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旧场所·新场景--以沙井古墟活化设计为例
1
作者 邱慧康 丁潇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期146-152,共7页
在活化历史风貌保护区的设计实践中,需要平衡旧场所与新生活场景,恢复旧场所原有的社会活力,并在活化后的空间中可持续地更新生长。以人境体验为视角,通过对古墟过渡性边界空间的松散性、渗透性、本土性三个社会属性层面,阐述在过渡性... 在活化历史风貌保护区的设计实践中,需要平衡旧场所与新生活场景,恢复旧场所原有的社会活力,并在活化后的空间中可持续地更新生长。以人境体验为视角,通过对古墟过渡性边界空间的松散性、渗透性、本土性三个社会属性层面,阐述在过渡性边界空间造就物质与人类活动的空间对话与共存。并从松散性的景观空间、渗透性的街巷肌理、本土性的公共空间三个方面总结活化历史风貌保护区的设计策略,以此反思历史风貌保护区过渡性边界空间的可持续性活力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墟 活化 边界空间 社会性
下载PDF
明清时期逢简水乡古墟市历史沿革与空间分布研究
2
作者 麦瞳彤 张琬英 +1 位作者 李嘉怡 周彝馨 《华中建筑》 2024年第3期109-114,共6页
明清时期传统农业向商品性农业的迅速转变,促使墟市在珠江三角洲顺德地区的乡村大量出现。逢简水乡处于顺德中西部,水网稠密,商贸发达,随着内外经贸的不断发展,此地墟市经历了从内向型农业经济转向外向型商贸经济的变化过程。在近二三... 明清时期传统农业向商品性农业的迅速转变,促使墟市在珠江三角洲顺德地区的乡村大量出现。逢简水乡处于顺德中西部,水网稠密,商贸发达,随着内外经贸的不断发展,此地墟市经历了从内向型农业经济转向外向型商贸经济的变化过程。在近二三十年的城市改造和发展当中,由于对位于现代城镇中心区的传统墟市空间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保护,传统墟市空间逐渐消失,成为城镇历史文化延续的遗憾。该文主要以逢简村传统墟市为例,结合志书记载和实地探勘,分析在传统农业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典型墟市和其影响因素,推测其空间分布及形态,探讨岭南水乡的墟市空间及功能特点,为经由这些传统墟市发展起来的当代城镇空间保护与传承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墟 逢简水乡 原址分布 空间形态 历史沿革
下载PDF
从都市古墟到特色小镇:沙井金蚝小镇的转型路径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烨 刘冰倩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85,共6页
随着快速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出现了大量位于城市高度建成区之间、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都市古墟,它们大多面临迫切的改造需求,以及保护与开发的利益冲突。在城市更新由大拆大建转向增量与存量并行的背景下,都市古墟作为城市非保护类街区主... 随着快速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出现了大量位于城市高度建成区之间、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都市古墟,它们大多面临迫切的改造需求,以及保护与开发的利益冲突。在城市更新由大拆大建转向增量与存量并行的背景下,都市古墟作为城市非保护类街区主体,是极具潜力的城市存量空间。文章在介绍都市古墟概念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更新现状与规划政策,提出都市古墟创新空间保护、创新规划策划、创新制度与开发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框架,并以沙井金蚝小镇为例进行实践探索,提出空间管控、产业重构、功能活化、治水理脉、开发模式和实施管控六大转型策略,以期为全国同类小镇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古墟 特色小镇 城市更新 保护 开发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历史文化保护视角下的新桥清平古墟保护更新研究
4
作者 黄倩 《中国住宅设施》 2023年第4期23-25,共3页
城市靠记忆而存在,每一座城市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文化记忆,其延续了该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见证了该城市的发展历程。在城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之间的关系,精心保护城市中的文物建筑、历史印记等,将... 城市靠记忆而存在,每一座城市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文化记忆,其延续了该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见证了该城市的发展历程。在城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之间的关系,精心保护城市中的文物建筑、历史印记等,将城市的精神以及内涵呈现在大众眼前,增强当地居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的精神生活、精神文化的追求和向往,推动该城市的长足稳定发展。而集市文化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它不仅是古代商业的依托和载体,更是一种情怀与精神寄托,它承载记忆、印证时代。本文希望通过对清平古墟的更新活化设计,使传统文化的场所精神与公共空间紧密联系,并相互促进,提升古墟传承发展的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保护 古墟保护 文化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