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营凹陷东营三角洲沙三段中亚段古地貌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 被引量:25
1
作者 刘军锷 简晓玲 +2 位作者 康波 苏明 杜学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3,112,共4页
东营凹陷沙三段中亚段发育9期特征明显的三角洲进积单元,古地貌对三角洲进积单元的控制作用明显。利用东营凹陷丰富的钻井和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采用适用于该区的定量高精度古地貌恢复方法——滨线轨迹法,来重建研究区9期三角洲进积单... 东营凹陷沙三段中亚段发育9期特征明显的三角洲进积单元,古地貌对三角洲进积单元的控制作用明显。利用东营凹陷丰富的钻井和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采用适用于该区的定量高精度古地貌恢复方法——滨线轨迹法,来重建研究区9期三角洲进积单元的古地貌特征,并揭示古地貌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东营三角洲在沙三段中亚段沉积时期古地貌整体呈现南缓北陡、斜坡向西迁移的特征。沉积体的分布范围和沉积样式与古地貌特征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三角洲沉积主要沿着东部和东南部凸起逐渐向湖盆推进,受物源供给能力和古地貌特征的影响,三角洲朵体沿斜坡向西延伸;深洼区主要发育半深湖—深湖相沉积,在坡度较大的斜坡前端沉积物易发生失稳而形成浊积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特征 三角洲进积单元 沙三段中亚段 东营三角洲 东营凹陷
下载PDF
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古地貌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云峰 白海丰 +2 位作者 李晓明 马兴强 苏玉平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8-110,129-130,共3页
盆地的古地形地貌不仅控制着其后期沉积相的发育和分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后期油藏的储盖组合,尤其是潜山顶部的次生溶蚀孔隙更是受古暴露期大气水淋滤作用的控制,溶蚀作用随距不整合面距离增大而减弱.利用回剥和填平补齐法对贝尔... 盆地的古地形地貌不仅控制着其后期沉积相的发育和分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后期油藏的储盖组合,尤其是潜山顶部的次生溶蚀孔隙更是受古暴露期大气水淋滤作用的控制,溶蚀作用随距不整合面距离增大而减弱.利用回剥和填平补齐法对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古地貌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在兴安岭群沉积之前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具有东高西低的总趋势,与现今潜山顶面构造图比较,有古高今低、古今均高、古低今高和古今均低4种情形,前2种情况更利于形成溶蚀风化壳型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凹陷 布达特群 潜山 风化壳 岩溶 古地貌特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彬县地区铀成矿关键时期的古地貌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贺锋 张字龙 +3 位作者 刘红旭 李平 李亚锋 殷龙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7-533,共7页
中侏罗世为直罗组下段沉积期,辫状河道为有利的铀储层砂体,铀矿(化)体主要赋存于辫状河砂体中,受沉积古地貌控制,主要发育在低洼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古新世、始新世-中新世是砂岩型铀成矿期,古地貌控制了地下古水流的流向,控制着氧... 中侏罗世为直罗组下段沉积期,辫状河道为有利的铀储层砂体,铀矿(化)体主要赋存于辫状河砂体中,受沉积古地貌控制,主要发育在低洼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古新世、始新世-中新世是砂岩型铀成矿期,古地貌控制了地下古水流的流向,控制着氧化还原带的分布和铀矿的富集:晚侏罗世铀预成矿期,古隆起区受到潜水淋滤,含铀物质向斜坡和低洼区迁移;早白垩世-古新世铀主成矿期,古地貌控制了含氧含铀水的水流方向,氧化还原带主要分布在古地貌斜坡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特征 沉积期 成矿期 铀成矿
下载PDF
孤北地区古地貌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毕研鹏 田世澄 陈永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7-19,共3页
