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的古今融合与诠释循环——《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之二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明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2-574,共3页
《管锥编》诠释古代典籍是为了认识到过去东西里的现实意义,“古事时事相影射复相映发”,所以它对古代典籍的诠释虽然是以历史为对象,但又视过去、现在与将来为一个整体,既“鉴古明今”,又“察今识古”,古今融合,循环诠释。
关键词 《管锥编》 循环诠释 古今融合
下载PDF
童蒙养正,古今融合,积淀文化底蕴
2
作者 王欢 《基础教育论坛》 2018年第16期63-64,共2页
对于童蒙养正,诵读国学经典是最好的养正手段之一。文章以《养正读本》第七讲——"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为例,古今融合、联系实际,让学生长期积累,深入体会,以积淀丰富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 童蒙养正 古今融合 文化底蕴
下载PDF
五四时期的东方文化中心与融合创新——以严复、梁启超、章太炎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薛其林 《长沙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52-55,共4页
鸦片战争以来的近百年间,中国文化的主题是中西文化的冲突、调和与融合创新。因此,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可以说是中学在吸纳西学过程中的重建。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中国文化价值如何,如何进退?怎样去评估中西文化的优劣?中国传统要不要发... 鸦片战争以来的近百年间,中国文化的主题是中西文化的冲突、调和与融合创新。因此,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可以说是中学在吸纳西学过程中的重建。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中国文化价值如何,如何进退?怎样去评估中西文化的优劣?中国传统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西方文化要不要吸收,如何吸收?这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十分关注的问题。针对文化上顽固守旧与过度西化两种倾向,严复、梁启超、章太炎提出了“观通”、“化合”、“附益”说,他们从“昌明东方学术”着眼,强调立足本土、化合中西古今,创新中华文化。他们有关未来中国新文化再造的学术探讨,是非常富有实践价值和前瞻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化中心 中西古今融合创新 五四时期 严复 梁启超 章太炎
下载PDF
五四时期的东方文化中心与融合创新——以梁漱溟、熊十力为例
4
作者 薛其林 《长沙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52-57,共6页
五四时期,中国文化的主题是中西文化的冲突、调和与融合创新。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可以说是中学在吸纳西学过程中的重建。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中国文化价值如何,如何进退?怎样去评估中西文化的优劣?中国传统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西方文... 五四时期,中国文化的主题是中西文化的冲突、调和与融合创新。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可以说是中学在吸纳西学过程中的重建。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中国文化价值如何,如何进退?怎样去评估中西文化的优劣?中国传统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西方文化要不要吸收,如何吸收?这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十分关注的问题。针对当时文化上顽固守旧与过度西方化两种倾向,梁漱溟、熊十力提出了“益欲中心”、“生命本体”说,他们从“昌明东方学术”着眼,强调立足本土,化合中西古今,创新中华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化中心 中西古今融合创新 五四时期 梁漱溟 熊十力
下载PDF
《攻毒论》评价
5
作者 张炳厚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8期79-80,共2页
由名中医杨仓良主编,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攻毒论》一书于2024年5月出版。笔者幸得此书后,仔细阅览,感到十分地欣喜和惊叹!盖因近年来出版的中医药著作虽然不少,但具有明显创新的书籍却不多,特别是关于“毒邪与攻毒”结合的《攻毒论... 由名中医杨仓良主编,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攻毒论》一书于2024年5月出版。笔者幸得此书后,仔细阅览,感到十分地欣喜和惊叹!盖因近年来出版的中医药著作虽然不少,但具有明显创新的书籍却不多,特别是关于“毒邪与攻毒”结合的《攻毒论》则更是旷古未有,堪称中医史上第一部毒疗学科的著作。笔者认为本书有以下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毒论》 书评 临床经验 融合古今 创新经典 毒疗技术
