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论宋人的古器物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昭瑞 《文博》 1992年第2期34-38,79,共6页
总结和评价两宋学者在传统金石学方面的研究,自王国维以来即不乏这方面的著述,然就宋人对古器物研究方面尚缺乏全面、系统的论述。本文拟在这篇短文中讨论宋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新出土古器物材料和不断更新的古器物学知识,对宋... 总结和评价两宋学者在传统金石学方面的研究,自王国维以来即不乏这方面的著述,然就宋人对古器物研究方面尚缺乏全面、系统的论述。本文拟在这篇短文中讨论宋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新出土古器物材料和不断更新的古器物学知识,对宋人著录的青铜器作一综述,期望能够说明我国古器物学研究(主要是商、周青铜器)的基础实际上是宋代人奠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器物学 图录 铜器纹饰 三礼图 宋代人 器名 云雷纹 垂鳞纹 容庚先生
下载PDF
震旦博物馆“古器物学研究陈列”教育模式刍议 被引量:1
2
作者 黎冬瑶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8年第6期429-436,共8页
博物馆是以教育为首要功能的文化机构,而陈列展览则是其发挥教育功能的主要途径。震旦博物馆的"古器物学研究陈列"从文物的"料、工、形、纹"入手进行解读,它以"解构"与"建构"的逻辑关系为教育... 博物馆是以教育为首要功能的文化机构,而陈列展览则是其发挥教育功能的主要途径。震旦博物馆的"古器物学研究陈列"从文物的"料、工、形、纹"入手进行解读,它以"解构"与"建构"的逻辑关系为教育理念,使用实物、图文、数字媒体、辅助艺术品与纸质媒体、自媒体平台等相结合的集成化教育手段,形成以教育时间为维度贯穿客观物质空间始终的"四维空间",并突出文物残器在陈列展览中的教育作用。可见,"古器物学研究陈列"教育模式有助于公众自主学习,将最大限度地实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器物学研究陈列 博物馆教育 震旦博物馆
下载PDF
罗振玉与古器物学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小召 侯书勇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6-228,共3页
在近代学术史上,"罗王之学"有着极大的影响,但学界"抑罗尊王,甚至灭罗存王"。然则罗振玉不仅在促使王国维转向经史之学研究上有着重要作用,在保存传承古代文物、典籍方面亦罕有其匹,其本身的学术研究亦有不小贡献... 在近代学术史上,"罗王之学"有着极大的影响,但学界"抑罗尊王,甚至灭罗存王"。然则罗振玉不仅在促使王国维转向经史之学研究上有着重要作用,在保存传承古代文物、典籍方面亦罕有其匹,其本身的学术研究亦有不小贡献。文章仅就罗氏在金石学向考古学转变过程中提出的"古器物学"略作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振玉 金石 古器物学
原文传递
王国维的古器物学 被引量:1
4
作者 易东华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7-32,37,共7页
1948年1月纪念蔡元培先生的学术讲演会,李济先生演说了(中国古器物学的新基础〉.讲演回顾了20世纪以来重要的学术和考古成就,也间接指出宋代以来古器物研究的种种缺点.古器物学的研究不但缺失现代考古学的科学方法,而且研究单一,只是... 1948年1月纪念蔡元培先生的学术讲演会,李济先生演说了(中国古器物学的新基础〉.讲演回顾了20世纪以来重要的学术和考古成就,也间接指出宋代以来古器物研究的种种缺点.古器物学的研究不但缺失现代考古学的科学方法,而且研究单一,只是专注于文字和名物的考订..李先生没有直接否定古器物学的传统,言语之间却已传达出古器物学数百年来且无甚进步,几近消亡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器物学 王国维 现代考 1948年 20世纪 方法 直接否定 蔡元培
原文传递
王竑与古器物学研究
5
《宝鸡社会科学》 2015年第1期32-32,共1页
