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古代吏治腐败的哲学反思——基于中国古代吏治腐败现象、成因与现代转换的理性审视
被引量:
3
1
作者
陈力祥
《邯郸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63-67,共5页
中国古代吏治既有积极的一面,亦有其消极的一面。古代吏治的消极因素主要表现为卖官鬻爵、贪污腐败与收受贿赂、巧取豪夺。造成中国古代吏治腐败的祸源在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金字塔式的封建官僚等级乃古代吏治腐败践行的途径;封建...
中国古代吏治既有积极的一面,亦有其消极的一面。古代吏治的消极因素主要表现为卖官鬻爵、贪污腐败与收受贿赂、巧取豪夺。造成中国古代吏治腐败的祸源在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金字塔式的封建官僚等级乃古代吏治腐败践行的途径;封建法律制度的存在是古代吏治腐败的庇护伞;裁判员与运动员同为一人乃吏治腐败产生之温床。从古代吏治腐败所引发哲学反思即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实现古代吏治的现实超越与现代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吏治
腐败
吏治
研究
古代吏治
腐败的原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本主义影响下的中国古代吏治文化特征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胜国
《廉政文化研究》
2010年第4期73-79,共7页
民本主义思想萌芽于西周初期,滥觞于春秋战国时期,自秦汉后逐步形成,对我国古代吏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如下特征:有德者应"以民为本"、"爱民"、"亲民",重用道德标准选拔、规范、要求、考核官员;注...
民本主义思想萌芽于西周初期,滥觞于春秋战国时期,自秦汉后逐步形成,对我国古代吏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如下特征:有德者应"以民为本"、"爱民"、"亲民",重用道德标准选拔、规范、要求、考核官员;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官员行为,形成了依法对官员进行选拔、任用、奖惩、考核等管理制度;较早地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对官员实施监督、监控的监察制度和上书制度;很早形成了上诉制、直诉制,注意利用地方上的宗族和长辈力量限制、牵制和监督官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主义
古代吏治
吏治
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吏治得失对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
1
3
作者
郭婷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3-105,共3页
中国古代积累了丰富的吏治经验,如坚持尚贤使能、知人善任的用人思想,秉持为政以德、修身正己的从政道德,注重基层从政磨砺的选人路径,树立以民为本、重民爱民的民本观念。同时,也要高度警惕古代吏治中的不良倾向,如以官为本、以官为贵...
中国古代积累了丰富的吏治经验,如坚持尚贤使能、知人善任的用人思想,秉持为政以德、修身正己的从政道德,注重基层从政磨砺的选人路径,树立以民为本、重民爱民的民本观念。同时,也要高度警惕古代吏治中的不良倾向,如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的官本位思想,拉山头、结帮派、搞团团伙伙的圈子文化,任人唯亲、近亲繁殖、以人划线的用人路线,论资排辈、先来后到、平衡照顾的选才方式,尸位素餐、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的官场哲学。这启示我们,建设新时代高素质干部队伍,应坚持以理论武装固本培元,以公正用人树立导向,以正风肃纪激浊扬清,以立规明矩强化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吏治
新时代
干部队伍建设
经验
教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越传统——现代化进程中古代吏治文化借鉴之研究
4
作者
李仲元
刘红霞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41-43,共3页
现代化进程中古代吏治文化的借鉴分析,就是对中国古代吏治文化的批判继承。中国古代吏治文化内容博大而精深,其吏治思想、官吏的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监督等诸多方面,都有不少可资批判性借鉴之处。结合时代特征,立足现代化进程的需...
现代化进程中古代吏治文化的借鉴分析,就是对中国古代吏治文化的批判继承。中国古代吏治文化内容博大而精深,其吏治思想、官吏的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监督等诸多方面,都有不少可资批判性借鉴之处。结合时代特征,立足现代化进程的需要,批判地继承古代吏治思想,掘取其合理内核,抹去其历史的尘垢,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以及加强干部廉政建设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古代吏治
文化
借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任人唯贤:中国古代吏治的精髓
5
作者
聂菲璘
《月读》
2023年第7期4-9,共6页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孔子家语》记载,鲁哀公问政,孔子回答说:“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文王、武王的王道主张,修己治人的方略,在典籍史册之中均有记录。然而文献虽存,尚赖仁君贤臣来推行。若有能行之...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孔子家语》记载,鲁哀公问政,孔子回答说:“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文王、武王的王道主张,修己治人的方略,在典籍史册之中均有记录。然而文献虽存,尚赖仁君贤臣来推行。若有能行之人,则有其政;若无能行之人,则无其政。这正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家语》
任人唯贤
修己治人
人能弘道
古代吏治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抚恤制度与思考
被引量:
1
6
作者
柏桦
《中国人事科学》
2020年第8期76-84,共9页
历代的抚恤被称为"恤典",是国家对在职文武官吏及胥吏兵丁因公或因私死伤的救济和抚慰,也包括退休的官员。历代根据不同情况和官吏等级,采用不同的抚恤方法,乃是职官管理制度的重要构成。抚恤制度涉及死事、伤残、救济抚慰,...
