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乐器文化在白酒包装容器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文杰 黎英 《绿色包装》 2023年第8期112-116,共5页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从古至今,音乐与酒之间有着深厚的文化结缘。通过分析古乐器文化和酒文化的特点,发掘乐器文化和酒文化形与意的融合,探析古乐器文化在白酒包装容器设计中的应用可通过几何形造型、特异造型、意向造型几种方式进...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从古至今,音乐与酒之间有着深厚的文化结缘。通过分析古乐器文化和酒文化的特点,发掘乐器文化和酒文化形与意的融合,探析古乐器文化在白酒包装容器设计中的应用可通过几何形造型、特异造型、意向造型几种方式进行容器设计,进而更好地传播酒文化和乐器文化,并与包装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包装设计 古乐器文化 酒文化 容器设计 形与意融合
下载PDF
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鹿鸣乡现存古乐器情况调查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徐辉斌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3-96,共4页
大理州祥云县鹿鸣乡存有大量古乐器。这批古乐器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古代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原地区的音乐文化交流、大理地区的音乐文化特点、乐队编制、乐器的演变及演奏特点等,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 鹿鸣乡 古乐器 调查报告
下载PDF
用心复制古乐器——访制琴师王正明
3
作者 孟建军 《乐器》 2011年第9期13-15,共3页
中和韶乐在整个中国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占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也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一部分,表示了中国古人对和谐完美的憧憬,其内涵符合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发掘、研究、保护中和韶乐这一古老的文化遗存,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演... 中和韶乐在整个中国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占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也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一部分,表示了中国古人对和谐完美的憧憬,其内涵符合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发掘、研究、保护中和韶乐这一古老的文化遗存,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演奏中和韶乐,自然离不开乐器。而演奏中和韶乐的乐器在历史进程中大浪淘沙般消失殆尽,其中大部分已经失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乐器 复制 历史进程 文化发展 伦理道德 文化遗存 中和 中国
下载PDF
达钟磬音数之理 拓古乐新声之道——武汉音乐学院侯乙墓古乐器研究及钟磬乐作品编创、演奏实践回眸 被引量:1
4
作者 谷杰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26,共6页
文章对武汉音乐学院 2 0年来的曾侯乙墓古乐器研究及钟磬乐作品编创、演奏实践进行了分类梳理 ,对相关的主要论文作了分析与评价。主要包括乐律学研究、古乐器复制。
关键词 曾侯乙 编钟 编磬 乐律学 古乐器 复制 创作 演奏技法
全文增补中
谈数字化技术在古乐器磬研究中的应用
5
作者 米永盈 《戏剧丛刊》 2012年第6期92-93,共2页
磬是我国特有的石质板状体鸣乐器,也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其源起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自西周时期开始,磬被作为"乐悬"的组成部分,不仅发挥自身的音乐功能,还是区分贵族等级和身份的重要标志,相比许多同时期的乐器,磬被赋予了更多... 磬是我国特有的石质板状体鸣乐器,也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其源起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自西周时期开始,磬被作为"乐悬"的组成部分,不仅发挥自身的音乐功能,还是区分贵族等级和身份的重要标志,相比许多同时期的乐器,磬被赋予了更多社会内涵、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乐器 数字化技术 应用 体鸣乐器 石器时代 西周时期 音乐功能 社会内涵
下载PDF
古乐器表演与传统建筑空间的互联性初探
6
作者 王婷婷 《城市建筑》 2016年第2期176-176,197,共2页
本文从中国传统古器乐的文化内涵与其观演建筑及环境的相互照应关系入手,运用建筑学、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了观演建筑及环境对中国传统古器乐的观演、表现及演奏效果的支撑及主客观评价作用,这对中国传统古器乐的保护和... 本文从中国传统古器乐的文化内涵与其观演建筑及环境的相互照应关系入手,运用建筑学、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了观演建筑及环境对中国传统古器乐的观演、表现及演奏效果的支撑及主客观评价作用,这对中国传统古器乐的保护和发展以及中国传统建筑思想在当代中国传统古器乐观演建筑中的应用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乐器 传统建筑 互联性 研究
