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古代陶器的艺术与文化价值探究
- 1
-
-
作者
赵丽娟
-
机构
上海市金山区博物馆
-
出处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3期55-57,共3页
-
文摘
“象以载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陶器承载着艺术创新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功能。文章从艺术与文化视角出发,分别探讨了马家窑期陶器的技艺风格、半山期陶器的精致造型和象征意义、辛店文化下陶器的艺术特点。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陶器的详细分析,文章探讨了中国陶器在技术、艺术和文化方面的三重价值,从而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艺术审美和理念信仰提供独特视角。
-
关键词
中国古代陶器
文化价值
艺术特征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宁夏隆德周家嘴头遗址的古代陶器实验
- 2
-
-
作者
石岗
-
机构
西北大学
-
出处
《佛山陶瓷》
CAS
2023年第7期32-33,36,共3页
-
文摘
2021年9月,笔者到宁夏隆德周家嘴头遗址进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古代陶器考察并做了制陶实验。在对遗址陶器做了详尽的工艺观察,并在收集了周家嘴头遗址出土陶器的资料之后,制陶实验得以开展。复原实验目的是能够通过模拟制作和烧造陶器来了解古代制作工艺的过程,还可以对各种变量,如羼合料、着色料、配比及火候等,精确地加以控制,从而开展与遗址出土陶器做对比研究,得以显示出一个古代陶器制作与烧制的较完整过程。
-
关键词
古代陶器
工艺复原实验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古代陶器测温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7
- 3
-
-
作者
李迎华
王昌燧
郑克祥
-
机构
南昌大学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
出处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5-221,共7页
-
文摘
热膨胀法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古陶瓷烧成温度的测试方法,虽然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应用历史,而对其理论和实验依据却鲜有探索,以至于开始有人怀疑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是对古代陶器测温方法的一次探索。通过模拟制备不同烧成温度的陶器,再利用热膨胀仪重烧以获取其重烧时的热膨胀性能曲线(DIL曲线),总结规律,讨论该方法的可行性以及烧成温度判定标准等关键问题,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实验数据。
-
关键词
测温
古代陶器
热膨胀仪
烧成温度
-
Keywords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cient pottery
thermodilatometer
firing temperature
-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我国古代陶器造型、装饰艺术研究
被引量:4
- 4
-
-
作者
王章旺
-
机构
北京工商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
-
出处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5期60-68,共9页
-
文摘
“器以象制”,“形式服从于功能”这是从古至今设计应遵循的造型艺术规律.以民族文化为根基的设计才能立足于世界之林,本文通过对我国历史上代表不同地域文化的陶器造型、装饰艺术的解析,温故知新,古为今用,对“入世”后发展我国现代包装容器造型、装饰艺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及当今提倡的原创艺术,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
关键词
古代陶器
造型
装饰艺术
器以象制
民族文化
-
Keywords
ancient pottery
shape
decorating art
shape follows function
national cultures
-
分类号
J524.2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浅谈墨西哥古代陶器和中国原始陶器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高扬
李伟
-
机构
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
出处
《佛山陶瓷》
2008年第4期26-30,共5页
-
文摘
本文从介绍陶器的起源及发展入手,通过对古代墨西哥陶器与中国原始陶器的造型、纹饰、装饰色彩的比较与论述,从中发现:两种文明虽地处不同的大洲,时间上亦有早晚,但它们共同体现了质朴的美感,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关键词
墨两哥古代陶器
中国原始陶器
造型
纹饰
-
分类号
K887.3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试析古代陶器的修复与保护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唐嘉怀
-
机构
佛山市祖庙博物馆
-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第10期74-76,共3页
-
文摘
