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典诗文中留白处鉴赏的教学实践研究
1
作者 张玲玲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4年第1期31-33,共3页
提到作品的“留白”,最广为人知的便是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我国的古典诗文中就有着“留白”的精彩运用,且不一而足,异彩纷呈。景物、情感、人物描写、故事情节等皆可留白,在有意或无意中,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有着极... 提到作品的“留白”,最广为人知的便是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我国的古典诗文中就有着“留白”的精彩运用,且不一而足,异彩纷呈。景物、情感、人物描写、故事情节等皆可留白,在有意或无意中,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有着极大的审美空间。以学生的“补白”来解读文本的“留白”,从而理解作者的“不写之写”,就可以成为鲜活生动的教学内容,让学习真正发生,提高古典诗文的鉴赏能力,最终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文 留白 补白 鉴赏能力
下载PDF
外宣翻译视域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古典诗文的韩译研究
2
作者 唐颖聪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2期79-86,共8页
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日益加强,其中对外宣传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韩译本中的古典诗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发现译本中采用了直译、意译、直译+结构转换、直译+汉字注释、直译+部分汉字注释、套... 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日益加强,其中对外宣传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韩译本中的古典诗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发现译本中采用了直译、意译、直译+结构转换、直译+汉字注释、直译+部分汉字注释、套用+增译等翻译方法,使译文内容充分地传达给读者,这也为外宣翻译和其他党政文献翻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古典诗文 外宣翻译 翻译方法
下载PDF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以古典诗文群文阅读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文玲 《作文(高中版)》 2023年第6期45-46,共2页
教师通过组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不断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完善,确保教学模式能够适应当代实际教学的需要,能够对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古典诗文属于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组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不断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完善,确保教学模式能够适应当代实际教学的需要,能够对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古典诗文属于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学习古典诗文,掌握阅读与分析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文 高中语文 群文阅读教学 教学模式 学生的学习 合理的教学方法 阅读与分析
下载PDF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浅论古典诗文育人功能的运用
4
作者 王雪云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3年第8期29-33,共5页
古典诗文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知识和人生哲理,对于中职生有着“立德、启智、怡情”的作用;本文在浅析古典诗文德、智、美方面的教化功能基础上,结合中职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提出如何挖掘和运用古诗文中所蕴含... 古典诗文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知识和人生哲理,对于中职生有着“立德、启智、怡情”的作用;本文在浅析古典诗文德、智、美方面的教化功能基础上,结合中职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提出如何挖掘和运用古诗文中所蕴含的精神价值,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文品格,向社会输出“品、技”兼优的工匠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文 课程思政 中职语文 方法
下载PDF
古典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主义情怀策略探究
5
作者 王丽娟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3年第5期102-104,共3页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来注重家国情怀。古代的诗文不仅是艺术的精品,更是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古典诗文中的精彩诗篇孕育、孵化和生成了家国情怀的核心要义。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来注重家国情怀。古代的诗文不仅是艺术的精品,更是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古典诗文中的精彩诗篇孕育、孵化和生成了家国情怀的核心要义。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进而形成对祖国的深厚感情。通过详细阐述优秀古典诗文中蕴含的家国主义情怀,运用浸润古典诗文,涵养家国主义情怀的方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更加热爱祖国,更加深入地了解祖国,以期积极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文 家国主义情怀 策略探究
下载PDF
百年来古典诗文今译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4
6
作者 唐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74,共5页
肇始于上世纪20年代的中国古典诗文今译,至今已走过近百年的历程。从研究者自发到有规模、有组织地进行,该项工作经历了理解和认识上的不少误区,如古诗文不能译,《诗经》、《楚辞》之后的韵文不必今译等。新时期的古诗文今译成就很大,... 肇始于上世纪20年代的中国古典诗文今译,至今已走过近百年的历程。从研究者自发到有规模、有组织地进行,该项工作经历了理解和认识上的不少误区,如古诗文不能译,《诗经》、《楚辞》之后的韵文不必今译等。新时期的古诗文今译成就很大,问题突出、理论建设薄弱等现状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而今译人才的难以兼得、诗歌今译理论的尚待突破等等,都无不制约着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在今天的文化建设及文化强国战略中所应发挥的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文 今译 20世纪
下载PDF