下载PDF
墙头村:蓄势未来乡村示范区
6
作者 向新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4年第9期45-45,共1页
夏日午后,走进墙头镇墙头村,村道旁绿树掩映,房舍俨然,远处青山吐翠,天空澄碧,整个村子静谧安详,好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墙头村是象山墙头镇的“中心村”,观海路穿村而过,主路两旁镇政府、学校以及商铺林立。拐进小巷小弄,随着足迹深入... 夏日午后,走进墙头镇墙头村,村道旁绿树掩映,房舍俨然,远处青山吐翠,天空澄碧,整个村子静谧安详,好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墙头村是象山墙头镇的“中心村”,观海路穿村而过,主路两旁镇政府、学校以及商铺林立。拐进小巷小弄,随着足迹深入,墙头村丰富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以及巧妙的古今融合、推陈出新一点点展露无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 历史底蕴 文化内涵 示范区 商铺林立 古今融合 推陈出新
下载PDF
中国古典舞之“古典”刍议 被引量:7
7
作者 田湉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3年第3期13-21,共9页
本文结合中国古典舞当下的具体实践,探讨中国古典舞的"古典化"与"古典性"问题,意在揭示中国古典舞不应流于表面形式的"古典化"进程,而应从中国古典审美内核出发,重视对"古典性"的把握。
关键词 中国古典舞 古典 古典化 古典性 古今融合论
下载PDF
文言写作的当代可能性及其方式 被引量:2
8
作者 高玉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7-166,共10页
文言和白话自古以来就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各有其用,各司其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并建立“国语”即现代汉语,但对文言的利用和改良问题缺乏深入思考。在以现代汉语为主体的语言文化环境下恢复文言写作,向古人学习语言,... 文言和白话自古以来就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各有其用,各司其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并建立“国语”即现代汉语,但对文言的利用和改良问题缺乏深入思考。在以现代汉语为主体的语言文化环境下恢复文言写作,向古人学习语言,是融合古今汉语、丰富现代汉语表现力、充分挖掘汉语言文学潜能的一条有效途径。当代文言写作主要有三种方式:纯正古文模式、浅近文言模式、半文半白模式,其中浅近文言模式和半文半白模式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值得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写作 当代可能 文白共存 融合古今
下载PDF
张柏然翻译人才培养观述评 被引量:1
9
作者 秦文华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8-63,共7页
张柏然教授翻译人才培养观对于高校教学设计、翻译实践与学术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他提出翻译人才培养与翻译学科定位相辅相成.译界学人首先要了解翻译学科的框架和结构,具备"古今、中西、体用"融合的学科意识和研究能力;同时,... 张柏然教授翻译人才培养观对于高校教学设计、翻译实践与学术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他提出翻译人才培养与翻译学科定位相辅相成.译界学人首先要了解翻译学科的框架和结构,具备"古今、中西、体用"融合的学科意识和研究能力;同时,知识结构完备、学术视野开阔的高素质翻译人才也能体现出翻译学科的特色和风格."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这一理念需渗透到教学大纲、教材编写、词典编纂、期刊发表、学术思维等诸多方面.翻译人才培养还要处理好科学性与人文性、道与器、言与意、普遍与特殊、知与行等对立统一关系,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多元化、具备动态眼光以及高端实践与研究水准的翻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中西、体用"融合 为学生服务 知行合一
下载PDF
“胎茎系于脾”安胎机理时-空演绎及“证-方-药”体系现代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航 郑小艳 +2 位作者 邓琳雯 曾倩 丁维俊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14-1926,共13页
近年中医各家论治“胎漏”、“胎动不安”、“滑胎”等病多从“肾”切入,强调补肾或脾肾同治权重核心。然,溯源古中医安胎历史沿革,与近现代不同在于明、清年代之前众家高度重视“脾胃气血”论,而鲜有补肾安胎相关条文。“胎茎系于脾”... 近年中医各家论治“胎漏”、“胎动不安”、“滑胎”等病多从“肾”切入,强调补肾或脾肾同治权重核心。然,溯源古中医安胎历史沿革,与近现代不同在于明、清年代之前众家高度重视“脾胃气血”论,而鲜有补肾安胎相关条文。“胎茎系于脾”一词出自明代浙派医家赵献可《邯郸遗稿》,该著作应用取象比类思维对“脾”在安胎的作用进行了高度概括。与“肾主生殖”相对比,目前单纯关于“脾”与安胎的相关研究报道均呈碎片化展示,未将理论溯源、临床效应、实验研究融合系统性探讨,因此难以明晰健脾、补肾客观生物学差异、权重争议及协同机理。本文基于上述问题,从“胎茎系脾”切入,通过整合式研究,以古、今中医妇科诸家理论争议为“经”,以“证-方-药”现代化研究进展为“纬”,初步揭示安胎治法时(历史沿革)空(地域流派)演绎关键拐点,系统探讨脾“主卫气”、“主运化”、“主升清”和“主肌肉”相关安胎证治客观化进展与研究瓶颈,进而提出中医方-证代谢与时空组学是未来解决安胎思路权重争议与难点的重要应用趋势,为现代中医生殖理论的传承、创新、突破及精准化探索提供崭新的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茎系脾 安胎 古今融合 研究趋势 传承创新
