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方言与古俗——以甘肃省古浪县路家台村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谢正荣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58-62,共5页
路家台村是位于甘肃省古浪县横梁乡东南部干旱山区的一个小山村,以点为角度对该村方言和古俗进行调查研究,以线为角度对该村方言与古俗的关系及二者传承的共性条件进行分析,最终突破地域限制,从面上对研究方言和民俗提供一个小的研究视... 路家台村是位于甘肃省古浪县横梁乡东南部干旱山区的一个小山村,以点为角度对该村方言和古俗进行调查研究,以线为角度对该村方言与古俗的关系及二者传承的共性条件进行分析,最终突破地域限制,从面上对研究方言和民俗提供一个小的研究视域,以期能够准确解读方言和古俗的深层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家台 方言 古俗 关系 条件
下载PDF
从几种今俗看古俗的流传和影响
2
作者 马斗全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9-101,共3页
民俗,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有的极具生命力。本文拟通过对我国中原广大地区几种民俗的历史源渊和流传情况的考察,来探讨古代民俗的流传和影响,以及古俗和今俗的关系。 一 小儿衣物不夜露 小儿衣物不... 民俗,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有的极具生命力。本文拟通过对我国中原广大地区几种民俗的历史源渊和流传情况的考察,来探讨古代民俗的流传和影响,以及古俗和今俗的关系。 一 小儿衣物不夜露 小儿衣物不夜露之俗,是一种极为普遍的习俗,我国从北到南广大农村几乎都严格遵守这一习俗,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汉族居住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小孩的衣服、鞋帽、被褥,甚至包括手帕在内,夜里一定要收回,绝对不许露放于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俗 流传和影响 夜露 执手 孝子 习俗 民俗 死者 灵床 吊客
下载PDF
傩戏《姜女下池》与华夏古俗
3
作者 康保成 《中国文学研究》 1992年第1期13-19,共7页
傩戏《孟姜女》在湖南省西、北部地区广泛流行,其中尤以《姜女下池》一场最受观众欢迎。此剧表演孟戏女夏日在池塘中沐浴,被杞良于树上看见,便主动向他求婚,二人结为夫妇的故事。 傩戏源于驱傩风俗。目前已发现商周时驱傩戴的青铜面具,... 傩戏《孟姜女》在湖南省西、北部地区广泛流行,其中尤以《姜女下池》一场最受观众欢迎。此剧表演孟戏女夏日在池塘中沐浴,被杞良于树上看见,便主动向他求婚,二人结为夫妇的故事。 傩戏源于驱傩风俗。目前已发现商周时驱傩戴的青铜面具,说明这种风俗产生很早。殷代甲骨文中有字,著名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认为:“甲骨文言,周人言傩,名异而实同。”他又说:“甲骨文字,从殳,象以殳击九之即击鬼。”傩的本字是《说文通训定声》:“傩,假借为(九殳)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戏 驱傩 祓禊 下池 孟姜女 古俗 逐疫 沿门 华夏 花鼓戏
下载PDF
元明戏曲中的“浇奠”古俗略考
4
作者 王政 《文教资料》 2008年第29期8-9,共2页
本文引述了元明戏曲中的"浇奠"古俗."浇奠"不限于酒,还包括"水饭"、"茶浆"、"果食"、"炙鸡"等.
关键词 元明戏曲 浇奠 古俗
下载PDF
《九歌》华夏古俗探 被引量:1
5
作者 夏培文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25-31,共7页
楚为华夏后裔。诸夏的一支———祝融族 ,其一部分后来南入苗蛮集团 ,并与之融合为楚族。《九歌》留下了楚地民间较多遗存的华夏古俗 :采集和渔猎经济、自然崇拜、民神杂糅、原始婚俗、以舞降神。
关键词 《九歌》华夏 祝融 古俗
下载PDF
筷子古俗演变 被引量:3
6
作者 高国藩 《东南文化》 CSSCI 1992年第6期175-183,共9页
筷子是中国民俗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世界上,大约有16亿人在使用筷子,风行欧、亚、澳、美洲.筷子是生命的拐杖,饮食的桥梁,最方便的搬运工具.筷子的原地是在中国.它在中国有漫长的流变史,故而衍化出丰富多彩的筷子文化、筷子风俗、... 筷子是中国民俗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世界上,大约有16亿人在使用筷子,风行欧、亚、澳、美洲.筷子是生命的拐杖,饮食的桥梁,最方便的搬运工具.筷子的原地是在中国.它在中国有漫长的流变史,故而衍化出丰富多彩的筷子文化、筷子风俗、筷子传说,研究筷子民俗文化具有特殊的价值与现实的意义.本文以清代以前的文献为依据,对中国筷子的起源、发展、演变作初步探索.一、先秦汉魏晋南北朝筷子古俗中国筷子最早见到的时代是在商代,称“箸”(Zhù音著).《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筷子 古俗 象牙筷 老老 玄德 衍化 中华书局点校本 凤姐 回描 巫术
下载PDF
从古俗遗存谈妇女地位的变迁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子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8-17,共10页
