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颌系统功能锻炼应用于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卢晓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22期139-142,共4页
目的分析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治疗患者中采用口颌系统功能锻炼对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 目的分析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治疗患者中采用口颌系统功能锻炼对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上颌佩戴压膜式全牙列颌垫治疗,观察组采用口颌系统功能锻炼,统计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最大开口度及髁突骨质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疼痛评分为(7.63±1.32)分,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7.56±1.4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分别为(5.73±0.76)分、(2.89±0.5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58±1.36)分、(4.37±1.0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最大开口度分别为(36.84±6.78)mm、(35.13±7.07)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最大开口度分别为(42.19±5.28)mm、(44.39±5.56)mm,均大于对照组的(38.27±5.23)mm、(39.13±5.77)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锥型束CT评分分别为(4.24±1.38)分、(4.13±1.37)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锥型束CT评分分别为(2.47±1.73)分、(1.73±1.7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19±1.58)分、(4.11±1.36)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治疗患者中采用口颌系统功能锻炼,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开口受限度,并促进患者髁突骨质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 口颌系统功能锻炼 髁突骨质
下载PDF
口颌系统功能锻炼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慧 罗丹 +3 位作者 杨建军 袁慕洁 刘璐 于雯惠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01-707,共7页
目的探讨口颌系统功能锻炼(stomatognathic system functional exercise,SSFE)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的临床疗效,为TMJOA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至6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 目的探讨口颌系统功能锻炼(stomatognathic system functional exercise,SSFE)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的临床疗效,为TMJOA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至6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颞下颌关节病门诊,以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开口受限为主诉症状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经临床检查及锥形束CT检查诊断为TMJOA的患者60例(64侧关节),其中男性20例,女性40例,年龄(42.6±2.5)岁(33~47岁)。将患者进行简单随机分组,共分为试验组(30例,34侧关节)和对照组(30例,30侧关节),试验组采用SSFE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上颌进行压膜式全牙列垫治疗。记录每位患者初诊时、治疗后2周、3个月、6个月时的颞下颌关节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自然开口度、自然开闭口型和最大开口度(maximalmouthopening,MMO),并对初诊时、治疗后3、6个月的髁突骨质变化进行锥形束CT影像学比较。结果治疗后2周、3个月和6个月试验组VAS值[(2.90±1.42)、(0.90±0.37)和(0.87±0.2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57±1.94)、(4.17±2.09)和(3.73±2.21)分](F=42.93,P<0.001)。试验组所有患者在SSFE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开口受限和特征性的异常开闭口型,SSFE治疗后2周、3及6个月患者开口度分别为(38.69±6.40)、(41.98±5.08)和(43.73±3.76)mm,开闭口型均自然正常;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周、3及6个月复诊开口度分别为(36.85±6.33)、(37.82±5.85)和(38.40±5.75)mm,特征性异常开闭口型仍存在。试验组患者的开口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F=25.20,P<0.001)。试验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82.4%(28/34)髁突骨质发生良性改建,17.6%(6/34)髁突骨质无改变;对照组患者髁突骨质均无明显改变。试验组治疗后3、6个月时锥形束CT评分[(2.43±1.74)和(1.70±1.2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23±1.50)和(4.10±1.37)分](F=27.20,P<0.001)。结论SSFE可有效缓解TMJO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异常的特征性下颌运动,促进髁突骨质的正常改建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 特征性异常下颌运动 运动治疗 口颌系统功能锻炼 压膜式全牙列垫 髁突改建
原文传递
关于咬合重建的几个重要问题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洋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7-363,共7页
设计咬合重建不仅要恢复牙列的形态和美观,还要使重建的咬合关系与口颌系统的功能相协调;其诊断和治疗需要的知识面广,治疗过程的步骤多;即使对有相当经验的医师而言难度也很大。要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需要全面系统地分析临床信息,制定... 设计咬合重建不仅要恢复牙列的形态和美观,还要使重建的咬合关系与口颌系统的功能相协调;其诊断和治疗需要的知识面广,治疗过程的步骤多;即使对有相当经验的医师而言难度也很大。要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需要全面系统地分析临床信息,制定周密的治疗计划并精准地实施。在整个咬合重建的治疗过程中,有些关键问题对治疗的结果有重要影响,需要妥善解决,以便达到良好且稳定的长期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重建 牙列磨耗 口颌系统功能
下载PDF
一种牙齿重度磨耗的全牙列固定修复咬合重建方案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全利 曹颖 +2 位作者 武郭敏 刘幸子 何晓雪 《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1080-1085,共6页
目的 介绍一种步骤明确、技术评价指标清晰的咬合重建方法。方法 选择无颞颌关节-咀嚼肌疼痛不适、承受咀嚼压力无痛、重度磨耗的恒牙列病例,在正中关系铰链运动的轨迹上,以满足修复空间需求的最小距离来确定垂直距离,从而构建牙尖交错... 目的 介绍一种步骤明确、技术评价指标清晰的咬合重建方法。方法 选择无颞颌关节-咀嚼肌疼痛不适、承受咀嚼压力无痛、重度磨耗的恒牙列病例,在正中关系铰链运动的轨迹上,以满足修复空间需求的最小距离来确定垂直距离,从而构建牙尖交错[牙合]。以微笑分析原则进行前牙美学设计和"简单治疗[牙合]"原则设计咬合接触关系。结果 对10例固定修复咬合重建患者观察1~5年,患者对美学、功能恢复满意;咬合稳定无干扰;无关节区、咀嚼肌的疼痛不适,口颌系统健康舒适。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颞颌关节-咀嚼肌-咬合关系协调舒适的咬合重建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重建 磨耗 颞下颌关节 咬合 垂直高度 口颌系统功能
下载PDF
智能化微型肌监控仪的研制
5
作者 颜朝云 姚森 杨振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2年第1期6-7,共2页
目的:研制一种能自动检测皮肤阻抗、自动跟踪并调节刺激强度、操作简便、携带方便的智能化口颌面部肌监控仪。方法:以PIC16C57单片机为硬件核心,设计五种电路。用软件完成对电路的控制以避免复杂硬件设计之稳定性差、体积大等缺点。结果... 目的:研制一种能自动检测皮肤阻抗、自动跟踪并调节刺激强度、操作简便、携带方便的智能化口颌面部肌监控仪。方法:以PIC16C57单片机为硬件核心,设计五种电路。用软件完成对电路的控制以避免复杂硬件设计之稳定性差、体积大等缺点。结果:新型肌监控仪以PIC16C57为CPU,配合自动平衡电路、数控强度电路、功放电路、阻抗测量电路、LED显示电路,能够产生特殊的刺激波形,并能检测人体阻抗、自动调节强度,体积微小、操作简便。结论:新型智能化微型肌监控仪具有自动跟踪、自动调节强度、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等优点,适合于口颌面部肌功能的刺激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监控仪 电刺激 单片计算机 口颌系统功能紊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