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古典学术界对罗马帝国“大战略”理论的争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冯定雄 徐进伟 《古代文明》 CSSCI 2016年第3期2-9,共8页
1976年,美国战略学家勒特韦克提出罗马帝国"大战略"理论后,在西方古典学术界引发了一场持续至今的大讨论。一方面,包括当代著名的古典学者对这种理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甚至猛烈的抨击;另一方面,却有一部分古典学者认为罗马帝... 1976年,美国战略学家勒特韦克提出罗马帝国"大战略"理论后,在西方古典学术界引发了一场持续至今的大讨论。一方面,包括当代著名的古典学者对这种理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甚至猛烈的抨击;另一方面,却有一部分古典学者认为罗马帝国的"大战略"是存在的,对它表示支持,甚至有学者把它运用到罗马边疆研究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过40年的实践证明,尽管该理论存在不足,被学界长期忽视,但关于它的探讨却对深化古典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利于拓展古典史学研究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古典学术 罗马边疆 “大战略”理论 争论与反思
下载PDF
中国古典学术向现代的迈进——严复、刘师培吸纳西学之比较
2
作者 李帆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9-134,共6页
清末 ,国学大师刘师培热衷于吸纳西学并在交融中西学术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这与严复及其译作带给他的影响关联甚多 ,严复可谓刘师培在学术上中西交融的引路人。不过 ,严复往往是站在西学立场上把握中学 ,以西学为坐标评判中学 ,故多强调... 清末 ,国学大师刘师培热衷于吸纳西学并在交融中西学术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这与严复及其译作带给他的影响关联甚多 ,严复可谓刘师培在学术上中西交融的引路人。不过 ,严复往往是站在西学立场上把握中学 ,以西学为坐标评判中学 ,故多强调中西学相异之处 ;刘师培则是要用西学佐证中学 ,故更强调中西学相通之处 ,即同的一面 ,甚至有“西学古微”的倾向。之所以有此不同 ,与两人学术观的差异密切相关 ,即在处理中西学关系的问题上 ,严复的“归求反观”与刘师培的“借西学证明中学”在立足点上存在差异。在对西学的了解程度上 ,严复也远超刘师培 ,但刘氏对西学较严复为浅的理解 ,却体现了当时多数士子接受西学的状态。在中国古典学术逐步与西学融合从而迈向现代形态的过程中 ,这种对西学看似简单、肤浅的接受 ,恰恰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典学术 严复 现代学术 刘师培 比较研究 “归求反” “借西学证明中学” 学会素思想
下载PDF
后殖民视角下的欧里庇得斯批评史与古典学术话语流变
3
作者 王瑞雪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104,共18页
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批评阐释历程深度参与了西方从殖民主义到后殖民主义的认识论变化。重新审视西方古典学术对于欧里庇得斯剧中的希腊身份及其文化他者的研究,将为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提供有效的古典维度。首先,欧里庇得斯在... 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批评阐释历程深度参与了西方从殖民主义到后殖民主义的认识论变化。重新审视西方古典学术对于欧里庇得斯剧中的希腊身份及其文化他者的研究,将为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提供有效的古典维度。首先,欧里庇得斯在东方主义话语的发展中呈现出多样的面相;其次,欧里庇得斯批评中的希腊人与“野蛮人”问题与古典学术话语的变革持续相关。这些学术批评中的诗学话语实践,尤其是对希腊性、人性、普遍性等概念的反思,体现了后现代西方文化之重构的一个侧面。欧里庇得斯悲剧的批评接受中的悖谬表征着后殖民与后现代文化生态之困境,也反映了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化赋值之难题。回观这一历程未完成的问题也有助于我们当下研究的主体性视角及文化身份的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里庇得斯 后殖民 西方古典学术 “希腊性” 多元文化
原文传递
雅俗与正变之间的“艺术”范畴——中国古典学术体系中的术语考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文韬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38,共14页
“艺术”在中国古代不是一个普通概念,它绝无仅有地横跨经、史、子、集四大部类,是连接雅与俗、正与变的中间学术范畴。作为“薮”的传统和“衍”的传统的并称,史志列传中的广义“艺术”概念包括术数、方技、工艺三个部分,分别为巫... “艺术”在中国古代不是一个普通概念,它绝无仅有地横跨经、史、子、集四大部类,是连接雅与俗、正与变的中间学术范畴。作为“薮”的传统和“衍”的传统的并称,史志列传中的广义“艺术”概念包括术数、方技、工艺三个部分,分别为巫、医、工所专。进入图书目录之后,“艺术”转移并收束为书、画、琴、印、棋,成为士人日常修习的余技。因偏离经义,“艺术”从经部降格为子部,被论定为“学问之余事”;而与经史明确的源流正变关系,保证了它与学问的一体性,从而成为介于雅与俗、正与变、道与器之间的“游艺”之学。中国古代学术并不在意研究对象的统一,琴棋书画实非独立的学术范畴,“艺术”的性质也绝非审美和娱情所能概括。脱离对整个学术体系的考察,很容易出现以西格中、以今律古的问题,抽象术语背后的中西学术体系并不在同一个向度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雅俗 正变 古典学术体系
原文传递
六艺之变与中国古典学术的生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秀臣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0-161,207,共23页