王竑,女,1966年12月生,陕西榆林市人,中共党员,曾任陕西省第八届青联委员。1988年毕业于陕西电大宝鸡分校图书馆学专业,先后在法门寺博物馆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历任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宣教部主任、陈列保管部主任,现为宝... 王竑,女,1966年12月生,陕西榆林市人,中共党员,曾任陕西省第八届青联委员。1988年毕业于陕西电大宝鸡分校图书馆学专业,先后在法门寺博物馆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历任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宣教部主任、陈列保管部主任,现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文物保护管理部主任,副研究馆员;陕西省博物馆学会会员,宝鸡市文物认定组委员。王竑从事博物馆工作近三十年,在古器物学研究方面,有自己专注的领域。她先后在《文物天地》《历史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竑 古器物学 陕西省博物馆 宝鸡地区 图书馆专业 宣教部 会会员 历史文物 文物保护管理 陕西
原文传递
卫聚贤考古学知识体系述论 被引量:1
6
作者 龚伟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0-142,160,共14页
卫聚贤是1949年前考古学界一位重要的人物,他不仅对江南地区的吴越文化考古有开创性功绩,还编写过两本考古学史专著,对近代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尽管如此,卫氏始终没有得到以李济为核心的主流考古学界的认可,甚至被排斥为考古圈... 卫聚贤是1949年前考古学界一位重要的人物,他不仅对江南地区的吴越文化考古有开创性功绩,还编写过两本考古学史专著,对近代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尽管如此,卫氏始终没有得到以李济为核心的主流考古学界的认可,甚至被排斥为考古圈的"票友"。究其原因,乃因其受王国维和梁启超的学术影响而对传统古器物学的治学理路有系统地吸收。当近代田野考古学大行其道时,卫氏以其宏阔的视野尝试将古器物学与田野考古糅合而成整体意义上的中国考古学。由是,卫聚贤在考古学范畴、与古器物学关系、田野发掘方法、考古报告撰写、考古宣传和推广诸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他的这些认识与主流考古学界存有较大差异,加上卫氏与古器物学界往来频密,造成主流考古学界对他们愈加排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器物学 卫聚贤 李济
下载PDF
衔接上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古代血脉
7
作者 贺云翱 《大众考古》 2022年第3期1-1,共1页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百年的日子,全国举行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然而,中国现代考古学除了安特生先生一脉之外,还有来自古代“金石学”或称“古器物学”的一脉。正如张光直先生所说,当代中国考古学有三个学术来源,“即传统的古器...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百年的日子,全国举行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然而,中国现代考古学除了安特生先生一脉之外,还有来自古代“金石学”或称“古器物学”的一脉。正如张光直先生所说,当代中国考古学有三个学术来源,“即传统的古器物学、西方考古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器物学 中国考 安特生 中国现代考 金石 西方考 张光直 纪念活动
下载PDF
从考古陈列室到开放型艺术平台——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发展历程
8
作者 葛秀支 《美术馆》 2020年第2期140-145,共6页
从清华大学考古陈列室到文物陈列室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前身最早可以溯源到清华大学考古陈列室。清华大学作为留美预备学校创立于1911年,1925年改名清华大学,由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和国学研究院三部分组成。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 从清华大学考古陈列室到文物陈列室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前身最早可以溯源到清华大学考古陈列室。清华大学作为留美预备学校创立于1911年,1925年改名清华大学,由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和国学研究院三部分组成。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被聘为研究院导师,以指导专题研究并共同治院,先后延聘李济、马衡、赵万里、丁文江、林志钩等著名学者为讲师讲授专门学科,如李济教授普通人类学、人体测量学、古器物学、考古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器物学 李济 艺术博物馆 丁文江 研究院 人体测量 艺术平台 赵万里
