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键层面古地貌演化剖面的建立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张辉 胡望水 +6 位作者 李伟 陈竹新 郝猛 郭先涛 樊仲 GORDON Benkane 陈章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4,共7页
针对关键层面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古地貌平面难以横、纵向灵活、精细对比的实际问题,首次提出基于关键层面古地貌三维模型的图切剖面法和基于正、反演方式的平衡剖面法的2类3型关键层面古地貌演化剖面构建方法,进而分析证实古地貌演化过程... 针对关键层面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古地貌平面难以横、纵向灵活、精细对比的实际问题,首次提出基于关键层面古地貌三维模型的图切剖面法和基于正、反演方式的平衡剖面法的2类3型关键层面古地貌演化剖面构建方法,进而分析证实古地貌演化过程中古地貌继承、间断、变换(正变换和负变换)行为的存在,并探讨其识别标志,总结关键层面古地貌演化剖面在古地貌演化行为分析、不同构造体系下构造-沉积耦合作用剖析、递进构造变形、圈闭演化及油气成藏演化等方面的地质应用价值及意义。选取川西北震旦系顶面进行关键层面古地貌演化剖面进行实例分析,证实古地貌演化剖面的应用价值,为古地貌演化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局部古地貌演化精细对比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也提高了古地貌演化分析的准确性、灵活性和时空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层面 古地貌演化剖面 平衡剖面 图切剖面 古地貌演化行为 地质意义
下载PDF
四川盆地剑阁-九龙山地区长兴期与飞仙关期古地貌演化特征及其对礁滩体的控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辉 郭海洋 +3 位作者 徐祥恺 张本健 梁虹 吴育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54-861,共8页
根据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利用层拉平技术、切片及属性分析技术对四川盆地剑阁-九龙山地区长兴组与飞仙关组主要层序界面进行了古地貌恢复,探讨了古地貌演化特征及其对礁滩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该区古地貌整体具有西南高北东低的... 根据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利用层拉平技术、切片及属性分析技术对四川盆地剑阁-九龙山地区长兴组与飞仙关组主要层序界面进行了古地貌恢复,探讨了古地貌演化特征及其对礁滩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该区古地貌整体具有西南高北东低的格局,在古地貌演化过程中研究区内碳酸盐台地沉积区具有由西南向北东不断扩张的趋势,反映了长兴期至飞仙关期整体海退、沉积物不断向深水充填的特征。随着台缘及台内正地形等古地貌高带的迁移,礁滩体发育有利区也随之迁移,其中剑阁地区的Lg68井—Lg63井—Lg62井一带为长兴末期继承性古地貌高地,是长兴组与飞仙关组各时期礁滩体垂向叠置发育最为有利的区域。九龙山构造主体为飞仙关组二段多期台缘滩横向迁移叠置的区域,是飞仙关组鲕滩体发育最为有利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兴组 飞仙关组 古地貌演化 礁滩体 剑阁-九龙山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银额盆地拐子湖凹陷构造特征及其对古地貌演化的控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润泽 王宏语 +3 位作者 樊太亮 侯云超 张斌 张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9-51,共13页