历代的抚恤被称为"恤典",是国家对在职文武官吏及胥吏兵丁因公或因私死伤的救济和抚慰,也包括退休的官员。历代根据不同情况和官吏等级,采用不同的抚恤方法,乃是职官管理制度的重要构成。抚恤制度涉及死事、伤残、救济抚慰,以及抚恤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死事有殉职、战死、在职身亡等区别,伤残有重伤、轻伤的认定,救济抚慰有一次、多次、终其身、安其后等办法,抚恤管理有抚恤等级确定、抚恤金发放、受抚恤人员父母妻儿安置、抚恤对象的监督等方面制度。古代抚恤制度的实施,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死伤抚恤,而且是激励与安抚在职人员尽忠职守,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君主专制与官僚政治相结合,导致历代抚恤制度不能正常实行,非但不能慰死抚伤,还有可能导致整个政治制度运转不灵,使更多的人不能与朝廷同心同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抚恤制度
古代吏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准确把握“贤”的时代内涵
7
作者
安华
李焱
《共产党员》
2023年第13期30-30,共1页
“尚贤者,政之本也。”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强盛不衰;伟大的事业要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根本在于选人才、用良将。任人唯贤、选贤任能,既是中国文化哲学的精髓、古代吏治的要道,也是我们党选人用人始终坚持的一条重...
“尚贤者,政之本也。”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强盛不衰;伟大的事业要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根本在于选人才、用良将。任人唯贤、选贤任能,既是中国文化哲学的精髓、古代吏治的要道,也是我们党选人用人始终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贤任能
始终坚持
任人唯贤
中国文化哲学
时代内涵
古代吏治
选人用人
长治久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官员的成事之道
8
作者
梁仁志
《旗帜》
2020年第11期92-93,共2页
唐代侍御史马周曾对太宗李世民说:"治天下者以人为本,欲令百姓安乐,惟在刺史、县令。"意思是说,地方百姓能否安乐,取决于刺史、县令等地方官员能否真正勤国之事、解民之忧。官员能不能干成事,不仅关系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关系...
唐代侍御史马周曾对太宗李世民说:"治天下者以人为本,欲令百姓安乐,惟在刺史、县令。"意思是说,地方百姓能否安乐,取决于刺史、县令等地方官员能否真正勤国之事、解民之忧。官员能不能干成事,不仅关系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关系国家发展和百姓安乐。因此,历代官员和统治者都对此高度重视。纵观中国古代吏治实践,官员能够"干成事"主要取决于个人、国家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世民
成事之道
干成事
以人为本
古代吏治
国家和社会
马周
县令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古代吏治腐败的哲学反思——基于中国古代吏治腐败现象、成因与现代转换的理性审视
被引量:
3
1
作者
陈力祥
机构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邯郸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63-67,共5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湖南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
+1 种基金
中南大学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
中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定向组织研究专项重点项目<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现代应用研究>成果
文摘
中国古代吏治既有积极的一面,亦有其消极的一面。古代吏治的消极因素主要表现为卖官鬻爵、贪污腐败与收受贿赂、巧取豪夺。造成中国古代吏治腐败的祸源在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金字塔式的封建官僚等级乃古代吏治腐败践行的途径;封建法律制度的存在是古代吏治腐败的庇护伞;裁判员与运动员同为一人乃吏治腐败产生之温床。从古代吏治腐败所引发哲学反思即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实现古代吏治的现实超越与现代转换。
关键词
吏治
腐败
吏治
研究
古代吏治
腐败的原因
Keywords
corrupt bureaucracy
bureaucracy research
the reason of the corruption of the bureaucracy in ancient society
分类号
D249.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本主义影响下的中国古代吏治文化特征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胜国
机构
河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国际法商系
出处
《廉政文化研究》
2010年第4期73-79,共7页
文摘
民本主义思想萌芽于西周初期,滥觞于春秋战国时期,自秦汉后逐步形成,对我国古代吏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如下特征:有德者应"以民为本"、"爱民"、"亲民",重用道德标准选拔、规范、要求、考核官员;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官员行为,形成了依法对官员进行选拔、任用、奖惩、考核等管理制度;较早地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对官员实施监督、监控的监察制度和上书制度;很早形成了上诉制、直诉制,注意利用地方上的宗族和长辈力量限制、牵制和监督官员。
关键词
民本主义
古代吏治
吏治
文化
Keywords
people-oriented ideology
ancient Chinese official administration
official administration culture
分类号
D691.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吏治得失对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
1
3
作者
郭婷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党委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3-105,共3页
基金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观研究”(项目编号:18CKS049)。
文摘