孤北地区是沾化凹陷东部一个斜坡构造单元 ,下第三系沉积期间孤岛潜山为其提供陆源碎屑物 ,渤南—孤北洼陷提供丰富的油气资源。以Tr—T6等厚图为基础 ,再现了孤北地区下第三系沉积初古地形样式。指出沿沟谷发育的上倾尖灭砂岩体及断层... 孤北地区是沾化凹陷东部一个斜坡构造单元 ,下第三系沉积期间孤岛潜山为其提供陆源碎屑物 ,渤南—孤北洼陷提供丰富的油气资源。以Tr—T6等厚图为基础 ,再现了孤北地区下第三系沉积初古地形样式。指出沿沟谷发育的上倾尖灭砂岩体及断层附近的残丘有利于形成隐蔽圈闭 ,是该区下一步值得重视的勘探领域。结合古地貌特征对孤北 35含油区块进行滚动勘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北地区 古地貌特征 油气分布 控制作用 砂岩体 残丘 隐藏圈闭 沾化凹陷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奥陶系古地貌特征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雷涛 刘绪钢 闫淑红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4年第1期8-11,77,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风化壳具有显著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其储层展布与风化壳古地貌特征关系密切。以大牛地气田东区为例,通过地层古出露状况分析,明确了古地层出露与古地貌的对应关系;建立了古沟槽识别方法,明确了主沟...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风化壳具有显著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其储层展布与风化壳古地貌特征关系密切。以大牛地气田东区为例,通过地层古出露状况分析,明确了古地层出露与古地貌的对应关系;建立了古沟槽识别方法,明确了主沟槽北西南东向展布特征,并运用残厚法结合开壳层位分布研究奥陶系古地貌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古地貌特征与储层分布的关系,明确了大牛地东区马五2和马五5储层分布控制因素与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特征 风化壳 沟槽 储层分布 大牛地气田
下载PDF
镇北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曾传富 田景春 +2 位作者 张涛 刘哲 王峰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综合运用钻井岩心、测井及测试分析等资料,采用地层厚度印模法,恢复了鄂尔多斯镇北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在此基础上,对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与中下侏罗统砂体展布特征及油气成藏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镇北地区前侏罗纪发育高地、... 综合运用钻井岩心、测井及测试分析等资料,采用地层厚度印模法,恢复了鄂尔多斯镇北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在此基础上,对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与中下侏罗统砂体展布特征及油气成藏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镇北地区前侏罗纪发育高地、古河谷、斜坡、河间丘、古阶地等5种古地貌单元;下侏罗统富县组—延10段辫状河沉积沿古河谷发育,深切河谷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为古地貌控制明显的斜坡-河流相成藏模式;经过早期的填平补齐,延9期发育三角洲沉积,油气多在有效储盖配置的构造高部位聚集成藏,为河间丘-三角洲前缘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特征 油气富集规律 成藏模式 前侏罗纪 镇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滴南凸起二叠系沉积前古地貌特征及恢复方法浅析
7
作者 史全党 《内江科技》 2017年第2期43-43,共1页
滴南凸起二叠系气藏储层发育段与其沉积前古地貌位置密切相关,古地貌是控制沉积体系发育特征与砂体分布的主要因素。针对研究区勘探程度低且井控程度分布不均的特点,将钻井与地震紧密结合,采用层拉平法对二叠系沉积前古地貌进行恢复。... 滴南凸起二叠系气藏储层发育段与其沉积前古地貌位置密切相关,古地貌是控制沉积体系发育特征与砂体分布的主要因素。针对研究区勘探程度低且井控程度分布不均的特点,将钻井与地震紧密结合,采用层拉平法对二叠系沉积前古地貌进行恢复。恢复结果表明该区古地貌可划分为东部隆起带和西部凹陷带2个地貌单元,其中东部受中间高四周低的古地貌格局影响,二叠系砂体呈断续天窗展布,古构造低部位发育有利砂体;西部凹陷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砂体发育广泛,是勘探开发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特征 沉积体系 二叠系 恢复方法 凸起 储层发育 砂体分布 西部凹陷
下载PDF
