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李金发的《弃妇》诗谈古今文学的关联 被引量:5
1
作者 谈蓓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7,共7页
以 1917年为起点而形成的中国新文学 ,尽管从西方文学中吸取了大量的营养 ,但仍然是从中国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是新文学的生命在于创新 ,而不在对传统的回归。本文以李金发的《弃妇》诗为例 ,指出新诗与传统诗歌之间的关联 ... 以 1917年为起点而形成的中国新文学 ,尽管从西方文学中吸取了大量的营养 ,但仍然是从中国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是新文学的生命在于创新 ,而不在对传统的回归。本文以李金发的《弃妇》诗为例 ,指出新诗与传统诗歌之间的关联 ,以及对古今文学演变作贯通性研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文学演变 新诗 传统诗歌 李金发 《弃妇》诗
下载PDF
一轮明月照古今:贯通中国古今文学的诠释模式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润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10,共8页
在美国的第一代中国文学学者 ,几乎都是从别的学科转行过来的 ,而且经常往返于中国古典、现代文学之间。从跨学科的观点与方法着手 ,周策纵的《五四运动史》成为研究现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思想和文学的一本重要著作。从现代重返古... 在美国的第一代中国文学学者 ,几乎都是从别的学科转行过来的 ,而且经常往返于中国古典、现代文学之间。从跨学科的观点与方法着手 ,周策纵的《五四运动史》成为研究现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思想和文学的一本重要著作。从现代重返古典 ,他对中国古典文学又有所突破。如《红楼梦案》、《论王国维人间词话》、《古巫医与六诗考 :中国浪漫文学考源》等 ,可以证明很多方法与经验能贯通古今。他的文化批评与文化考古式的论证与分释建立了一种新典范模式。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至今仍是研究比较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的权威著作 ,因他在研究现代中国小说之前 ,已对中国古典及外国小说理论与著作有研究。本文以西方华人学者中的经验来探讨贯通古今文学研究的诠释模式与成功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文学 诠释模式 西方汉学 多元文化思考 贯通古今
下载PDF
古今文学在审美现代性上的互通点 被引量:5
3
作者 朱德发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42-49,共8页
中国古今文学在审美现代性上能够互通,主要的理论根据是趋同的人道原则、创作主体自觉、文化的承传性和审美文本的永恒因素;古今文学在审美现代性上的根本的、决定的互通点则是人本主义思潮铸就的作家主体的以人为本的艺术思维范式,... 中国古今文学在审美现代性上能够互通,主要的理论根据是趋同的人道原则、创作主体自觉、文化的承传性和审美文本的永恒因素;古今文学在审美现代性上的根本的、决定的互通点则是人本主义思潮铸就的作家主体的以人为本的艺术思维范式,它为中国文学史营造了先秦、魏晋、明代、“五四”、“新时期”等五个人的自觉与文的自觉相互并举的艺术时代;人本艺术思维范式之所以卓有成效地创构了具有审美现代性的文学作品,就在于它从创作选材、美学发现、艺术构思、形象塑造上所体现出的独特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文学 审美现代性 人本主义 思维范式
下载PDF
对古今文学演变的思考——旧期刊阅读笔记
4
作者 武新军 吕旭涛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3,共3页
致力于古今文学演变的研究者,没有必要继续在古今文学“是否断裂”、“应否断裂”的枝节问题上纠缠。大量中国现代文学旧期刊完全可以证明,不承认古今文学断裂的现象,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但是,一笔抹杀现代作家为沟通古今文学的联系所... 致力于古今文学演变的研究者,没有必要继续在古今文学“是否断裂”、“应否断裂”的枝节问题上纠缠。大量中国现代文学旧期刊完全可以证明,不承认古今文学断裂的现象,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但是,一笔抹杀现代作家为沟通古今文学的联系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同样也是不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文学演变 断裂 文学进化论 文学史观
下载PDF
中国古今文学作品对同性恋的表现
5
作者 林澜 《嘉应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7-59,共3页
本文通过概述中国古今文学作品对同性恋的表现。
关键词 中国古今文学作品对同性恋的表现 同性恋 表现 发展
下载PDF
跨越古今文学的桥梁工程──评汤哲声著《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转型》
6