下载PDF
中医疫病经典防治理论研究现状述评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凯男 孙帅玲 马晓北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2-7,共6页
中医药防治疫病经典理论的产生形成于历次重大疫情中医家的实践与经验总结。本文对近二十年中医疫病经典防治理论的研究现状做了简要述评,重点围绕五个方面展开:一是古今融合,拓展疫病文献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二是研究疫病之中医病名,病... 中医药防治疫病经典理论的产生形成于历次重大疫情中医家的实践与经验总结。本文对近二十年中医疫病经典防治理论的研究现状做了简要述评,重点围绕五个方面展开:一是古今融合,拓展疫病文献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二是研究疫病之中医病名,病证结合确定中医疫病研究之基本路径;三是研究传统中医疫病辨治理论,提出现代中医疫病防治新方案;四是紧扣中医疫病研究的关键问题,实现中医疫病研究的新突破;五是以中医经典理论为基础,构建现代中医疫病防治理论新体系。中医疫病防治理论研究需在挖掘整理研究中医经典防治理论为核心的基础上,借鉴现代传染病研究与多学科协同研究的新方法,构建中医疫病防治理论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古今融合 病名演变 疫病防治 经典理论 述评
下载PDF
流行音乐“中国风”解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辛颖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84-87,共4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流行乐坛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中国风"热潮。这种流行音乐风格将西方流行音乐中最具潮流代表性的音乐体裁融入中国古典文化的不同侧面,形成极具中国传统特色并饱含时代音乐气息的全新艺术形态。跨越历史和音... 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流行乐坛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中国风"热潮。这种流行音乐风格将西方流行音乐中最具潮流代表性的音乐体裁融入中国古典文化的不同侧面,形成极具中国传统特色并饱含时代音乐气息的全新艺术形态。跨越历史和音乐种类,从多重视角主体形象、音乐技巧和目的性思考,中国风音乐并不等同于我国流行音乐发展中的"民族化"音乐。它与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五四时期艺术歌曲、80年代港台流行乐曲有相同处,它们的主导力量、中西文化的融合继承都具有相似性。中国风音乐应当克服审美和创作缺陷,将其提升为与蓝调、摇滚并存的体裁样式,并稳定发展成为一种专属于中国的流行音乐新体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音乐 “中国风” “民族化” 中西结合 古今融合
下载PDF
林风眠与岭南文化、岭南画派 被引量:1
13
作者 昃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43-46,共4页
岭南画派是本世纪初首先从广东兴起。以岭南三杰为代表,主张吸取古今中外尤其是西方绘画艺术之长以改造传统国画,使之朝着现代化、民族化、大众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审美教育效能的一个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美术流派。其表现形式是折衷中西,... 岭南画派是本世纪初首先从广东兴起。以岭南三杰为代表,主张吸取古今中外尤其是西方绘画艺术之长以改造传统国画,使之朝着现代化、民族化、大众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审美教育效能的一个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美术流派。其表现形式是折衷中西,融汇古今。林风眠虽不属于岭南画派画家,但与岭南画派进行变革,吸引国外绘画的先进技法和语言,倡导"艺术革命",建立"现代国画"的革命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风眠 岭南画派 折衷中外 融合古今
下载PDF
传统地域文化在现代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琦 《风景名胜》 2019年第7期10-10,共1页
现代景观小品设计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突出设计主题的重要手段,但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景观小品的在地性和文化性。针对当前传统地域文化在现代景观小品设计中的缺失问题,从理论角度出发,论述了传统地域文化的设计方法及表... 现代景观小品设计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突出设计主题的重要手段,但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景观小品的在地性和文化性。针对当前传统地域文化在现代景观小品设计中的缺失问题,从理论角度出发,论述了传统地域文化的设计方法及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景观小品 传统地域文化 古今融合
