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震波形驱动层序格架建立及页岩岩相特征研究--以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5号试验区为例
1
作者 何文渊 裴明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33,共11页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页岩油具有良好的富集条件和勘探开发潜力,已开展规模开发试验。目前,青山口组内部的细分层序地层研究还不够深入,影响古龙页岩油地质综合研究、甜点预测及部署。以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5号试验区为例,以地震层序地层学...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页岩油具有良好的富集条件和勘探开发潜力,已开展规模开发试验。目前,青山口组内部的细分层序地层研究还不够深入,影响古龙页岩油地质综合研究、甜点预测及部署。以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5号试验区为例,以地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针对页岩型页岩油横向沉积相对稳定的特点,采用各向异性扩散滤波、层序识别与选取等手段,地震处理、解释及地质结合,使得地震波形可指示地质层位,形成基于地震波形驱动的层序格架建立技术。该技术实现了地震波形向沉积地层地质含义的快速转化,在研究区青山口组识别出1个二级、1个三级及8个四级层序界面,划分为Q1—Q9共9个小层,分析了各小层的格架特征,为页岩油岩相和甜点精细预测奠定基础。基于细分层地层格架,通过分析TOC、沉积构造、矿物成分、页理密度4个评价参数,建立了古龙页岩油页岩型岩相划分标准,划分为10类亚相。以研究区Q1—Q4小层为例,页岩岩相划分为3类亚相,描述了其平面分布特征。基于以上研究,结合含油性、脆性及物性等6个页岩油甜点参数的预测成果,在5号试验区优化布井11口,单井平均日产油在10t以上,有效支撑了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的效益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凹陷 青山口组 页岩油 地震波形 层序格架 古地貌分析 岩相特征
下载PDF
风化壳古岩溶储层地震预测方法-以川东北元坝地区雷口坡组四段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刚 张玺华 +3 位作者 陈勇 林良彪 文龙 林凯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89,93,共6页
川东北元坝地区雷口坡组四段古岩溶储层埋藏深、非均质性强,常规地震储层预测方法难以解释储层的分布发育情况。元坝地区位于岩溶古地貌的岩溶斜坡区,微地貌对岩溶储层分布起到控制作用,其中岩溶残丘是岩溶斜坡上最有利于岩溶储层形成... 川东北元坝地区雷口坡组四段古岩溶储层埋藏深、非均质性强,常规地震储层预测方法难以解释储层的分布发育情况。元坝地区位于岩溶古地貌的岩溶斜坡区,微地貌对岩溶储层分布起到控制作用,其中岩溶残丘是岩溶斜坡上最有利于岩溶储层形成的微地貌单元,且发育于岩溶残丘顶部的铝质泥岩有利于气藏的保存。运用"印模法"、地震反射结构分析等方法,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古地貌分析,采用基于匹配追踪时频分析的低频能量增强油气检测技术,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古岩溶储层地震预测方法,降低了勘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岩溶残丘 古地貌分析 低频能量增强 储层预测
下载PDF
基于精细地层格架的古近系储层相控反演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董洪超 范洪军 +2 位作者 王宗俊 刘向南 高云峰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1年第2期154-160,共7页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新发现的中深层(埋深主要在2000 m以下)油气田日益增多(渤中19-6、蓬莱9-1等),勘探新发现油田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中古近系储量占比高达66%,对其进行精确的储层预测已成为油田有效开发的必然要求。渤海古近系为...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新发现的中深层(埋深主要在2000 m以下)油气田日益增多(渤中19-6、蓬莱9-1等),勘探新发现油田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中古近系储量占比高达66%,对其进行精确的储层预测已成为油田有效开发的必然要求。渤海古近系为扇三角洲或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纵横向变化快,井少且位置分布不均,地震资料品质低,砂泥岩纵波阻抗叠置,使得反演技术在渤海古近系中应用较少,制约了储层预测精细刻画的需求。这里基于精细地层格架的建立,通过古地貌分析,提取地震敏感属性,确定砂体沉积演化特征,并利用特征曲线重构建立敏感地震弹性参数,结合地震多属性约束建立低频模型,进行相控反演,降低因储层非均质性强,基础资料品质低引入的反演不确定性,进一步提升了古近系储层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系储层 精细地层格架 古地貌分析 特征曲线重构 相控反演
