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使用与阐释:先秦至汉代《诗经》学的理论描述——中国古典阐释学研究之一 被引量:4
1
作者 郜积意 《浙江学刊》 CSSCI 2000年第5期104-109,共6页
:本文从辨析赋《诗》言志体现的共同伦理开始 ,探讨了使用和阐释在孟子《诗经》学中的分野 ,最后以汉代《诗经》学阐释的两种类型为论证 ,旨在说明中国经典阐释学实质上是伦理阐释学 ,即阐释者在解说经典大义时 ,通常在字面义和表达义... :本文从辨析赋《诗》言志体现的共同伦理开始 ,探讨了使用和阐释在孟子《诗经》学中的分野 ,最后以汉代《诗经》学阐释的两种类型为论证 ,旨在说明中国经典阐释学实质上是伦理阐释学 ,即阐释者在解说经典大义时 ,通常在字面义和表达义之间建立起伦理关系 ,建立的方法是相似性联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典阐释学 <诗经>学 共同伦理
下载PDF
中国古典阐释学的困境与出路——兼评“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丛书” 被引量:1
2
作者 户晓辉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26-31,共6页
中国传统的以考据学为主体的古典阐释学之根本弊端就在于自然科学式的认识论和见物不见人式的研究方法,这门学科的现代转型就意味着要使它从单纯的字词考证及年代、佚事的校勘中走出,从而真正演变成为现代人文性质的阐释学。“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的以考据学为主体的古典阐释学之根本弊端就在于自然科学式的认识论和见物不见人式的研究方法,这门学科的现代转型就意味着要使它从单纯的字词考证及年代、佚事的校勘中走出,从而真正演变成为现代人文性质的阐释学。“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丛书”就是在这个方向上做出切实努力的一项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阐释学 文化破译 萧兵 叶舒宪
下载PDF
西方文艺阐释学对文本概念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伟荣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40,共2页
对西方古典文艺阐释学、现代文艺阐释学之于文本概念的多义化。
关键词 西方 文艺阐释学 文本概念 文献传播学 古典阐释学
下载PDF
批评的中心指涉结构与阐释的破坏性误读——论经学的玄学化与中国古典诗学走向自觉的阐释学景观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乃乔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2期87-94,共8页
批评的中心指涉结构与阐释的破坏性误读———论经学的玄学化与中国古典诗学走向自觉的阐释学景观杨乃乔引言对于儒家诗学一统于两汉文学批评的权力话语,可以说,浸淫儒家经典文本且制导其文本意义生成的原初视域起着重要的功能作用。... 批评的中心指涉结构与阐释的破坏性误读———论经学的玄学化与中国古典诗学走向自觉的阐释学景观杨乃乔引言对于儒家诗学一统于两汉文学批评的权力话语,可以说,浸淫儒家经典文本且制导其文本意义生成的原初视域起着重要的功能作用。保罗·利科在《从文本到行动》一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诗学 儒家经典 破坏性误读 中国古典诗学 中国古典阐释学 文化语境 阐释主体 文本 玄学化 道家诗学
原文传递
走出古典的泥沼──关于汉语诗学阐释学的现代转化诸问题
5
作者 陈跃红 《中国比较文学》 1997年第1期14-25,共12页
关键词 古典阐释学 中西比较 汉语诗学 中国诗学传统 现代转化 现代阐释学 传统诗学 阐释的循环 诗学研究 中西诗学
原文传递
文言文教学的“文化本位”及其实施策略 被引量:15
6
作者 胡虹丽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7-40,共4页
返本探源,从汉字的文化本性出发,文言文教学是以文化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文化本位”观既关注文言文承栽内容的文化特性,又关注文言文语言形式的文化属性。文言文文化本位教学的实现,要求教师具备一种文化自觉意识,自觉运用中国古... 返本探源,从汉字的文化本性出发,文言文教学是以文化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文化本位”观既关注文言文承栽内容的文化特性,又关注文言文语言形式的文化属性。文言文文化本位教学的实现,要求教师具备一种文化自觉意识,自觉运用中国古典阐释学的基本理念来指导文言文教学实践:运用训诂理念,挖掘文字文化内涵;运用语境理念,感知文本文化内涵;运用体验理念,获得文化、审美熏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文化本位 古典阐释学 文化阐释策略
下载PDF
偏见与误读──文学阐释学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乃乔 《文艺争鸣》 CSSCI 1996年第3期40-49,共10页
