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士大夫阶层在中国古代传播体系中的作用——基于民本思想的发展沿革
1
作者 蒲信竹 王新雨 《传媒论坛》 2021年第7期6-8,共3页
中国古代的长治久安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由于民本思想的张力,既融入了民主成分,又存有专制效果,在矛盾的两级之间实现了平衡,以儒家学说作为公共认同的士大夫阶层在实践民本的过程中也客观推进了中国古代传播体系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民本... 中国古代的长治久安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由于民本思想的张力,既融入了民主成分,又存有专制效果,在矛盾的两级之间实现了平衡,以儒家学说作为公共认同的士大夫阶层在实践民本的过程中也客观推进了中国古代传播体系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民本思想在古代中国传播情况的回顾,梳理了士大夫阶层对于古代中国民本思想发育、传播、演进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大夫 民本 中国古代传播体系
下载PDF
古代妈祖信仰传播对妈祖故乡港口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2
作者 曹萌 《妈祖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38-47,共10页
本文结合中国古代妈祖信仰传播历史,对妈祖信仰传播过程中给予妈祖故乡港口建设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这一现象予以描述分析并加以论述。认为:两宋时期妈祖信仰传播对妈祖故乡港口知名度的提升产生了很大作用,并因此强化了港口的文化色彩;元... 本文结合中国古代妈祖信仰传播历史,对妈祖信仰传播过程中给予妈祖故乡港口建设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这一现象予以描述分析并加以论述。认为:两宋时期妈祖信仰传播对妈祖故乡港口知名度的提升产生了很大作用,并因此强化了港口的文化色彩;元代妈祖信仰传播在扩大妈祖故乡港口知名度的同时,还对其社会地位有所提升;明朝时期妈祖信仰传播则在提高妈祖故乡港口社会地位的同时,也推动了港口高规格接待能力建设;清代妈祖信仰的传播一方面使妈祖故乡港口与台湾地区产生了密切联系,同时也成为移民东南亚一带华侨的乡愁载体,并使得妈祖故乡港口呈现出旅游港维形。妈祖信仰传播与妈祖故乡港口发展的互动关系,揭示出经济贸易港口向文化旅游港口发展的内在动力,说明港口建设发展过程中文化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妈祖信仰传播 妈祖故乡港口 作用与影响
下载PDF
古代传播媒介“露布”政治功能考察 被引量:3
3
作者 赵云泽 楚航 《新闻春秋》 2017年第1期19-22,共4页
本文在政治传播的视角下,考察中国古代传播媒介"露布"的政治功能和其演变的历史。认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形态的进化是随着其功能的发展而进行的。尤其在中国古代,大众传媒媒介是否受到青睐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其在政治传播方面的... 本文在政治传播的视角下,考察中国古代传播媒介"露布"的政治功能和其演变的历史。认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形态的进化是随着其功能的发展而进行的。尤其在中国古代,大众传媒媒介是否受到青睐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其在政治传播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古代传播媒介 露布 政治功能
原文传递
《马索拉文本》、《七十子译本》与《希伯来圣经》的古代传播史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思琪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4-114,151,共12页
《希伯来圣经》不仅堪称犹太教与基督教的核心宗教经典,也是今天我们研究古犹太社会乃至古代近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领域时最重要的史料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历史政治发展与传统宗教观念的影响,《希伯来圣经》的文本研究... 《希伯来圣经》不仅堪称犹太教与基督教的核心宗教经典,也是今天我们研究古犹太社会乃至古代近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领域时最重要的史料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历史政治发展与传统宗教观念的影响,《希伯来圣经》的文本研究对象主要局限在由中世纪犹太人保存下来的希伯来文《马索拉文本》。在不否认《马索拉文本》的历史价值的前提下,介绍源自希腊化时代的《七十子译本》对文本历史的重要性,并透过死海古卷与国际历史文献学的前沿理论,来解释《马索拉文本》与《七十子译本》之间相左的部分,可以体现《希伯来圣经》版本在古代的多样性与流动性。对《希伯来圣经》的古代传播史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古希伯来文明的历史变迁,也将深化国内古希伯来史学界对不同史料的研究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伯来圣经 马索拉文本 七十子译本 死海古卷 古代传播
原文传递
对外汉语教学史研究的一部力作——《古代汉语汉字对外传播史》评介
5
作者 耿虎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0-134,共5页
关键词 古代汉语汉字对外传播史》 对外汉语教学 董明 文化交流 民族文化
下载PDF
今日传媒·伦理道德·法律问题(五篇)--浅析我国古代新闻传播中的伦理责任 被引量:1