下载PDF
辽河滩海海月构造带滩坝砂体地震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董德胜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5年第3期152-156,共5页
辽河滩海地区海月构造带东三段发育典型的滨浅湖滩坝沉积。以滩坝砂岩为主要储集体的地层岩性油藏已经成为该区重要勘探领域。滩坝砂岩具有岩性细(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单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的特点,分布规律复杂,预测难度大。本文... 辽河滩海地区海月构造带东三段发育典型的滨浅湖滩坝沉积。以滩坝砂岩为主要储集体的地层岩性油藏已经成为该区重要勘探领域。滩坝砂岩具有岩性细(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单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的特点,分布规律复杂,预测难度大。本文以海月构造带东三段为例,在分析滩坝砂岩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滩坝砂体预测和描述的地球物理技术方法研究,形成了以古地貌分析、地震多属性分析、波阻抗反演为核心技术的一套预测方法。通过多种技术的综合对比应用,在滩坝砂体的预测中取得了较好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坝砂体 薄互层 古地貌分析 地震属性分析 波阻抗反演
下载PDF
开江—梁平海槽东侧长兴组生物礁发育主控因素及地震精细预测技术 被引量:20
5
作者 彭才 郑荣才 +3 位作者 陈辉 王兰英 罗晶 梁虹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4-620,共7页
采用地震地质综合预测技术,对川东北地区开江—梁平海槽东侧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沉积相特征、主控因素和礁相油气藏进行了研究。通过单井沉积相研究,查明该区生物礁纵向发育有两期,长兴组沉积期的古地貌对生物礁发育及迁移具有控制作用... 采用地震地质综合预测技术,对川东北地区开江—梁平海槽东侧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沉积相特征、主控因素和礁相油气藏进行了研究。通过单井沉积相研究,查明该区生物礁纵向发育有两期,长兴组沉积期的古地貌对生物礁发育及迁移具有控制作用,坡度越大生物礁越厚。早期古地貌控制了生物礁的发育,在北部陡坡沉积区发育早期生物礁且成条带状,在南部缓坡沉积区发育晚期生物礁且成块状;晚期古地貌控制了生物礁向台地方向迁移,发育第二排生物礁。针对不同区域沉积环境的差异,采用针对性的预测技术。在中部沉积陡缓转折带,优选台缘带内长兴组顶部振幅属性预测生物礁厚度;在南部缓坡沉积区,采用基于地震沉积学的分频解释技术预测生物礁。预测成果经实钻证实,多口井获得高产气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古地貌分析 长兴组 上二叠统 开江-梁平海槽 川东北地区
下载PDF
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在铁匠炉—大湾斜坡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智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1-44,共4页
针对辽河坳陷东部凹陷西斜坡北部铁匠炉—大湾斜坡带构造演化复杂、地层结构复杂、储层变化大等地质特点,综合运用层序地层学、古地貌分析、“三相”联合解释、地震属性预测砂体分布、分频解释和多参数反演等技术,对本区沙三段岩性油气... 针对辽河坳陷东部凹陷西斜坡北部铁匠炉—大湾斜坡带构造演化复杂、地层结构复杂、储层变化大等地质特点,综合运用层序地层学、古地貌分析、“三相”联合解释、地震属性预测砂体分布、分频解释和多参数反演等技术,对本区沙三段岩性油气藏有利储层、储盖组合、岩性圈闭发育区、油气运聚条件等进行分析预测,有效地预测沙三段碎屑岩有利储层的分布状况,实现了该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大突破,对开展岩性油气藏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层序地层学 古地貌分析 岩心相 测井相和地震相联合解释 地震属性 储层预测 多参数反演 铁匠炉-大湾斜坡带