古典诗文中松柏意象举隅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作为自然之物的松柏,为历代文学家的情感和观念所浸润,咏松赋松成为文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松柏,在历代文人的主观感情世界里被赋予了多重的象征意义,他们运用托物寓意、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使得文学作品中的松柏具有多重的意象。本... 作为自然之物的松柏,为历代文学家的情感和观念所浸润,咏松赋松成为文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松柏,在历代文人的主观感情世界里被赋予了多重的象征意义,他们运用托物寓意、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使得文学作品中的松柏具有多重的意象。本文从墓地松柏、涧松、孤松、小松等几个方面,对古典诗文中的松柏意象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阐述了中国传统松柏文化的深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文 意象 松柏文化 中国
下载PDF
古典诗文中亭意象蕴含的精神文化模式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仲山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8-92,共5页
亭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文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它涵括了文人认知、情感、伦理道德、价值追求等精神文化模式,体现了文人对天人交通的哲学理解、对人生聚散的情感领悟、对仁孝、节义的道德坚守、对自由超脱的精神追求,这些在古典诗文中反复出... 亭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文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它涵括了文人认知、情感、伦理道德、价值追求等精神文化模式,体现了文人对天人交通的哲学理解、对人生聚散的情感领悟、对仁孝、节义的道德坚守、对自由超脱的精神追求,这些在古典诗文中反复出现、代代传承的精神文化理念的表达,在古典文学语境中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模式和一种特定的文化符码。通过对亭意象多层次、多角度的文化解读,可以深入探求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群体的精神状态和文化追求,进而获知传统文化的基本样态和发展轨迹,并且深入了解文人精神与传统文化模式的相互建构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文 亭意象 精神文化模式
下载PDF
论古典诗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永文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78-80,共3页
本文依据当前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理念,结合语文"新课标"和语文教学的特点,从古典诗文内容解读入手,总结出实施审美教育的办法:初读整体,发现美;探求主旨,领悟美;陶冶性情,体验美;美读意象,唤起美。由此看出,审美教育将... 本文依据当前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理念,结合语文"新课标"和语文教学的特点,从古典诗文内容解读入手,总结出实施审美教育的办法:初读整体,发现美;探求主旨,领悟美;陶冶性情,体验美;美读意象,唤起美。由此看出,审美教育将成为新时期语文教改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文 教学 审美教育
下载PDF
古典诗文今译及其现状评说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瑛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79-82,共4页
关于古典诗文能否今译,历来聚讼纷纭。究其原因,在于各自对今译理解立场的差异。恰是这种差异性,导致了20世纪古典诗文今译局面的芳秽并存。而留芳去秽的最终,则是对古典诗文今译的肯定和提倡。不过在肯定和提倡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意... 关于古典诗文能否今译,历来聚讼纷纭。究其原因,在于各自对今译理解立场的差异。恰是这种差异性,导致了20世纪古典诗文今译局面的芳秽并存。而留芳去秽的最终,则是对古典诗文今译的肯定和提倡。不过在肯定和提倡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今译者自身素质所能达到的理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译 古典诗文 文化传承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文与现代心理健康教育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玉霞 《卫生职业教育》 2009年第13期150-151,共2页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标志,中国古典诗文是这一浩瀚文明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国古代诗文透射出中华民族的伦理观念、民主风度与科学精神,并形成了我国人文精神的外壳。它以优美的文字,凝练的语言,如丝如缕...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标志,中国古典诗文是这一浩瀚文明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国古代诗文透射出中华民族的伦理观念、民主风度与科学精神,并形成了我国人文精神的外壳。它以优美的文字,凝练的语言,如丝如缕撩拨着读者的心扉,点点滴滴浸润着读者的心灵,或激励或劝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行为。本文就中国古典诗文对现代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初步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文 心理健康 情操
下载PDF
高校古典诗文类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优势与路径
12
作者 蔡连卫 曹斯亢 《枣庄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91-95,共5页
近年来,古典诗文类课程在思政教育方面的重要价值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经典诗词散文并且在引用古诗词方面率先垂范,党和国家大力开展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中国古典诗文具有悠久的传统和丰富的思政... 近年来,古典诗文类课程在思政教育方面的重要价值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经典诗词散文并且在引用古诗词方面率先垂范,党和国家大力开展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中国古典诗文具有悠久的传统和丰富的思政内涵,加之悠久的“诗教”传统与丰富的“以文化人”经验,使得高校古典诗文类课程具有了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独特优势。高校古典诗文类课程思政建设,要在兼顾文学性与教育性原则的基础上精选古典诗文作品,构建富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教学,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教学效果——无一字讲思政但整堂课、整门课都是思政,从而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古典诗文 课程思政 “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典诗文中“互文”手法的判别
13
作者 李显根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2期187-190,共4页
本文对中国古典诗文中的互文手法在实践中的识别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判定互文有三个条件:(一)必须是对文;(二)必须是顺文解时不合情理或文意不足;(三)必须是对举的词意思互为补充。并指出“避复”、“虚词互训”、所谓“倒文”三种手... 本文对中国古典诗文中的互文手法在实践中的识别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判定互文有三个条件:(一)必须是对文;(二)必须是顺文解时不合情理或文意不足;(三)必须是对举的词意思互为补充。并指出“避复”、“虚词互训”、所谓“倒文”三种手法都不是互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典诗文 "互文"手法 判别 艺术手法