下载PDF
神话传说中的远古乐器
7
作者 李静 《艺海》 2008年第3期71-71,共1页
在先秦及稍晚的一些神话传说中,有不少涉及远古乐器的内容,过去的音乐史著作多不采信。近年来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已经证明古文献关于夏商的许多传说并非虚妄,依此类推,则关于夏以前的神话传说似亦有一定的事实依据。杨荫浏先生曾经... 在先秦及稍晚的一些神话传说中,有不少涉及远古乐器的内容,过去的音乐史著作多不采信。近年来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已经证明古文献关于夏商的许多传说并非虚妄,依此类推,则关于夏以前的神话传说似亦有一定的事实依据。杨荫浏先生曾经说:“古书虽然有时作者不明,甚至有时作者为伪托,但既有传说,必有原因,未尝不可从而获得多少相当正确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传说 古乐器 夏商周断代工程 音乐史 文献 杨荫浏 作者
下载PDF
曾侯乙墓古乐器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蒋朗蟾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88年第4期73-84,共12页
1978年湖北省随县城郊擂鼓墩发掘的战国曾侯乙墓,出土大型编钟等各类文物七千余件,其中有关音乐文物共一百二十四件.编钟、编磬的出土,在音乐界引起极大影响.近十年来,我国的民族乐队,将编钟、编磬充实其中,丰富了民族乐队.编钟的各面... 1978年湖北省随县城郊擂鼓墩发掘的战国曾侯乙墓,出土大型编钟等各类文物七千余件,其中有关音乐文物共一百二十四件.编钟、编磬的出土,在音乐界引起极大影响.近十年来,我国的民族乐队,将编钟、编磬充实其中,丰富了民族乐队.编钟的各面方研究已展开,复制和仿制及有些项目已取得了成果.除钟、磬外,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其它古乐器.这些古乐器,有的已经失传多年;有的在形制上起了根本变化,有了发展;有的却仍可作为现代民族乐队的一员进行演奏.古乐器已引起演奏者的关注."曾墓"出土有二十五弦瑟、十弦琴、五弦琴(筑)、十二、十四、十八簧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乐器 曾侯乙墓 出土 演奏手法 民族乐队 吹管乐器 音位排列 排箫 甲骨文 五弦
下载PDF
刘半农的清宫古乐器测音研究与中国音乐考古学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子初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3-47,42,共6页
刘半农先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他在介绍和运用西洋科学技术整理“国故”、尤其在研究中国古代乐律方面,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他于1930到1931年二年间,亲自发起并主持了对故宫和天坛所藏清宫古乐器的测音研究,这是中国音乐考古... 刘半农先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他在介绍和运用西洋科学技术整理“国故”、尤其在研究中国古代乐律方面,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他于1930到1931年二年间,亲自发起并主持了对故宫和天坛所藏清宫古乐器的测音研究,这是中国音乐考古学史上值得一提的大事。笔者为此多次走访了本所(指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者)的曹安和研究员,她当年自始至终参加了那次测音工作,为当事人中今天唯一健在的人。曹先生虽年近九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考 古乐器 刘半农 测音 新文化运动 清宫 代乐律 中国艺术 研究工作 故宫
下载PDF
敦煌壁画中的古乐器——方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郝毅 《敦煌研究》 1985年第3期118-119,共2页
方响,是我国古代众多乐器中的一种,出自距今一千四百多年的北周(公元557——580年),后为隋唐燕乐常用的乐器之一。方响通常由十六枚厚薄不等、上圆下方型铁块(音板)根据音高顺序排列而成,演奏时用小铁槌或木槌敲击发音。由于方响只限于... 方响,是我国古代众多乐器中的一种,出自距今一千四百多年的北周(公元557——580年),后为隋唐燕乐常用的乐器之一。方响通常由十六枚厚薄不等、上圆下方型铁块(音板)根据音高顺序排列而成,演奏时用小铁槌或木槌敲击发音。由于方响只限于宫廷典庆礼仪及宴会中使用,加上这种乐器定音制作比较困难,所以未能得到广泛流传,实物也没有保存下来。但令人欣慰的是,在敦煌石窟201等窟壁画伎乐图中可见到此乐器。近年来我国学者和专家们经过努力,已研制成功了方响乐器并由上海民族乐团进行了试奏,音色甚佳,效果令人满意。尤其在合奏中,方响以其独特的音色给整个乐队增添了极为丰富的音响色彩和音乐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 方响 敦煌壁画 我国 古乐器 研制成功 隋唐燕乐 敦煌石窟 伎乐图 音响色彩
下载PDF
关于出土古乐器实测音响的记谱问题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荣达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52-55,共4页
出土古代乐器音响高度测定结果的记录及发表,以往都是用五线谱这一形式来记述它的相对高度,另以振动数或用音程值来记述它的绝对高度的。当然,从这些手段来看,已可以表达和反映这些乐器的实际音响状况了,本是无可非议的。但鉴于存在着... 出土古代乐器音响高度测定结果的记录及发表,以往都是用五线谱这一形式来记述它的相对高度,另以振动数或用音程值来记述它的绝对高度的。当然,从这些手段来看,已可以表达和反映这些乐器的实际音响状况了,本是无可非议的。但鉴于存在着我国古时三分损益十二律不同于一般五度相生律这一特点,如何定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乐器 记述方式 五度相生律 古乐器 三分损益律 谱问题 测定结果 音分 绝对高度 音响