环县地区富县组古地貌特征及其对油藏的控制 被引量:2
8
作者 余威 弓俐 +3 位作者 王峰 常鹏 范毅君 田景春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6-640,共5页
通过对研究区岩心、钻井、测井及地震数据的分析,运用井震结合法和地层厚度印模法对研究区侏罗系富县组古地貌进行了精细描绘,研究了古地貌对富县期沉积相、储集砂体、油气运移,油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县地区侏罗系富县组古地貌类... 通过对研究区岩心、钻井、测井及地震数据的分析,运用井震结合法和地层厚度印模法对研究区侏罗系富县组古地貌进行了精细描绘,研究了古地貌对富县期沉积相、储集砂体、油气运移,油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县地区侏罗系富县组古地貌类型有5种,分别是侵蚀河谷、河间丘、斜坡带、残梁(丘)、高地;研究区侏罗系古地貌控制富县期粗粒辫状河河道沉积发育分布,深切河谷使富县组地层与下伏地层形成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同时差异压实形成鼻隆构造,为油气运移和储集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古地貌的存在为后期形成披盖压实构造创造了有利条件,对环县地区侏罗系的油气成藏和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特征 地貌恢复 鼻隆构造 富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西宜昌地区五峰—龙马溪组古地貌特征及其对富有机质页岩形成的控制机理 被引量:2
9
作者 罗凡 许露露 +2 位作者 温雅茹 周向辉 王亿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0年第S02期52-56,共5页
五峰—龙马溪组为鄂西宜昌地区重要页岩气勘探目的层。运用多口钻井及剖面等地质资料,结合三维建模技术,分析研究区五峰—龙马溪期古地形地貌特征,阐明古地形地貌对富有机质页岩沉积的控制机理。研究表明,恢复后的古地貌形态呈现“东南... 五峰—龙马溪组为鄂西宜昌地区重要页岩气勘探目的层。运用多口钻井及剖面等地质资料,结合三维建模技术,分析研究区五峰—龙马溪期古地形地貌特征,阐明古地形地貌对富有机质页岩沉积的控制机理。研究表明,恢复后的古地貌形态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总体格局,可以划分为滞留盆地、水下凹槽及水下隆起三种次级古地貌单元。滞留盆地位于研究区北部,水下隆起位于宜昌黄陵及宜都—石门两个地区。古地貌演化特征显示,五峰期宜都—石门与宜昌黄陵地区已形成水下高地,龙马溪期继承了五峰初期的盆地样式,至新滩期海平面下降,沉积环境由深水陆棚相转变为浅水陆棚相。古地貌对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存在明显的控制作用。滞留盆地区五峰组发育黑色含碳硅质岩,龙马溪组发育黑色炭质页岩,沉积厚度在20~60 m,TOC含量高,总含气量>1 m3/t。而水下隆起区五峰组硅质岩段缺失,龙马溪组发育深灰色页岩,沉积厚度不超过10 m,TOC含量较低,页岩气总含气量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峰—龙马溪组 古地貌特征 富有机质页岩控制机理 宜昌地区
下载PDF
川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其特征 被引量:23
10
作者 庞艳君 代宗仰 +2 位作者 刘善华 彭长勇 冯仁蔚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7年第5期8-10,15,共4页
风化壳古地貌与岩溶储层、古地貌圈闭密切相关。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作用的发展及演化明显受控于当时的古地貌形态,而古地貌又控制着地表和地下岩溶水流的流向,进而控制了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作用带内的孔洞发育。川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风化壳古地貌与岩溶储层、古地貌圈闭密切相关。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作用的发展及演化明显受控于当时的古地貌形态,而古地貌又控制着地表和地下岩溶水流的流向,进而控制了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作用带内的孔洞发育。川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经历加里东到海西期120Ma的风化剥蚀,岩溶作用十分发育,奥陶系储层储集空间均由次生溶蚀改造而成。结合本区地层特征,选取适当的层位用"印模"法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并划分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洼地三种地貌单元及次级单元,分析了各个分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 奥陶系 印模法 地貌恢复 古地貌特征
下载PDF
