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典诗论中的诗趣论 被引量:2
1
作者 邱美琼 谌贻春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69,74,共5页
“趣”是我国古典诗论的重要审美范畴,它衍化于唐前,成型于唐宋,盛兴于明代,深化于清代,在历时视野中呈现出不断提升与拓展、深化的特征。“趣”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标示出了我国古典诗论对诗歌审美本质及其特征的多样性认识。
关键词 古典诗论 诗趣论 提升 拓展 深化
下载PDF
古典诗论中的杜诗句法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力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83-90,共8页
“句”“法”两字在诗歌中连用,就笔者所见,约始于杜诗。至迟在北宋,“句法”已是古典诗论中的常用术语。自宋至清末,历代诗话和杜注中,对诗歌句法尤其是杜诗句法的论述屡见不鲜,涉及句式节奏、特殊句法和诗人句法之承传比较等。... “句”“法”两字在诗歌中连用,就笔者所见,约始于杜诗。至迟在北宋,“句法”已是古典诗论中的常用术语。自宋至清末,历代诗话和杜注中,对诗歌句法尤其是杜诗句法的论述屡见不鲜,涉及句式节奏、特殊句法和诗人句法之承传比较等。但古代所谓“句法”,内涵外延都极为宽泛,古人对句法现象长子排比罗列而疏于解释说明,缺乏系统完整的理论。发掘古代诗论中丰富的句法研究遗产,参之以现代句法理论,应当是构建中国古典诗歌句法理论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论 句法 杜诗 语言 诗话
下载PDF
“趣”与“味”作为古典诗论审美范畴辨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邱美琼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4年第5期148-152,共5页
“趣”与“味”作为古典诗论审美范畴,两者的相融相通主要表现在审美语义、审美概括、审美形态、审美生发、思维特征、表达方式等方面;其相离相异主要体现在范畴来源、演变发展、本质内涵、审美感受及特征、发展取向、所折射出的时代色... “趣”与“味”作为古典诗论审美范畴,两者的相融相通主要表现在审美语义、审美概括、审美形态、审美生发、思维特征、表达方式等方面;其相离相异主要体现在范畴来源、演变发展、本质内涵、审美感受及特征、发展取向、所折射出的时代色彩等方面。“趣”与“味”相近而不切同,表里而不趋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论 审美范畴 “趣” “味” 辨析
下载PDF
解构的语言观与中国古典诗论中言意观之辨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章燕 《中华文化论坛》 2003年第2期91-95,共5页
中国古典诗论中关于有形语言的局限性问题、语言的有限与诗的意境之无限的矛盾问题都有十分独到的见地和深刻的论述。西方当代解构语言论彻底反叛了传统语言观中的逻辑中心主义 ,并以永变不定的认识观、思维观观照语言意义的多元性和不... 中国古典诗论中关于有形语言的局限性问题、语言的有限与诗的意境之无限的矛盾问题都有十分独到的见地和深刻的论述。西方当代解构语言论彻底反叛了传统语言观中的逻辑中心主义 ,并以永变不定的认识观、思维观观照语言意义的多元性和不确定性。在这一点上 ,中国传统的诗语言观和解构的语言观是有着相通之处的。这对于在新的层面上思考诗歌审美价值与诗语言之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典诗论 言意观 有形语言 局限性 诗歌审美价值 诗语言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诗论的“误读”接受
5
作者 樊宝英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8-142,共5页
“误读”接受,就是读者根据自身先在的审美期待视野,对不定性诗作进行填充完形,从而作出有别于诗作本文本事本义的一种悖离性理解。通过这种极富创意的读解,不仅使诗作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意蕴。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论 误读 审美期待
下载PDF
浅析中国古典诗论中的“情”“志”之辨 被引量:1
6
作者 贾军峰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95-97,100,共4页
"言志"与"缘情",历来是中国古典文论中有关诗的两大功能。然而"情"与"志"孰先孰后,孰轻孰重,二者的关系如何,却历来文人都含混不清。只有厘清二者的关系,才能对中国古代诗论的发展历程以及诗... "言志"与"缘情",历来是中国古典文论中有关诗的两大功能。然而"情"与"志"孰先孰后,孰轻孰重,二者的关系如何,却历来文人都含混不清。只有厘清二者的关系,才能对中国古代诗论的发展历程以及诗歌源流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志",就是诗人表明态度、观点、理念,以及自己的寄托、志向、品位和追求,说大一点,就是政治抱负。而"情",则是诗人主观意绪、情感、喜怒等较为个人化的情绪。随着诗歌创作个人化的不能断加深,由"志"而"情"是在所难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论 言志 缘情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论的民族特色