作者 杨新敏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18-322,共5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现代化 桥梁工程 古今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翻译观 文学精神 知识分子 近代文学 转型 “人的文学
下载PDF
古今文学家写广告词
7
作者 林志文 《林业与生态》 2000年第1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古今文学 《莽原》 广告诗 文学史家 晚清诗 国统区 受欺骗 打油诗 引起轰动 海内外
下载PDF
读《古今文学名篇》有感
8
作者 谢汉杰 《乡音》 2023年第10期31-31,共1页
中华文明五千年,有文学的历史起码也有三千年。在这漫长岁月里,这个东方民族创造了世界上极其丰富、极富滋味、极有光彩的文学艺术资源,并且以名篇的方式凝聚精华,脍炙人口,世代流布。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遗表不随诸葛死,... 中华文明五千年,有文学的历史起码也有三千年。在这漫长岁月里,这个东方民族创造了世界上极其丰富、极富滋味、极有光彩的文学艺术资源,并且以名篇的方式凝聚精华,脍炙人口,世代流布。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遗表不随诸葛死,《离骚》长伴屈原清”,历代中国人都对文学名篇的不可磨灭的生命力和不可抗拒的魅力赞赏不已,将其比作日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历史 李杜 《离骚》 文学艺术 中华文明 名篇 屈原 古今文学
原文传递
《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的编排体例及特点
9
作者 张晓红 顾妍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1-61,共11页
《古今图书集成》以其按类编排、秩然有序的结构体例标志着古代官修类书走向成熟,对现代大型图书的编纂体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学典》作为此书之一典,其体例特点有三:一是典部整体结构以《集成》“凡例”为统领,经纬目纵横并进、... 《古今图书集成》以其按类编排、秩然有序的结构体例标志着古代官修类书走向成熟,对现代大型图书的编纂体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学典》作为此书之一典,其体例特点有三:一是典部整体结构以《集成》“凡例”为统领,经纬目纵横并进、相互交错。二是部类架构二分“文学总部”与“文体分部”,各部卷帙数量不一、详略分明。三是纬目体例以“书目体”为主,“纪传体”为辅,以时编次,章法明晰。《文学典》的体例研究对认识《集成》及其文学典部在组织形式、文献采摭、分类原则以及文学文体观等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书 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 体例结构
下载PDF
地域空间与文学的古今演变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浩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2-75,共4页
文学古今演变研究中应重视地域空间因素。中国文学古今演变中的地域空间因素可以从贯穿性、假定性、制约性、差别性、矛盾性五个方面考虑。站在文学的立场上,要警惕都市化、现代化及全球化对文学地域性的消解,防止文学的水土流失、文学... 文学古今演变研究中应重视地域空间因素。中国文学古今演变中的地域空间因素可以从贯穿性、假定性、制约性、差别性、矛盾性五个方面考虑。站在文学的立场上,要警惕都市化、现代化及全球化对文学地域性的消解,防止文学的水土流失、文学荒漠化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空间 文学古今演变 文学地域特色
下载PDF
寻找胡适式的“新眼镜”——“文学性”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申明秀 《文教资料》 2008年第8期13-15,共3页
本文首先对"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这一课题中"演变"一词的内涵作了探讨,然后评价了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两部中国文学史对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贡献及其局限,最后通过两位学者对"文学性"的阐述,明确了寻... 本文首先对"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这一课题中"演变"一词的内涵作了探讨,然后评价了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两部中国文学史对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贡献及其局限,最后通过两位学者对"文学性"的阐述,明确了寻找胡适式的"新眼镜"的可能途径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 新眼镜
下载PDF
龚自珍与20世纪的文学革命 被引量:3
12
作者 谈蓓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20,共7页