晚更新世末期南黄海中部陆架古地貌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铭汉 于洪军 《海洋科学集刊》 CAS 1998年第1期65-77,共13页
晚更新世末期(12000—25000a BP)为玉木冰期最盛时期,气候寒冷而干燥,极地冰流的扩展使世界海面大幅度下降,我国东部沿海海面下降约130—160m,黄海、东海陆架裸露成陆。在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下,陆架沉积物不仅受到强烈的机械风化作用,... 晚更新世末期(12000—25000a BP)为玉木冰期最盛时期,气候寒冷而干燥,极地冰流的扩展使世界海面大幅度下降,我国东部沿海海面下降约130—160m,黄海、东海陆架裸露成陆。在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下,陆架沉积物不仅受到强烈的机械风化作用,而且受到来自北方强大于冷气流的吹扬作用,陆架沉积物在这些外力因素的作用下破坏解体,形成一系列的风沙地貌和风沙沉积,反映出晚更新世末期南黄海陆架沙漠化景观。根据本区浅地层测量断面分析研究的结果,并结合柱状岩芯及钻孔资料,初步揭示了本地区晚更新世末期的古地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末期 南黄海中部 全新世地层 古地貌特征 沙漠化地区 衍生沉积 间冰期沉积 南黄海陆架 中更新世 砂质沉积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恢复 被引量:26
12
作者 王高平 王震亮 +4 位作者 赵雪娇 李彦婧 王念喜 任来义 曹红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3-570,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安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顶部发育风化壳岩溶储层,因古地貌代表了地层沉积和成岩作用的背景,因而在储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区域构造背景和地层展布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残余厚度法和印模法,并结合铝土岩...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安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顶部发育风化壳岩溶储层,因古地貌代表了地层沉积和成岩作用的背景,因而在储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区域构造背景和地层展布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残余厚度法和印模法,并结合铝土岩厚度分布和古沟槽识别结果,准确恢复出延安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分布格局。结果显示,延安地区西南部表现为古岩溶高地,中部大部分地区表现为古岩溶斜坡,东部属岩溶斜坡与岩溶盆地之间的过渡带。古地貌格局和古沟槽的分布影响了储层的形成、发育和天然气的富集。延安地区岩溶古高地、靠近侵蚀古沟槽的斜坡位置含气性较好,可能与大气水淋滤等因素导致的储层发育程度、物性好坏、不整合面之上盖层的封盖性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安地区 古地貌特征 残余厚度法 铝土岩厚度 沟槽
下载PDF
古蓟城地貌景观的演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岳升阳 徐海鹏 孙洪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1年第2期35-40,共6页
北京城西南部是古蓟城的发源地 ,当地原始地貌景观形成于全新世 ,它受到古金沟河和古漯水的共同影响 ,当蓟城建立后 ,它受到人类城市活动的强烈影响 ,不断进行着人为剥蚀与人为堆积的双重过程 ,并受到洪水的侵蚀 ,古蓟城的地貌景观及岩... 北京城西南部是古蓟城的发源地 ,当地原始地貌景观形成于全新世 ,它受到古金沟河和古漯水的共同影响 ,当蓟城建立后 ,它受到人类城市活动的强烈影响 ,不断进行着人为剥蚀与人为堆积的双重过程 ,并受到洪水的侵蚀 ,古蓟城的地貌景观及岩土沉积环境的演化正是在自然与人为的双重作用下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蓟城 地貌景观 全新世 洪水侵蚀 古地貌特征 人为剥蚀 人为堆积 演化
下载PDF
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及其邻区礁滩体发育的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和古地貌控制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雷克辉 钟宁宁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22,共7页
