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新世以来苏南地区的古地理演变 被引量:12
1
作者 潘凤英 石尚群 +1 位作者 邱淑彰 孙世英 《地理研究》 1984年第3期64-75,共12页
本文以全新世以来古气候演变的影响为主,论述海面升降变化,引起苏南地区全新世早、中、晚期的古地理演变。文中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野外考察资料,重点阐明全新世中期的两大泻湖及其以后的发展演变。
关键词 全新世晚期 古地理演变 太湖平原 苏南地区 泻湖 洼地 全新世中期 晚更新世末期 泥炭层 中全新世
下载PDF
台湾海峡两岸第四纪生物群特征及古地理演变 被引量:9
2
作者 蔡丽珠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7-56,共10页
本文以大量古生物、古文化遗址及测年资料,分析台湾海峡两岸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和自更新世以来的古地理演变,从而证明了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关键词 台湾海峡 生物 生物群 古地理演变 第四纪
下载PDF
江苏扬州北部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与古地理环境演变研究
3
作者 张松伟 《生态与资源》 2024年第9期0072-0074,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江苏扬州北部地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及其古地理环境的演变。通过钻孔方式进行地质研究,结合区域地貌、构造和地层特征,对天长小区和高邮—兴化小区的第四纪地层进行划分。研究结果表明,扬州北部地区第四纪地层发育完整,厚1... 本研究旨在探讨江苏扬州北部地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及其古地理环境的演变。通过钻孔方式进行地质研究,结合区域地貌、构造和地层特征,对天长小区和高邮—兴化小区的第四纪地层进行划分。研究结果表明,扬州北部地区第四纪地层发育完整,厚100~200m,沉积物类型丰富,包括河流、湖泊、三角洲等沉积环境。地层划分为五队镇组、小腰庄组、灌南组和淤尖组等,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特征。早更新世以侵蚀为主,中更新世气候转暖,沉积区域扩大,晚更新世海平面上升导致海侵,全新世海平面下降,形成现代地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北部 第四纪地层 地理环境演变
下载PDF
内蒙东部及邻区晚石炭世—二叠纪构造古地理环境及演变 被引量:24
4
作者 田树刚 李子舜 +3 位作者 张永生 宫月萱 翟大兴 王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8-707,共20页
建立构造地层等时格架和不同构造地理单元地层的沉积相变序列,研究化石群落古生态学、生物建造发育和大地构造对环境的制约,将内蒙东部及邻区晚石炭世-二叠纪构造古地理环境及演变分为三个阶段。古亚洲洋阶段(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兴-... 建立构造地层等时格架和不同构造地理单元地层的沉积相变序列,研究化石群落古生态学、生物建造发育和大地构造对环境的制约,将内蒙东部及邻区晚石炭世-二叠纪构造古地理环境及演变分为三个阶段。古亚洲洋阶段(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兴-蒙海槽阶段(中二叠世)和兴-蒙张裂海槽阶段(晚二叠世)。区内该时期构造古地理环境始终受两条构造线控制,从南到北呈现三分性。索伦山-西拉沐伦断裂以南属华北板块,查干敖包-阿荣旗断裂以北属西伯利亚板块,两大板块之间先期为宽阔海洋,后期变窄成海槽,并夹有多个中间地块,如贺根山地块、索伦山地块、黄岗梁地块和佳木斯地块等。各地块在不同时期相互愈合并增生到板块边缘。林西地区晚二叠世晚期生物礁和海相化石的发现,马达屯期大规模火山喷发,及暴露在内蒙巴林右旗与吉林九台县的P\T角度不整合,均证明兴-蒙海槽在晚二叠世末期最终闭合,并区域褶皱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东部 石炭—二叠纪 大地构造格局 古地理演变 环境制约
下载PDF
地球历史中的巨型氧化作用事件:了解古地理背景演变的重要线索 被引量:10
5
作者 梅冥相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5-334,共20页