下载PDF
金石学的多维透视与文化时尚
9
作者 王冠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71-71,共1页
金石学的研究内容涵盖诸多,这一学科的成熟也来自艺术、古器物学、历史学等学科的交互作用。《消遣——从金石艺术到中国现代史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一书以独特的视角将中国古代学者对待历史的态度借由金石学的发展历程予... 金石学的研究内容涵盖诸多,这一学科的成熟也来自艺术、古器物学、历史学等学科的交互作用。《消遣——从金石艺术到中国现代史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一书以独特的视角将中国古代学者对待历史的态度借由金石学的发展历程予以了艺术史、文化史、政治史乃至心理学、时尚传播学等多个维度的梳理与剖析。该书详尽梳理了金石学自北宋以来的发展历程,剖析了金石学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承载的文化功能和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史 金石 古器物学 政治史 文化时尚 多维透视 发展历程 中国
下载PDF
“金石学”在现代学科体制下的重塑 被引量:10
10
作者 查晓英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3-96,共14页
中国历史上对古器物与古文字的研究由来已久,并且在范围和方法上不断有所改变。晚清西学的波击,使从事斯学的学者开始对比参考西方类似的学术研究。学科体制的建立促使热衷于金石之学的学者开始勾画一门独立的学科。"金石文字学&qu... 中国历史上对古器物与古文字的研究由来已久,并且在范围和方法上不断有所改变。晚清西学的波击,使从事斯学的学者开始对比参考西方类似的学术研究。学科体制的建立促使热衷于金石之学的学者开始勾画一门独立的学科。"金石文字学"、"金石学史"、"金石学"等学科名称逐渐出现在时人的论述中。民初学者似已完全接受分科治学的观念,不断尝试撰写金石之学的教科用书,但对既往金石之学的叙述却无法达成共识。金石之学立足于现代学科之林的企图失败了,却在考古学史上留下了"曾经作为一门学科"的印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体制 金石 古器物学
下载PDF
古器设计中所藏之礼
11
作者 顾涛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0-17,共8页
中国设计史研究中轻视工匠的观念亟需扭转,建议采用唐代李周翰对匠的解释"谓善宰万物者"。古代工匠,融设计师和制作者为一体,工艺之精美趋于绝伦,所含的是巧夺天工的构思。基于此,探索的路径有两条,一是图谱整理,可以张朋川... 中国设计史研究中轻视工匠的观念亟需扭转,建议采用唐代李周翰对匠的解释"谓善宰万物者"。古代工匠,融设计师和制作者为一体,工艺之精美趋于绝伦,所含的是巧夺天工的构思。基于此,探索的路径有两条,一是图谱整理,可以张朋川、吴山为代表,二是礼仪解析,可以虎食人青铜卣为代表,两条路径的进一步开拓均有极大的空间。问题的瓶颈已共同指向对古礼认知的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器物学 器以藏礼 代工匠 虎食人卣 造型与纹饰
下载PDF
论清代金石学的流变 ——兼议汉学家布朗的本土“现代性”之说 被引量:3
12
作者 潘静如 《社会科学论坛》 2018年第3期45-55,共11页
导源于宋代的金石学,在清代臻于极盛。清金石学以文字考释、文本考据为中心。乾嘉之后,随着瓦当、封泥、明器、竹简乃至甲骨的出土,金石学的范畴亦急剧拓展,礼器、石刻的统治地位受到了来自各个金石子类的挑战。为此,罗振玉起而创"古... 导源于宋代的金石学,在清代臻于极盛。清金石学以文字考释、文本考据为中心。乾嘉之后,随着瓦当、封泥、明器、竹简乃至甲骨的出土,金石学的范畴亦急剧拓展,礼器、石刻的统治地位受到了来自各个金石子类的挑战。为此,罗振玉起而创"古器物学"一目,以替代金石学,一方面上接宋人轨范,使金石学不局限在文字考证的狭隘范围内,一方面可以解决金石门类剧增之后,固有的金石学意蕴已不敷用的困境。再加上"西潮"的入侵,金石学还是渐次分流于现代学科体系之中。正是这清代金石学在19世纪早期就有了转变的这一事实,导致了西方汉学家有关中国本土"现代性"的说法,而这一说法是需要检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石 古器物学 罗振玉 现代性
下载PDF
容庚先生的治学与为人 被引量:1
13
作者 容肇祖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5期19-23,共5页