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的区域构造-沉积演化为塔中地区上奥陶统礁滩体的发育提供了基本的沉积背景。经历了加里东期、早海西期及晚海西期三期构造运动,形成三期三种级次的断裂:一级断裂规模较大,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走向北西—南东向;早海... 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的区域构造-沉积演化为塔中地区上奥陶统礁滩体的发育提供了基本的沉积背景。经历了加里东期、早海西期及晚海西期三期构造运动,形成三期三种级次的断裂:一级断裂规模较大,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走向北西—南东向;早海西期形成二级断裂,规模相对较小,走向与一级断裂近于垂直;晚海西期形成的三级断裂,规模更小,走向则近于一级断裂。这三期构造运动的应力场方向是来回变化的,强度则逐渐减弱。这种构造运动特征引起了礁滩体发育环境的反复变化,因而形成了多期礁滩体,它们在垂向上出现叠置的现象。古地貌形态对礁滩体的发育具有控制意义,礁滩体主要发育在古地貌高点上,并在横向上形成带状分布。在研究区,以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中部的礁滩体最为发育,并呈现出多期发育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Ⅰ号断裂带 碳酸盐岩储层 构造-沉积背景 控制作用 古地貌特征 塔中地区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桃2区块下古生界岩溶古地貌恢复研究
15
作者 冯强汉 雷迅 +3 位作者 贾金娥 陈龙 彭雪花 王国华 《低渗透油气田》 2016年第1期7-12,共6页
近年来.随着苏里格气田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桃2区块下古生界气藏表现出较强的开发潜力因此,合理有效地开发下古生界气藏将是苏里格气田持续稳产的重要手段。研究成果表明,古风化壳的存在是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的重要因素.而古... 近年来.随着苏里格气田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桃2区块下古生界气藏表现出较强的开发潜力因此,合理有效地开发下古生界气藏将是苏里格气田持续稳产的重要手段。研究成果表明,古风化壳的存在是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的重要因素.而古地貌代表了地层沉积和成岩作用的背景.因而在储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奥陶系不整合侵蚀面上下地层组合情况的深入分析,把印模法与残厚法结果有机结合.深入探讨了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恢复的方法思路及其古地貌发育特征,探索了古地貌恢复的方法,建立了解释和恢复古地貌单元属性的综合地质模型为下一步进行储层精细描述、指导桃2区块勘探与生产做好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桃2区块 古地貌特征 马家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古地貌对侏罗系下部油藏形成和富集控制机制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蒋代琴 文志刚 +1 位作者 汤仁文 贺彤彤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5期627-634,共8页
为了研究吴起地区侏罗系古地貌油藏成藏主控因素,采用沉积学古地貌恢复法,依据富县组+延10地层砂体厚度刻画吴起地区侏罗系古水系分布,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前侏罗纪古地质特征,对吴起地区古地貌特征及侏罗系下部油藏成藏和富集规律进行了研... 为了研究吴起地区侏罗系古地貌油藏成藏主控因素,采用沉积学古地貌恢复法,依据富县组+延10地层砂体厚度刻画吴起地区侏罗系古水系分布,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前侏罗纪古地质特征,对吴起地区古地貌特征及侏罗系下部油藏成藏和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吴起地区发育下切河谷、斜坡带和河间丘三种古地形。前侏罗纪古地形控制着侏罗纪早期地层的沉积和油藏的分布,富县组地层与延长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剥蚀面和侵蚀河谷厚层高渗砂体是石油运移的主要通道,同时高渗砂体也是侏罗系下部油藏的主要储集体。依据侏罗系下部油藏的空间分布,结合古地貌、沉积环境、微构造特征等多方面因素总结出吴起地区侏罗系古地貌油藏的3种成藏模式:斜坡式、河间丘式和古河式,其中河间丘式油藏最为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模式 古地貌特征 侏罗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玛湖凹陷二叠系夏子街组限制性湖盆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帆 卞保力 +4 位作者 刘慧颖 姚宗全 尤新才 刘海磊 卫延召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72,共10页