6
作者 蔡斐 《今传媒》 2017年第11期31-33,共3页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没有形成大众化的传播事业,但古代新闻传播活动中也有非常可贵的“新闻的自觉”和具有本土气息的职业道德观念。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有严格的责任审查制度和大责任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注重道德教化,并力求保证新闻的...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没有形成大众化的传播事业,但古代新闻传播活动中也有非常可贵的“新闻的自觉”和具有本土气息的职业道德观念。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有严格的责任审查制度和大责任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注重道德教化,并力求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古代新闻传播活动中零星闪烁着对新闻职业理想的追求,对近代、现代甚至对当代中国的新闻事业产生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新闻传播 道德 责任 自由
下载PDF
传播辩证论:先秦辩证传播思想及其现代理论转化 被引量:7
7
作者 邵培仁 姚锦云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6-111,共16页
传播具有两大基本问题:一是符号能否指代意义,意义能否共享,这是符号学传统;二是交流如何进行,交流障碍能否解决,这是哲学和伦理学传统。中国先秦思想家对这两大问题的思考带有强烈的辩证色彩,深远地影响了后世。前者表现为"名实&q... 传播具有两大基本问题:一是符号能否指代意义,意义能否共享,这是符号学传统;二是交流如何进行,交流障碍能否解决,这是哲学和伦理学传统。中国先秦思想家对这两大问题的思考带有强烈的辩证色彩,深远地影响了后世。前者表现为"名实"和"言意"之辩,后者表现为"是非"与"辩讷"之争,肇始于《老子》,发展于《庄子》,经各学派争论,《荀子》集大成。学术寻根意在理论建构,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将古代传播思想看成一个整体,提炼核心概念和命题,重新组成具有逻辑关联的命题系统,从而建构"传播辩证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古代传播 传播思想 传播理论
下载PDF
飞入寻常百姓家——略论少林文化的传播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正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38-41,共4页
在古代,少林文化以讲禅说法、习武御敌为主要传播形式,出版物不多。现代的少林文化研究蔚成规模,传播媒介和途径多元多样。少林寺能够走向全球、走进大众世界,因缘在于它的文化属性、庞杂性和以武见禅的佛学品性。如何把少林文化在传播... 在古代,少林文化以讲禅说法、习武御敌为主要传播形式,出版物不多。现代的少林文化研究蔚成规模,传播媒介和途径多元多样。少林寺能够走向全球、走进大众世界,因缘在于它的文化属性、庞杂性和以武见禅的佛学品性。如何把少林文化在传播意义上不可避免的"入世"性与释家"出世"的立教宗旨结合起来,把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和慈悲宽容的教义精神贯通起来,从而凝聚成宗教文化当代传播的新范型,已成为今后少林文化传播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林文化 古代传播 现代传播
下载PDF
公共传播视域下的“魏晋清谈”及其当代遗思 被引量:3
9
作者 谢清果 王昀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42-147,共6页
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特殊文化生态,魏晋清谈虽然与现代意义的公共传播有所差异,却具有古典公共传播色彩。在魏晋清谈的公共传播机制探讨中,可以发现:其传播主体集中于士大夫阶层,重视技术的传播策略建立在独立话语开展基础之上,并且... 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特殊文化生态,魏晋清谈虽然与现代意义的公共传播有所差异,却具有古典公共传播色彩。在魏晋清谈的公共传播机制探讨中,可以发现:其传播主体集中于士大夫阶层,重视技术的传播策略建立在独立话语开展基础之上,并且,清谈活动通过以公共话题为介质,拓展了自身传播空间。讨论魏晋清谈,亦能从侧面窥视中国古代公共传播的整体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清谈 公共传播 中国古代公共传播
下载PDF
前诸子时代的传播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仝冠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5-130,共6页
前诸子时代的传播思想非常丰富。对传播活动的认识上,人们认为传播活动能够传达各种信息,语言能够揭示传播者内心的感受,以及他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看法和评价;通过语言传播,可以对民众进行教化,对子弟进行教育,或者向其他国家推行本国... 前诸子时代的传播思想非常丰富。对传播活动的认识上,人们认为传播活动能够传达各种信息,语言能够揭示传播者内心的感受,以及他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看法和评价;通过语言传播,可以对民众进行教化,对子弟进行教育,或者向其他国家推行本国的文化;一个人的言语还可以表露一个人的品质。他们提出了"慎言"和"三不朽"的传播思想,认为只要在德行、事功、言语之任何一方面有所建树,都可以使自己虽死犹生,虽久不废,达到不朽。而言语又是反映德行的重要途径,是建立事功的重要工具和能力。关于舆论,栾武子提出的"善钧为众",邵公提出的一套理想化的传播秩序和传播体系,都是值得注意的传播思想。非语言传播也受到人们的注意,有人还形成了一套理论,如单襄公认为把一个人的"步言视听"结合起来考查,就能够得到比较准确的信息。此外,前诸子时代的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受众问题,如"直不辅曲,明不规闇"的思想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诸子时代传播活动 中国古代传播思想 传播