本文先从“五四”新文学的主要特征———“自我的发见”入手,探讨龚自珍思想与其相通之处;再由《病梅馆记》与俞平伯《花匠》的比较,揭示二者在反对个性束缚上的近似性;并就对独立人格的悲壮而执著的追求研究其与鲁迅的异同;最后对其... 本文先从“五四”新文学的主要特征———“自我的发见”入手,探讨龚自珍思想与其相通之处;再由《病梅馆记》与俞平伯《花匠》的比较,揭示二者在反对个性束缚上的近似性;并就对独立人格的悲壮而执著的追求研究其与鲁迅的异同;最后对其爱情诗中的新因素进行剖析。全文主旨在于证明龚自珍作品中已含有“五四”新文学的若干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自珍 病梅馆记 俞平伯 花匠 鲁迅 五四新文学 己亥杂诗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
下载PDF
经今古文学问题研究
13
作者 张艳姝 《戏剧之家》 2017年第23期237-237,共1页
本文对古今文学的区别、孔学和礼学的关系、义理与考据等内容进行探究,重点辨析古今文学并不能涉及到经学的方方面面这一观点,还有王官学对待经学的态度和理学并不相同,以及对于两派观点的评价等。最终得出古今文学的争论属于晚清独特... 本文对古今文学的区别、孔学和礼学的关系、义理与考据等内容进行探究,重点辨析古今文学并不能涉及到经学的方方面面这一观点,还有王官学对待经学的态度和理学并不相同,以及对于两派观点的评价等。最终得出古今文学的争论属于晚清独特的经学类型,其与两汉文学存在差异,显然不可一概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文学 王官学 民间学 理学
下载PDF
比较文学的开放视野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14
作者 周仁成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5年第12期7-9,共3页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依托于古今中外文学,综合运用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文学研究,其广泛流行的依据在于其开放与综合的跨越性视野。中学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础学科,不仅涉及广泛的文理科综合知识,而且也关...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依托于古今中外文学,综合运用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文学研究,其广泛流行的依据在于其开放与综合的跨越性视野。中学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础学科,不仅涉及广泛的文理科综合知识,而且也关系着学生的人文审美修养。基于两个学科相似的学科背景,充分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指导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非常有益。然而,从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学语文 古今中外文学 文理科 对比分析法 语言工具 阅读文本 阅读主体 分析阅读 文本细读
下载PDF
关于文学语言研究的几个问题
15
作者 林立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53-55,共3页
一、“文学语言”的概念。“文学语言”是偏正结构,而不是并列结构。中国文学语言研究会不是研究纯文学加纯语言。但就“文学语言”这个偏正结构来说,尚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其一,把它视为“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对立;其二,把它看作各类... 一、“文学语言”的概念。“文学语言”是偏正结构,而不是并列结构。中国文学语言研究会不是研究纯文学加纯语言。但就“文学语言”这个偏正结构来说,尚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其一,把它视为“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对立;其二,把它看作各类文学作品的语言(包括口头文学创作的语言);其三,专指民族共同语的加工形式。或许还有别的解释,在此我不想对各种观点多作评述。我所理解的“文学语言”很简单,就是指文学家的作品中的语言,是一种文艺语言、形象语言。我们研究会聘请上海作家出任本会顾问,不为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加工形式 偏正结构 并列结构 胡万春 政论语体 书面语言 八十年代 潇洒自如 古今中外文学
下载PDF
浅论文学作品中的生死观——读钱札记
16
作者 徐达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29-34,28,共7页
生死,乃人生之大限。自然之法则。“不知生,焉知死”,连孔夫子尚且难以索解,况常人乎?钱钟书在《管锥编》、《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等著作中,对生死问题进行了详尽细致的论述和探讨。意见精辟、辩证,材料翔实、丰富。本文是对钱... 生死,乃人生之大限。自然之法则。“不知生,焉知死”,连孔夫子尚且难以索解,况常人乎?钱钟书在《管锥编》、《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等著作中,对生死问题进行了详尽细致的论述和探讨。意见精辟、辩证,材料翔实、丰富。本文是对钱钟书文化思想研究的论文之一。出世曰生,离世曰死。在出世与离世之间的数十年则名之曰在世。所谓在世,其实就是渐死。禅家者流悟有渐顿。况之以死,则有渐死、顿死之别,叔本华称之为小死和大死。由于人恋于生而惧于死,宁欲生而不欲死。故宁曰生而不曰死。其实,活着即是死着。生即死。既然生即死,则增年即减年,范石湖诗:“人情旧雨非今雨。老境增年是减年。”次论人生短促,人生唯艰。故文学作品中有借酒浇愁以忘忧者,有极时行乐图眼前享受者。有养性全身以保其天年者,有求仙访道以期长生者,有立德、立功、立言企求精神不死者等等。次论追求长生不死之虚妄,转而为寻求死后登仙,升入天堂。然而天堂未必快活。神仙思俗,仙女下凡故事,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连众神之主宙斯也在人间修筑外室香巢。刘禹锡诗;“何享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囊王。”文中有对人所以怕死的原因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管锥编》 写在人生边上 《谈艺录》 禅家 古今中外文学 忘忧 长生不死 享受者 活着
