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7篇文章
< 1 2 1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古代社会转型期的治国理念
1
作者 黎聪 《南方论刊》 2024年第4期68-69,共2页
从春秋战国开始,完成于秦汉(汉武帝)的古代社会转型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而身处该转型期的统治者与学者们通过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治理模式,一举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本文通过梳理儒、法、道等古代重要思想... 从春秋战国开始,完成于秦汉(汉武帝)的古代社会转型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而身处该转型期的统治者与学者们通过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治理模式,一举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本文通过梳理儒、法、道等古代重要思想学术流派的治国理念及其演变,深入分析各学派的治国理念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实践和成效,进而从“关注社会均衡”“追求教育公平”“维护法治公正”“推动创新变革”四个方面来展开探讨,以期为现代社会的治理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社会 社会转型 治国理念 现代启示
下载PDF
从后思索法:马克思古代社会研究方法探析
2
作者 谢江平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53,共8页
在史料欠缺的情况下如何认识古代社会是历史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提出了“从后思索法”。“从后思索”就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式出发,由果溯因反向把握古代社会已经覆灭或萎缩了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形式... 在史料欠缺的情况下如何认识古代社会是历史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提出了“从后思索法”。“从后思索”就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式出发,由果溯因反向把握古代社会已经覆灭或萎缩了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形式。“从后思索”将古代社会的当代“遗存”视为透视古代社会结构的化石,马克思提出了“从后思索”的两大方法论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语言学溯源和普照光分析对古代社会的结构和形式进行了理论推测,“从后思索”在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从后思索”毕竟是史料缺乏情况下对过去的逻辑把握,因此它的真理性还需要得到实证材料的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后思索法 古代社会 普照光分析 语言学溯源
下载PDF
中西方古代社会道德权威的比较分析
3
作者 李琼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6期59-63,共5页
道德权威是维持社会道德生活秩序的重要力量,也是道德行为产生的内驱力。由于经济基础、社会结构、文化和宗教心理的差异,中西方古代社会道德权威的内容和形式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古代西方社会里道德权威由神学宗教赋予其神圣性和权威性... 道德权威是维持社会道德生活秩序的重要力量,也是道德行为产生的内驱力。由于经济基础、社会结构、文化和宗教心理的差异,中西方古代社会道德权威的内容和形式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古代西方社会里道德权威由神学宗教赋予其神圣性和权威性;古代中国社会中道德权威由"天命"和宗法政治权力镶嵌进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权威 西方古代社会 中国古代社会 比较
下载PDF
“中国东方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笔谈 被引量:6
4
作者 邵望平 郭大顺 +1 位作者 栾丰实 宋建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14,共2页
中国东方地区古代文明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东方文明指东部沿海文明 ,包括燕辽文化区海岱文化区和太湖文化区。这 3个文化区相对独立 ,自成文化体系 ,又相互影响 ,相互联系 ,对早期文明的产生途径和发展道... 中国东方地区古代文明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东方文明指东部沿海文明 ,包括燕辽文化区海岱文化区和太湖文化区。这 3个文化区相对独立 ,自成文化体系 ,又相互影响 ,相互联系 ,对早期文明的产生途径和发展道路有很大影响。因此 ,中国东方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已经成为学术领域的热点 ,受到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学者的关注。我们组织这一组笔谈 ,以期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所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方地区 古代社会 文明化 礼制 古代文明 礼器
下载PDF
西方体育运动观的历史变奏——《体育史与体育哲学:从古代社会到当代世界》评介 被引量:8
5
作者 石龙 谭华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0-82,79,共4页
关键词 世界体育史 体育哲学 西方体育 当代世界 古代社会 运动观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成都体育学院
下载PDF
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典制考评 被引量:6
6
作者 陆士桢 杨小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88-92,共5页
