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2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阐释:向死而生之路
1
作者 曹顺庆 王熙靓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205,共12页
古代文论在当代学术语境与文化环境中的失效问题由来已久,“古代文论在当代已死”的论断甚至成为学界心照不宣的某种共识。20世纪90年代,学界提出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命题并未能挽救古代文论,反而进一步将其扫入了“故纸堆”... 古代文论在当代学术语境与文化环境中的失效问题由来已久,“古代文论在当代已死”的论断甚至成为学界心照不宣的某种共识。20世纪90年代,学界提出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命题并未能挽救古代文论,反而进一步将其扫入了“故纸堆”。学科化、体系化、科学化的“转换阐释”路径正是导致自主自为的古代文论逐渐丧失生命力的症结所在。因而,需在对此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重新思考古代文论在当代的阐释路径,从古代文论古今通变之“通”——古代文论的当代阐释有效性、古代文论古今通变之“变”——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重审古代文论的现代性意义——走向世界的中国古代文论三方面出发,重新焕发古代文论在当代的生命力,探寻古代文论向死而生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当代阐释 方法与路径
下载PDF
拓衢路,置关键:蒋述卓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方法论
2
作者 朱海坤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蒋述卓基于文化诗学的理论立场,从多重维度深思明辨,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方法论,起到了“拓衢路,置关键”的作用。在研究内容方面,文化诗学突破了以范畴为核心的话语形态研究的局限,拓展到了古代文论的学理层面,注重... 蒋述卓基于文化诗学的理论立场,从多重维度深思明辨,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方法论,起到了“拓衢路,置关键”的作用。在研究内容方面,文化诗学突破了以范畴为核心的话语形态研究的局限,拓展到了古代文论的学理层面,注重中国古代文论的人文精神、民族性格、思维方式、批评形态研究。在研究路径方面,在文化诗学视域中,蒋述卓开辟了历史价值还原、中西比较融通及当代批评实践三个相互关联的研究方向,体现了中西古今交汇贯通的文化格局。在研究意义方面,文化诗学在文化、文学与文论的复合关系中审视并发掘出古代文论研究在文化建设、人格塑造、审美超越与话语创构方面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述卓 化诗学 古代论研究 方法论
下载PDF
混合教学模式下中国古代文论课程思政建设探论
3
作者 高云霞 黄丽娜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8期20-22,共3页
在高校课程改革大趋势下,推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迫切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课程建设方向,积极探索有效教学路径.以汉语言文学专业高年级段专业理论课中国古代文论课程为对象,发掘专业课... 在高校课程改革大趋势下,推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迫切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课程建设方向,积极探索有效教学路径.以汉语言文学专业高年级段专业理论课中国古代文论课程为对象,发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以混合式教学发挥线上资源与线下内容互补优势,凸显课程思政建设价值.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范畴体系的再阐释、专题化学习设置与实践体系建构,实现向学生中心教学模式转化,推进知识结构体系化,明确课程育人价值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专业课程思政 混合教学模式 专题化学习
下载PDF
命题为中国古代文论赋形 被引量:1
4
作者 唐萌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7-33,共7页
命题是中国古代文论的赋形剂,古代文论以形态各异的命题形式呈现。不同类型的命题赋予古代文论以不同的形态,大致上可分为三类:描述型命题赋予古代文论以知识形态;思辨型命题赋予古代文论以理论形态;观念型命题赋予古代文论以意识形态... 命题是中国古代文论的赋形剂,古代文论以形态各异的命题形式呈现。不同类型的命题赋予古代文论以不同的形态,大致上可分为三类:描述型命题赋予古代文论以知识形态;思辨型命题赋予古代文论以理论形态;观念型命题赋予古代文论以意识形态。命题负载着古代文论的思想观点,砥砺着古代文论的理论品格,是构建古代文学理论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与思想体系的标志性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题 古代 赋形
下载PDF
兴趣引领下的古代文学情境教学——评《情·味·境——本土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论》
5
作者 范爱菊 高邢生 尹雨晴 《中国教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I0034-I0034,共1页
中国古代文学风格独树一帜,古代文学家在漫长历史岁月中创造了颇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学表达范式,诗词曲赋为古代文学典型代表类型。古代文学词句简短凝练,遣词造句思维与现代文并不相同。为了更好地开展古代文学教学,有必要采用情境教学... 中国古代文学风格独树一帜,古代文学家在漫长历史岁月中创造了颇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学表达范式,诗词曲赋为古代文学典型代表类型。古代文学词句简短凝练,遣词造句思维与现代文并不相同。为了更好地开展古代文学教学,有必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创设富有特定情感体验特征的具体场景,引导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内涵。为了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传承传统文化,当今教育高度重视古代文学教学。当代中国广泛使用现代文,然古代文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无处不在,滋养当代人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古代学教学 中国古代 诗词曲赋 情境教学法 现代 遣词造句 民族化特色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以阿坝师范学院为例