7
作者 罗仲鼎 《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年第3期42-51,共10页
在西方文化史家的著述中,中国向来就有“诗国”的美称。宋代以前的中国文学史,诗歌占据了大半篇幅,诗人数量之众多,诗派流变之纷繁,诗歌风格之多样,都为其他国家所望尘莫及。与诗歌创作的这种繁荣局面相适应,中国古典诗歌理论也迅速发... 在西方文化史家的著述中,中国向来就有“诗国”的美称。宋代以前的中国文学史,诗歌占据了大半篇幅,诗人数量之众多,诗派流变之纷繁,诗歌风格之多样,都为其他国家所望尘莫及。与诗歌创作的这种繁荣局面相适应,中国古典诗歌理论也迅速发展成熟起来。这种理论既汇集了前人丰富的审美经验,又汲取了世界文化的有益成分,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概括地说,这种个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论 民族特色 诗歌创作 古代诗论 司空图 中国文学史 中国古典诗歌 诗歌艺术 主要表现 诗歌风格
下载PDF
谈中国古典诗论对中国古典园论的影响
8
作者 蒋文安 《枣庄师专学报》 1990年第1期36-42,共7页
山水诗、山水画、园林是孪生姊妹。魏晋南北朝时期,“庄老告退,山水方滋”,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发生了一次飞跃。反映到方艺领域,山水诗诞生了,自然景物在诗中不再蜷缩着甘作环境地陪衬和比兴媒介,它挺身而出,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在绘画中... 山水诗、山水画、园林是孪生姊妹。魏晋南北朝时期,“庄老告退,山水方滋”,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发生了一次飞跃。反映到方艺领域,山水诗诞生了,自然景物在诗中不再蜷缩着甘作环境地陪衬和比兴媒介,它挺身而出,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在绘画中,山水从背景走向前台,唐宋以后干脆占据了画苑的中心;园林也结束其利用自然、调整自然的路程,迈开了“妙造自然”(司空图语)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典诗论 古典园论 审美情趣
全文增补中
古典诗论总结期的透视与概观——《清人诗论研究》
9
作者 许总 许结 《中国社会科学》 1988年第3期129-132,共4页
清代诗论论家蜂起、流派纷呈,他们的诗论显示出其作为中国古典诗论的总结的容量与深度,同时,清代诗歌创作的理性化发展无疑也是与清人理论意识的不断加强紧密相关。
关键词 清代诗论 古代诗论 性灵说 理论意识 中国古典诗论 诗歌创作 清代诗学 格调说 研究 神韵说
原文传递
韩国古典诗论的民族文学论性格
10
作者 李炳汉 《当代韩国》 1994年第3期28-31,共4页
韩国古典诗论的民族文学论性格李炳汉1.认识的开端──人性各异论在过去中国文人的一般意识世界中,儒家和道家的因素同时并存,并以这种意识为基础,形成了移风易俗、秉济天下的功用主义文学观,以及逍遥自在、独善其身的浪漫主义文... 韩国古典诗论的民族文学论性格李炳汉1.认识的开端──人性各异论在过去中国文人的一般意识世界中,儒家和道家的因素同时并存,并以这种意识为基础,形成了移风易俗、秉济天下的功用主义文学观,以及逍遥自在、独善其身的浪漫主义文学观。后又发展为宗经圣贤、复古载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论 文学论 韩国 徐居正 中国文人 理论体系 民族文学 文学史 东文选 文学传统
原文传递
中国古典诗歌及诗论对英美意象派诗歌之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莉 《衡水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53-56,共4页
20世纪初诞生在欧美文坛的意象派,主张使用简明清晰的意象和凝练浓缩的语言进行诗歌创作。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典诗歌及其诗论与意象派诗歌的联系与契合,阐释了其对意象派诗歌理论与创作产生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意象派诗歌 中国古典诗歌及诗论 影响
下载PDF
“自得”说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品鉴
12
作者 樊宝英 李洪先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40-43,共4页