容庚(1894—1983年)是中外著名的教授,是我国古文字学、古器物学、美术、书画和彖刻专家。容庚1916年于广东东莞中学毕业后,即逐渐专心致志学习文字学,走上专攻文字学的道路。他初步设想写一部扩大吴大澂《说文古籀补》的书,包括金文、... 容庚(1894—1983年)是中外著名的教授,是我国古文字学、古器物学、美术、书画和彖刻专家。容庚1916年于广东东莞中学毕业后,即逐渐专心致志学习文字学,走上专攻文字学的道路。他初步设想写一部扩大吴大澂《说文古籀补》的书,包括金文、甲骨文、石文、玺印封泥文、泉币文,并作考订解释。经过收集材料和研究,他写成《金文编》,集录的字,以商周彝器疑识为主,以王国维《国朝金文著录表》为据。摹写文字,先剪贴影印本罗振玉《殷文存》、鄒安《周今文存》,然后再摹,以求近真;暂不识的字,附录于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庚先生 古器物学 罗振玉 彝器 商周 泉币 殷文存 玺印 广东大
下载PDF
玉见设计--中国古玉形纹设计特展
14
《财富生活》 2018年第1期12-12,共1页
“玉见设计”为震旦博物馆2017年重磅推出的玉器形纹设计特展,展览并非纯粹以器物型态作为展示重点、而是以“古人设计思维”为主轴,创造古今对话的连结。当我们去理解古代的器物时,不光是“看”器物的形态、美学,更是进一步理解各... “玉见设计”为震旦博物馆2017年重磅推出的玉器形纹设计特展,展览并非纯粹以器物型态作为展示重点、而是以“古人设计思维”为主轴,创造古今对话的连结。当我们去理解古代的器物时,不光是“看”器物的形态、美学,更是进一步理解各种器物的“设计思维”。展览根据震旦古器物学中心所提出的四种设计思维工法--依料施工、角度取象、样稿组装、一元多式,进行展区规划,期望呈现出古人在进行器物设计时的思维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思维 古器物学 中国 思维逻辑 博物馆 “看” 震旦
下载PDF
论郭沫若在现代史学上的贡献:-纪念郭沫若同志逝世十七周年
15
作者 何绍红 《钦州师专钦州教院学报》 1995年第3期9-13,共5页
郭沫若同志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文字,史学等许多领域都处于开拓者的地位,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着重论述郭沫若同志在史学上的重要贡献,以纪念这位伟... 郭沫若同志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文字,史学等许多领域都处于开拓者的地位,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着重论述郭沫若同志在史学上的重要贡献,以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和一代学术宗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现代史 马克思主义史 文字 古器物学 研究
下载PDF
故物与新词:近代西学冲击下的古器物研究
16
作者 汪燕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2-216,共5页
在近代学术大转型的背景下,金石学与古器物学、考古学以及艺术史学之间具有复杂的联系。在中西学术强烈冲击的晚清民初,中国传统古物学进入西方现代学术视野,与新的学术方法结合,互相阐释,不断修正,并改变和启发着后来中国艺术史学的研... 在近代学术大转型的背景下,金石学与古器物学、考古学以及艺术史学之间具有复杂的联系。在中西学术强烈冲击的晚清民初,中国传统古物学进入西方现代学术视野,与新的学术方法结合,互相阐释,不断修正,并改变和启发着后来中国艺术史学的研究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石 古器物学 中国美术
原文传递
自名为“舟”的青铜器解说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景成 王彦飞 《古文字研究》 2014年第1期162-167,共6页
研究古器物要"正其名称"(于省吾《双剑誃古器物图录·序》)。商周青铜器的命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器物学、古文字学和文献学等各学科。目前考古学界所采用的青铜器命名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宋人的命名,宋代金石学... 研究古器物要"正其名称"(于省吾《双剑誃古器物图录·序》)。商周青铜器的命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器物学、古文字学和文献学等各学科。目前考古学界所采用的青铜器命名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宋人的命名,宋代金石学和古器物学发达,多根据礼书和文字学的书所记载的器名而确定青铜器名称;一是根据青铜器的自名。对于这两种命名方式,一般认为以器物自名为最可靠,因为正确、妥当的定名是以器物被使用的时代之名称为准①。正所謂名从主人。本文所要讨论的,是青铜器中自名为"舟"的一类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器物学 商周青铜器 器名 金石 文字 命名方式 名从主人
