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古代“中和论”美育观与中国美育现代性建设
1
作者 祝亚楠 卢政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96-99,共4页
建立在"天人合一"文化理念基础之上的中国古代"中和论"美育观并不是单纯审美、艺术教育,它在根本上是一种审美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当前美育现代性建设虽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出... 建立在"天人合一"文化理念基础之上的中国古代"中和论"美育观并不是单纯审美、艺术教育,它在根本上是一种审美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当前美育现代性建设虽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了低迷的状况,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美育现代性建设忽略了传统文化资源,割断了与传统美育观的联系所致。中国现代美育是作为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产物而发生的,是"现代性"社会工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了构建更加和谐、完善的现代美育,中国美育的现代性建设必须从传统美育中汲取有益成分,促进中国美育现代性建设的持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中和论”美育观 现代性 学校美育 借鉴
下载PDF
中国古代“中和论”美育观略论 被引量:5
2
作者 祁海文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9-193,共5页
中国古代美育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的说"礼"论"乐"风潮,先秦至两汉时期,儒家从维护、发扬自上古"先王乐教"以至西周"制礼作乐"的礼乐教化美育传统出发对诗、礼、乐等的美育价值与意义进行了多方... 中国古代美育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的说"礼"论"乐"风潮,先秦至两汉时期,儒家从维护、发扬自上古"先王乐教"以至西周"制礼作乐"的礼乐教化美育传统出发对诗、礼、乐等的美育价值与意义进行了多方阐发,发展出比较系统的美育观,构成了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主体。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形成发展与"中和"观念的形成确立存在着密切联系,"中和"精神弥漫、贯穿于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各个理论层面,成为其核心精神,因而中国古代美育思想可以称之为"中和论"美育观。这种美育观与西方古代的"和谐论"美育观既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又存在着可以相互补充、融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论 美育 儒家 礼乐教化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儒家中和观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雷庆翼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108-113,共6页
《礼记·中庸》说 :“喜怒哀乐之未发 ,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儒家的这种中和观 ,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思想影响甚为深远。要“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要“怨诽而不乱” ,要“发乎情 ,止乎礼义” ,要“温柔敦厚”。中国的戏... 《礼记·中庸》说 :“喜怒哀乐之未发 ,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儒家的这种中和观 ,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思想影响甚为深远。要“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要“怨诽而不乱” ,要“发乎情 ,止乎礼义” ,要“温柔敦厚”。中国的戏剧、小说 ,有一个大团圆的固定模式。要“文质彬彬” ,追求“尽善尽美”。在风格上要刚柔相济、奇正相依、浓淡适宜……这样才合乎中和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中和 中国 古代文学 影响
下载PDF
古代“中和”观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冬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10-14,,28,,共6页
“中和”,是中国认识史上的一个古老概念 ,是儒家哲学的重要范畴 ,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处于世纪之交 ,惟有对其全面正确把握 ,这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才能被科学理解和正确弘扬。文章阐述了古代“中和”观的渊源、发展及基本特... “中和”,是中国认识史上的一个古老概念 ,是儒家哲学的重要范畴 ,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处于世纪之交 ,惟有对其全面正确把握 ,这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才能被科学理解和正确弘扬。文章阐述了古代“中和”观的渊源、发展及基本特征 ,并结合历史和现实进行分析 ,提出了以创造为先导的新时代“中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儒家哲学 "中和" "尚中"
下载PDF
曾繁仁中和美育观的当代意义
5
作者 袁敬娜 《戏剧之家》 2015年第5期250-250,共1页
曾繁仁提出的"中和美育观",充分吸收了中国优秀文化思想,使中国美育走向世界。在当今生态危机、人性危机、心理疾患危机等全球性危机问题面前,世界呼吁了解中国优秀文化,曾繁仁更是以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为己任。
关键词 曾繁仁 中和美育 当代意义
下载PDF
“中和”观对中医学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董少萍 罗曼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5期7-8,共2页
就古代先哲的“中和”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认为祖国医学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了先哲的中和思想,其中和思想贯串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断、辨证、治疗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中和 古代哲学 中医药学术
下载PDF
“失中为病”-探讨中医病因学中的儒家“中和观” 被引量:3