6
作者 梅伟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9-104,共6页
通过对阿坝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调研发现,中国古代文论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存在一些问题:重文论史的讲授而轻文论原典的研读;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未能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针对这些问... 通过对阿坝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调研发现,中国古代文论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存在一些问题:重文论史的讲授而轻文论原典的研读;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未能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加强学生对文论原典的细读、研讨与诵读;充分利用当代媒体信息,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度挖掘中国古代文论的思政元素,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体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课程教学 原典 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古代文论学术史写作的开拓与探索——评《晚清民国中国古典文论研究文献集成》
7
作者 厉运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刘文勇教授编撰的《晚清民国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文献集成》(以下简称《集成》)于2020年12月由巴蜀书社出版,该书收录了晚清民国时期期刊和报纸上研究中国古典文论的近乎所见全部文章,不仅在数量、规模及其完整程度上前此未有,而且每篇文... 刘文勇教授编撰的《晚清民国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文献集成》(以下简称《集成》)于2020年12月由巴蜀书社出版,该书收录了晚清民国时期期刊和报纸上研究中国古典文论的近乎所见全部文章,不仅在数量、规模及其完整程度上前此未有,而且每篇文章均撰有编者按语及校记,对文章所涉及的文献层面的问题、主要内容及意旨、价值得失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挈与评骘。该《集成》的编撰与出版,不仅具有文献资料整理研究方面的价值,而且是对古代文论学术史写作方式的新开拓与新探索,具有极为深刻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 古代 晚清民国 巴蜀书社 校记 学术史 献资料 编者按语
下载PDF
论“失语”语境下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之出路
8
作者 杨澍婉 《新传奇》 2023年第1期55-59,共5页
在中国现当代文论面临“失语”的语境下,中国古代文论必将伴随着转换以召唤其言说能力。有关“是否应当转换”论争的理论积累及中国古代文论现代意义的确证是转换之条件。“文化遵从”与“文化疏离”达成平衡是转换的基本构想,顾祖钊归... 在中国现当代文论面临“失语”的语境下,中国古代文论必将伴随着转换以召唤其言说能力。有关“是否应当转换”论争的理论积累及中国古代文论现代意义的确证是转换之条件。“文化遵从”与“文化疏离”达成平衡是转换的基本构想,顾祖钊归纳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摹心”这一概念对标西方摹仿论则是转换的初步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现代转换 摹仿 摹心 顾祖钊
下载PDF
汪曾祺古典文气论的现代转换及美学特征
9
作者 袁俊伟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共8页
中国当代小说理论的思想渊源一直被认为来自西方小说理论,尤其是西方叙事学进入中国后,不仅成为中国当代小说的批评利器,进而成为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构的重要构成部分,进入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成为挖掘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理论资源的重... 中国当代小说理论的思想渊源一直被认为来自西方小说理论,尤其是西方叙事学进入中国后,不仅成为中国当代小说的批评利器,进而成为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构的重要构成部分,进入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成为挖掘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理论资源的重要方法。那么,中国当代小说家的理论建构是否全然来自西方小说理论,而抛弃了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的丰富矿藏呢?答案是否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古代 西方小说 汪曾祺 当代小说家 叙事理论 西方叙事学
下载PDF
桐城派文论话语体系的建构
10
