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与演的倾斜:中国古典演出空间的演变逻辑
1
作者 林子涵 宋旸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16,共5页
中国古典演出空间没有因为演剧形态的演变而显现出清晰的发展节律,却依赖于古代社会文俗与建筑传统相对演剧而独立发展着。戏曲作为中国成熟的戏剧形态对演出空间的选择十分宽泛,演出空间更重要的功能反而是提供观演的便利,当观演的需... 中国古典演出空间没有因为演剧形态的演变而显现出清晰的发展节律,却依赖于古代社会文俗与建筑传统相对演剧而独立发展着。戏曲作为中国成熟的戏剧形态对演出空间的选择十分宽泛,演出空间更重要的功能反而是提供观演的便利,当观演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表演的需求才得以在演出空间中得到回应。在此宏观逻辑下,古典演出空间在建筑上的“抬高”表征了在观演关系演进中人的胜利;而建筑上的“围合”演变逻辑下则是市场规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出空间 观演关系 古代剧场史 剧场建筑
下载PDF
中国剧场史研究的承前启后 被引量:2
2
作者 廖奔 《中华戏曲》 CSSCI 2013年第2期1-9,共9页
最近,戏曲学和建筑学界同仁首次聚会的中国古代剧场研讨会召开,它表明中国剧场学科领域虽远非热闹,但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有志于此者,30年前我行走在这条路上时的同行者还寥寥可数。虽然我一直在关注本领域,但毕竟没有进行新的研究,已经略... 最近,戏曲学和建筑学界同仁首次聚会的中国古代剧场研讨会召开,它表明中国剧场学科领域虽远非热闹,但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有志于此者,30年前我行走在这条路上时的同行者还寥寥可数。虽然我一直在关注本领域,但毕竟没有进行新的研究,已经略感生疏,我的论文就谈谈对中国剧场史研究80年的推进过程、成果积累及其缺罅的认识。虽然车文明、薛林平在他们的著述中已经有了详细介绍①,作为过来人,我毕竟有着更为直接的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戏台 中国古代剧场史 戏曲学 学界同仁 周华斌 中国戏曲 演出习俗 戏曲家 戏曲文物 艺术成分
原文传递
行动着的空间——谈前门外戏园子在“京味文化”历史中的空间参与与实践
3
作者 江棘 《戏曲研究》 CSSCI 2008年第3期137-158,共22页
"自喜轩窗无俗韵,聊将山水寄清音"。这是故宫漱芳斋风雅存小戏台上的一副对联。对联中的"轩窗"、"山水",在我看来宛如一双眼,山水是与己交感的世界,轩窗是承载满眼活泼生气的眼眶。轩窗之灵秀生动,在于... "自喜轩窗无俗韵,聊将山水寄清音"。这是故宫漱芳斋风雅存小戏台上的一副对联。对联中的"轩窗"、"山水",在我看来宛如一双眼,山水是与己交感的世界,轩窗是承载满眼活泼生气的眼眶。轩窗之灵秀生动,在于窗中所见山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园 大栅栏 戏曲研究 戏曲演出 希三 漱芳斋 义务戏 戏剧新闻 空间表现 中国古代剧场史
原文传递
“家乐”——明代戏曲特有的演出场所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子方 《戏曲研究》 2002年第2期69-75,共7页
顾名思义,'家乐'即家庭戏班,亦称家班。在戏曲史上它是既区别于公众性、商业性的勾栏庙台,又不同于宫廷剧场而存在的戏曲演出类型,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中叶以后。'家乐'的成员是以唱戏为专职的艺术性奴仆,和勾栏庙会演... 顾名思义,'家乐'即家庭戏班,亦称家班。在戏曲史上它是既区别于公众性、商业性的勾栏庙台,又不同于宫廷剧场而存在的戏曲演出类型,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中叶以后。'家乐'的成员是以唱戏为专职的艺术性奴仆,和勾栏庙会演员不同,也有别于直接供奉皇帝的宫廷俳优。当时的朝野官绅或富民,用以满足一家一姓的享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班 家乐 戏曲演出 戏曲 明代戏曲 庙台 中国古代剧场史 明代中叶 南杂剧 杂剧创作
原文传递
明代南戏宫廷教坊演剧考论 被引量:1
5
作者 欧阳江琳 《戏曲研究》 2005年第1期193-204,共12页
明代的宫廷教坊演剧,万历之前以北杂剧为主,其后传奇则逐渐取代之。这是戏曲界公认之事实。但是,发端于宋代的南戏,是否在万历之前的明代宫廷有过活动呢其生存状况又如何以前,由于材料的匮乏,很少为论者所注意。本文试着在相关材料的基... 明代的宫廷教坊演剧,万历之前以北杂剧为主,其后传奇则逐渐取代之。这是戏曲界公认之事实。但是,发端于宋代的南戏,是否在万历之前的明代宫廷有过活动呢其生存状况又如何以前,由于材料的匮乏,很少为论者所注意。本文试着在相关材料的基础上推考、论证之,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坊司 明会要 俗乐 《南词叙录》 戏曲研究 中国古代剧场史 金丸记 万贵妃 宪宗 曹大章