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典制考评陆士桢,杨小强一一般认为,社会保障最早起源于英国。在1941年威廉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即“贝弗里奇报告”)中指出:“社会保障就是指人民在失业、疾病、伤害、老年以及家主死亡、薪资断... 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典制考评陆士桢,杨小强一一般认为,社会保障最早起源于英国。在1941年威廉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即“贝弗里奇报告”)中指出:“社会保障就是指人民在失业、疾病、伤害、老年以及家主死亡、薪资断绝时,予以生活经济的保障,并辅助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社会 现代社会保障 中华书局 《汉书》 统治者 社会政策 养济院 典制 资本主义 社会救济
下载PDF
我国古代社会的内部控制方法:基于《周礼》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兴龙 李孝林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2年第2期17-20,共4页
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线索,探析《周礼》职官设计中所体现的内部控制方法,印证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我国古代社会就已经出现并广泛运用,并对其产生的必然性进行剖析。进而证明:中国古代曾经有过灿烂的内部控制文明,传统... 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线索,探析《周礼》职官设计中所体现的内部控制方法,印证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我国古代社会就已经出现并广泛运用,并对其产生的必然性进行剖析。进而证明:中国古代曾经有过灿烂的内部控制文明,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丰富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并未过时;我国企业实施内控除了关注COSO报告,还应注重"中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社会 内部控制 控制方法 《周礼》
下载PDF
从《古代社会》看摩尔根的民族学思想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沛照 袁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6,共5页
摩尔根在其鸿篇巨著《古代社会》中不仅以古典进化论以及唯物史观的视角深刻剖析了人类古代社会的发展规律,还采用了实地调查、文化并置和文化相对论的研究方法,阐释了人类心理的一致性和文化的多样性,在民族学发展史上起到了革命性的作... 摩尔根在其鸿篇巨著《古代社会》中不仅以古典进化论以及唯物史观的视角深刻剖析了人类古代社会的发展规律,还采用了实地调查、文化并置和文化相对论的研究方法,阐释了人类心理的一致性和文化的多样性,在民族学发展史上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完成了对民族学学科的又一次伟大变革。对摩尔根及其《古代社会》的批评与反思,可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品读经典,再现摩尔根在民族学发展史上的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社会 摩尔根 进化论 民族学
下载PDF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性质 被引量:2
9
作者 于金富 时艳蕾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54,共8页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类文明起源与东方社会特征的科学理论,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是理解这一理论的关键。亚细亚生产方式具有二重性:它既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一般形式,也是中国等亚洲国家在特殊历史条件下...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类文明起源与东方社会特征的科学理论,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是理解这一理论的关键。亚细亚生产方式具有二重性:它既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一般形式,也是中国等亚洲国家在特殊历史条件下自然形成并长期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因此,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不同于西方古代社会的特殊性质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有其历史必然性与客观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中国古代社会 亚细亚社会
下载PDF
“礼”与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生活的构建 被引量:7
10
作者 鲁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7-31,共5页
中国传统道德所倡导的尊卑有等、重视整体、推崇道义、追求自我道德完善的价值追求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表明传统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功转化为现实的生活秩序。在这一过程中,集主观伦理精神与客观伦理秩序于一... 中国传统道德所倡导的尊卑有等、重视整体、推崇道义、追求自我道德完善的价值追求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表明传统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功转化为现实的生活秩序。在这一过程中,集主观伦理精神与客观伦理秩序于一身的"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传统道德向生活秩序渗透的重要途径,也是古代社会道德生活成功构建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社会 生活秩序 道德生活
下载PDF
家庭、共同体与国家——基于《路易斯·享·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贵贤 田毅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54-57,共4页