:“自得”说是中国古典诗论中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 ,它高度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论对审美接受主体性的认知 ,昭示了诗之接受的审美特征 ,即读者依据自身业已形成的“审美期待视野”对不定性诗作进行完形填空 ,通过极富创意的阐释 ,从而使诗... :“自得”说是中国古典诗论中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 ,它高度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论对审美接受主体性的认知 ,昭示了诗之接受的审美特征 ,即读者依据自身业已形成的“审美期待视野”对不定性诗作进行完形填空 ,通过极富创意的阐释 ,从而使诗作呈现出了五彩缤纷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得"说 中国古诗品鉴 审美 中国古典诗论 鉴赏能力 审美规律
下载PDF
谈公木的新诗论
13
作者 张宇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6年第2期77-82,共6页
公木同志不仅是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也是著名的诗歌理论家。在诗歌理论研究上,他的成就是卓著的。他的诗论分为古典诗论和新诗论两部分。本文重点谈他的新诗论。 公木同志的新诗论,不是就诗论诗,也不是有意标新立异,而是在各个时期,在新... 公木同志不仅是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也是著名的诗歌理论家。在诗歌理论研究上,他的成就是卓著的。他的诗论分为古典诗论和新诗论两部分。本文重点谈他的新诗论。 公木同志的新诗论,不是就诗论诗,也不是有意标新立异,而是在各个时期,在新诗的不同发展阶段,针对诗歌创作的倾向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论 公木 诗歌理论 诗歌创作 发展阶段 新诗歌 论诗 文艺大众化 中国古典诗歌 外国诗歌
下载PDF
论朝鲜古典诗学的东方美学特征——东西方古典诗美学的比较研究
14
作者 任范松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53-59,共7页
一把朝鲜古典诗学放在东方美学范畴来研究,主要是从地域地理学、文化学、文艺学的范畴来考虑的。东方美学是与西方美学相对而言的,它是与西方美学相区别的另一个系统的美学。习惯上,人们把东方国家的文化分为远东文化和近东文化;远东文... 一把朝鲜古典诗学放在东方美学范畴来研究,主要是从地域地理学、文化学、文艺学的范畴来考虑的。东方美学是与西方美学相对而言的,它是与西方美学相区别的另一个系统的美学。习惯上,人们把东方国家的文化分为远东文化和近东文化;远东文化包括印度、中国、日本、朝鲜等,近东文化包括埃及、波斯阿拉伯文化、伊斯兰文化等。通常所指的东方艺术是这些东方国家的艺术。要研究东方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学 美学特征 古典诗论 东西方 诗歌创作 东方美学 美学主张 美学特点 美学范畴 文心雕龙
下载PDF
“兴、观、群、怨”古解 被引量:20
15
作者 周勋初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2,共4页
孔子因其"兴、观、群、怨"说,长期以来被视作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现实主义理论的奠基者。然而,考察孔子的诗论,应把它提到春秋后期的历史环境中,作出具体的分析。"兴、观、群、怨"诸说,都与政治问题有关,是特定的历史... 孔子因其"兴、观、群、怨"说,长期以来被视作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现实主义理论的奠基者。然而,考察孔子的诗论,应把它提到春秋后期的历史环境中,作出具体的分析。"兴、观、群、怨"诸说,都与政治问题有关,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与社会环境中的产物。不注意春秋时学诗、用诗的特殊意义,而纯粹从文学理论家的角度看待孔子,就把功能与目的割裂了开来,对孔子这一具体人物来说,未必切合他的实际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兴观群怨 古典诗论 春秋时期 历史条件 社会环境
下载PDF
中国诗歌的开放诗学 被引量:4
16
作者 顾明栋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0-162,共13页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有关诗歌的诗话、词话和评点注疏也有两千多年历史,形成了有别于西方文论,颇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诗学。在中国古典诗论中,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上承中国古代诗话,下接西方现代诗学,对中国人诗歌创作、阅读和欣赏产生了很...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有关诗歌的诗话、词话和评点注疏也有两千多年历史,形成了有别于西方文论,颇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诗学。