从古俗遗存谈妇女地位的变迁陈子艾探讨本课题,既能有助于对遗留至现代的某些古俗文化内涵的认识,从而丰富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史中至关重要的两性地位变迁等问题的理解,也能有助于以科学的眼光,从纵深的角度来审视剖析当今的某些妇... 从古俗遗存谈妇女地位的变迁陈子艾探讨本课题,既能有助于对遗留至现代的某些古俗文化内涵的认识,从而丰富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史中至关重要的两性地位变迁等问题的理解,也能有助于以科学的眼光,从纵深的角度来审视剖析当今的某些妇女问题,从而更好地探寻解决这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地位 母系氏族社会 古代女性 民俗文化 父系氏族社会 象征性 古俗 遗存 临水夫人 男性生殖器崇拜
下载PDF
人之大伦中的婚姻古俗——为《中国历代婚姻事典大观》而作
8
作者 束有春 《东南文化》 CSSCI 1993年第5期149-153,共5页
两千三百多年前,孟子曾与老朋友告子进行过一场有趣的辩论。当时,告子讲了一句带有挑战性的惊世之言:“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下》)孟子对此也表示首肯,认为“食、色,乃人之大伦也。”孟子和告子的话,用今天的语言来表达就是... 两千三百多年前,孟子曾与老朋友告子进行过一场有趣的辩论。当时,告子讲了一句带有挑战性的惊世之言:“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下》)孟子对此也表示首肯,认为“食、色,乃人之大伦也。”孟子和告子的话,用今天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吃饭、男女相悦交欢,是人的天然本性。站在二十一世纪的前沿,我们再回味一下孟子和告子的话,除了佩服他们的超然胆识外,也应该惊叹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史深遂透辟的理解。孟子和告子实际上指出了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是建筑在两种生产的基础上的,即一种是生活资料的生产,一种是人类自身的生产。而这正暗合了恩格斯的观点。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人类生产“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 古俗 大伦 中国历代 维纳斯 孟子 男子 对偶婚 国婚 郑玄
下载PDF
论河洛古俗对东周秦汉社会风貌的影响
9
作者 孙家洲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02-107,共6页
论河洛古俗对东周秦汉社会风貌的影响孙家洲(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由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因素,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与风俗。它一经形成,就具备较为稳定的性质,可以长期存在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特别是作为政治、文化中心... 论河洛古俗对东周秦汉社会风貌的影响孙家洲(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由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因素,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与风俗。它一经形成,就具备较为稳定的性质,可以长期存在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特别是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地域的风俗,对特定时期的全国局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洛地区 东周秦汉 商业文化 河洛文化 纵横家 《史记·货殖列传》 古俗 战国秦汉时期 酷吏 春秋战国时期
下载PDF
《敦煌古俗与民俗流变》评介
10
作者 杜若 《东南文化》 CSSCI 1992年第1期218-219,共2页
河海大学1990年出版的《敦煌古俗与民俗流变》是高国藩先生系列研究丛书“敦煌民俗学”中的第二本.此书上承《敦煌民俗学》所创立的新学科,选择了敦煌民俗中主要的风俗事象,展现了驱傩、进夜胡、燃灯、浴沸、拜新月、写经、七七斋、预... 河海大学1990年出版的《敦煌古俗与民俗流变》是高国藩先生系列研究丛书“敦煌民俗学”中的第二本.此书上承《敦煌民俗学》所创立的新学科,选择了敦煌民俗中主要的风俗事象,展现了驱傩、进夜胡、燃灯、浴沸、拜新月、写经、七七斋、预兆、民俗小调、性爱、游览、建筑、卜卦、看相、符咒、算命等民俗的奇异面貌,探索其源流、论述其价值,是敦煌民俗研究的又一丰碑.细读此书,笔者有如下几点感受.一、纵横结合、小大互见.民俗是一种模式化了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是一种社会规范体系的继承和发展.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种接受和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民俗流变 古俗 民俗现象 历史民俗学 民俗研究 奇异面 敦煌石室 变异性 外国研究
下载PDF
闽北现代城市婚俗礼仪中的古俗考
11
作者 陈利华 《武夷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34-37,共4页
现代城市婚礼一方面继承了古代民俗的丰富内涵,一方面又有所创新,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本文仅就闽北现代城市婚俗做些简要探讨。
关键词 闽北 现代城市婚礼 古俗
下载PDF
侗族古俗文化的生态伦理意蕴及其现代启示 被引量:4
12
作者 魏建中 吴波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1-44,共4页