下载PDF
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叙述学理论——评《文学叙述论》
17
作者 晓晖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12期146-147,共2页
傅修延的近作《讲故事的奥秘——文学叙述论》当属最早一批国内学者撰写的叙事学理论专著.经过长时间的潜心专研,并有机会赴加拿大深造,直接占有大量第一手资料,这都为撰写该书创造了良好的前提和奠定了厚实的知识积累.《叙述论》对西... 傅修延的近作《讲故事的奥秘——文学叙述论》当属最早一批国内学者撰写的叙事学理论专著.经过长时间的潜心专研,并有机会赴加拿大深造,直接占有大量第一手资料,这都为撰写该书创造了良好的前提和奠定了厚实的知识积累.《叙述论》对西方叙事学基本理论的评介比较系统精当,注意与既有的概念体系相衔接,论述颇有深度和创见;同时也注意从国内文学批评和创作的实际需要出发,面向'学院外'的一般读书界,写得深入浅出,要言不烦,很有文采,力避此类书常有的艰涩枯燥和术语的繁杂,并有大量采之古今中外文学的实例,可以说是一本兼有学术性和普及性、可读性的叙事学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叙述 叙述学 叙事学理论 西方叙事学 读书界 古今中外文学 中国特色 叙述角度 叙事文学 文学批评
下载PDF
艺术专业的文学课应当突出审美教育作用
18
作者 刘月华 《沈阳大学学报》 CAS 1994年第1期24-25,48,共3页
艺术专业开设文学课,教学的重点应当放在哪里?如何发挥文学的社会作用,帮助学生成才,实现培养目标?这些问题是艺术专业教学改革一项很重要要的问题.本文想就这一课题,结合教学的实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文学 教学改革 社会作用 审美趣味 现实美 审美感受 审美特征 文学作品 古今中外文学 学习态度
下载PDF
文学书简
19
作者 周同宾 《新闻爱好者》 1991年第5期45-46,共2页
十四……你的语言,干巴,枯涩,文学性太差,好似先天营养不良。叫人读着,如吃锯末,如嚼干草,没一点味儿.个中原因,我认为主要是读书太少.我常对业余作者讲,如果把作品的语言比作禾苗,则读书犹如施肥,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更是施长效底肥。... 十四……你的语言,干巴,枯涩,文学性太差,好似先天营养不良。叫人读着,如吃锯末,如嚼干草,没一点味儿.个中原因,我认为主要是读书太少.我常对业余作者讲,如果把作品的语言比作禾苗,则读书犹如施肥,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更是施长效底肥。读书多了,语言就可能丰美了,鲜活了,也就有了文学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太少,下笔如有鬼,鬼缠得你语言干枯,令人读之伤口,品之乏味,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教育功能就更无从谈起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书简 业余作者 古今中外文学 下笔如有神 个中原因 风清月白 令人 艺术感染力 晓风残月 潇湘馆
下载PDF
复旦大学陈建华教授
20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陈建华,1947年生于上海,复旦大学、哈佛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复旦大学古籍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教于美国欧柏林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香港科技大学。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古今演变、中国文学文化史、近现代通俗文... 陈建华,1947年生于上海,复旦大学、哈佛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复旦大学古籍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教于美国欧柏林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香港科技大学。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古今演变、中国文学文化史、近现代通俗文学与报刊文化、中国文学与视觉现代性、中国早期电影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 上海交通大学 现代通俗文学 中国早期电影 文学文化史 视觉现代性 文学博士 讲座教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