共同体是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然而,马克思的共同体概念并非是惟一指向的,它具有多重含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前现代社会一般意义上现实的共同体,它与家庭紧密相关;另外一种是虚幻的共同体——国家。结合对《路易斯·... 共同体是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然而,马克思的共同体概念并非是惟一指向的,它具有多重含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前现代社会一般意义上现实的共同体,它与家庭紧密相关;另外一种是虚幻的共同体——国家。结合对《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的分析表明,在马克思看来,在史前史阶段,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实在的共同体解体和虚幻的共同体形成的过程。而且,在现代社会,真正与市民社会对立的共同体,恰恰是虚幻的共同体——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 家庭 共同体 国家 依附关系 父权制家庭
下载PDF
社会史论战背景下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辩难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书灿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6-86,124,共11页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期间,学术界从理论方法的运用、材料的鉴别审查、逻辑结构到论据论点等多方面对郭沫若先生《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进行了学术史上罕见的质疑与批判。郭氏自觉接受着来自不同学派的种种质疑与批判,并不断地...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期间,学术界从理论方法的运用、材料的鉴别审查、逻辑结构到论据论点等多方面对郭沫若先生《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进行了学术史上罕见的质疑与批判。郭氏自觉接受着来自不同学派的种种质疑与批判,并不断地进行着深刻的系统的自我批评,丰富和完善着自己的中国古代社会理论体系。从中国现代学术史的视角而论,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辩难,加速着唯物史观指导下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向着科学和深入的方向推进。社会史论战期间,由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起点还较低,论战中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从概念到概念的倾向也极为明显。辩难中出现的种种论点,疑问颇多,从某种意义讲,社会史论战期间,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诸多质疑与批判,不足以彻底否定该书的全部学术价值。辩难中呈现的宗派情绪和非学术因素,并无学术价值,不利于方兴未艾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史论战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下载PDF
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一个法社会学的视角 被引量:7
13
作者 蒋传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0-74,共5页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法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从法社会学的视角考察,礼具有宗教性和被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性质。它既表现为复杂的礼仪制度,又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旨在维护宗法血缘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则...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法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从法社会学的视角考察,礼具有宗教性和被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性质。它既表现为复杂的礼仪制度,又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旨在维护宗法血缘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则和言行规范的总称。礼在中国古代社会控制中的功能表现为,"别贵贱,序尊卑",维护社会的等级秩序;经国家、定社稷,确认王权的特殊地位与权力的合法性;人们日常行为的规范和评判是非的准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社会 礼治秩序 社会
下载PDF
“劝农”——中国古代社会农业教育评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路宝利 赵友 +1 位作者 盛子强 张楠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74-78,共5页
"劝农"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教育的重要方式,是农本思想、民本思想、教化思想、农耕文明的具体体现。并且,耕籍礼、劝农文、劝农官等丰富、多样的"劝农"方式使"劝农"思想得以有效实施。基于"劝农&qu... "劝农"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教育的重要方式,是农本思想、民本思想、教化思想、农耕文明的具体体现。并且,耕籍礼、劝农文、劝农官等丰富、多样的"劝农"方式使"劝农"思想得以有效实施。基于"劝农"思想与制度的现代意义,重构现代"劝农"文化、明晰现代"劝农"主体、创新现代"劝农"形式以及完善现代"劝农"机制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劝农 中国古代社会 农业教育
下载PDF
中国古代社会管理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宗科 《政法论丛》 CSSCI 2013年第4期57-65,共9页