六艺的概念、文本及其经典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它从西周宫廷“六科”知识结构脱胎而来,逐渐演变成春秋贵族的礼乐教育,上升为诸子时代“道”的哲学表达,再成为儒家学派的精神元典,不断泛化、不断升华为成熟的中国古典学术体系... 六艺的概念、文本及其经典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它从西周宫廷“六科”知识结构脱胎而来,逐渐演变成春秋贵族的礼乐教育,上升为诸子时代“道”的哲学表达,再成为儒家学派的精神元典,不断泛化、不断升华为成熟的中国古典学术体系。“六艺之教”“六艺之学”“六艺之文”“六艺之道”勾勒出“六艺之变”的精神轨迹,分别从学科进化、生成机制、语文特征、价值内涵等各个层面构建起中国古典学术的体系框架,彰显出中国古典学术的生成本质。流动中生成的六艺,是中国古典学术的元典,也是中国古典学术的基因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艺 古典学术 古典时代 礼乐制度
原文传递
“书写”与“著述”——如何看待中国古典学术的两种形态 被引量:1
6
作者 袁济喜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3-134,157,共12页
中国古典学术有着明确的书写意识,在中华文明的演变中,古人由结绳到书契,从八卦到文字,莫不彰显书写过程的发展。各民族的书写有着自己的历史,呈现"和而不同"的特点。书写是文明的载体,在早期社会,文体样态的生成与变化是与... 中国古典学术有着明确的书写意识,在中华文明的演变中,古人由结绳到书契,从八卦到文字,莫不彰显书写过程的发展。各民族的书写有着自己的历史,呈现"和而不同"的特点。书写是文明的载体,在早期社会,文体样态的生成与变化是与书写方式的变化相联系的,而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的兴起与发展,也与书写的流变相联系。著述则是作者精神感受的原创,是书写与文本的底蕴之所在。因此,对于书写与文本的研究应当与对于著述的研究相结合,既要看到书写的相对独立性,也要看到它与著述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学术 书写 文本 文体 著述
原文传递
缪钺回翔文史、通变发微的古典文学研究述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光兴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77-83,共7页
已故著名历史学家缪钺,在他的壮盛之年以《诗词散论》一举成名,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前沿成就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他有关李商隐诗、宋诗、宋词诸论文,早已成为有口皆碑的经典之作;杜牧、元好问研究的专家之学、晚年... 已故著名历史学家缪钺,在他的壮盛之年以《诗词散论》一举成名,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前沿成就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他有关李商隐诗、宋诗、宋词诸论文,早已成为有口皆碑的经典之作;杜牧、元好问研究的专家之学、晚年的"灵谿词学",学界亦有目共睹。文章全面述论缪钺历时经久的学术生涯、方面广博的学术成就,并探讨他的学术经验及其在学术史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缪钺 古典文学学术 《诗词散论》 宋代文学 杜牧 元好问
下载PDF
古典学的建设与困境
8
作者 詹瑜松 《世界历史评论》 CSSCI 2023年第4期201-212,295,296,共14页
西方古典学自20世纪传入中国后逐渐发展、壮大,成果日渐积累,张巍教授的新著《西方古典学研究入门》便是其中的代表。此书内容精审且实用,着重介绍了古典语文学的研究路径。同时,此书立意高远,直指古典学在西方所面临的危机,强调要“经... 西方古典学自20世纪传入中国后逐渐发展、壮大,成果日渐积累,张巍教授的新著《西方古典学研究入门》便是其中的代表。此书内容精审且实用,着重介绍了古典语文学的研究路径。同时,此书立意高远,直指古典学在西方所面临的危机,强调要“经由古典学术通达古典精神”。实际上,国内的古典学建设虽已取得相当成果,但也存在学派对立、力量分散等问题。要改变古典学发展的衰颓态势,我们需要真正人文主义的发问,需要提出新问题、新理论,然而这些恰恰是当前古典学所缺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古典 古典学术 古典精神 人文主义
下载PDF
学术史视角下《景观环境测绘》课程设置研究
9
作者 陈芬芳 《古建园林技术》 2022年第5期120-124,共5页
为完成华侨大学《景观环境测绘》的课程设置,通过中国古典园林学术史的梳理,发现园林测绘教学活动对园林研究发展的推动作用,明确景观环境测绘教学工作在学术史研究中的位置;通过学术发展规律的总结,发现园林研究的规律和途径,完成课程... 为完成华侨大学《景观环境测绘》的课程设置,通过中国古典园林学术史的梳理,发现园林测绘教学活动对园林研究发展的推动作用,明确景观环境测绘教学工作在学术史研究中的位置;通过学术发展规律的总结,发现园林研究的规律和途径,完成课程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设置。在学术史的框架下,完成《景观环境测绘》的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推动了风景园林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园林学术 景观环境测绘 园林教育
下载PDF
论闻一多历史意识的生成
10
作者 刘殿祥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19-123,共5页
闻一多作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著名学者,在诗歌创作和学术研究中体现出鲜明的历史意识。其历史意识生成于自我漫长的文化人生历程中,不仅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尤其表现在古代文学和古代文化的学术研究中,形成了诗歌作品特别是学术世界中厚... 闻一多作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著名学者,在诗歌创作和学术研究中体现出鲜明的历史意识。其历史意识生成于自我漫长的文化人生历程中,不仅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尤其表现在古代文学和古代文化的学术研究中,形成了诗歌作品特别是学术世界中厚重的历史感。他的历史意识成为自我精神的一部分,既具有现代性又具有现实性,在现实基础上从历史中激活有利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原动力,同时批判阻碍中国文化进步的劣根性。本文从闻一多文化人生历程角度梳理了闻一多历史意识生成的过程和生成中的历史意识,以说明闻一多整体的文化世界和自我精神中的历史意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历史意识 古典学术研究 现代性 现实性
