的口述历史访谈阶段需要前端控制并以规范化为基本路径。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项目以其独特的标本性优势与危机面对前端控制的需要,并开始系统进行前端控制实践与研究,期待全国性交流与共识。... 口述历史研究需要基于实践,作为视听档案实践的口述历史访谈阶段需要前端控制并以规范化为基本路径。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项目以其独特的标本性优势与危机面对前端控制的需要,并开始系统进行前端控制实践与研究,期待全国性交流与共识。前端控制需要多个层面上多个维度的平衡的原则要求,而其内容基于社会信息控制理论主要包括社会历史价值的控制,证据性(含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的控制,以及公共可获取性的控制等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历史 前端控制 中国电影口述历史 口述历史规范化 社会信息控制说
下载PDF
电影口述史的一种可能——以汤姆·斯坦普尔观众口述史研究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卢康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56-65,共10页
当前国内的电影口述史研究还处于“电影人口述史”阶段,这与从更民主角度进行历史书写的口述史学科品格还有一定的距离。尽管在史料采集、留存等技术路线上获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如何将“口述史料”转化为“口述史学”,仍有较大的探索空... 当前国内的电影口述史研究还处于“电影人口述史”阶段,这与从更民主角度进行历史书写的口述史学科品格还有一定的距离。尽管在史料采集、留存等技术路线上获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如何将“口述史料”转化为“口述史学”,仍有较大的探索空间与深入的必要。21世纪初汤姆·斯坦普尔的“观众口述史”研究,基于普通观众电影记忆视角的旨趣,凸显了“口述史”的“人民性”特征;自下而上的历史书写策略,又避免了“口述史”仅作为“史料”存在的情况。对它的引介、梳理与思考,可以为国内从“电影人口述史”走向更深入的电影口述史学研究,提供一种可借鉴的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 观众研究 电影口述 电影口述 观众口述
下载PDF
论贾樟柯电影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艺术创新
4
作者 李莎莎 王勇 《今传媒》 2022年第10期78-80,共3页
贾樟柯执导的电影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本文通过阐述这部电影的特点与表现手法,提出采用作家口述电影内容、章回体叙事体式和诗意朗读转场等创新尝试可以为史诗电影的制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贾樟柯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章回体叙事 作家口述电影 艺术创新
下载PDF
内蒙古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琳 《文化产业》 2020年第8期125-126,共2页
从内蒙古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着手,从内蒙古图书馆为阵地打造视障读者服务品牌、与社会助残机构合作做好特定视障节日活动、开展口述电影服务、开展无障碍电影制作等方面分析视障读者服务模式,进而从创立服务品牌、人才培训、共建共享等... 从内蒙古图书馆视障读者活动着手,从内蒙古图书馆为阵地打造视障读者服务品牌、与社会助残机构合作做好特定视障节日活动、开展口述电影服务、开展无障碍电影制作等方面分析视障读者服务模式,进而从创立服务品牌、人才培训、共建共享等方面对视障读者活动的延伸和拓展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障读者服务 内蒙古图书馆 口述电影
下载PDF
“满映”编剧姜衍身份考
6
作者 张锦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58-162,共5页
“满映”最重要的编剧之一姜衍是其故事片发展、转折与高潮的代表人物,其真实身份一说为制作部次长姜学潜,一说为脚本员王度。本文考证认为其真名应为王度,即今之李民,并展示一段满映历史书写史。
关键词 满洲映画 姜衍 姜学潜 王度 中国电影口述历史
下载PDF
转化·创新——20世纪80年代吉剧戏曲电影创作
7
作者 史册 《华夏文化论坛》 2021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20世纪80年代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吉剧戏曲电影创作筑就了我国戏曲电影的一个高峰。吉剧戏曲电影中"虚"与"实"的处理、戏曲音乐与电影蒙太奇的运用、电影技术手段与戏曲艺术特色表达关系的重构,创作者对戏曲电影创作... 20世纪80年代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吉剧戏曲电影创作筑就了我国戏曲电影的一个高峰。吉剧戏曲电影中"虚"与"实"的处理、戏曲音乐与电影蒙太奇的运用、电影技术手段与戏曲艺术特色表达关系的重构,创作者对戏曲电影创作规律的探索及其美学追求,体现了当时电影和戏曲两种艺术样式结合过程中电影人、戏曲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吉剧电影创作留下的经验,对今天我们应对汹涌澎湃的技术发展和学科体系建设大有裨益。本文运用口述史研究方法,最直接地钩沉老一代艺术家的内心情感和艺术经验,为当今的艺术样式发展留下有温度的历史,为未来艺术发展提出有厚度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影 电影口述 吉剧 肖桂云 张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