偏见与误读──文学阐释学的哲学反思杨乃乔一文学阐释学的根本问题还是哲学的问题,说到底也就是阐释主体与文本原初意义(Originalmeaning)之间的纠缠问题。人的终极关怀总是诱逼着人在信仰上追寻一个恒定不变的本体... 偏见与误读──文学阐释学的哲学反思杨乃乔一文学阐释学的根本问题还是哲学的问题,说到底也就是阐释主体与文本原初意义(Originalmeaning)之间的纠缠问题。人的终极关怀总是诱逼着人在信仰上追寻一个恒定不变的本体,这种本体的终极关怀转向人的理解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初意义 伽达默尔 阐释主体 古典阐释学 误读 经典文本 现代主义 海德格尔 文学阐释 文本阐释
原文传递
《庄子的文化解析》
8
作者 段从学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2-153,共2页
《庄子的文化解析》叶舒宪新著《庄子的文化解析》(以下简称《解析》,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有一个颇耐人玩味的副题:前古典与后现代的视界融合。在阐释最重要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之一的《庄子》时以“前古典”的视界超越古... 《庄子的文化解析》叶舒宪新著《庄子的文化解析》(以下简称《解析》,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有一个颇耐人玩味的副题:前古典与后现代的视界融合。在阐释最重要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之一的《庄子》时以“前古典”的视界超越古典的局限,在“现代性”话语仍然占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解析 《庄子》 中国古典阐释学 “后现代” 整体理解 “现代性” 叶舒宪 人类学 知识背景 叶氏
下载PDF
谈阐释循环理论在《<论语>选读》中的实施策略
9
作者 朱玲 《浙江教育科学》 2009年第3期60-61,63,共3页
西方的阐释循环理论的基本内容,随着阐释学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从阐释学萌芽时期的“局部阐释循环”理论到古典阐释学阶段的“一般阐释循环”理论再到现代阐释学时期的“哲学阐释循环”理论,其基本内容也从文本内部的阐释循环发... 西方的阐释循环理论的基本内容,随着阐释学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从阐释学萌芽时期的“局部阐释循环”理论到古典阐释学阶段的“一般阐释循环”理论再到现代阐释学时期的“哲学阐释循环”理论,其基本内容也从文本内部的阐释循环发展为理解与生命的阐释循环再发展为存在的阐释循环,它们各不相同,但又有着承继性。萌芽时期的“局部阐释循环”,主要是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提出了圣经自解原则,圣经阐释学才出现了初步的阐释循环。古典阐释学的代表人物是施莱尔马赫,他把消除误解、恢复作者原意,视为解释学存在的依据,还停留在经验主义哲学上。至狄尔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阐释学 选读 论语 经验主义哲学 萌芽时期 施莱尔马赫 循环理论 哲学阐释
原文传递
赵次公《新定杜工部古诗近体诗先后并解》的编年诠释及其历史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聂巧平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6-103,共8页
一般认为,"以史证诗"的研究方法在清初《钱注杜诗》中才得以确立。本文认为南宋初赵次公《新定杜工部古诗近体诗先后并解》的编年笺注既是杜诗学史上"以史证诗"、"以诗证史"的开山之作,也在实践上为后世&... 一般认为,"以史证诗"的研究方法在清初《钱注杜诗》中才得以确立。本文认为南宋初赵次公《新定杜工部古诗近体诗先后并解》的编年笺注既是杜诗学史上"以史证诗"、"以诗证史"的开山之作,也在实践上为后世"诗史互证"阐释学观念的产生与这一研究方法广泛运用于诗文诠释准备了充分条件。《先后解》主要运用"据事定点"与考证编年两种系年方法,其编年考证往往能与文本阐释、批评鉴赏密切结合。发端于《先后解》的这一编年系统在杜诗学史上的影响持续至清代。因此,清理这一个案材料,对于具体认识中国古典阐释学在诗歌笺注方面的一些特点,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体诗 编年 历史价值 诠释 古诗 古典阐释学 《钱注杜诗》 以史证诗
原文传递
意义的诞生
11
作者 金惠敏 易晓明 《外国文学评论》 1988年第4期35-40,共6页
把晦涩的德国现象学著作伊瑟尔的《阅读行为》介绍给中国读书界,我们不敢奢望它会引起一场震动,颠覆根深蒂固的解读习俗,但相信,它会给古典阐释学以一个冲击,至少会洞开一扇户牖,透进些新鲜空气。在传统的中国文学和批评之间。
关键词 古典阐释学 阅读行为 中国文学 现象学 伊瑟尔 新鲜空气 习俗 接受美学 德国 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