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論井田制度的崩壞——中國古代公社的解体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喜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7年第3期72-99,共28页
一、井田制度的存在,當無問題 胡适“井田辨”的批判文化买办胡適曾在其所著“井田辨”中毫无根据地做了一个假設的大前提,一再否认井田制度的存在。他說: “井田的均产制乃是战国时代的烏托邦。战国以前从來沒有人提及古代的井田制。... 一、井田制度的存在,當無問題 胡适“井田辨”的批判文化买办胡適曾在其所著“井田辨”中毫无根据地做了一个假設的大前提,一再否认井田制度的存在。他說: “井田的均产制乃是战国时代的烏托邦。战国以前从來沒有人提及古代的井田制。孟子也只能說‘諸侯惡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这是烏托邦。”他为了从材料上推翻井田制,并且把凡是可以論証井田制度的文献材料,都一一加以否定說: “周礼是偽书固不可信。王制是汉朝博士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田制度 古代公社 周礼 农村公社 孟子 郭沫若 土地占有 解体 西周时期 农民
下载PDF
“侍廷里父老僤”与古代公社组织残余问题 被引量:17
2
作者 林甘泉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52-59,共8页
自从《文物》1982年第12期发表河南偃师出土的东汉建初二年《侍廷里父老倬买田约束石券》以后,关于汉代"单"的性质和功能问题,引起了史学界很大的兴趣。俞伟超同志的《中国古代公社组织的考察——论先秦两汉的单—佯—弹》一... 自从《文物》1982年第12期发表河南偃师出土的东汉建初二年《侍廷里父老倬买田约束石券》以后,关于汉代"单"的性质和功能问题,引起了史学界很大的兴趣。俞伟超同志的《中国古代公社组织的考察——论先秦两汉的单—佯—弹》一书,对"单"的历史演变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指出汉代的"单"是和"里"并存的一种公社组织。前不久承台湾学者杜正胜先生惠赠《新史学》创刊号,内载杜先生与伟超同志的商榷文章《"单"是公社还是结社? 》,读后颇受启发。这个问题的讨论涉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公社组织 俞伟超 汉代 中国古代 社会组织 历史演变 三老 社会生活 共同体 残余
原文传递
从《老子》说到中国古代社会 被引量:3
3
作者 胡曲园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25-30,共6页
中国古代是否存在奴隶社会?本文提出:(一)在商、周社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公社农民而非奴隶,不能说商、周是奴隶社会;(二)不能千篇一律地认定原始社会的解体形式都是奴隶社会;(三)有奴隶制存在的社会不一定就是奴隶社会;(四)所谓奴隶... 中国古代是否存在奴隶社会?本文提出:(一)在商、周社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公社农民而非奴隶,不能说商、周是奴隶社会;(二)不能千篇一律地认定原始社会的解体形式都是奴隶社会;(三)有奴隶制存在的社会不一定就是奴隶社会;(四)所谓奴隶殉葬也不能作为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证明;(五)说中国古代使用奴隶作战,不是事实。中国由于没有经过奴隶社会的阶段,长期存在着古代公社的残余影响,形成了后来历史文化发展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奴隶社会 中国古代社会 井田制度 农村公社 老子 主导地位 古代公社 公社所有制 长期存在 奴隶制
下载PDF
对中国古代村社组织的历史和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程伟礼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86-91,105,共7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村社组织的考古学确认,即先秦两汉的古代公社组织“单一─弹”的考察,认为中国古代土地公有制转化为私有制经历了相当长的过渡阶段,从而揭示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特点。依据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本文指出中国特...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村社组织的考古学确认,即先秦两汉的古代公社组织“单一─弹”的考察,认为中国古代土地公有制转化为私有制经历了相当长的过渡阶段,从而揭示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特点。依据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本文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学习和运用一切肯定的资本主义成就,实现超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辩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公社组织 土地公有 社会主义公有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历史演变的考察之二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家祥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40-44,共5页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一个历史性概念 ,在他们的社会形态理论形成的四个不同时期 ,即 1 85 3年以前的时期、1 9世纪 5 0年代中后期、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时期、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发表以后的时期 ,涵义...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一个历史性概念 ,在他们的社会形态理论形成的四个不同时期 ,即 1 85 3年以前的时期、1 9世纪 5 0年代中后期、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时期、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发表以后的时期 ,涵义并不相同。在《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 0 0 1年第 5期 ,笔者已对第一时期的思想作了考察 ,现在考察第二时期的思想。本文认为 ,马克思这一时期的思想与第一时期已有较大区别 ,他不再把“亚细亚生产方式”看作不能放在社会发展序列中的任何一个阶段的特殊的社会形态 ,而把它看作人类历史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始社会 ,它仅仅指原始社会的最后阶段 ,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过渡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社会形态 亚细亚公社 古代公社 日耳曼公社 原始所有制形式
下载PDF
从抽象主体性到科学主体性
6
作者 刘森林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7-30,10,共5页
关键词 主体性 科学主体 理性 马克思哲学 历史规律 主体创造性 先验假定 黑格尔 实存 古代公社
下载PDF
春秋时代民主因素的探索
7
作者 沈星棣 《江西社会科学》 1985年第2期87-91,共5页
古代东方的专制制度颇负盛名,它的基础是星罗棋布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封闭式的古代公社的存在。古代公社在中国是以井田制形式体现的,《诗经·小雅·北山》又以“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道出了古代... 古代东方的专制制度颇负盛名,它的基础是星罗棋布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封闭式的古代公社的存在。古代公社在中国是以井田制形式体现的,《诗经·小雅·北山》又以“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道出了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因素 春秋时代 诸侯 大夫 国君 《左传》 氏族 史记 古代公社 年载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论述的演变