在中国古典诗论中,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上承中国古代诗话,下接西方现代诗学,对中国人诗歌创作、阅读和欣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王国维作为古代文论的最后一人和现代文论的第一人,仍然跨在传统诗话和现代诗学的门槛之上,其诗歌理论仍然带有传统文论感悟性评点和印象式批评的特征,尚未触及古典诗歌的深层机制。沿着王国维开辟的道路,探索中国诗歌的语言媒介、形式结构和诗歌话语的意指表现机制,可以尝试建立反映中国诗歌特征的诗学。中国诗歌的诗学存在于诗篇之中,因此,选取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从现代诗学的视角分析这些诗歌的深层结构,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诗学的鲜明特色与古汉语的意指机制相关,古诗的文言媒介、意指机制和再现形式决定了中国传统的开放性创作、开放性阅读、开放性欣赏。古典诗学的两个观念——"意在言外"和"不尽之义",是对古诗鲜明的开放性特征的高度概括,因此,完全有理由说,中国古代的诗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开放性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 古典诗论 现代诗学 文言 开放诗学
下载PDF
书法“意象”论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国俊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0-192,共3页
关键词 书法艺术史 “意象” 中国传统哲学 文字符号 中国古典诗论 美学范畴 艺术门类 “意” “象” 书法理论
下载PDF
论元杂剧中的风雨意象 被引量:1
18
作者 齐静 徐红妍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84,共4页
元杂剧与诗歌无论是从表层还是从深层精神实质上都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这是被绝大多数戏剧理论家所认可的。从《诗经》开始,抒情诗占主流,优秀的抒情诗成为人们公认的文学典范。元杂剧成长在抒情诗的王国中,继承了中国文学悠久的... 元杂剧与诗歌无论是从表层还是从深层精神实质上都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这是被绝大多数戏剧理论家所认可的。从《诗经》开始,抒情诗占主流,优秀的抒情诗成为人们公认的文学典范。元杂剧成长在抒情诗的王国中,继承了中国文学悠久的抒情传统.因此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抒情性。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论中的重要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雨意象 元杂剧 中国古典诗论 中国文学 戏剧理论家 抒情诗 精神实质 《诗经》
下载PDF
翁方纲“事境说”初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善君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74-78,共5页
与传统“意境说”不同 ,翁方纲提出了“事境说” ,关注诗歌的叙事传统 ,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翁方纲的贡献在于发现唐诗成就在于意境 ,而宋诗的成就在于事境。“事境说”的提出 。
关键词 翁方纲 事境说 意境说 诗歌 叙事传统 中国古典诗论
下载PDF
致广大而尽精微——“诗眼”教学法的妙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漫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32,共7页
诗眼,是中国古典诗论的重要概念,体现了汉语诗歌讲求“炼字”、以眼传神的特点。诗眼有“句之眼”和“篇之眼”。整篇之眼,有提挈全篇的作用,连缀全篇的内容、思路、情感;句中之眼,则往往聚焦在遣词造句的工巧,突出意象、意境的... 诗眼,是中国古典诗论的重要概念,体现了汉语诗歌讲求“炼字”、以眼传神的特点。诗眼有“句之眼”和“篇之眼”。整篇之眼,有提挈全篇的作用,连缀全篇的内容、思路、情感;句中之眼,则往往聚焦在遣词造句的工巧,突出意象、意境的营造。据此,古诗教学,可以把“诗眼”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的主线,以“篇之眼”致广大,以“句之眼”尽精微。本文中的《咏怀古迹(其三)》课例,在教学内容的提炼与教学策略的创造两方面,展示了“诗眼”教学法的妙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眼 古典诗论 古诗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