陶器是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发明的一种具有功能性的用具,是人们智慧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象征。作为古代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大多数陶器都是从黏土提炼出原料,在低温下烧造而成。由于原材料和环境条件的差异,有些陶器在长时间保存中出现了残损、起翘、龟裂、污渍等病害。为了最大限度地延长古陶器的寿命和还原其本来面貌,使观众能够从中回顾历史,需要对有病害的古代陶器进行修复和保护。文章通过对古代陶器修复的基本知识、修复意义、修复工序和修复过后的保管的研究,为古代陶器的修复与保护提供一些经验和建议。
-
关键词
古代陶器
修复
保护技术
-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工艺美术视域下的古代陶器制作工艺简述
被引量:2
- 7
-
-
作者
徐帆
张剑南
-
机构
西安思源学院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2年第19期95-97,共3页
-
文摘
古代陶器内容丰富且历史悠久,体现出独特的艺术审美及历史特点。古代陶器凭借着精湛的工艺、极强的实用性以及质朴的风格,展现了古人高瞻远瞩的智慧结晶与高超的工艺技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探究古代陶器的制作工艺流程,有助于更深层次地了解陶器形成的历史,进一步了解古代陶器制作的过程、水平及其演变历程,对于挖掘古代陶器的工艺美术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工艺美术
古代陶器
制作工艺
材料
-
Keywords
arts and crafts
ancient pottery
production technology
materials
-
分类号
TQ174.6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
-
题名论古代陶器修补材料
被引量:2
- 8
-
-
作者
孙凤军
-
机构
大庆市博物馆
-
出处
《黑龙江史志》
2013年第9期166-,170,共2页
-
文摘
古代陶器在墓葬内外遭遇到的损坏、侵蚀、污染等等千差万别,情况最为复杂。因此,古代陶器的修复保护工作是至为重要的。本文拟就古代陶器修复保护中对于缺损部位使用修补材料的情况及其相关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和经验,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
关键词
古代陶器
修补
材料
-
分类号
TQ174.1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古代陶器生产用混合黏土薄片鉴定
- 9
-
-
作者
王恩元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7-147,共1页
-
文摘
古代陶工在陶器成型前会对所选用黏土进行一定程度的前处理。其处理方式可分为单组分黏土的干燥、研磨、筛选、沉淀、精选以及不同组分的混用,包括羼和料的添加以及不同黏土混合。目前“羼和料”与“混合黏土”的概念有部分重合,“羼和料”更多的是指代陶工有意加入的松散的非塑性颗粒,如矿物颗粒、陶渣、贝壳、植物等。“混合黏土”则是指代有意混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黏土。多种黏土混合制陶技术在新石器时代的爱琴海、中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印度、菲律宾等地区广泛存在。
-
关键词
古代陶器
撒哈拉以南非洲
新石器时代
制陶技术
矿物颗粒
处理方式
中美洲
薄片鉴定
-
分类号
TQ174.71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古代陶器上的痕迹、现象与制陶操作方法的联系
- 10
-
-
作者
李文杰
-
机构
中国国家博物馆
-
出处
《文物春秋》
2022年第5期3-11,共9页
-
文摘
通过对古代陶器上的痕迹进行研究,可得出结论:制陶惯用右手者采用常规操作方法,轮盘逆时针旋转,主要靠右手用力,坯体上会产生左旋螺纹、左旋偏心涡纹、左旋正心涡纹、左斜麻花状扭转皱纹、左旋放射状褶皱;惯用左手者采用“左撇子”操作方法,轮盘顺时针旋转,主要靠左手用力,坯体上会产生右旋偏心涡纹、右旋正心涡纹、右旋放射状褶皱。由于轮盘旋转方向相反,这些陶器上的痕迹和现象存在左旋、右旋两种不同形式。从总体来看,古代陶器上的痕迹和现象以左旋常见。快轮制陶是往上拉坯,好比右旋的螺栓往下旋转,螺母往上旋转,螺栓与螺母相配合,上下相对,相反相成。换言之,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
-
关键词
古代陶器
痕迹
现象
制陶操作方法
联系
-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中国古代陶器中的工艺美术赏析
- 11
-
-
作者
董强峰
-
机构
洛阳大董陶瓷有限公司
-
出处
《天工》
2022年第17期13-15,共3页
-
文摘
中国古代陶器中的工艺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成就,在赏析中国古代陶器中的工艺美术时,要以陶器的工艺类别为起点进行赏析,主要侧重于中国古代陶器的知识和欣赏方法,在掌握欣赏方法与技巧时,逐渐突破陶瓷工艺美术的赏析难点,再延伸到对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的探究与背景文化的理解上。主要就中国古代陶器的基本知识与工艺特点进行分析,以此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进而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
关键词
中国古代陶器
工艺美术
赏析
-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浅谈古代陶器的损害与保护
- 12
-
-
作者
赵秀玉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首都博物馆论丛》
1997年第1期127-130,共4页
-
文摘
陶器的出现和使用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人类进入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为了使这些精美的陶器长久地保存下去,本文就古代陶器受损的原因和防止其损害,谈一些粗略的看法。一古代陶器受损害的原因温度湿度的变化是古代陶器受损的主要因素。所谓陶器是指以粘土为主要原料.