下载PDF
中国传统元素在当代艺术中的体现
15
作者 伍希 《魅力中国》 2010年第26期274-274,共1页
当代艺术在不断变革和“中西融合”之后,仍然濒临困境。中国传统元素如写意精神与形上关怀具有启示作用,在与当代艺术的融合中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并拓宽了其创作思路和题材内容,以清新的古典美感实现了对大众社会的美化和... 当代艺术在不断变革和“中西融合”之后,仍然濒临困境。中国传统元素如写意精神与形上关怀具有启示作用,在与当代艺术的融合中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并拓宽了其创作思路和题材内容,以清新的古典美感实现了对大众社会的美化和熏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元素 古今融合 古典美感
下载PDF
诗词诵读:让万象化成美丽
16
作者 李文文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17年第10期35-35,共1页
古典诗词极具表现力,充满画面感,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通过类比拓展、对比阅读、日积月累和迁移仿写等方式引领儿童触摸诗魂、感悟诗意、荡漾诗韵、生发诗怀,享受到古诗带来的视觉和情感的愉悦,使儿童产生美好的... 古典诗词极具表现力,充满画面感,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通过类比拓展、对比阅读、日积月累和迁移仿写等方式引领儿童触摸诗魂、感悟诗意、荡漾诗韵、生发诗怀,享受到古诗带来的视觉和情感的愉悦,使儿童产生美好的想象,生发美好的情感,并生长诗心,形成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诵读 古今融合 诗情画意 诗化表达
下载PDF
语言学视域下易茗歌词中的古典诗歌元素探析
17
作者 费良华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67-74,110,111,共10页
易茗曾为二百余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和插曲作词,他的许多词作被广为传唱、长久流行。易茗歌词语言古今交融,渗透着丰富的古典诗歌元素,文学与美学价值较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易茗歌词大量使用文言词,表意言简意赅,语句短小凝练;以古典... 易茗曾为二百余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和插曲作词,他的许多词作被广为传唱、长久流行。易茗歌词语言古今交融,渗透着丰富的古典诗歌元素,文学与美学价值较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易茗歌词大量使用文言词,表意言简意赅,语句短小凝练;以古典诗歌句式为基本句式,化古为今,句式工整别致、古风古韵;全部运用押韵,大量使用叠音构词,韵律优美、语音和谐;化用或引用古典诗歌词句自然贴切,与歌词语言风格高度和谐,增添了歌词的文雅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 易茗歌词 古典诗歌元素 古今融合
下载PDF
范扬山水画的特点
18
作者 莫书林 《艺术家》 2021年第4期37-37,共1页
一、范扬山水画核心思想范扬,江苏南通人,现为国家画院画家,他出身文化世家。南通范家是诗书世家,这样的文脉一路传承下来,直到范扬。这也是范扬在书画上有如此高的成就的原因。范扬山水画既有高古的气息,又有着浓烈的时代气息,可谓达... 一、范扬山水画核心思想范扬,江苏南通人,现为国家画院画家,他出身文化世家。南通范家是诗书世家,这样的文脉一路传承下来,直到范扬。这也是范扬在书画上有如此高的成就的原因。范扬山水画既有高古的气息,又有着浓烈的时代气息,可谓达到了古今融合的境界。在他的作品中,既可以看到古人的痕迹,又可以看到当代的笔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范扬 文化世家 时代气息 江苏南通 画院 笔法 古今融合
下载PDF
第六届中国盆景展览获奖作品选登 银奖
19
《花木盆景(下半月)》 2005年第1期4-6,共3页
关键词 第六届中国盆景展览会 获奖作品 作品选登 盆景 古今融合 《弄潮》 《柏韵》
下载PDF
京城十二时辰 古今融合的一日画卷
20
作者 陆杨(文/图) 《时尚北京》 2019年第9期218-221,共4页
最近热播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带观众领略了千年长安的风貌与气质,并引发了有关十二时辰的讨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天划分为十二时辰,以知日夜,晓晨昏。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小时。作为古代与现代相融合... 最近热播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带观众领略了千年长安的风貌与气质,并引发了有关十二时辰的讨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天划分为十二时辰,以知日夜,晓晨昏。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小时。作为古代与现代相融合的魅力古都,从北京城十二时辰中选取几个节点可以拼凑出一副怎样的古今景象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 北京城 古今融合 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