8
作者 王国庆 杜爱英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1X期18-23,共6页
1859年1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表述他研究工作的结果时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这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第一次完整... 1859年1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表述他研究工作的结果时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这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第一次完整、明确、公开的阐述。虽然,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从提出、发展到最终放弃前后不过20多年时间,但是,围绕着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国内外理论界展开了半个多世纪的争论,迄今仍在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马克思 农村公社 古代公社 土地所有制形式 亚细亚公社 印度 共同体 社会经济形态 氏族公社
下载PDF
春秋聚居考
9
作者 刘学勇 《管子学刊》 1997年第3期91-94,共4页
春秋聚居考刘学勇关于春秋时期的社会聚居方式,学者历来依据《周礼》所载的乡遂制度,以为大概是公室、贵族及工商业者居于城邑内,农民则居于城邑周围的“乡”及“遂”中,即与后来的城乡聚落形态并无太大的差别①。但是,通过对能掌... 春秋聚居考刘学勇关于春秋时期的社会聚居方式,学者历来依据《周礼》所载的乡遂制度,以为大概是公室、贵族及工商业者居于城邑内,农民则居于城邑周围的“乡”及“遂”中,即与后来的城乡聚落形态并无太大的差别①。但是,通过对能掌握到的先秦史料进行的重新整理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 《齐语》 春秋时期 城邑 《左传》 乡遂制度 “野人” 秦汉时期 古代公社组织 故城
下载PDF
家族组织的演进与礼乐的盛衰(接第1期)
10
作者 竺焕浩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107-110,共4页
三全面地按地域即郡、县、乡、亭、里等来划分其居民,标志着仅依血缘亲族的徽记姓、氏——来区别尊卑贵贱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还了。早在春秋,特别是战国时期,于社会的激变中,很多贵族失去了土地,沦为庶人乃至仆隶,但仍保存着他们原... 三全面地按地域即郡、县、乡、亭、里等来划分其居民,标志着仅依血缘亲族的徽记姓、氏——来区别尊卑贵贱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还了。早在春秋,特别是战国时期,于社会的激变中,很多贵族失去了土地,沦为庶人乃至仆隶,但仍保存着他们原来的姓或氏。庶人本无氏。但由于国野界限的消除及编为军伍的需要,也往往以原所隶贵族之氏,或以原所居之邑、地,或以世代所从事的职业……等为其姓氏。姓氏早就逐渐相混了。就连曾为周守藏史的老子李耳,或曰因“李氏女所生,因母姓也”或曰“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史记·本传索隐)已不知其李姓的渊源。秦併六国,打碎了六国贵族的家族组织,全面实行郡、县、乡、里的行政编制,多次大量迁徙居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组织 礼乐 统治思想 演进 古代公社组织 宗族 宗法礼制 尊君抑臣 君主专制 太上皇
下载PDF
创新之路──访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
11
作者 吕天璐 《今日中国》 1997年第10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俞伟超 历史博物馆 创新之路 中国历史 考古工作 三峡工程库区 中国通史 水下考古学 航空试验 古代公社组织
下载PDF
关于井田制度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張博泉 《文史哲》 1957年第7期1-13,共13页
一、問題的提出关于井田制度的問題,歷來的史学家們,甚至政治改革家門,都給予特殊的重視,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社会的諸問題都直接根源于土地所有制的关系上面。随着封建时代土地兼并的發展,階級矛盾的加剧,井田制度一直成为理想的土... 一、問題的提出关于井田制度的問題,歷來的史学家們,甚至政治改革家門,都給予特殊的重視,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社会的諸問題都直接根源于土地所有制的关系上面。随着封建时代土地兼并的發展,階級矛盾的加剧,井田制度一直成为理想的土地制度。特別重要的是这种制度也为封建末期一些具有资本主义因素啓蒙学者注意。近几十年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井田制度 古代公社 土地所有制 土地制度 灌溉 家族公社 共耕制 封建制 政治改革
下载PDF
中国乡村政治制度的变迁及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任军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1期98-101,共4页
中国乡村政治制度的变迁及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任军深入探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史,人们可以发现:我国乡村政治制度的变迁在社会变革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谓社会变革,是指包括渐进的社会改良和突发的社会革命在内的一切社会结构和层次的... 中国乡村政治制度的变迁及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任军深入探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史,人们可以发现:我国乡村政治制度的变迁在社会变革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谓社会变革,是指包括渐进的社会改良和突发的社会革命在内的一切社会结构和层次的变化。社会变革最终要表现在社会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革 政治制度 中国乡村 乡村政治 乡村社会 古代公社组织 家长制家庭公社 地方势力 中央政权 社会结构
原文传递
对人的探索
14
作者 王军 《瞭望》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4期36-37,共2页
对人的探索●王军撰文先后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的俞伟超,1987年任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1994年出任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规划组组长。80年代以来,他的《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中国古代公社组织... 对人的探索●王军撰文先后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的俞伟超,1987年任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1994年出任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规划组组长。80年代以来,他的《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中国古代公社组织的考察》、《考古学是什么》等论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公社组织 考古学与人类学 历史学 沈从文 考古学研究 终极关怀 东亚地区 人的科学 人民公社 中国考古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