根据岩心观察、测井和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等,利用古地貌、岩相特征、单井相及连井沉积相对比,对玛湖凹陷二叠系夏子街组的沉积背景和沉积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受可容空间控制,玛湖凹陷二叠系夏子街组岩性多为砂砾岩... 根据岩心观察、测井和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等,利用古地貌、岩相特征、单井相及连井沉积相对比,对玛湖凹陷二叠系夏子街组的沉积背景和沉积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受可容空间控制,玛湖凹陷二叠系夏子街组岩性多为砂砾岩,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构造运动形成的古地貌使得玛湖凹陷夏子街组的沉积空间受到限制,最终表现为“北断、西剥、东南超”的构造格局;②玛湖凹陷夏子街组发育四大物源沉积体系:北部地区为长轴远物源,砂地比低,储层较薄;西部、南部、东部等地区主要为短轴近物源,快速沉积,垂向厚度大,相带平面展布较窄,但在南部地区存在1套近南北向的长轴远物源;③玛湖凹陷夏子街组主要为粗砾岩和中砾岩,分选性较差,磨圆度中等,杂基含量较高,主要分布于坡折带附近,并发育于辫状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内;④夏子街组沉积时期,玛湖凹陷靠山一侧可容空间大,发育巨厚的扇三角洲砂砾体且延伸较局限,玛南地区的狭长沟谷地貌为沉积物搬运至玛湖凹陷中部提供了通道,这种长轴远物源沉积体系可形成规模较大的有效储层,砂地比可超过50%,沉积物分选性、磨圆度均相对较好,是有利储层发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储层 古地貌特征 物源 可容空间 限制性湖盆扇三角洲 夏子街组 二叠系 玛湖凹陷
下载PDF
鄂东南地区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岩相差异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望学 何仁亮 +2 位作者 龚志愚 李正华 彭小桂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4年第3期18-24,共7页
寒武纪至奥陶纪时期 ,鄂东南地区以所谓“江南古断裂”为界 ,两侧在沉积作用、岩性、岩相及古生物特征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经野外调查发现 ,在两者的过渡地段存在多种斜坡相沉积和古生物混合沉积 ,但未见有与古断裂有关的地质现象 ,... 寒武纪至奥陶纪时期 ,鄂东南地区以所谓“江南古断裂”为界 ,两侧在沉积作用、岩性、岩相及古生物特征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经野外调查发现 ,在两者的过渡地段存在多种斜坡相沉积和古生物混合沉积 ,但未见有与古断裂有关的地质现象 ,证明了造成上述差异与古地貌特征的直接关系 ,从而可以把该区过渡地段南北寒武纪~奥陶纪地层置于受共同海平面升降影响的环境中综合考虑 ,将其划分为四个地层层序 ,建立了该区地层的时空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纪地层 鄂东南地区 寒武纪 相差 生物特征 古地貌特征 海平面升降 沉积作用 野外调查 混合沉积 地质现象 地层层序 时空格架 断裂 斜坡相 地段 过渡 岩性 岩相
下载PDF
2016年国际石油十大科技进展
19
作者 黄昌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4-234,共1页
(1)"源—渠—汇"系统研究有效指导多类沉积盆地油气勘探。强调从物源地貌、搬运通道及沉积体系的分布、耦合及演化规律分析地质历史过程中的沉积作用与机理,为生、储、盖及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分布预测提供重要依据,有效指导油气勘探... (1)"源—渠—汇"系统研究有效指导多类沉积盆地油气勘探。强调从物源地貌、搬运通道及沉积体系的分布、耦合及演化规律分析地质历史过程中的沉积作用与机理,为生、储、盖及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分布预测提供重要依据,有效指导油气勘探。物源区基岩性质、年龄及汇水面积决定母岩风化程度与沉积物供源能力,古地貌特征与沟谷体系确定沉积物汇聚方向与搬运总量,边界断裂、构造坡折及变换带类型控制沉积物堆积方式与砂体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进展 岩性-地层油气藏 古地貌特征 石油 国际 油气勘探 沉积物 沉积盆地
下载PDF
曲靖220kV丹凤变电所所址优化
20
作者 严华刚 杨彰智 +1 位作者 胡碧池 杨昌斌 《电力勘测设计》 2009年第2期21-24,共4页
220kV丹凤变电所在可研阶段选址时坐落在坡腰古滑坡体上,初步勘察阶段对古滑坡的形成因素进行分析,对古滑坡的特性以及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定性的评价;所址优化时,多角度的系统性的考量,取得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滑坡地貌特征 易滑地层 地质构造 地下水 系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