在塑造我们的星球环境的过程之中,分子氧起着关键的作用。大气圈和海洋中氧气的出现及其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与地球上的主要变化存在强烈关联,诸如构造重组、气候波动和生物进化。针对地球大气圈氧气含量的上升,多年研究的结果肯定了2... 在塑造我们的星球环境的过程之中,分子氧起着关键的作用。大气圈和海洋中氧气的出现及其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与地球上的主要变化存在强烈关联,诸如构造重组、气候波动和生物进化。针对地球大气圈氧气含量的上升,多年研究的结果肯定了2个基本事实:(1)地球最早期的大气圈是缺乏氧气的;(2)今天的大气圈则为21%的氧气所组成。由于地质历史时期大气圈氧气水平的大多数地质标志,只是意味着存在与缺乏,这就为确定大气圈氧气含量上升的时间进程带来很多困难。即使如此,一系列地质证据已经表明,一个从缺氧的到含氧的大气圈的转变,大致发生在2.5—2.0Ga,这个转变被定义为巨型氧化作用事件(GOE)。近年来的深入研究发现,几个主要证据表明,在前寒武纪—寒武纪过渡时期的大约850—540Ma,发生了"第二次巨型氧化作用事件(GOE-Ⅱ)",还被进一步定义为新元古代巨型氧化作用事件(NOE)。再者,大气圈氧气水平在显生宙还存在着一个特别的上升,这次变化在石炭纪晚期接近一个峰值为150%PAL(现代大气圈氧气含量水平),所以,也可以定义为一次巨型氧化作用事件,即显生宙的巨型氧化作用事件(POE)。因为蓝细菌光合作用造成的氧气生产,曾经导致了大气圈与海洋的氧化作用,反过来为需氧呼吸作用和大型而且复杂的、最终富有智慧的生物进化,提供了基本条件;因此,大气圈氧气上升,是与地球动力学过程紧密相关的地球生物学过程的作用结果,从而成为了解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古地理背景演变的重要线索。从古元古代的GOE,经过新元古代的NOE,到显生宙的POE,这些巨型氧化作用事件的内在特征、作用结果与基本属性,尽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从这些概念的出现到对它们的形成机理的探索性研究,涌现出了许多新概念和新认识;追索这些新概念和新认识,将为了解地球大气圈氧气上升的复杂历史所代表的一个特别的地球上生物学过程,提供一些有益的重要线索和思考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氧化作用事件 大气圈氧气上升 古地理演变的重要线索
下载PDF
黄土高原的演变与侵蚀历史 被引量:36
6
作者 赵景波 朱显谟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8-63,共6页
根据黄土高原古地理演变、黄土地层年代学和侵蚀期与堆积期的资料分析,得出黄土高原出现之前为红土高原,250万年来的黄土高原可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现在250~140万年之间,为高原物质内部侵蚀循环期;第二阶段出现在14... 根据黄土高原古地理演变、黄土地层年代学和侵蚀期与堆积期的资料分析,得出黄土高原出现之前为红土高原,250万年来的黄土高原可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现在250~140万年之间,为高原物质内部侵蚀循环期;第二阶段出现在140~0.04万年之间,为高原物质自然侵蚀外流期;第三阶段出现在4千年以来,为高原物质加速侵蚀外流期。此外,还讨论了黄土高原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古地理演变 侵蚀期 堆积期 黄土地层年代学
下载PDF
黄土高原的演变
7
作者 赵景波 刘东生 《地学工程进展》 1997年第4期63-68,共6页
根据黄土高原古地理演变,黄土地层年代学和侵蚀期与堆积期的资料分析,我们得出黄土高原出现之前为红土高原,250万来的黄土高原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现在250~140万年之间,为高原物质内部侵蚀循环期,第二阶段出现在1... 根据黄土高原古地理演变,黄土地层年代学和侵蚀期与堆积期的资料分析,我们得出黄土高原出现之前为红土高原,250万来的黄土高原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现在250~140万年之间,为高原物质内部侵蚀循环期,第二阶段出现在140~0.04万年之间,为高原物质侵蚀外流期,第三阶段出现在4千年以来,为高原植物加速侵蚀外流期,此外,本文还讨论了黄土高原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古地理演变 阶段划分 侵蚀期 堆积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