侗族的传统古俗文化,主要体现在以"萨"为中心的民间多神信仰、丰富多彩的民间大歌、以鼓楼和风雨桥为特色的建筑等方面。侗族的古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观念和环保习俗,体现了一种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大智慧。这种智... 侗族的传统古俗文化,主要体现在以"萨"为中心的民间多神信仰、丰富多彩的民间大歌、以鼓楼和风雨桥为特色的建筑等方面。侗族的古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观念和环保习俗,体现了一种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大智慧。这种智慧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着侗族地区人与自然的和谐,有效地促进了地区的生态保护。探析侗族古俗文化的生态伦理意蕴,对于现代社会从更深广的人类精神生活层面来思考解决生态问题的办法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古俗文化 生态伦理 人与自然
原文传递
古俗拾零
13
作者 孙民立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3-44,共2页
一、民俗中的“送穷”、“迎富” 汉代文学家、语言学家杨雄,曾写有《逐贫赋》;唐代文学家韩愈,也写有《送穷文》。他们长期处于“贫”、“穷”的境遇中,日子是不好过的。韩愈在《送穷文》中叙述自己“太学四年,朝暮盐。”太学,相当于... 一、民俗中的“送穷”、“迎富” 汉代文学家、语言学家杨雄,曾写有《逐贫赋》;唐代文学家韩愈,也写有《送穷文》。他们长期处于“贫”、“穷”的境遇中,日子是不好过的。韩愈在《送穷文》中叙述自己“太学四年,朝暮盐。”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重点大学;韩愈在太学里是教书的“国子先生”,生活尚且如此穷困,难怪他要“送穷”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穷 古俗 纸鸢 鸠杖 鸡毛 喜鹊 韩愈 天鸡 测风 长竿
原文传递
为建设中华民俗学而努力——《中华古俗类典》前言
14
作者 欧阳若修 《西藏人文地理》 1995年第3期34-36,共3页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家庭,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各民族的民俗文化是这个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和研究各民族的民俗文化遗产,是民族民俗学光荣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民俗是民族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家庭,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各民族的民俗文化是这个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和研究各民族的民俗文化遗产,是民族民俗学光荣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民俗是民族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纵贯古今。可谓斑斓缤纷,洋洋大观。民俗涉及各个生活领域,无处不在。民俗有其形成、发展和变异的历史。它是社会历史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俗 中华民 民俗文化 民族民俗学 民俗事象 各民族 十二类 文献古籍 钟敬文 俗信
原文传递
临沂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左兴俊 张永胜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第19期145-147,171,共4页
临沂市是全国八大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之一,正在建设的红色旅游景观和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资源,促进了临沂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临沂市在发展旅游业的进程中,深入开发利用深厚的文化资源,打造文旅结合的最佳旅游目的地,... 临沂市是全国八大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之一,正在建设的红色旅游景观和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资源,促进了临沂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临沂市在发展旅游业的进程中,深入开发利用深厚的文化资源,打造文旅结合的最佳旅游目的地,弘扬了红色文化,对青年一代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就临沂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如何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下加强红色旅游等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红绿古俗 沂蒙精神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血缘家庭遗俗发微
16
作者 杜玉亭 《社会科学家》 1987年第5期53-55,共3页