7
作者 邰东梅 吴景东 《医学信息》 2008年第8期1463-1464,共2页
儒家是春秋时期孔子所创学派,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显学”,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主体,广泛渗透于古代科学文化的各个领域。
关键词 中医病因学 儒家 中和 中国文化 古代文化 科学文化 汉武帝
下载PDF
曾繁仁美育观初探
8
作者 朱志荣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8期78-81,共4页
曾繁仁以西方美学为基础,从中国传统思想出发,把美育的学理性探究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提出了美育中介论、中和美育论和生活艺术家等重要的美育思想:美育在各育中起"中介"作用,协调主体的心理功能诸要素的关系,显示出多学科综... 曾繁仁以西方美学为基础,从中国传统思想出发,把美育的学理性探究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提出了美育中介论、中和美育论和生活艺术家等重要的美育思想:美育在各育中起"中介"作用,协调主体的心理功能诸要素的关系,显示出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特征;美育是通过和谐协调的艺术,培养和谐协调的情感,塑造和谐协调的人格,进而实现人与对象(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协调;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生活艺术家",使人们以审美的世界观对待自身,避免精神疾病和心理缺损,从而实现人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自然和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繁仁 美育 美育中介论 中和美育 生活艺术家
下载PDF
中国古代和谐观的文化还原
9
作者 王祖龙 《荆州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11-17,共7页
本文主要从审美发生、哲学基础、伦理学内涵等三方面对中国古代和谐观进行了文化还原。和谐是从远古初民生理快感中挣脱出来的审美意识 ;作为一种美学观 ,它以“中”为正确的方法论原则 ,以“和”为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以“中和之美”... 本文主要从审美发生、哲学基础、伦理学内涵等三方面对中国古代和谐观进行了文化还原。和谐是从远古初民生理快感中挣脱出来的审美意识 ;作为一种美学观 ,它以“中”为正确的方法论原则 ,以“和”为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以“中和之美”为主要审美形态 ;作为一种伦理观 ,它以天人合一为最高目的论原则 ,以美善真统一为基本价值取向 ,以情理结合为典型的艺术形态。通过文化还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和谐 中国 中和之美 天人合一 文化还原 哲学 伦理学 价值取向
下载PDF
论王阳明的蒙学美育思想
10
作者 孔许友 《今日教育(当代幼教)》 2007年第2期32-34,共3页
王阳明的蒙学美育观既有古典性,又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所谓古典性是说王阳明作为理学家从根本上说不象现代美育理论那样关心文艺教育的独立性。王阳明曾经比较王通和韩愈,说:“后人徒以文词之故,推尊退之,其实退之去文中子远甚。”... 王阳明的蒙学美育观既有古典性,又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所谓古典性是说王阳明作为理学家从根本上说不象现代美育理论那样关心文艺教育的独立性。王阳明曾经比较王通和韩愈,说:“后人徒以文词之故,推尊退之,其实退之去文中子远甚。”王阳明贬韩愈而崇王通的理由是王通模仿经书,发扬圣道;韩愈凭诗词文章出名,助长了虚华文风。中国古代文艺学、美学史上一直有明显的文实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美育思想 蒙学 古代文艺学 文艺教育 美育理论 古典性 美育
下载PDF
中国古代妇女感伤文学的艺术品格
11
作者 孙海鹏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84-90,共7页
关键词 古代妇女 女作者 抒情主人公 艺术品 妇女文学 朱淑真 李清照 中和 景物描写 审美思维
下载PDF
中原历史文化演进的考古学观察
12
作者 刘庆柱 韩国河 《大众考古》 2016年第11期94-95,共2页
中原之“中”一是古代国家为了便于对东西南北统治,择中立都于中原,古代中原也就与天下、中国成为同义语;二是“中”相对东西南北“四方”及其“四夷”而言体现了公允、中正、中和观念。
关键词 中原 文化演进 考古学 历史 古代国家 “中” 同义语 中和
下载PDF
论孔子的“中和”美育观 被引量:3
13
作者 谭杰 《理论导报》 2006年第11期18-19,共2页
"中和"思想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和"与孔子的美育思想紧密相联,具体表现为:(一)、"中和"是孔子美育思想的标准;(二)、"中和"是孔子实现美育思想的手段;(三)、"中... "中和"思想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和"与孔子的美育思想紧密相联,具体表现为:(一)、"中和"是孔子美育思想的标准;(二)、"中和"是孔子实现美育思想的手段;(三)、"中和"是孔子美育思想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中和" 美育
原文传递
忧愤思想非忧患意识
14
作者 于民 《文艺研究》 1987年第3期137-138,共2页
中和与非中和的审美观念,在我国古代的美学思想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战国,与中和的审美观念形成的同时,也发展着非中和的审美观念。如果说中和观念始于奴隶制的衰亡时期,同音乐诗歌的发展变化和对雅俗乐的评价分不开。
关键词 忧患意识 审美 中和 美学思想 《离骚》 中和 封建统治 司马迁 音乐诗 我国古代
下载PDF
黄庭坚的诗歌审美意识及其结构——兼谈黄庭坚的审美理想
15
作者 罗龙炎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11期78-81,共4页
一黄庭坚的诗歌审美意识是以其诗歌本体意识为基础的。他的诗歌本体意识,集中地体现在《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的论述中。他说:诗者,人之性情也,非强谏争于廷、怨愤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其人忠信笃敬,抱道而居,与时乖逢,... 一黄庭坚的诗歌审美意识是以其诗歌本体意识为基础的。他的诗歌本体意识,集中地体现在《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的论述中。他说:诗者,人之性情也,非强谏争于廷、怨愤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其人忠信笃敬,抱道而居,与时乖逢,遇物悲喜,同床而不察,并世而不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诗歌审美 温柔敦厚 “诗教” 诗歌 审美意识 文学 古代诗歌 审美理想 “中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