下载PDF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夏昌世、莫伯治岭南庭园研究思路解读
11
作者 陈芬芳 《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2期155-158,共4页
夏昌世、莫伯治是岭南庭园理论研究的开创者,其研究成果奠定了岭南园林作为我国三大园林体系的地位。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园林研究者,夏昌世、莫伯治在作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大量的建筑创作实践。工程实践使他们的研究具有更多的可操作性... 夏昌世、莫伯治是岭南庭园理论研究的开创者,其研究成果奠定了岭南园林作为我国三大园林体系的地位。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园林研究者,夏昌世、莫伯治在作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大量的建筑创作实践。工程实践使他们的研究具有更多的可操作性。为分析其对我国古典园林史学研究的贡献,文章从个人经历、研究工作、研究成果等角度解读二位学者的岭南庭园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昌世 莫伯治 岭南庭园 古典园林学术
下载PDF
建构独到 创意精深──评谢桃坊《中国词学史》
12
作者 一鸣 《天府新论》 1994年第3期96-96,F003,共2页
建构独到创意精深──评谢桃坊《中国词学史》一鸣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理应包括古典文学史的研究和古典文学学术史的研究,才算完备。但多年以来对于前者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与心血,而对于后者则注意不够。因此,近年的古典文学研究界开始... 建构独到创意精深──评谢桃坊《中国词学史》一鸣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理应包括古典文学史的研究和古典文学学术史的研究,才算完备。但多年以来对于前者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与心血,而对于后者则注意不够。因此,近年的古典文学研究界开始对学术史的研究投入了较多的力量。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桃坊 《中国词学史》 书评 中国 古典文学研究 古典文学学术
下载PDF
人文学术的时代性与办刊基因承传锤炼——《文史哲》办刊历程综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晓东 《科技与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7-143,共17页
《文史哲》的办刊基因可以概括为“让古典资源与时代精神深沉互动,从古典深海浮出时代水面”。这一基因,初步奠定于“十七年”时期所扮演的趋时的文史论战推动者角色。第二次复刊(1973)至20世纪末,在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 《文史哲》的办刊基因可以概括为“让古典资源与时代精神深沉互动,从古典深海浮出时代水面”。这一基因,初步奠定于“十七年”时期所扮演的趋时的文史论战推动者角色。第二次复刊(1973)至20世纪末,在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文史哲》努力于“现代化=西方化”与“文化保守主义”之间寻找“中道”,形成了主打不温不火的中国古典人文学术研究的风格。这段历程进一步锤炼了前述办刊基因,使得以主编为代表的《文史哲》人对何为“古典资源”与“时代精神”有了更具纵深感和广阔度的体认,从而在21世纪前十年领先大流“半步”,预见当今中国文化发展的战略调整。凭借领先“半步”的预见,《文史哲》编辑部在过去十余年间,通过推动儒学价值重估、与《中华读书报》联袂评选发布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创办《文史哲》国际版(英文版)等措施,较为自觉而突出地参与了以“重建中国主体意识”为特征且目前仍在深刻演进中的学术大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人文学术 时代精神 中国主体意识 办刊基因
原文传递
中国古典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建构
14
作者 林光彬 《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2016年第1期34-42,共9页
经济研究都是围绕经济利益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的。有国家就有经济学,人类关于物质利益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规律的研究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在这三千年中,每个人类发展阶段都有与此相适应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只是具体研究的主题和... 经济研究都是围绕经济利益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的。有国家就有经济学,人类关于物质利益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规律的研究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在这三千年中,每个人类发展阶段都有与此相适应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只是具体研究的主题和内容的粗细、深浅有所不同而已。本文认为,我国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创始国,春秋战国时期和宋代是古典经济学发展的两次高潮。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和话语体系的建构,应该汲取包括中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内的全人类的发展成果。中国历史演进中'以人民为本'、'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终极价值关怀和经济学根本立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学术传统,应该在21世纪发扬光大,作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利益 经济学演进 中国古典经济学学术地位 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