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产勘查手段之一的地壳古水文地质填图
1
作者 Nesb.,BE 李剑 《物探化探译丛》 1998年第5期64-74,共11页
在加拿大科迪靳拉山系南部的广泛研究表明,利用地质和地球化学方法有可能绘制出区域性的特殊古水文地质系统图。在加拿大的科迪靳拉山系和其它地区开展的研究项目已经表明,许多类型的矿化作用是由区域规模的流体系统引起的,因此有可... 在加拿大科迪靳拉山系南部的广泛研究表明,利用地质和地球化学方法有可能绘制出区域性的特殊古水文地质系统图。在加拿大的科迪靳拉山系和其它地区开展的研究项目已经表明,许多类型的矿化作用是由区域规模的流体系统引起的,因此有可能利用古水文地质系统的区域图图定那些很可能容纳特定矿化类型的地区。这些勘查构思的运和这一可以用加拿大南部科迪靳拉山系的中温热液金矿化的例子来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勘查 地壳 水文地质图 金矿床 填图
下载PDF
南祁连山前区中生代晚期古构造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肖安成 汪立群 +5 位作者 杨树锋 马立协 沈中延 王亮 吴磊 陈元忠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6-156,共11页
南祁连山前区可以分为露头和盆地区两个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本区晚中生代构造活动强烈,控制了新生代的沉积过程和现今中生界残余层序的分布。本文提出了均匀平板状沉积体后期的构造变形可以利用古地质图以及高精度残余地层厚度的变化规... 南祁连山前区可以分为露头和盆地区两个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本区晚中生代构造活动强烈,控制了新生代的沉积过程和现今中生界残余层序的分布。本文提出了均匀平板状沉积体后期的构造变形可以利用古地质图以及高精度残余地层厚度的变化规律判断古构造带的分析方法,并且对于研究区中生代晚期的古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露头区主要利用古地质图分析方法,研究区集中在赛什腾山—埃姆尼克山北缘的鱼卡和红山地区。盆地区主要利用中生界残余厚度图的分析方法,研究区集中在赛什腾山—埃姆尼克山南侧的赛什腾南部凹陷和马海凸起地区。通过这4个地区古构造特征的研究,提出南祁连山前区中生代晚期在区域性隆升的背景下,形成了一系列古构造带,古构造活动的特点是形成北西—北北西走向的背斜和向斜构造,这些褶皱的波长为15~20 km,为中尺度规模。同时指出,中国西部多数地区均缺失上白垩统,暗示着当时的中亚地区存在一个广阔的晚白垩世古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祁连山 柴达木盆地北缘 中生代晚期 古地质图 残余厚度图 构造分析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前寒武纪末期古地貌恢复及其对烃源岩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侯林君 陈洪德 +3 位作者 罗林军 张成弓 赵俊兴 苏中堂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5-490,共16页
鄂尔多斯盆地前寒武纪末期古地貌控制着后期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与古地理展布。通过野外剖面、岩芯分析、测井数据等建立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选取寒武纪SS1最大海泛面(徐庄组沉积晚期地层)为标志层,通过残余厚度印模法,并结... 鄂尔多斯盆地前寒武纪末期古地貌控制着后期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与古地理展布。通过野外剖面、岩芯分析、测井数据等建立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选取寒武纪SS1最大海泛面(徐庄组沉积晚期地层)为标志层,通过残余厚度印模法,并结合古地质图分析,对研究区前寒武纪进行古地貌恢复,明确了前寒武纪沉积背景、构造格局及物源方向。总体上,前寒武纪鄂尔多斯盆地南、北濒临秦祁海和兴蒙海,东、西被贺兰和晋豫陕坳拉槽所夹持,古地貌东北高、西南低,受秦祁海影响最大,可将其划分为3个古构造地貌单元:高地剥蚀区、受古构造控制形成的坳陷区以及处于剥蚀与沉积过渡地带的斜坡阶地区。通过研究前寒武纪末期古地貌与寒武纪早期烃源岩分布认为,拉张活动背景下的坳陷带以及斜坡带是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早期烃源岩发育的有利区块,前寒武纪古地貌格局影响了寒武纪早期烃源岩发育与分布。恢复古地貌形态对于揭示物源供给,研究沉积物搬运、平面和纵向展布特征,探究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规律,以及进一步揭示生储盖组合和分布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 前寒武纪 层序 标志层 印模法 古地质图 烃源岩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丝路侠客之恋
4
作者 冯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4-192,共9页
1.吐鲁番旅游景点 耸入蓝天的苏公塔、辉煌一世的高昌、交河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博格达山壮美的原始森林、吐峪沟大峡谷千佛洞……
关键词 古地质图 吐鲁番学 王莉华 吐峪沟 巨犀 突利 高昌 苏公塔 长行坊 博格达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