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通过古典考掘还原今典——音乐学写作问题再讨论 被引量:9
1
作者 韩锺恩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77,4,共9页
本文以音乐学写作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出来的问题,提出如何通过古典考掘还原今典的可能性,并设想一个由基本前提、基本诉求、基本关切、基本策略四个方面组成的可进行规模作业并有机衔接的结构范式。进一步,以声音概念与感性修辞的协同作... 本文以音乐学写作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出来的问题,提出如何通过古典考掘还原今典的可能性,并设想一个由基本前提、基本诉求、基本关切、基本策略四个方面组成的可进行规模作业并有机衔接的结构范式。进一步,以声音概念与感性修辞的协同作业举例说明。最后,提出建立批评音乐学的学科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学写作 古典与今典 批评音乐学
下载PDF
陈寅恪的“不古不今之学” 被引量:15
2
作者 罗志田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44,共21页
陈寅恪"平生为不古不今之学"的一段自述向存争议,其所涉及的古典与今典,迄今尚乏共识。遵从陈先生自定的标准,要确定其所用何典,目前似不可能;其全句的准确意思,或亦不必"论定"。但仍可钩稽相关论述,借诠释此语之机... 陈寅恪"平生为不古不今之学"的一段自述向存争议,其所涉及的古典与今典,迄今尚乏共识。遵从陈先生自定的标准,要确定其所用何典,目前似不可能;其全句的准确意思,或亦不必"论定"。但仍可钩稽相关论述,借诠释此语之机,探索其思想学说,期对其治学处身之道,有稍进一步的"了解之同情"。从其对中西体用关系的处理,可看出他关于"国粹"的开放观念。他一生基本研究中国历史上文化碰撞和文化竞争明显的时代和议题,以"法后王"的取向,作"古为今用"之尝试,希望能对当代中外文化融合有所推进,体现出一个学人极有分寸的"爱国济世"之苦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中西体用 国粹 民初思想 古典与今典
原文传递
文史互证与诠释的限度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旭春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5-132,共8页
陈寅恪先生提倡的"文史互证"方法将历史考据与审美想象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诠释了作品的意义,也为诠释活动建立起了不可逾越的围栏。本文以华兹华斯两首诗歌的解读为个案,说明文史互证方法在外国文学研究中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 诠释的限度 文史互证 古典与今典 了解之同情 华兹华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