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学史的特殊性看韩国古典文学史的教学内容
1
作者 尹允镇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4年第4期72-76,共5页
本文从文学的发展和嬗变两种现象归纳出文学史的一般特性,认为文学从发展的角度看,它与社会生活发生各种关系,与前一时期的文学有继承关系;从嬗变的角度看,它与前一时期文学有断层现象。从文学史的这些特征看韩国古典文学史也具有相应... 本文从文学的发展和嬗变两种现象归纳出文学史的一般特性,认为文学从发展的角度看,它与社会生活发生各种关系,与前一时期的文学有继承关系;从嬗变的角度看,它与前一时期文学有断层现象。从文学史的这些特征看韩国古典文学史也具有相应的特征。根据文学史的这种特征,本文重点探讨韩国古典文学史的教学内容的同时,试图解决韩国古典文学史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而产生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悖论 文学的特殊性 古典文学史课程
下载PDF
文化互文性的两岸台湾古典文学史撰述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何李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7-131,共5页
台湾古典文学是台湾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台湾现当代文学形成的渊源和基础,其文学史的撰述受到两岸学者的共同关注。在面对同样的一段文学史时,不同学者的书写存在观点上的差异,甚至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看法。台湾古典文学史的编撰体现... 台湾古典文学是台湾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台湾现当代文学形成的渊源和基础,其文学史的撰述受到两岸学者的共同关注。在面对同样的一段文学史时,不同学者的书写存在观点上的差异,甚至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看法。台湾古典文学史的编撰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华文化与台湾文化、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三个文化互文性层次。两岸学者古典文学史观的分歧,源自于如何定义日本殖民时代的台湾文学。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并不在于学者所属的地域,而在于理论立场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互文性 大陆 台湾地区 古典文学史
原文传递
探讨韩国古典文学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3
作者 金镛镇 《中国朝鲜语文》 2019年第5期49-56,共8页
韩国古典文学史课程不仅是能够让大学朝鲜语专业学生广泛共享韩国(朝鲜)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思想等各种知识的有力途径,更是通过深层次审美体验提高学习者审美素质及审美情感的重要媒介。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韩国古典文学史... 韩国古典文学史课程不仅是能够让大学朝鲜语专业学生广泛共享韩国(朝鲜)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思想等各种知识的有力途径,更是通过深层次审美体验提高学习者审美素质及审美情感的重要媒介。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韩国古典文学史课程使学习者感到陌生的缘由,即对难懂词汇、文章的困惑;对'古典'及'海外文学'的偏见;对背景知识的理解不足与误解;对传统教学法的反抗心理等。其次以两种教学手段——讲故事与现场体验学习为例,对审美教育中的几种核心要素,即兴、憾、风流等情绪对学习者的影响及其效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朝鲜语专业 韩国古典文学史 教学 审美教育
原文传递
塑造作为文化象征的李白的多维形象——王红霞《宋代李白接受史》品读 被引量:1
4
作者 闵定庆 《中国韵文学刊》 2013年第2期106-108,共3页
当前,接受史的研究业已成为学界的一个热点,随着尚学锋等《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孙微等《杜诗学论稿》、杨国安《宋代韩学研究》、查金萍《宋代韩愈文学接受研究》、米彦青《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稿》等专著相继推出,确实在一定程度... 当前,接受史的研究业已成为学界的一个热点,随着尚学锋等《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孙微等《杜诗学论稿》、杨国安《宋代韩学研究》、查金萍《宋代韩愈文学接受研究》、米彦青《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稿》等专著相继推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术研究的新途径,昭示着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的浮现。王红霞博士著《宋代李白接受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0月版),作为李白接受史研究的第一部断代史,真实复原了有宋一代李白接受史多姿多彩的样态,生动、深入地刻画了宋人诗歌创作、审美趣味与文化心态的嬗变史。这一学术成果的撰作,体现了作者敏锐的学术感觉与深厚的学术功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接受 李白 宋代 文化象征 王红 上海古籍出版社 学术研究 品读
下载PDF
中西视域融合下的接受诗学建构
5
作者 李有光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4年第1期121-123,共3页
自陈文忠的《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和尚学锋等人的《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问世以来,国内从事中西接受理论比较研究的学者一直翘首期待一部与之相对应的本土接受文论史的产生。邓新华教授的《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以下简称《接受诗学... 自陈文忠的《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和尚学锋等人的《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问世以来,国内从事中西接受理论比较研究的学者一直翘首期待一部与之相对应的本土接受文论史的产生。邓新华教授的《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以下简称《接受诗学史》)出版,标志着本土接受诗学体系建构取得了崭新的进展。邓新华自始至终以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前的判断力坚信,在文学接受论域,中西理论都有许多共同的思考结晶和相通的话语命题。在我看来,邓新华教授的这种学术努力,并没有陷入有人担忧的“以西套中”或“以西代中”的陷阱,恰恰相反,它为解决当下文论界颇感焦虑的“失语症”打开了一个有效的理论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接受 诗学建构 视域融合 中西 诗歌接受 邓新华 接受理论 诗学体系
下载PDF
词学研究的新维度——评《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传播与接受》
6
作者 王翼飞 《长江学术》 2012年第1期159-160,共2页
自20世纪中叶起,西方学者开始将目光投向文学的受众,探讨文学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特别是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在这当中所起的作用。到90年代,这种研究方法也被有些学者引入到中国,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与接受研究,也得到了国内一些学者... 自20世纪中叶起,西方学者开始将目光投向文学的受众,探讨文学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特别是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在这当中所起的作用。到90年代,这种研究方法也被有些学者引入到中国,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与接受研究,也得到了国内一些学者的重视,较早的如陈文忠著《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尚学锋等著《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尚永亮著《庄骚传播接受史综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邓新华著《中国古代接受诗学》(武汉出版社2000年)等。不仅诗歌是这样,对词的接受与传播研究也逐渐兴起,如朱丽霞的《清代辛稼轩接受史》(齐鲁书社2005年)从词的创作和理论两大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与接受 《中国古典文学接受 明末清初 词学研究 《中国古代接受诗学》 中国古代文学 唐宋词 诗歌接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