银额盆地拐子湖凹陷勘探程度低,近年钻井显示的良好含油气性揭示了该区良好的勘探前景。综合分析盆地构造和古地貌特征是研究盆地沉积充填与储层发育特征的前提。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综合钻测井与地震资料,对研究区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再利... 银额盆地拐子湖凹陷勘探程度低,近年钻井显示的良好含油气性揭示了该区良好的勘探前景。综合分析盆地构造和古地貌特征是研究盆地沉积充填与储层发育特征的前提。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综合钻测井与地震资料,对研究区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再利用层序地层学法和地震地层学厚度趋势法恢复剥蚀地层厚度,明确不同演化时期古地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拐子湖中凹表现为北北东走向、东断西超的箕状断陷样式,具有明显的断、坳双重结构,经历断陷期、断坳转换期、坳陷期3个构造演化阶段,其中断陷期边界断裂的活动具有弱—强—弱的变化趋势;断陷早期呈现多个半地堑并存的地貌格局,断陷晚期逐渐演变成一个典型的箕状断陷湖盆,地貌逐渐变平缓;断坳转换期和坳陷期断裂的活动性减弱,地貌进一步变平缓;受构造控制的盆地结构、同沉积断裂、构造调节带和剥蚀作用4个方面对古地貌具有明显控制作用。研究结果为拐子湖凹陷沉积充填及油气储层发育分析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额盆地 拐子湖凹陷 构造演化 地貌恢复 古地貌演化
下载PDF
川西北地区震旦系顶面古地貌演化剖面的建立及其解析
4
作者 张辉 胡望水 +6 位作者 李伟 陈竹新 郝猛 郭先涛 樊仲 Gordon Ben-kane 陈章文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12期125-130,共6页
为丰富古地貌演化分析实践和深入剖析其演化细节、内幕及其地质响应过程,在详细介绍目的层古地貌图切剖面建立的一般方法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构建了川西北地区以震旦系顶面为目的层的古地貌演化剖面。对其进行了细致的解析表明,... 为丰富古地貌演化分析实践和深入剖析其演化细节、内幕及其地质响应过程,在详细介绍目的层古地貌图切剖面建立的一般方法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构建了川西北地区以震旦系顶面为目的层的古地貌演化剖面。对其进行了细致的解析表明,震旦系顶面在泥盆—石炭纪和晚三叠世经历了古地貌正变换过程,二叠纪经历了一次负变换过程。燕山—喜马拉雅期是九龙山构造圈闭继承性规模发育和最终定型的关键时期,也是成藏运聚调整的关键时期。该研究为古地貌演化、尤其是其剖面演化提供了重要实例,提高了古地貌及其演化横纵向对比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拓宽了古地貌研究辐射地质领域,加深了其地质响应过程的认识,为油气勘探开发实践和油气地质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实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 震旦系顶面 图切剖面 古地貌演化 剖面解析
下载PDF
滨里海盆地东缘北特鲁瓦油田石炭系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烨菲 赵伦 +3 位作者 侯珏 李毅 王淑琴 李建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74,共17页
根据三维地震、测井及钻井取心等资料,结合Vail的层序划分方案,在滨里海盆地东缘北特鲁瓦油田石炭系碳酸盐岩台地内识别出7个地震层序界面及7个钻井层序界面,并将KT-Ⅰ油层组划分为3个半三级层序,KT-Ⅱ油层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纵向上... 根据三维地震、测井及钻井取心等资料,结合Vail的层序划分方案,在滨里海盆地东缘北特鲁瓦油田石炭系碳酸盐岩台地内识别出7个地震层序界面及7个钻井层序界面,并将KT-Ⅰ油层组划分为3个半三级层序,KT-Ⅱ油层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纵向上层序格架内沉积环境由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至蒸发台地演化。根据研究区层序格架内的古地貌恢复及沉积演化研究,将研究区古地貌—沉积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台地初始隆坳分异期(SQ2-SQ3层序)、差异抬升与沉积分异定型期(SQ4层序)及继承发育期(SQ5-SQ7层序)。进一步分析认为,层序格架控制下的隆坳格局分异控制了白云岩亚类在平面上的分布,低部位以泥晶云岩—膏盐岩组合和泥晶云岩—泥晶灰岩组合为主,主要为潟湖相沉积;而高部位则以泥粉晶云岩、细粉晶云岩和残余颗粒泥晶云岩为主,发育云坪相及云化颗粒滩相沉积。结果表明,区内KT-Ⅰ油层组沉积期并非前人认为的西高东低剥蚀后沉降充填,而是继承性差异沉降的结果,古地理格局总体具有“东台西槽、北高南低”特征,其始终控制着有利相带和优质储集层的发育展布。这一认识对滨里海地区油气勘探开发战略选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地貌—沉积演化 隆坳分异 碳酸盐岩台地 石炭系 北特鲁瓦油田 滨里海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特征嬗变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6