下载PDF
古乐器“筑”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和平 《乐器》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8,共3页
本文集中了近年发表的诸家研讨古乐器“筑”的文论,重点综述了其中有关筑的流行年代、乐器形制、演奏形态以及筑与曾侯乙五弦器之关系的各种看法。
关键词 古乐器 拨弹乐器
下载PDF
成陵中的两件古乐器布烈与查尔基——蒙古音乐考察纪实之四 被引量:1
13
作者 莫尔吉胡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1988年第4期9-12,共4页
座落在伊金霍洛旗甘德尔敖包上的成吉思汗陵园,吸引着无数蒙古牧民以及前来谒拜成祖的人和研究他的人,至今已七百多年了。在虔诚的达尔扈特人守卫下,它历经沧桑,到今天,飞檐斗拱的蒙古式宫殿,闪烁着耀眼的金光。这是一座沉积着历史内涵... 座落在伊金霍洛旗甘德尔敖包上的成吉思汗陵园,吸引着无数蒙古牧民以及前来谒拜成祖的人和研究他的人,至今已七百多年了。在虔诚的达尔扈特人守卫下,它历经沧桑,到今天,飞檐斗拱的蒙古式宫殿,闪烁着耀眼的金光。这是一座沉积着历史内涵的宝库,既引人发怀古的幽思,又令人感到神秘莫测。1987年深秋,我第四次走进这座神殿般的陵园,经过维修,它再不是“浩劫”过后满身疮夷,破烂不堪的样子,而是面貌焕然一新了。记得十五年前路过这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吉思汗 伊金霍洛旗 历史内涵 牧民 宫殿 祖先 草原文化 古乐器
下载PDF
编钟古乐器系列讲座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幼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88年第2期2-2,共1页
旨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编钟古乐器系列讲座”于3月26日在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陈列室园满结束。近80名音乐工作者参加了这次学术活动。罕世之物——曾侯乙编钟及其它古乐器重返人间至今已整十载。为检阅。
关键词 古乐器 曾侯乙编钟 系列讲座 民族音乐文化 学术活动 道教音乐 音乐学院 陈列室 工作者 音乐研究
下载PDF
古乐器收藏是我生命的全部——记金陵古乐器收藏家李家安先生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亮 《乐器》 2007年第3期60-61,共2页
  对很多人来说,古乐器的收藏是件很陌生的事情,这些名字十分古老的乐器,大多数我们是不常见的,即使有一些也只是限定于特定的人群当中,而南京的李家安就属于这个独特人群中的一员.……
关键词 古乐器 李家 琴艺术 收藏家 金陵 生命
下载PDF
古乐器“筑”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文鸣 《北方音乐》 2018年第5期29-29,共1页
“筑”是一件在战国至汉代时期十分流行的乐器。从《战国策·齐策》“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可见其在战国时期已得到了普及;《汉书·高祖本纪》“酒酣,上击筑自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 “筑”是一件在战国至汉代时期十分流行的乐器。从《战国策·齐策》“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可见其在战国时期已得到了普及;《汉书·高祖本纪》“酒酣,上击筑自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中也可见统治阶级对其的喜爱。但汉代以后,史书中关于筑的记载大大减少,这件红极一时的乐器自此销声匿迹。本文从“筑”的形制、演奏方式上对目前筑的研究做一个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乐器 “筑”
下载PDF
十种古乐器及其发明者
17
作者 王利平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5-95,共1页
埙:一种吹奏乐器。其形状有球形和椭圆形数种,围五寸,长三寸半,有音孔一至六个不等。它的发明者据《世末》载:“暴辛公作埙。”《御览》卷:五八一注,暴辛公是周平王时期诸侯中的一位。
关键词 发明者 古乐器 吹奏乐器 周平王
下载PDF
古乐器卧箜篌研制成功
18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87年第2期66-66,共1页
我院教务处教学设备科雷道友、杨建生与湖北省歌舞团陈东清合作于最近试制了一台古乐器——卧箜篌。箜篌系汉武帝时由西域输入的一种弹拨乐器,体长且曲,竖抱于怀中,两手齐奏,谓之竖箜篌。此次研制成的卧箜篌,吸收了瑟、筝、琵琶、竖箜... 我院教务处教学设备科雷道友、杨建生与湖北省歌舞团陈东清合作于最近试制了一台古乐器——卧箜篌。箜篌系汉武帝时由西域输入的一种弹拨乐器,体长且曲,竖抱于怀中,两手齐奏,谓之竖箜篌。此次研制成的卧箜篌,吸收了瑟、筝、琵琶、竖箜篌的特点,缚有十三根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乐器 卧箜篌 教学设备 弹拨乐器 湖北省 研制成功 汉武帝 教务处 琵琶 试制
下载PDF
青海地区史前古乐器综述
19
作者 乔虹 《青海社会科学》 2005年第2期109-111,136,共4页
随着青海地区考古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发现较丰富的史前古乐器实物资料,为研究当时的原始乐舞、社会组织结构、社会生活、思想意识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关键词 青海地区 古乐器 史前 社会组织结构 工作 实物资料 社会生活 思想意识
下载PDF
古乐器的由来
20
《政工学刊》 2010年第3期79-79,共1页
埙:一种吹奏乐器。其状有球形和椭圆形数种,围五寸,长三寸半,有音孔一至六不等。它的发明者据《世本》载,“暴辛公作埙”。《太平御览》卷581注,暴辛公是周平王时代诸侯中的一位。
关键词 古乐器 《太平御览》 吹奏乐器 《世本》 发明者 周平王 诸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