从五十年代起,本人就不断对西双版纳基诺山基诺族的社会历史进行调查,基诺族社会历史的许多学术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有关,而这里的奇特的引人入胜的古老习俗,也是远古史中价值极高的学术问题。基诺族古俗中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婚... 从五十年代起,本人就不断对西双版纳基诺山基诺族的社会历史进行调查,基诺族社会历史的许多学术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有关,而这里的奇特的引人入胜的古老习俗,也是远古史中价值极高的学术问题。基诺族古俗中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婚礼中的泼水仪式。这里的泼水式是新娘在女伴和新郎倍同下行至村中时,曾经与之恋爱或同居过的男子早已互相邀约,在竹筒内装满了污水(涮锅水等等之类),乘新娘走过时即居高临下——他们多站在竹楼阳台上或路边高坎处,将筒中的污水泼撒在新娘身上,结果,新娘连同陪伴者和新郎的新衣就被泼得潮湿污秽不堪。而在巴朵寨,泼污水式不在村中路途,而是在新郎家楼梯口的楼板上,即待新娘在女伴和新郎陪同登楼梯时,站在楼梯口上的新娘的男伙伴即乘势将装在竹筒内的污水朝着新娘头上、身上倒去。据说,巴朵寨泼水式中竹筒内装的不尽是污水,有的也是清水。面对这一在原始社会史料中罕见的婚礼泼水式,我不禁向基诺族朋友询问了原由。据说:这些手持竹筒泼污水的男子,本是新娘亲密的伙伴,都有一定感情,有的不仅有过恋爱史而且曾同居过,而现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缘家庭 氏族 基诺族 新娘 遗俗 古俗 泼水 血缘婚 竹筒 新郎
下载PDF
满族佛库伦神话中的萨满教意识
17
作者 王海冬 《民间文化论坛》 2012年第4期29-33,共5页
文章根据相关古籍记载与田野调查资料的分析,通过"《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关于佛库伦神话的记载"、"佛库伦神话表达的满族习俗与萨满教的他界观"、"金、清二朝对佛库伦神话发生地长白山的册封"等三个方面,... 文章根据相关古籍记载与田野调查资料的分析,通过"《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关于佛库伦神话的记载"、"佛库伦神话表达的满族习俗与萨满教的他界观"、"金、清二朝对佛库伦神话发生地长白山的册封"等三个方面,来探索这则神话中所包含的萨满教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 佛库伦神话 萨满教意识 古俗
下载PDF
从侗族的“侗不离酸”看民俗文化的新生性选择
18
作者 张泽忠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9,共5页
侗族居住地古属夜郎地,传统文明的主要标识表现在两方面:其一,自称"干"的分"佬侗"、"绞侗"和"坦侗"三大部族支系的民族融合为统一的族群生命共同体;其二,在原始认知的始初即创建了"原生性... 侗族居住地古属夜郎地,传统文明的主要标识表现在两方面:其一,自称"干"的分"佬侗"、"绞侗"和"坦侗"三大部族支系的民族融合为统一的族群生命共同体;其二,在原始认知的始初即创建了"原生性"与"建构性"互为动因的标举民族主体意识及主体精神的古俗文化。和较早时期被称之为传统残留物(remnants)一样,侗族古俗文化的精神特质体现在:一是至今仍在"既是文化的也是社会的基础上存活着";二是不断创造出"那些无法用主流文化(dominant culture)来证实或表达的经验、意义或价值"的且"与残留文化相对立的""新生性文化(emergent culture)"。已然符号化了的"侗不离酸"遗俗即是例证。分析认为,特定意义上,图符化了"侗不离酸"习俗,以"阐释性的符号"方式,表明一个族群集体对"细脖子阳人来到这世上"的处身状态,作"不知吾所以然而然"的领悟,即在存在论意义上,对"人之缘在"和族群自我生存环境"生成性"作哲学性思考。而这正是侗族古俗文化在强调习俗性的基础上选择创生性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俗文化 图符化 创造传统 新生选择
下载PDF
昆明市居民的古羌遗俗与国内外的关联
19
作者 刘尧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1-35,共5页
本世纪四十年代,昆明城内外大街小巷居民古式房屋的大门或正门的门楣上,多悬挂一只绘虎头的木瓢(俗名“吞口”),门楣上端钉一对羊角。前者象征驱邪,后者象征迎吉。城东古楼;城西大观路、气象路;城南官渡;城北莲花池;等等居民,亦复如此... 本世纪四十年代,昆明城内外大街小巷居民古式房屋的大门或正门的门楣上,多悬挂一只绘虎头的木瓢(俗名“吞口”),门楣上端钉一对羊角。前者象征驱邪,后者象征迎吉。城东古楼;城西大观路、气象路;城南官渡;城北莲花池;等等居民,亦复如此。这两种古俗,到五十年代中期,消亡殆尽,背街小巷或有一两户,尚存此古俗。市郊彝户则遗留较多,东郊阿拉乡大麻苴彝村各户门楣至今多钉羊角,也有悬挂虎头木瓢;西郊西山区车家壁彝村也是这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古羌 十月历 遗俗 祖灵葫芦 玛雅人 古俗 昆明市 女巫 伏羲
下载PDF
中日两国学者畅谈民俗比较问题
20
《东南文化》 CSSCI 1991年第Z1期271-272,共2页
3月23日至26日,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在京主办了“中日民俗比较学术讨论会”.出席开幕式的有刘德有、林林、阴法鲁、钟敬文以及日方代表伊藤清司、野村纯一、大林太良、神野善治、宫本袈裟雄等先生.参加这次盛会的50余名中日两国学者围... 3月23日至26日,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在京主办了“中日民俗比较学术讨论会”.出席开幕式的有刘德有、林林、阴法鲁、钟敬文以及日方代表伊藤清司、野村纯一、大林太良、神野善治、宫本袈裟雄等先生.参加这次盛会的50余名中日两国学者围绕着文化学与民俗学、中日称谓习俗、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的异同、日本古俗与中华文化、民间故事比较,以及当前民俗学的发展和民俗工作的开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学 中日两国 日本研究 日本文化 民俗研究 中国民间故事 民俗事象 古俗 比较研究 钟敬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