中国古代积累了丰富的吏治经验,如坚持尚贤使能、知人善任的用人思想,秉持为政以德、修身正己的从政道德,注重基层从政磨砺的选人路径,树立以民为本、重民爱民的民本观念。同时,也要高度警惕古代吏治中的不良倾向,如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的官本位思想,拉山头、结帮派、搞团团伙伙的圈子文化,任人唯亲、近亲繁殖、以人划线的用人路线,论资排辈、先来后到、平衡照顾的选才方式,尸位素餐、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的官场哲学。这启示我们,建设新时代高素质干部队伍,应坚持以理论武装固本培元,以公正用人树立导向,以正风肃纪激浊扬清,以立规明矩强化约束。
关键词
古代吏治
新时代
干部队伍建设
经验
教训
分类号
C933 [经济管理—管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越传统——现代化进程中古代吏治文化借鉴之研究
4
作者
李仲元
刘红霞
机构
山东行政学院
出处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41-43,共3页
基金
山东行政学院2009年院级重点课题资助项目<中国古代吏治文化之当代价值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为YKT200903
课题主持人是朱光明
文摘
现代化进程中古代吏治文化的借鉴分析,就是对中国古代吏治文化的批判继承。中国古代吏治文化内容博大而精深,其吏治思想、官吏的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监督等诸多方面,都有不少可资批判性借鉴之处。结合时代特征,立足现代化进程的需要,批判地继承古代吏治思想,掘取其合理内核,抹去其历史的尘垢,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以及加强干部廉政建设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古代吏治
文化
借鉴
Keywords
Chinese Modernization
The Culture of Chinese Ancient Official Management
Reference
分类号
D691.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任人唯贤:中国古代吏治的精髓
5
作者
聂菲璘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月读》
2023年第7期4-9,共6页
文摘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孔子家语》记载,鲁哀公问政,孔子回答说:“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文王、武王的王道主张,修己治人的方略,在典籍史册之中均有记录。然而文献虽存,尚赖仁君贤臣来推行。若有能行之人,则有其政;若无能行之人,则无其政。这正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关键词
《孔子家语》
任人唯贤
修己治人
人能弘道
古代吏治
分类号
D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古代抚恤制度与思考
被引量:
1
6
作者
柏桦
机构
安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人事科学》
2020年第8期76-84,共9页
文摘
历代的抚恤被称为"恤典",是国家对在职文武官吏及胥吏兵丁因公或因私死伤的救济和抚慰,也包括退休的官员。历代根据不同情况和官吏等级,采用不同的抚恤方法,乃是职官管理制度的重要构成。抚恤制度涉及死事、伤残、救济抚慰,以及抚恤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死事有殉职、战死、在职身亡等区别,伤残有重伤、轻伤的认定,救济抚慰有一次、多次、终其身、安其后等办法,抚恤管理有抚恤等级确定、抚恤金发放、受抚恤人员父母妻儿安置、抚恤对象的监督等方面制度。古代抚恤制度的实施,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死伤抚恤,而且是激励与安抚在职人员尽忠职守,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君主专制与官僚政治相结合,导致历代抚恤制度不能正常实行,非但不能慰死抚伤,还有可能导致整个政治制度运转不灵,使更多的人不能与朝廷同心同德。
关键词
古代
抚恤制度
古代吏治
Keywords
Ancient times
Comfort and compensation system
Administration of officials in ancient times
分类号
D035.2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准确把握“贤”的时代内涵
7
作者
安华
李焱
机构
不详
出处
《共产党员》
2023年第13期30-30,共1页
文摘
“尚贤者,政之本也。”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强盛不衰;伟大的事业要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根本在于选人才、用良将。任人唯贤、选贤任能,既是中国文化哲学的精髓、古代吏治的要道,也是我们党选人用人始终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
关键词
选贤任能
始终坚持
任人唯贤
中国文化哲学
时代内涵
古代吏治
选人用人
长治久安
分类号
D26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官员的成事之道
8
作者
梁仁志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出处
《旗帜》
2020年第11期92-93,共2页
文摘
唐代侍御史马周曾对太宗李世民说:"治天下者以人为本,欲令百姓安乐,惟在刺史、县令。"意思是说,地方百姓能否安乐,取决于刺史、县令等地方官员能否真正勤国之事、解民之忧。官员能不能干成事,不仅关系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关系国家发展和百姓安乐。因此,历代官员和统治者都对此高度重视。纵观中国古代吏治实践,官员能够"干成事"主要取决于个人、国家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因素。
关键词
李世民
成事之道
干成事
以人为本
古代吏治
国家和社会
马周
县令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K2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古代吏治腐败的哲学反思——基于中国古代吏治腐败现象、成因与现代转换的理性审视
陈力祥
《邯郸学院学报》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民本主义影响下的中国古代吏治文化特征
王胜国
《廉政文化研究》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古代吏治得失对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启示
郭婷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超越传统——现代化进程中古代吏治文化借鉴之研究
李仲元
刘红霞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任人唯贤:中国古代吏治的精髓
聂菲璘
《月读》
2023
0
原文传递
6
中国古代抚恤制度与思考
柏桦
《中国人事科学》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准确把握“贤”的时代内涵
安华
李焱
《共产党员》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古代官员的成事之道
梁仁志
《旗帜》
202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