-
关键词
古代陶器
胎质
博物馆事业
黄土泥
批评指正
色白
陶片
矿物集合体
可溶性盐类
变色硅胶
-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古代宴饮陶器研究述评
- 13
-
-
作者
潘可欣
-
机构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
出处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2年第12期29-33,共5页
-
文摘
陶器是古代人类遗存中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类人工制品。王小娟通过梳理中国现代考古学开创以来的中国古代陶器研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20世纪20-80年代)陶器主要作为断年以及建立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的工具,20世纪90年代以来陶器研究思路拓展,研究手段多样化,主题覆盖陶器和古代人与社会所发生联系的各个方面叫。秦小丽曾这样概括归纳古代陶器研究的变化:"从把陶器作为考古学研究的物化表现转变为研究陶器本身的生产过程、流通与消费体系以及陶器用途与功能的社会学变化。"
-
关键词
古代陶器
考古学研究
考古学文化
时空框架
概括归纳
人类遗存
人工制品
20世纪90年代以来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古代手制陶器上的泥片缝隙和泥条缝隙
- 14
-
-
作者
李文杰
-
机构
中国国家博物馆
-
出处
《文物春秋》
2020年第5期3-7,24,共6页
-
文摘
将考察实物、(模拟实验的)实践经验、理性思维融为一体,可以得出结论:手制陶器上的泥片缝隙与制陶者手捏泥片的行为有直接关系,泥条缝隙与制陶者手捏泥条的行为有直接关系,因此都属于痕迹范畴;泥片缝隙是泥片贴筑法成型的直接证据,泥条缝隙是泥条筑成法成型的直接证据,都相当重要。找到证据,成型方法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
关键词
古代手制陶器
泥片缝隙
泥条缝隙
成型方法
-
分类号
TQ174.71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K878.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古代瑰宝的现代命运——西北五省艺术遗址考察见闻
- 15
-
-
作者
梁江
-
出处
《艺术探索》
1992年第2期45-53,共9页
-
文摘
艺术史研究在当今已非一个寂寞冷落的学科,尤其是中国美术几千年的发展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学者和青年艺术家的注意,即使在大洋彼岸遥远的美国,中国学者也不难碰见对中国美术富于热忱,颇有研究的同行。 人们关注着艺术史。然而,真正的艺术史却不在书本上。它在山洞,在石崖,在墙壁,在墓室,在博物馆的库房或收藏家的橱柜,也可能还在野岭荒原中乏人问津。
-
关键词
中国美术
西北五省
石崖
西安城墙
古代陶器
炳灵寺
克孜尔
文殊山
小村落
杂花生树
-
分类号
J0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器以象制 观物取象——图解原始陶器器形发展
- 16
-
-
作者
刘溪尧
-
机构
大庆市博物馆
-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第23期43-45,共3页
-
文摘
在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中,陶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陶器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爱好和文化特征。从原始陶器造型的演变和发展中,我们可以窥探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的一角。
-
关键词
白金宝遗址
古代陶器
器形
-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肩负特殊使命的“田野侦探”
- 17
-
-
-
出处
《科学之友》
2023年第10期18-19,共2页
-
文摘
破碎的古代陶器残片、炭化的青铜器内壁残渣、一根深褐色的小尖棒……这些在公众眼里可能不值钱的东西,都是考古学者眼中的“宝贝”。他们就像探索历史真相的侦探,运用机械设备发掘古物,对这些古代有机物残留进行分析,拼起中华文明早期历史拼图。
-
关键词
考古学者
古代陶器
机械设备
历史真相
中华文明
青铜器
发掘
特殊使命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奇特的文化现象:关于中国妇女文字
被引量:3
- 18
-
-
作者
赵丽明
-
机构
清华大学
-
出处
《中国文化》
1989年第1期55-59,共5页
-
文摘
中国湘南的崇山峻岭中的江永县消江流域,很久以来流传着一种奇特的文字——“女书”(或称“女字”)。这是一种当地妇女专用文字(她们称通用的方块汉字为“男字”),男人们不认识也不过问。(一)女书的文字特点及记录的语言这种妇女文字外观形体大致呈“多”字式的菱形。经整理基本用字有七百左右。其中有三分之二为自制字,三分之一为改借方块汉字。在自制字中有一百多个具有浓厚原始符号特征的独体字。
-
关键词
女书
独体字
方块汉字
女字
字式
江永县
中国妇女
古代陶器
文化政治
造字法
-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
-
题名托克托县发现“云中”戳印残陶
被引量:3
- 19
-
-
作者
文卿
-
出处
《内蒙古文物考古》
1991年第1期125-125,共1页
-
文摘
1988年4月19日,笔者在托县古城村云中故城遗址西门外约50米、一田间灌渠的出口处,发现一约30多平方米的古代陶器残片堆积。其中发现一件印有“云中”字样的陶罐底部,直径6.3厘米。“云中”二字位于罐底左边,为戳印阴文隶书,字迹清晰,浑厚古朴,字体结构严谨、遒劲有力,两字通高2.3、宽1.5厘米(见图)。
-
关键词
托克托县
古代陶器
云中
古城村
字通
遒劲有力
罐底
制陶业
二字
陶片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黑陶浅谈
被引量:1
- 20
-
-
作者
丁南洋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1年第10期64-66,共3页
-
文摘
黑陶作为陶瓷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标志,典型器物反映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便有了黑陶文化。我们从成型方法,烧造技术,装饰纹样,造型结构等来谈谈。古黑陶成型方法。早期陶器是手工泥条盘筑法,部分还用手塑法。到黑陶文化时期,便有了快轮拉坯成型这个方法。这是古代陶器生产技术上新的飞跃,也是生产工具更加进步,原始手工业不断发展的成果。轮制成型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
-
关键词
成型方法
陶瓷发展史
古代陶器
轮制成型
泥条盘筑法
造型结构
拉坯成型
黑陶
-
分类号
TQ174.7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