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x/MSP的中国古代乐律计算及可听化平台搭建
1
作者 翁若伦 贾云皓 +2 位作者 逢居源 陈铭轩 秦毅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1-358,368,共9页
对于传统的音乐学研究而言,中国历代乐律的系统性阐释藏于晦涩的古代史料文献;历朝历代的乐律系统均涉及艰深的数理计算。本文基于Max/MSP交互式编程语言与开发环境,探讨运用音乐科技手段初步搭建“中国古代乐律计算及可听化平台”的方... 对于传统的音乐学研究而言,中国历代乐律的系统性阐释藏于晦涩的古代史料文献;历朝历代的乐律系统均涉及艰深的数理计算。本文基于Max/MSP交互式编程语言与开发环境,探讨运用音乐科技手段初步搭建“中国古代乐律计算及可听化平台”的方法,从而促使抽象乐律知识的交互展示和体验变得简便。平台适用于教学、科普等多种场景,并探索特殊音乐数据与声音处理新方法。平台以跨学科视角探索古代乐律创新性呈现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创造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乐律 音乐科技 Max/MSP 计算及可听化平台
下载PDF
中国古代乐律体系探索(下)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其翔 陆志华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9-15,共7页
五、曾侯乙钟律提供的信息曾侯钟律的测音及铭文证明,它已处于十二律时期,但仍保持了六律时期的一些特点.曾侯钟律保持了姑洗宫的重要地位,给我们研究古律提供了很重要的线索.可以说,曾侯乙钟律及其铭文,是我国古代一部很重要的基本乐... 五、曾侯乙钟律提供的信息曾侯钟律的测音及铭文证明,它已处于十二律时期,但仍保持了六律时期的一些特点.曾侯钟律保持了姑洗宫的重要地位,给我们研究古律提供了很重要的线索.可以说,曾侯乙钟律及其铭文,是我国古代一部很重要的基本乐理教科书,它是东周时代的一部乐律学史.表3中列出了曾侯钟铭中所注的曾国、楚国和周王室律名.其中周王室的十二律名己经与后来的律名完全一致.楚国律名给我们增添不少信息.第一点是,楚国律名清楚地表明,在早期只有六律,由六律转变为十二律,是每律增加了一个浊律.第二点是,新钟这个名称启示我们,在六律初期,虽有六律,但原始汉宫和原黄钟宫五声音阶只用五律,无射律不用,因而不铸钟.而在六律的后期,黄钟宫和蕤宾宫共用六律,无射律不可缺少,在铸钟时共铸六种,所增加的钟称新钟.第二点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分损益律 体系探索 古代乐律 旋宫 定弦法 五声音阶 曾侯乙 三分律 钟律 黄钟
下载PDF
试论王光祈对中国古代乐律、乐制、礼乐文明研究的主要成果 被引量:2
3
作者 幸晓峰 沈博 《音乐探索》 CSSCI 2013年第2期17-22,共6页
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文化受到西方学术的影响,一批新学科的建设成为中国近现代文化转型期中国学术理论研究的辉煌成果。王光祈留学德国,竭尽毕生精力,挖掘中国古代音乐传统,吸收借鉴西方音乐理论,在中国音乐发展史... 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文化受到西方学术的影响,一批新学科的建设成为中国近现代文化转型期中国学术理论研究的辉煌成果。王光祈留学德国,竭尽毕生精力,挖掘中国古代音乐传统,吸收借鉴西方音乐理论,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现代音乐体系,完成了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向现代音乐体系的转型,成就了中西音乐交流史上的巨大成就。此外,王光祈关于中国古代乐律、乐制及礼乐文明研究取得的成果也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留下了珍贵资料和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光祈 古代乐律 乐制 礼乐文明
下载PDF
论易学与古代乐律学的文化解释功能群叠加
4
作者 黄黎星 孙晓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03-210,共8页
中国古代乐律学的理论体系与架构,是在整个思想文化大背景的笼罩、影响下发展的。其中,通过阴阳五行、天文历数、地域方位等自然哲学的观念及其相应的值配模式,使《易》学象数模式的象征体系与乐律学的理论体系与架构形成了通融互摄的... 中国古代乐律学的理论体系与架构,是在整个思想文化大背景的笼罩、影响下发展的。其中,通过阴阳五行、天文历数、地域方位等自然哲学的观念及其相应的值配模式,使《易》学象数模式的象征体系与乐律学的理论体系与架构形成了通融互摄的阐释发挥的关系网络,这一形态,对古代乐律学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对《易》学与古代乐律学的文化解释功能群叠加的问题展开论述,以探明古代乐律学的重要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古代乐律 文化解释 功能群叠加
下载PDF
自然循环思想是我国古代乐律计算法的重要指导思想
5
作者 王明美 黄永松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87-89,共3页
本文通过对秦汉至明代主要乐律家探讨乐律计算法的历史分析,阐明自然循环思想是我国古代乐律计算法的重要指导思想.
