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王引之语言学研究与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根友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5-63,共19页
从"古典人文知识增长"的维度看,王引之古典语言学研究的成就及其所具有的思想史意义共有九个方面:一是新语义的发掘与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二是揭示古代汉语在实际运用中的复杂现象;三是对"假借"说的发展;四是批评... 从"古典人文知识增长"的维度看,王引之古典语言学研究的成就及其所具有的思想史意义共有九个方面:一是新语义的发掘与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二是揭示古代汉语在实际运用中的复杂现象;三是对"假借"说的发展;四是批评训诂学中"缘词生训"的方法;五是揭示汉字书写形态变化造成字义、词义讹错的典型形态;六是框谬古代典籍中出现的各种文字错误;七是批评"增字解经"和以虚词作实词的经典训诂方法;八是通过对虚词的系统研究,开创了中国古代汉语虚词的系统研究;九是保持经学训释传统中的异说,体现了其经学训释思想中的阙疑精神与审慎态度,合乎乾嘉时代"实事求是"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引之 古典语言学 经学训释 古典人文知识 知识的增长
下载PDF
试论王念孙对古典人文知识增长的贡献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根友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2-101,共10页
处于"后戴震时代"的王念孙,通过古典语言学的研究,将戴震哲学的"求道"精神转向了一种对古典人文知识的追求,更加鲜明地体现了求真、求是的精神。他在"因音求义"方面的理论贡献和运用这一训诂学理论在古... 处于"后戴震时代"的王念孙,通过古典语言学的研究,将戴震哲学的"求道"精神转向了一种对古典人文知识的追求,更加鲜明地体现了求真、求是的精神。他在"因音求义"方面的理论贡献和运用这一训诂学理论在古代典籍的校勘、古代汉语语言规律的研究与总结等方面,均取得了度越前人的成就。从思想史的角度看,王念孙的语言学研究成就促进了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念孙 古典人文知识 后戴震时代 求是 古典语言学
下载PDF
青年尼采的荷马问题
3
作者 张典 《保定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29-33,共5页
青年尼采关注荷马问题。1869年,尼采在巴塞尔大学的就职演讲《荷马与古典语言学》,探讨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荷马作为一个人是否存在?";尼采在1872年准备写作《荷马的竞赛》,最后只写了一篇前言,将希腊世界区分为前荷马世界和荷... 青年尼采关注荷马问题。1869年,尼采在巴塞尔大学的就职演讲《荷马与古典语言学》,探讨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荷马作为一个人是否存在?";尼采在1872年准备写作《荷马的竞赛》,最后只写了一篇前言,将希腊世界区分为前荷马世界和荷马开始的世界,荷马世界已经是有一种文明的日神精神作引导,前荷马世界是没有竞赛精神的令人恐惧的深渊;青年尼采以这样的区分来论定酒神精神是超善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荷马 古典语言学 希腊悲剧精神
下载PDF
青年尼采的荷马研究
4
作者 张典 《安康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26-29,共4页
青年尼采荷马研究的主要思想集中体现在两个文本中:一是1869年尼采在巴塞尔大学的就职演讲《荷马与古典语言学》,探讨的是"荷马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荷马作为一个人是否存在?";二是1872年尼采准备写作的《荷马的... 青年尼采荷马研究的主要思想集中体现在两个文本中:一是1869年尼采在巴塞尔大学的就职演讲《荷马与古典语言学》,探讨的是"荷马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荷马作为一个人是否存在?";二是1872年尼采准备写作的《荷马的竞赛》,最后只写了一篇前言。在这篇前言中,尼采将希腊世界区分为前荷马世界和荷马世界。荷马世界已经有了一种文明的日神精神作为引导,而前荷马世界则是没有文明尺度的深渊。尼采正是以这样的区分来论定酒神精神是超善恶的。从两个文本的差异可以看出,尼采逐渐从语言学专业走向了自由的哲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尼采 荷马研究 古典语言学 希腊悲剧精神
下载PDF
荷兰的日本研究
5
作者 刘玥扬(译) 《日本学研究》 2022年第2期98-108,共11页
一莱顿大学的日本研究考虑到日本和荷兰之间长期而独特的关系,欧洲首个日语专业的教席设立在莱顿大学也不足为奇。1855年,曾在维尔茨堡大学学习古典语言学的前歌剧演唱家约翰·约瑟夫·霍夫曼(Johann Joseph Hoffmann,1805~1878... 一莱顿大学的日本研究考虑到日本和荷兰之间长期而独特的关系,欧洲首个日语专业的教席设立在莱顿大学也不足为奇。1855年,曾在维尔茨堡大学学习古典语言学的前歌剧演唱家约翰·约瑟夫·霍夫曼(Johann Joseph Hoffmann,1805~1878)成为第一位被任命的教授,讲授、研究汉语和日语。1830年,通过偶然机会在酒店与菲利普·弗朗茨·冯·西博尔德(Philip Franz von Siebold)会面之后,霍夫曼决定放弃他的歌手生涯,跟随冯·西博尔德来到了莱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顿大学 日语专业 西博尔德 维尔茨堡 歌剧演唱 弗朗茨 霍夫曼 古典语言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