作者 魏新善 任军峰 +4 位作者 赵俊兴 张道锋 罗顺社 魏柳斌 陈娟萍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99-1009,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风化壳气藏的发育与前石炭纪古地貌格局密切相关,目前主要认为发育西高东低的古地貌格局,自西向东依次发育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及岩溶盆地的古地貌单元。但随着勘探的深入,在盆地东部地区奥陶系早期认为的岩溶盆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风化壳气藏的发育与前石炭纪古地貌格局密切相关,目前主要认为发育西高东低的古地貌格局,自西向东依次发育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及岩溶盆地的古地貌单元。但随着勘探的深入,在盆地东部地区奥陶系早期认为的岩溶盆地区已经发现了大量代表了较强岩溶作用的岩溶角砾岩等地质现象,因此有必要从古地貌动态演化角度重新认识影响岩溶古地貌发育的内外因素,研究地质历史中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的性质嬗变,指导对区域储集空间发育规律的进一步研究与预测。以盆地东部奥陶系顶部风化壳古地貌恢复为目的,综合研究了古地理背景、残留地层厚度、古岩溶特征等因素。认为早期在盆地中东部存在一个大范围的岩溶古高地,形成了岩溶型储集空间,但后期盆地东部逐渐演变为古岩溶盆地,形成了现今的前石炭纪古地貌格局,并造成早期形成的溶蚀类储集空间被大量充填,整体储层较致密,但由于溶洞塌陷形成的裂缝网络沟通了白云岩晶间孔储集空间,局部仍然可以保留有较好的储层,是值得重视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风化壳 岩溶储层 古地貌演化
下载PDF
古隆起埋藏期沟谷残丘地貌下沉积体系及油气藏发育模式——以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地区清水河组一段为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高崇龙 纪友亮 +6 位作者 靳军 王剑 任影 曾力 王道伟 张昊 李谨杰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20-1137,共18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为在大型车莫古隆起埋藏期继承性地貌背景下发育的一套沉积层系,是盆地继侏罗系和三叠系后又一油气勘探热点层位,但前期有关清水河组沉积体系及油气藏类型研究均未充分考虑古隆起埋藏期地貌演化,制约了... 准噶尔盆地腹部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为在大型车莫古隆起埋藏期继承性地貌背景下发育的一套沉积层系,是盆地继侏罗系和三叠系后又一油气勘探热点层位,但前期有关清水河组沉积体系及油气藏类型研究均未充分考虑古隆起埋藏期地貌演化,制约了油气的有效勘探开发。研究利用岩心、测井—录井、三维地震、野外露头和分析化验资料等,在对清水河组层序地层格架厘定基础上恢复沉积期古地貌,明确储层沉积相类型及沉积体系展布,同时结合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建立大型古隆起埋藏期地貌—沉积体系演化模式,并分析其对油气藏类型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清水河组为一套完整的三级层序,清一段(清水河组一段)可划分为低位及湖侵体系域,而清二段(清水河组二段)则为高位体系域。受控于研究区特有的沟谷—残丘地貌特征,低位域主体为局限于沟谷内部的砾质辫状河相沉积,而环残丘边部(沟谷边缘)可发育滑塌泥石流沉积;湖侵早期研究区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而湖侵晚期全区被滨浅湖相—半深湖相所覆盖。区域上,持续性差异风化剥蚀及河流侵蚀使得古隆起在晚侏罗世可作为盆地内物源而存在并逐渐演化为不同规模的沟谷—残丘,但自白垩纪开始古隆起内物源作用消失且古隆起区逐渐被覆盖,地貌也逐渐准平原化并最终演变为盆地沉积沉降中心。而受控于埋藏期沟谷—残丘地貌,古隆起区油气藏类型可划分为侏罗系古残丘型油气藏、清水河组地层超覆油气藏及构造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莫隆起 古地貌演化 沉积体系 油气分布 清水河组 准噶尔盆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