关键词 自然循环 计算法 古代乐律 指导思想 旋宫 三分损益法 十二律 黄钟 自然周期 十二平均律
下载PDF
古代乐律知识漫谈
6
作者 王义祥 庞德河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02年第6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古代乐律 十二律吕 八十四调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六律 古典作品 变徵 五音 《秋声赋》 荆轲刺秦王
下载PDF
中国古代乐律理论的重现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其翔 陆志华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2-66,82,共6页
中国古代乐律理论的重现陈其翔陆志华中国古代以数学计算方式规定的律制,要数三分损益律为最早。有史籍记载,如《管子·地员篇》,《吕氏春秋·季夏记·音律篇》,《淮南子·天文训》,《前汉书·律历志》,《史... 中国古代乐律理论的重现陈其翔陆志华中国古代以数学计算方式规定的律制,要数三分损益律为最早。有史籍记载,如《管子·地员篇》,《吕氏春秋·季夏记·音律篇》,《淮南子·天文训》,《前汉书·律历志》,《史记·律书》,《后汉书·律历志》等等。朱载土育的父亲,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分损益律 古代乐律 五声音阶 十二律 旋宫 朱载土育 自然音列 音分值 黄钟 三分损益法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律学观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其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0-23,共4页
古人对乐音的绝对高度和相对关系、五度生律元素、双向生律法、同律度量衡和以耳齐声的度律意识、标准音的变迁特色、管弦律融通的定律特点,以及十二律位体系等诸多方面,形成别具一格的律学观念,这是中国悠久文化土壤中生存的独特的... 古人对乐音的绝对高度和相对关系、五度生律元素、双向生律法、同律度量衡和以耳齐声的度律意识、标准音的变迁特色、管弦律融通的定律特点,以及十二律位体系等诸多方面,形成别具一格的律学观念,这是中国悠久文化土壤中生存的独特的民族音乐个性,是人的意志与自然音响的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乐律 律感 律素 律本 中国 律学观
下载PDF
北魏乐律学研究
9
作者 李海 王怡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6期93-96,共4页
从对乐律的重视、"律准"的制定、乐器的创制修理及西域舞乐的传播等方面,探讨了北魏时期乐律学的发展。结果表明,北魏乐律学为隋唐的音乐盛世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古代乐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北魏 中国古代乐律 律准 乐器 西域舞乐
下载PDF
凌廷堪《燕乐考原》的历史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安潮 《文化艺术研究》 2012年第2期92-97,共6页
在清代朴学思潮影响下,兴起了针对古代乐学的考证、辨析的音乐思潮,凌廷堪就是其中的重要一员,其学术成就对之后的乐调研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当时朴学思潮的背景入手,通过对其《燕乐考原》的版本、考源乐学的内容及其历史功过等... 在清代朴学思潮影响下,兴起了针对古代乐学的考证、辨析的音乐思潮,凌廷堪就是其中的重要一员,其学术成就对之后的乐调研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当时朴学思潮的背景入手,通过对其《燕乐考原》的版本、考源乐学的内容及其历史功过等进行研究,藉此对凌氏该著的历史价值进行客观评析,力图全面认识这一燕乐理论著作的乐学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学 中国古代乐律学史 清代音乐史 皖派音乐
下载PDF
刘半农的清宫古乐器测音研究与中国音乐考古学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子初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3-47,42,共6页
刘半农先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他在介绍和运用西洋科学技术整理“国故”、尤其在研究中国古代乐律方面,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他于1930到1931年二年间,亲自发起并主持了对故宫和天坛所藏清宫古乐器的测音研究,这是中国音乐考古... 刘半农先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他在介绍和运用西洋科学技术整理“国故”、尤其在研究中国古代乐律方面,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他于1930到1931年二年间,亲自发起并主持了对故宫和天坛所藏清宫古乐器的测音研究,这是中国音乐考古学史上值得一提的大事。笔者为此多次走访了本所(指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者)的曹安和研究员,她当年自始至终参加了那次测音工作,为当事人中今天唯一健在的人。曹先生虽年近九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考古学 古乐器 刘半农 测音 新文化运动 清宫 古代乐律 中国艺术 研究工作 故宫
下载PDF
曾侯乙编钟六阳律的三度定律及其音阶型态 被引量:5
12
作者 修海林 《中国音乐》 1988年第1期13-15,71,共4页
湖北省随县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墓成套编钟,其音响设计(标音铭文)所反映的战国早期(或更早)的古代乐律体制状况,对我国古代乐律学史的研究提出了不少新的研究课题。自此套编钟重见世间以来,不少专家学者对此业已作有相当深入且有显著成... 湖北省随县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墓成套编钟,其音响设计(标音铭文)所反映的战国早期(或更早)的古代乐律体制状况,对我国古代乐律学史的研究提出了不少新的研究课题。自此套编钟重见世间以来,不少专家学者对此业已作有相当深入且有显著成果的研究。古代乐律体制在音乐实践中,一直有管律、弦律与钟律各自的乐律学特点。曾侯乙编钟从钟律实践的角度,向我们提供了有关先秦钟律的理论信息与实际音响型态,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先秦钟律(首先是曾钟体制)中诸如“(甫页)(角)——曾”结构在钟律生成中的独特律学思维方式、三度定律法与五度定律法的交融互补、编钟音列设计中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编钟 古代乐律 钟律 新音阶 曾侯乙墓 音响设计 音乐实践 古音阶 乐律 湖北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