中国古代社会的管理思想、做法和经验,是由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系列基本特征决定的。宗教神学控制论、道德约束观、礼乐治国论、无为而治以及法家的社会控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主要的社会管理思想。统一的社会信念和中央政权的强大、注重... 中国古代社会的管理思想、做法和经验,是由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系列基本特征决定的。宗教神学控制论、道德约束观、礼乐治国论、无为而治以及法家的社会控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主要的社会管理思想。统一的社会信念和中央政权的强大、注重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共同治理社会、综合为治,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治理经验。历史上,中央政府统治力的下降、吏治腐败、对重大灾荒事件应对不力、因社会矛盾和冲突而引发的农民起义等,多是导致政权衰落的主因。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管理,虽然主要应当专注于国内治理与内政建设,但抱持全球化的视野,对国际局势变化给予关注,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社会 国家 秩序 综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新 齐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64,共8页
所谓社会史,就是研究特定时期或整个历史时期特定地区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行为模式,研究上述关系的演进及其所存续的外在环境的交换状态,进而揭示社会发展的内在轨迹。社会史既是专史,又是总体史。就... 所谓社会史,就是研究特定时期或整个历史时期特定地区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行为模式,研究上述关系的演进及其所存续的外在环境的交换状态,进而揭示社会发展的内在轨迹。社会史既是专史,又是总体史。就中国古代社会史而言,人际关系、群际关系以及人与群之间的关系是其研究的三个基点,而且三个基点的展开都是遵循着从下而上和自内而外两个视角进行的。古代社会史研究视野中的人与群体,首先是作为自然人而非政治人的人,是社会中的人而非制度与政权中的人,其次才是被追加了种种身份与地位。社会史的研究是由民间群体与民间自然人为起点,有着自己明晰的区界与内涵,以及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社会 方法论
下载PDF
中国古代社会道德治理的运行机制及其时代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溢木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7-96,共10页
道德治理问题,是当前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对于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能力而言,中国古代社会有着丰富的道德治理的相关经验可资借鉴。舆论评价和风俗维系,作为古代社会国家治理运行机制中两种最为基本和... 道德治理问题,是当前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对于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能力而言,中国古代社会有着丰富的道德治理的相关经验可资借鉴。舆论评价和风俗维系,作为古代社会国家治理运行机制中两种最为基本和较为常见的道德治理机制,肩负着国家治理的底色功能,承担着社会成员之间达成利益共识、实现价值认同和沟通道德情感的精神纽带作用,是维系古代社会秩序的内在道德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治理 古代社会 舆论评价 风俗维系
下载PDF
从唐代国家与农民关系探析古代社会的和谐因素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安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5-172,共8页
我国古代社会充满着和谐的理念,这些理念既体现在思想家的著书立说中,也体现在统治者治国平天下的政策中。通过对以唐代为代表的古代国家和农民的研究,可以看出此二者之间既有对立的关系,也有着和谐的因素。在唐代大多数时间里,统治者... 我国古代社会充满着和谐的理念,这些理念既体现在思想家的著书立说中,也体现在统治者治国平天下的政策中。通过对以唐代为代表的古代国家和农民的研究,可以看出此二者之间既有对立的关系,也有着和谐的因素。在唐代大多数时间里,统治者代表国家制定合理的土地和赋税政策,保障民生和稳定税收,惩治贪官和抑制土地兼并,并在一定程度上救助农民中的弱势群体。在这样的环境下,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民富则国强",大唐盛世的局面也由此出现。因此,探讨唐代国家与农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对于探讨古代社会的和谐因素,进而丰富和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社会 国家与农民 和谐因素
下载PDF
政治谣谚:中国古代社会一种重要的舆论形态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晓瑞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20,共2页
谣谚,是当时社会上口耳相传的一种通俗的、便于记忆的歌谣、俗谚,是民众生活与思想实践的直接反映。本文所着重讨论的是政治谣谚。政治谣谚不仅仅只是一种文学形式,更重要的,它具有十分严肃的政治内容,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重要的舆... 谣谚,是当时社会上口耳相传的一种通俗的、便于记忆的歌谣、俗谚,是民众生活与思想实践的直接反映。本文所着重讨论的是政治谣谚。政治谣谚不仅仅只是一种文学形式,更重要的,它具有十分严肃的政治内容,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重要的舆论形态,它不仅有着来自民间的鲜活流传形式,还传达着深刻的社会政治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社会 政治内容 谣谚 形态 舆论 中国 民众生活 文学形式
下载PDF
壮族古代社会发展的真实图景──《布洛陀经诗》文化意蕴之二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赣丽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1-44,共4页
《布洛陀经诗》不仅描述了壮族先人对人类产生、万物起源等诸多问题的看法,也描绘了壮族原始社会的风貌:壮族古代部落战争、壮族阶级社会的产生、壮族古代社会生产发展,是一部丰厚的集大成之作,为研究壮族古代历史、古代百越史、壮... 《布洛陀经诗》不仅描述了壮族先人对人类产生、万物起源等诸多问题的看法,也描绘了壮族原始社会的风貌:壮族古代部落战争、壮族阶级社会的产生、壮族古代社会生产发展,是一部丰厚的集大成之作,为研究壮族古代历史、古代百越史、壮族古代文化提供了极宝贵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和学术和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陀经诗 壮族古代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