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英译策略:定义型诠释
1
作者 刘性峰 《语言教育》 2024年第1期85-93,共9页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是中国古代科技知识体系的基本表征单位,而中国古代科技术语英译,则是中国传统科技知识对外译介的重要内容与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中国古代科技术语在概念、语符和科学范式方面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因此,此类术语英译具有...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是中国古代科技知识体系的基本表征单位,而中国古代科技术语英译,则是中国传统科技知识对外译介的重要内容与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中国古代科技术语在概念、语符和科学范式方面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因此,此类术语英译具有某种程度的不可通约性,需要译者采取诠释性翻译策略。文章聚焦中国古代科技术语英译的定义型诠释策略,涉及内涵型定义、外延型定义、同义型定义、图示型定义、混合型定义。这些定义型诠释策略可以呈现中国古代科技术语的本质属性与核心内涵,同时又满足译文读者的认知需求,有助于推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对外译介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 英译策略 概念 定义型诠释
下载PDF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翻译研究:现状与前瞻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性峰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78-83,共6页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是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知识体系的基本元素,中国古代科技术语翻译对于能否有效对外译介中国传统科技文化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分析已有研究,梳理该领域研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研究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内...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是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知识体系的基本元素,中国古代科技术语翻译对于能否有效对外译介中国传统科技文化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分析已有研究,梳理该领域研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研究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内容逐年增多,多聚焦翻译策略,理论建构有所突破;问题表现在研究领域、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有待丰富、未重视中国古代科技术语翻译史的梳理和中国古代科技的术语性。建议今后拓展研究领域和视域,合理利用规定性方法和描述性方法,重视理论建构和术语翻译史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 翻译 术语
下载PDF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英译:概念溯源及方式
3
作者 刘性峰 《中国科技翻译》 2023年第4期50-53,共4页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在科学范式、语符表征、哲学思想等方面均与西方科技术语存有较大差异,此类术语英译需要呈现这种差异性。因此,十分有必要考察中国古代科技术语的本有内涵,概念溯源有助于探寻源术语的本源意涵。本文探讨概念溯源对于...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在科学范式、语符表征、哲学思想等方面均与西方科技术语存有较大差异,此类术语英译需要呈现这种差异性。因此,十分有必要考察中国古代科技术语的本有内涵,概念溯源有助于探寻源术语的本源意涵。本文探讨概念溯源对于中国古代科技术语英译的必要性,并探究概念溯源的方式。研究发现,这些方式主要包括:借助概念本源追溯;借助语义理据追溯;依据概念系统关联追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 概念溯源 英译
原文传递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梦溪笔谈》科技术语翻译方法研究
4
作者 许明武 周凤洁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9,24,共10页
典籍中的古代科技术语负载了中华古代科技文明,其外译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交流与影响有重要意义。《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所著的百科全书式笔记体著作,其唯一一部英语全译本由王宏教授等学者完成并出版。从知识翻译学视角出发,以杨枫... 典籍中的古代科技术语负载了中华古代科技文明,其外译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交流与影响有重要意义。《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所著的百科全书式笔记体著作,其唯一一部英语全译本由王宏教授等学者完成并出版。从知识翻译学视角出发,以杨枫教授提出、岳峰教授阐释的三大翻译批评标准及孟祥春教授提出的批评工具,对《梦溪笔谈》王宏、赵峥英译本中的古代科技术语翻译方法进行了探析。研究发现,《梦溪笔谈》古代科技术语英译有以下特点:以真求知方法下,可以在知识契合区译为真义,寻求知识最大公约数;以善立义方法下,译者可通过文内释义和文外说明助力沟通,在知识差异区化解知识剪刀差;以美行文方法下,可在知识冲突区因势变通、重视受众审美,通过意译使得知识互动化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科技术语 《梦溪笔谈》 知识翻译学 翻译方法
下载PDF
交际术语学视阈下中国古代科技术语的语境化翻译策略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性峰 魏向清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55,共6页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举世瞩目,其中蕴含的丰富科学思想与人文精神至今仍影响深远。由于中国古代科技在科学思维和实践方法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知识特征,其核心概念的命名往往呈现出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特点,相关术语具有独特复杂...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举世瞩目,其中蕴含的丰富科学思想与人文精神至今仍影响深远。由于中国古代科技在科学思维和实践方法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知识特征,其核心概念的命名往往呈现出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特点,相关术语具有独特复杂性。鉴于此,在中国科技典籍对外译介的过程中,核心科技术语的翻译往往成为难点。如何有效翻译中国古代科技术语成为中国科技典籍外译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从交际术语学理论视角出发,考察中国古代科技术语翻译作为跨语知识交互实践的交际语境复杂性,并籍此探究其语境化翻译策略,旨在对提升中国科技典籍外译有效性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 交际术语 语境化翻译策略
原文传递
基于《天工开物》的中国古代文化类科技术语英译方法探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烟朦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6-163,共8页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负载了鲜明的中华文化要素.本文以明末的科技典籍《天工开物》为例,剖析其中科技术语的文化特征,并比较和评析了任以都、孙守全英译本和李乔苹英译本对表层物质、中层制度和里层心理三个层次的文化类科技术语的翻译,在...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负载了鲜明的中华文化要素.本文以明末的科技典籍《天工开物》为例,剖析其中科技术语的文化特征,并比较和评析了任以都、孙守全英译本和李乔苹英译本对表层物质、中层制度和里层心理三个层次的文化类科技术语的翻译,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在英语语境中完全空缺和部分空缺的中国古代文化类科技术语有针对地使用直译、音译和多模态注释的翻译方法,以期为之科学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的跨语际移植以及中国科技文明国际化传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 文化要素 《天工开物》 英译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