下载PDF
渤海海域A油田物源体系新认识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喜林 李云鹏 +2 位作者 刘宗宾 李红英 刘斌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3-277,共5页
应用重矿物特征、古地貌分析及均方根属性的静态分析法,结合地层水化学特征动态分析法,对渤海A油田东营组物源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海A油田存在西北、西部2个方向的物源,其北区主要受燕山古隆起控制,南区主要受古长滩河控制。A油... 应用重矿物特征、古地貌分析及均方根属性的静态分析法,结合地层水化学特征动态分析法,对渤海A油田东营组物源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海A油田存在西北、西部2个方向的物源,其北区主要受燕山古隆起控制,南区主要受古长滩河控制。A油田发育2个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朵叶体,在不同沉积期,朵叶体之间存在不交会、弱交会、叠置3种接触方式。创新性地运用地层水化学特征分析"双物源"模式,动静结合,解决了油田开发生产中为断加剧的矛盾问题,为油田中后期开发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古地貌分析 地震属性分析 地层水化学特征 渤海海域
下载PDF
“动态物源”精细刻画方法与应用——以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武爱俊 徐建永 +4 位作者 滕彬彬 肖伶俐 康波 李凡异 印斌浩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63,共9页
随着岩性圈闭勘探的深入,常规物源分析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油气勘探的需求。根据"动态物源"概念,建立了精细刻画"动态物源"系统的研究方法,丰富了物源分析方法体系。该方法从层序界面识别、体系域划分等层序地层学研... 随着岩性圈闭勘探的深入,常规物源分析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油气勘探的需求。根据"动态物源"概念,建立了精细刻画"动态物源"系统的研究方法,丰富了物源分析方法体系。该方法从层序界面识别、体系域划分等层序地层学研究入手,结合压实校正、古水深校正等条件的约束,利用地层定量回剥技术恢复不同体系域沉积初期的古地貌,并通过刻画各体系域沉积初期物源区的面积来判断物源供给量的相对大小,从而达到预测储层发育位置的目的。该方法在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东南部的陵一段进行了应用,发现该区域在低位体系域时期发育面积较大的局部物源,它所提供的砂体,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扇三角洲岩性圈闭,该圈闭成藏条件较好,有望成为崖南凹陷岩性圈闭勘探突破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物源 层序地层学 古地貌分析 储层预测 崖南凹陷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复合曲流带内部构型界面识别新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康 张鹏志 +2 位作者 周军良 甘立琴 舒晓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6-135,共10页
为了刻画海上油田复合曲流带砂体储层结构,分析生产井组平面注水受效不均的地质因素,提出有效增产措施。以渤海Q油田北区NmⅢ2含油砂体为目标砂体,首先基于井间剖面相分析,建立9种单河道间切叠类型,通过正演模拟识别不同切叠类型的地震... 为了刻画海上油田复合曲流带砂体储层结构,分析生产井组平面注水受效不均的地质因素,提出有效增产措施。以渤海Q油田北区NmⅢ2含油砂体为目标砂体,首先基于井间剖面相分析,建立9种单河道间切叠类型,通过正演模拟识别不同切叠类型的地震响应特征;再依据地震响应强度,采用单一振幅属性和双属性融合技术,对地震响应强度的切叠界面进行准确定位;最后结合井间剖面相分析定微相、古地貌特征定走向、单砂体厚度分布及构型定量方法定规模等,完成对复合曲流带内部不同单河道间切叠界面(内部构型界面)的识别与刻画。结果表明:曲流带内部单河道间的切叠界面将片状砂体分割为多个不同的连通体或半连通体,不同的切叠类型渗流能力有所不同。该研究成果能够对复合曲流带砂体注采结构优化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砂体刻画 内部构型 正演模拟 属性融合技术 古地貌分析 构型界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