原文传递
临汾三座元代戏台的学术意义
6
作者 罗德胤 《中华戏曲》 CSSCI 2014年第1期108-120,共13页
临汾的三座元代戏台——魏村牛王庙戏台、东羊村东岳庙戏台和王曲村东岳庙戏台,在我国建筑史、戏曲史和剧场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从建筑史来说,这三座戏台因其结构清晰、逻辑明了的"彻上露明造",而成为我国建筑史上结构理性... 临汾的三座元代戏台——魏村牛王庙戏台、东羊村东岳庙戏台和王曲村东岳庙戏台,在我国建筑史、戏曲史和剧场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从建筑史来说,这三座戏台因其结构清晰、逻辑明了的"彻上露明造",而成为我国建筑史上结构理性主义的典范。在西方建筑史里,有一类建筑是可以和临汾的这三座戏台做比对的,那就是哥特式教堂。哥特式教堂是中世纪的欧洲人献给上帝的建筑,发源于12世纪的法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曲村 哥特式教堂 露明 戏曲 中国古代剧场史 曲学 《营造法式》 羊村 歇山顶
原文传递
明清关中神庙配祀戏场及其民俗演剧考略
7
作者 王萍 《戏曲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163-178,共16页
近年随着学界对古代戏场(戏台)与寺庙关系研究的逐步深入,关中神庙戏场研究也受到学者关注。《中国戏曲志·陕西卷》《陕西省戏剧志》对关中神庙戏场作了详细介绍。廖奔的《中国古代剧场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车文明的《... 近年随着学界对古代戏场(戏台)与寺庙关系研究的逐步深入,关中神庙戏场研究也受到学者关注。《中国戏曲志·陕西卷》《陕西省戏剧志》对关中神庙戏场作了详细介绍。廖奔的《中国古代剧场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车文明的《中国古戏台调查研究》(中华书局2011年版)将关中神庙戏场列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场 中国古代剧场史 陕西地区 中州古籍出版社 周公庙 中国戏曲 庙戏 芝阳乡 古戏楼 廖奔
原文传递
继往开来 泽惠后学——“冯俊杰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暨戏曲研究座谈会”综述
8
作者 陈美青 《中华戏曲》 CSSCI 2013年第1期17-27,共11页
冯俊杰先生,1943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第二任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年轻时曾经担任过小学、中学、中专教师,1982年研究生毕业后在山西师范学院(今山西师范大学)从事先秦文学教学及研究,90年代后转行... 冯俊杰先生,1943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第二任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年轻时曾经担任过小学、中学、中专教师,1982年研究生毕业后在山西师范学院(今山西师范大学)从事先秦文学教学及研究,90年代后转行戏剧戏曲学领域,从事戏曲文学、戏曲文物的教学和研究。冯先生先后参与和主持了三项国家社科项目以及一些省级社科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研究 戏曲学 山西师范大学 冯俊 中国古代剧场史 演剧活动 花雅之争 十种曲 王廷信 中国戏曲
原文传递
戏台VS园林 南腔北调表演场
9
作者 车文明 杨琳琳 王美诗 《收藏.拍卖》 2016年第Z1期98-101,共4页
戏曲艺术成熟之际,通常会反映在它的普及度上,而普及度又往往经由其产生地域(广义的表演场所)的文化积淀及表演场所的分布得以诠释。本文抓取时空两个维度上的重要代表,元北杂剧和明清江南昆曲,通过对比两者在表演场所上的发展流变,来... 戏曲艺术成熟之际,通常会反映在它的普及度上,而普及度又往往经由其产生地域(广义的表演场所)的文化积淀及表演场所的分布得以诠释。本文抓取时空两个维度上的重要代表,元北杂剧和明清江南昆曲,通过对比两者在表演场所上的发展流变,来管窥我国戏曲艺术如何演化出独特的南腔北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 杂剧创作 面阔 冀城 《桃花扇》 梁辰鱼 元杂剧 中国古代剧场史 浣纱记 檐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