下载PDF
古典诗文的点染与意境
14
作者 张亦伟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2期5-6,共2页
点染与意境,本为书法和绘画术语。点染,指书画家挥笔作书作画;意境,指画家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后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基于文学艺术的共性,在诗文创作中,作者往往也会运用这两种艺术手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在文学评... 点染与意境,本为书法和绘画术语。点染,指书画家挥笔作书作画;意境,指画家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后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基于文学艺术的共性,在诗文创作中,作者往往也会运用这两种艺术手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在文学评论中,点染与意境也被作为评点诗文的方式方法而广为运用。理解并掌握点染与意境的含义和运用法则,既便于准确地诠释古典诗文,又可以作为丰富创作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文 点染 意境 修辞学
下载PDF
重压下的中国古典诗文
15
作者 张晚林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5期33-45,共13页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第一文化,不仅严格把持着中国漫长封建时代的社会政治生活,而且也将以审美为指归的文学纳入了政治轨道。本文拟就对各时代文学的一般性考察,从中看出中国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文,在儒家伦理道德的压制下走的是怎样的...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第一文化,不仅严格把持着中国漫长封建时代的社会政治生活,而且也将以审美为指归的文学纳入了政治轨道。本文拟就对各时代文学的一般性考察,从中看出中国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文,在儒家伦理道德的压制下走的是怎样的一条扭曲的发展之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道德压制 古典诗文
下载PDF
妙用经典赋新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所用古典诗文论析
16
作者 张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16-119,共4页
习总书记执政以来,在国内国际的系列讲话中,屡次引用中国古代古典诗词名句、历史典故,形象地表达执政为民的心愿,以山水之道巧妙地展望亚太地区的美好愿景,以至理名言向世界传递我国新型"大外交"理念,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和特点... 习总书记执政以来,在国内国际的系列讲话中,屡次引用中国古代古典诗词名句、历史典故,形象地表达执政为民的心愿,以山水之道巧妙地展望亚太地区的美好愿景,以至理名言向世界传递我国新型"大外交"理念,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和特点,充分展示了泱泱大国领导人的光辉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总书记讲话 治国理政 中国梦 古典诗文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典诗文与色彩教学的融通
17
作者 蔡晓骝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20-122,共3页
色彩教学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色彩审美能力和色彩修养,其更深层次的目的是教师通过色彩教学,让学生从文化、情感等层面认识色彩,了解色彩,并学会借助色彩更好地进行画作的创作,借此更好地传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意图。教... 色彩教学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色彩审美能力和色彩修养,其更深层次的目的是教师通过色彩教学,让学生从文化、情感等层面认识色彩,了解色彩,并学会借助色彩更好地进行画作的创作,借此更好地传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意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文对色彩的运用方法,使学生了解色彩的象征之意,深刻认识色彩;探寻色彩的搭配之美,多样使用色彩;巧用色彩的对比之鲜明,创造性活用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教学 中国古典诗文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古典诗文中“虚字”的解读——以金圣叹评点为例
18
作者 樊宝英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25-28,共4页
金圣叹的文学评点对古典诗文中"虚字"的解读颇为重视。虽然虚字没有实际的词汇意义,但却承担着表情达意的语言功能。其恰当的运用可以从中见出妙在有力、妙在有韵、妙在实字虚用、妙在有味的文脉运势之美,从而达到"虚能... 金圣叹的文学评点对古典诗文中"虚字"的解读颇为重视。虽然虚字没有实际的词汇意义,但却承担着表情达意的语言功能。其恰当的运用可以从中见出妙在有力、妙在有韵、妙在实字虚用、妙在有味的文脉运势之美,从而达到"虚能为实"的理想境界。金圣叹这种从具体字法入手来评价作品的做法,已将语言形式的分析与作品的审美效果结合在一起,揭开了文学作品神秘的面纱,触及到汉语言文字的"诗性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文 虚字 金圣叹 评点
下载PDF
试论古典诗文中“互文”手法的甄别与译解——以“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为例
19
作者 唐锋卢 尚延联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3年第2期54-55,共2页
古今多种《孟子》注本、译本注译"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这句话皆有不合情理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判明这句话运用了互文修辞手法。译解古代诗文中的"对文"语句而出现语义乖谬现象,如首先甄别其为互文则可顺利进行正确译解。... 古今多种《孟子》注本、译本注译"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这句话皆有不合情理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判明这句话运用了互文修辞手法。译解古代诗文中的"对文"语句而出现语义乖谬现象,如首先甄别其为互文则可顺利进行正确译解。一、与常情常理乖谬的译解现象"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手法 译解 古典诗文 《孟子》 修辞手法 古代诗文
下载PDF
千古诗文唯一酸──谈中国古典诗文与传统人格理想
20
作者 马汉广 《理论观察》 1998年第6期43-46,92-93,共6页
中国古典诗文中充斥着怀才不遇的感慨,患得患失的哀叹,人生短暂的哲理,醉酒游仙的暂时解脱,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意象体系,表现了一种委运知命,逆来顺受,自我解脱,故做豁达的“酸”味。而这种精神是与古人追求审美的人生理想和人生... 中国古典诗文中充斥着怀才不遇的感慨,患得患失的哀叹,人生短暂的哲理,醉酒游仙的暂时解脱,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意象体系,表现了一种委运知命,逆来顺受,自我解脱,故做豁达的“酸”味。而这种精神是与古人追求审美的人生理想和人生最高境界紧密相连的。儒、道思想的互补,造成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的一种独特的“穷”、“达”观,也造就了他们在希望──失望──希望这样一种往复循环的人生境遇中特殊的艺术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文 人格理想 文人士大夫 传统人格 诗文 人生态度 个体人格 中国古代诗文 外在现实 中国古典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