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荥阳薛村商代前期(公元前1500~1260年)埋藏古地震遗迹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夏正楷 张小虎 +1 位作者 楚小龙 张俊娜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42-1748,共7页
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2005~2006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荥阳市薛村附近的南水北调工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在薛村遗址揭露出大量的古地震遗迹,主要有地堑、地裂缝和古代文化遗迹的错位等.根据古地震遗迹与文化层(或灰坑)之间的相... 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2005~2006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荥阳市薛村附近的南水北调工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在薛村遗址揭露出大量的古地震遗迹,主要有地堑、地裂缝和古代文化遗迹的错位等.根据古地震遗迹与文化层(或灰坑)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判断古地震发生在商代前期,大致时间在二里岗下层晚期到二里岗上层之间,进而通过灰坑中木炭的AMS14C测年,确定这次古地震发生在(2910±35)^(3165±35)aBP(或(3160±35)aBP)之间,亦即日历年龄1260~1520BC(或1510BC)之间.薛村史前地震遗迹迹象清楚,年代确凿,填补了中原地区这一阶段古地震记录的空白.这一发现不仅加深了对史前地震的了解,拓宽了古地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而且也为正在建设中的南水北调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荥阳 薛村遗址 商代前期 古地震遗迹 南水北调
原文传递
探寻古地震的奥秘——古地震遗迹与古地震记录解读 被引量:3
2
作者 苏德辰 孙爱萍 朱月琴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17年第4期4-11,共8页
地震是地球内部结构失衡应力突然释放、并产生巨大能量的灾变事件。现代地震及其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和海啸等地质灾害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例如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给中国造成巨大损失。2004年12月26日... 地震是地球内部结构失衡应力突然释放、并产生巨大能量的灾变事件。现代地震及其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和海啸等地质灾害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例如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给中国造成巨大损失。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以北的海底(印度洋)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以及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的里氏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地震 古地震遗迹 地震记录 地震成因
原文传递
东秦岭216.8Ma前7.0级隐爆成因大地震的震源遗迹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志耕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95-1529,共35页
地震预测是公认的世界性科学难题,而地震成因问题又是地震预测的基础与关键。由于人们不能进入因而不能直接观察和研究发生地震的震源,使得认识地震的成因非常困难。本文依据地质勘查、地球物理探测和工程揭露等事实,在东秦岭熊耳山... 地震预测是公认的世界性科学难题,而地震成因问题又是地震预测的基础与关键。由于人们不能进入因而不能直接观察和研究发生地震的震源,使得认识地震的成因非常困难。本文依据地质勘查、地球物理探测和工程揭露等事实,在东秦岭熊耳山南麓发现一个形成于216.8±4.0Ma(等时线年龄227±8.4Ma)前古地震的震源遗迹。通过隐爆角砾岩体、隐爆系列角砾岩、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示踪、同位素测年、稀土元素、多相包裹体、角砾岩微观破碎特征等分析表明,该震源遗迹是一个在杨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对接的印支-燕山主造山阶段晚期,上地幔或下地壳经深熔形成的I型造山带花岗质母岩浆结晶分异产生高温高压气液流体乃至超临界流体,沿断裂等薄弱部位上升到局部硅化封闭空间内积聚,产生高温高压气液流体膨胀压力并逐渐积累,当积累的巨大压力超过其所处深度的静岩压力与围岩破裂强度可承受的压力之和时,便在深部产生剧烈的隐蔽爆炸即隐爆所形成。根据上覆地层厚度、临近可参照深成岩体的侵位时代与深度、现代相对高度比较、震源遗迹主震的现代地表尺度并参照地下核爆炸试验相关数据等估算,东秦岭熊耳山震源遗迹的隐爆深度位于当时地表约10km之下,形成震源遗迹隐爆主震的隐爆总能量约为1.55×10^17J,相应的主震面波震级Ms为7.0。同理得知中国印支-燕山期19个典型隐爆角砾岩型多金属矿床隐爆所产生地震的强度为Ms5.1-7.6级之间,据此统计分析得到它们产生地震的等效球状隐爆地质体的压碎区半径R与面波震级Ms的经验关系为Ms=1.40+0.95ln(R)。与一般“地震遗迹”不同,东秦岭熊耳山南麓地震遗迹不仅是一个震源的实体遗迹即“震源遗迹”,而且是一个震源深度、发生年代、地震强度等地震要素完整、一致且现今可视、可入的震源遗迹。该震源遗迹以及中国印支-燕山期一系列隐爆角砾岩体以相近方式形成地震的震源遗迹,为岩浆分异气液流体和超临界流体隐爆形成地震的地震成因类型存在提供了实例依据,并为该类地震成因机制的深入研究乃至地震预测提供了可直接观测研究的震源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熊耳山 隐爆成因地震 地震成因 隐爆系列岩 硅化封闭 古地震遗迹 震源遗迹
下载PDF
云南曲靖——昭通断裂带北段晚第四纪以来的古地震 被引量:2
4
作者 侯治华 韩德润 +1 位作者 李发祥 钟南才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1-6,共6页
根据对曲靖-昭通断裂带北段的野外调查和槽探揭露,发现了多处古地震遗迹。本文根据1216年、1884年和1974年的三次7级以上地震的地面破坏现象,结合古地震的地貌标志,对该区域的古地震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于该地区古地震规模与时空分布、这... 根据对曲靖-昭通断裂带北段的野外调查和槽探揭露,发现了多处古地震遗迹。本文根据1216年、1884年和1974年的三次7级以上地震的地面破坏现象,结合古地震的地貌标志,对该区域的古地震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于该地区古地震规模与时空分布、这一地区强震活动特征、重复间隔及其与曲靖-昭通断裂带的关系取得了几点认识,对评价该断裂带北段的地震危险性和研究近期地震运动的规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靖-昭通断裂带 古地震遗迹 地质地貌标志
下载PDF
兰州地震博物馆创意独特新颖
5
作者 邓佛崇 徐高峰 《地球》 2003年第5期19-19,共1页
中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许多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分布在全国各地,它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文明程度极高的缩影。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土地上,却还没有正规的地震博物馆。兰州地震博物馆的诞生,总算填补了这个空白。为让更多的地... 中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许多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分布在全国各地,它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文明程度极高的缩影。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土地上,却还没有正规的地震博物馆。兰州地震博物馆的诞生,总算填补了这个空白。为让更多的地学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对它有所了解,现作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地震博物馆 古地震遗迹 构思 创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