作者 叶当前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4-14,共1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古代文论一直就体现出独特的中国特色,如刘勰《文心雕龙》论述三十多种文体,释名以章义、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古代文论一直就体现出独特的中国特色,如刘勰《文心雕龙》论述三十多种文体,释名以章义、原始以表末、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逐一阐释古代文体的特征,为中国特色的文体学确立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刘勰《心雕龙》 古代 话语体系 学术体系 体学 桐城派 学科体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当代文论的对话 被引量:11
11
作者 曹顺庆 王庆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0,共7页
中国古代文论与当代西方文论共存于我国当前的文学理论学术话语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交流与对话。从纵向来看,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当代文论之间存在着实际的影响关系。中国古代文论是西方当代文论或隐或显的思想来源,而西方思维反过来又... 中国古代文论与当代西方文论共存于我国当前的文学理论学术话语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交流与对话。从纵向来看,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当代文论之间存在着实际的影响关系。中国古代文论是西方当代文论或隐或显的思想来源,而西方思维反过来又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从横向来看,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当代文论的对话有助于解决当今世界前沿的学术问题,也有助于中国文学理论的话语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西方当代 明对话 重建中国论话语
下载PDF
古代文论诗性言说的生成语境和主体用心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建中 吴中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0-114,共5页
中国古代文论的诗性言说,与其所处具体语境和主体用心密不可分。或三五亲朋,酒边烛外;或赋闲独居,尘氛退避,悠闲的环境和轻松的心情,有一种松散的、随笔式的言说与之适应。言说者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入兴贵闲的心态促成古代文论言说方式... 中国古代文论的诗性言说,与其所处具体语境和主体用心密不可分。或三五亲朋,酒边烛外;或赋闲独居,尘氛退避,悠闲的环境和轻松的心情,有一种松散的、随笔式的言说与之适应。言说者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入兴贵闲的心态促成古代文论言说方式的诗性和鲜活。当然也有立志高远者,独立著述,欲成一家之言,自然形成相对严谨、自成体系的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诗性言说 语境 用心
下载PDF
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兼论研究方法、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康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59,共7页
反思文艺理论的中国问题,应从思想史的角度出发,展开历史化与元批评的对话。影响的焦虑和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我们应以文学形式及其历史,以及审美—意识形态内容的内在研究为基础,逐步削弱“古代”和“现代”... 反思文艺理论的中国问题,应从思想史的角度出发,展开历史化与元批评的对话。影响的焦虑和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我们应以文学形式及其历史,以及审美—意识形态内容的内在研究为基础,逐步削弱“古代”和“现代”、“中国”和“西方”的割裂感与焦虑感,继承五四时代的世界主义胸怀,以开展理论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化 元批评 古代 现代转换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有效性——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的反思 被引量:6
14
作者 曹顺庆 付飞亮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7-121,共5页
中国古代文论在当代是有效的,也是可操作的。用意象和意境来谈中国古代诗,比用浪漫主义、典型等等西方理论来谈诗会更恰当;用李渔的戏曲理论来评论中国戏剧,是很好用的;用妙悟、滋味来品诗,要比用现象学、接受美学的范式更恰当。中国古... 中国古代文论在当代是有效的,也是可操作的。用意象和意境来谈中国古代诗,比用浪漫主义、典型等等西方理论来谈诗会更恰当;用李渔的戏曲理论来评论中国戏剧,是很好用的;用妙悟、滋味来品诗,要比用现象学、接受美学的范式更恰当。中国古代文论中国化才是救活中国文论的一个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现代转化 中国化
下载PDF
话语抵抗与理论构建——刘若愚中国古代文论的英语翻译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蒋童 钟厚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9-34,62,共7页
本文从刘若愚当时所处的文化语境考察入手,分析了他进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英语翻译研究的三重目的所在:首先,他试图通过译介中国文学理论来对当时英美学界的主流文学理论进行话语抵抗;其次,试图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意义阐释空间进行开掘... 本文从刘若愚当时所处的文化语境考察入手,分析了他进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英语翻译研究的三重目的所在:首先,他试图通过译介中国文学理论来对当时英美学界的主流文学理论进行话语抵抗;其次,试图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意义阐释空间进行开掘,从而促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获得一次"再生"的机会;再次,则是要在对主流文学理论进行抵抗和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进行重新阐释的基础上,去构建更加具有解释效力的普遍文学理论。在本文的结尾处,笔者在正面评价刘若愚中国古代文论英译价值与贡献的同时,也点出了他的翻译中存在的一些白璧微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若愚 古代 英语翻译