下载PDF
蔡珪卒年辨
18
作者 杨翼骧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2-43,共2页
蔡珪是金朝著名的古器物学家、古文字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博学多识,被誉为“国朝文宗”、“其辨博为天下第一”,在学术界有崇高的地位。他著作丰富,有《古器类编》三十卷、《燕王墓辨》一卷、《续欧阳文忠公集录金石遗文》六十卷... 蔡珪是金朝著名的古器物学家、古文字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博学多识,被誉为“国朝文宗”、“其辨博为天下第一”,在学术界有崇高的地位。他著作丰富,有《古器类编》三十卷、《燕王墓辨》一卷、《续欧阳文忠公集录金石遗文》六十卷、《续金石遗文跋尾》十卷、《补南北史志书》六十卷、《补正水经》四十卷、《晋阳志》十二二卷、文集五十五卷,共计八种二百六十八卷,洵称大观,可惜都已亡佚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年 文字 古器物学 术界 遗文 金石
下载PDF
图画档案溯源及解——兼谈档案是原始记录而非反映
19
作者 于一 《档案管理》 1993年第4期16-17,共2页
不否认档案是原始记录,也就不能否认图画具有档案功能。历史上,作为档案的图画是先于文字档案或至少与文字档案同时产生的。语言的产生,使人类初步获得了一种表意记事的手段——口耳相授,在历史上,它对于保存古代史料的相对完整性作过... 不否认档案是原始记录,也就不能否认图画具有档案功能。历史上,作为档案的图画是先于文字档案或至少与文字档案同时产生的。语言的产生,使人类初步获得了一种表意记事的手段——口耳相授,在历史上,它对于保存古代史料的相对完整性作过很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例如不稳定性,易被人传讹、加工,而且传述人一旦死亡,许多事情便不得而知了,等等。于是人类便有意识无意识地辅助以“结绳刻契”等手段,这样便产生了原始的图画或文字。从古文献记载上看,图画和文字是同出一源的,史载仓颉“观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造字”。象形即可称为字。当然也是简单的图画,这种图画文字(暂且这样称呼)进一步简化而为现代意义的文字。那么进一步精确化、色彩化之后便无疑就成了图画,故唐人张怀瑾有语云:“文字图书之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怀瑾 刻契 取象 不稳定性 反映性 贺兰山岩画 墓葬 古器物学 群鹿 三国时期
下载PDF
什么是考古学
20
作者 赵朝洪 《文史知识》 1988年第1期67-72,共6页
'考古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传入我国的历史并不长久,而中国考古学界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却举世瞩目。众所周知,考古学与许多学科有密切关联,与史学研究的关系尤为密切。考古研究成果为史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新的实物资料,... '考古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传入我国的历史并不长久,而中国考古学界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却举世瞩目。众所周知,考古学与许多学科有密切关联,与史学研究的关系尤为密切。考古研究成果为史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新的实物资料,对历史文献的记载给予补充、印证、勘误。可以说,考古学的出现、发展对史学研究有极大的推动力。以前,本刊曾陆续发表过介绍发现'北京人'、'金牟山人'的文章,但这只是中国考古学史上的几个点。至于什么是考古学?怎样考古?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以及主要成就等问题,也是许多读者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组织了一批有关文章,以飨读者,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考 代人类 研究成果 文化 牟山 古器物学 城子崖 相对年代 新石器时代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