下载PDF
政治传播的历史向度——中国古代政治传播研究的回眸与省思 被引量:3
11
作者 白文刚 赵洁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5-103,共19页
中国古代政治传播研究发轫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研究成果整体呈持续增长态势,历经了"拓荒""奠基"和"初步发展"三个阶段。目前主要形成以历史学、新闻传播学和政治学为基础的三种具有差异化的问题关怀、议... 中国古代政治传播研究发轫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研究成果整体呈持续增长态势,历经了"拓荒""奠基"和"初步发展"三个阶段。目前主要形成以历史学、新闻传播学和政治学为基础的三种具有差异化的问题关怀、议题偏好和路径依赖的学术风格。现有主题呈现多元化状态,主要围绕观念、制度、实践、媒介四个问题域展开。未来研究应着重在学科意识层面处理好明确的政治传播学科意识和多学科介入之间的互动关系;在研究旨趣层面充分理解中国古代政治传播研究的价值和使命;在研究方法层面处理好运用现代理论分析古代实践和思想的中西古今关系,推动多元发展的中国古代政治传播研究逐渐实现整合和突破,体现政治传播历史向度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政治传播研究 政治传播学科意识 历史向度 综述
原文传递
明代洛阳地区讲会论略 被引量:3
12
作者 戴霖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7-20,共4页
讲会是古代学术思想传播的重要途径。有明一代 ,孟化鲤、吕维祺、张抱初、王以悟等人在洛阳一带大兴讲会 ,可考者达十六个。其规模宏大 ,成员众多 ,学术交流频繁 ,以宣扬王阳明良知之学为嚆矢 ,使洛阳成为王学北移的两大重镇之一 。
关键词 明代 洛阳市 讲会 古代学术思想传播 学术史
下载PDF
戏曲对外传播的跨文化障碍研究——评《中国古代戏曲考信与传播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婷 《炭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74,共1页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文明中,戏曲自汉代起开始出现,发展到现在,依然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戏曲最初是我国底层人民娱乐过程中创造的街头表演伎艺,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文人开始参与戏曲的创作,其文学艺术水平越来越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文明中,戏曲自汉代起开始出现,发展到现在,依然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戏曲最初是我国底层人民娱乐过程中创造的街头表演伎艺,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文人开始参与戏曲的创作,其文学艺术水平越来越高,今天戏曲已经不仅仅用来娱乐大众,它凝聚了中华优秀的文化,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当今文化交流日益受到重视,戏曲对外传播也日益繁盛,也为其他国家了解中国悠久地历史文化提供了途径。徐永明著的《中国古代戏曲考信与传播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5月版),是其戏曲研究论文集,是其元明清戏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书中写及作者对中国戏曲对外传播的一些思考,主要包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中国古代戏曲考信与传播研究》 传播研究 障碍研究
原文传递
曲亭马琴批点《明板水浒后传序评》解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毅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17年第5期16-20,共5页
小说评点是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中的重要形式。这种形式传到日本以后,为一些日本学者、小说理论家所接受,他们也开始进行小说评点,而最开始的评点对象是中国小说。日本学者的中国小说评点有其独特性,但也存在若干不足。本文通过对一部具有... 小说评点是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中的重要形式。这种形式传到日本以后,为一些日本学者、小说理论家所接受,他们也开始进行小说评点,而最开始的评点对象是中国小说。日本学者的中国小说评点有其独特性,但也存在若干不足。本文通过对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曲亭马琴评点《明板水浒后传序评》"的解析,指出该评本具有如下特点:重解说考订,轻艺术评论;存在因中日语言、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读误解;因当时中日资讯传播渠道欠畅通产生认识错误等。而这些通常也是当时日本小说评点的普遍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评点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海外传播 中日古代文化交流 曲亭马琴 水浒后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