下载PDF
从古代文论到中国文论——21世纪古文论研究的断想 被引量:47
16
作者 陈伯海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6-8,共3页
中国古代文论这门学科是由传统的诗文评发展而来的。20世纪以前没有“古文论”的称谓,有的只是“诗文评”(见《四库全书总目·集部》),顾名思义,它指的是存活于那个时代的一种文学批评形式。事实确乎如此,我们看到,不仅唐人... 中国古代文论这门学科是由传统的诗文评发展而来的。20世纪以前没有“古文论”的称谓,有的只是“诗文评”(见《四库全书总目·集部》),顾名思义,它指的是存活于那个时代的一种文学批评形式。事实确乎如此,我们看到,不仅唐人评唐诗唐文、宋人评宋诗宋文属于当时的文学批评,即便宋人评唐代诗文或明清人评唐宋诗文,皆是为自己时代的文学创作构建范型,亦属当代性文学批评。文学领域中的这一活生生的存在,自不能称之为“古文论”。20世纪以后,中国文学批评史应运而兴,它拓展了传统诗文评的内涵(加进了小说、戏曲等评论),而又冠以“史”的名目,原本活生生的存在遂转型为历史的资料,成为今人钩考、清点与梳理的对象。这样一种由评入史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论研究 21世纪 学批评史 四库全书总目 20世纪 批评形式
下载PDF
古代文论“养气”说之流变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辉 时尔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6-59,共4页
“养气”说源于儒、道哲学上的“养气”论 ,是古代文论的重要学说之一。古代文论“养气”说的发展可以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六朝、唐宋元、明清等四个历史阶段。在历史发展中 ,“养气”说形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涉及到作家道德人格之... “养气”说源于儒、道哲学上的“养气”论 ,是古代文论的重要学说之一。古代文论“养气”说的发展可以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六朝、唐宋元、明清等四个历史阶段。在历史发展中 ,“养气”说形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涉及到作家道德人格之修养、创作心态之培养、艺术才能之习练、艺术个性之发扬、人生阅历之增广等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养气 刘勰 韩愈 苏辙
下载PDF
在学科与科学之间:中国古代文论学科史前考古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仁成 曹顺庆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9-126,共8页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必然要求对之进行学科考古学的研究,然而"学科"一词本为舶来品,其双重含义已经预示了中国古代文论成为学科过程中所遭遇到的科学的"规驯"。通过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大学制度的学科设置考察发现...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必然要求对之进行学科考古学的研究,然而"学科"一词本为舶来品,其双重含义已经预示了中国古代文论成为学科过程中所遭遇到的科学的"规驯"。通过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大学制度的学科设置考察发现,中国古代文论首先通过官方教育机构对西方自然科学的译介而渐渐拥有了学科建制,这一过程直到黄侃在北京大学讲《文心雕龙》得到完成。"五四"前后,诉诸科学与逻辑而发生的"白话文运动",从语言上斩断了中国古代文论的话语之根,使之成为"国故"归入历史档案。接下来进行的"整理国故"运动与"科玄之争"确立起中国古代文论进行科学研究的"立法"依据,以至完成"二次规驯"。最终通过郭绍虞与罗根泽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所确立的内容与体系,完成了科学对中国古代文论的改造,使之成为一门科学的系统的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学科 规驯 科学
下载PDF
自然:中国古代一个潜在的文学理论体系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绍瑾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0-37,共8页
本文旨在对“自然”这一在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概念从理论上进行横向的深入研究 ,着重揭示以合乎自然为基本内涵而又在意义上不断外延的“自然”趣尚 ,在文学的本体论、创作论、风格论等层面上的延展及其意义 ,从而... 本文旨在对“自然”这一在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概念从理论上进行横向的深入研究 ,着重揭示以合乎自然为基本内涵而又在意义上不断外延的“自然”趣尚 ,在文学的本体论、创作论、风格论等层面上的延展及其意义 ,从而论述它所具有的丰富内容堪称中国古代一个隐性的、潜在的文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理论 中国古代 “自然” 创作论 风格论 揭示 传统 本体论 美学 隐性
下载PDF
是谁在“转换”──再谈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保忠 古风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78-82,共5页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是近来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对此我们己撰文发表过看法。①在本文中,我们想将自己的看法再深化一步,主要谈谈三个转换、两种境界和一个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现代文论体系的建构问题。
关键词 中国古代 转换 境界 民族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