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大气CO_2浓度重建方法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尹 李祥辉 刘玲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0-98,共9页
温室气候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气中不断上升的CO2浓度被认为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地史时期大气CO2浓度变化与温室气候可能存在类似的关系,可提供参考,因而古大气CO2浓度重建是首要任务。总结近年来古大气CO... 温室气候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气中不断上升的CO2浓度被认为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地史时期大气CO2浓度变化与温室气候可能存在类似的关系,可提供参考,因而古大气CO2浓度重建是首要任务。总结近年来古大气CO2浓度重建的进展,重点介绍GEOCARB模型模拟、植物叶片气孔参数和同位素指针的方法和技术。GEOCARB模型是反映全球古大气CO2浓度长期变化的碳相关模型;气孔参数方法是使用气孔比例来估计古大气CO2浓度;同位素指针包括成壤碳酸盐、浮游植物有机质生物标记物、钙质浮游有孔虫、古苔藓植物等,其中成壤碳酸盐碳同位素方法使用最为广泛。国内只是在叶片参数研究方面有一些进展,古大气CO2浓度重建工作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指针 叶片气孔参数 碳循环模型 重建技术与方法 古大气co2浓度
下载PDF
从植物化石叶片中获取古大气CO_2浓度的信息 被引量:3
2
作者 倪庆 王永栋 +1 位作者 田宁 蒋子堃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2-105,I0003,I0004,共6页
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所引起的温室气候变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科学研究显示,大气中不断上升的CO2浓度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因而认识和揭示大气CO2浓度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今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地质... 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所引起的温室气候变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科学研究显示,大气中不断上升的CO2浓度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因而认识和揭示大气CO2浓度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今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地质历史时期也存在类似的温室气候与全球变暖现象。古生物学家通过对植物化石叶片的研究,成功地获取了地质历史时期古大气CO2浓度变化的信息,因而这一方法日益受到科学界的重视,被认为是从地质记录中获取古大气CO2浓度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化石 气孔参数 古大气co2浓度
下载PDF
鹤庆栎(Quercusheqingensisn.sp.)的发现及其在古大气CO2浓度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黄华生 胡瑾瑾 +1 位作者 苏涛 周浙昆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54-1364,共11页
在云南鹤庆上上新统三营组中发现大量壳斗科栎属高山栎组植物(Ouercussect.Heterobalanus)叶片化石.这些标本主脉呈“Z”字微弯,基部粗壮,至叶尖变细,二级脉羽状互生,且互相平行,在近叶缘1/3~1/2处分又;上表皮有单、多细... 在云南鹤庆上上新统三营组中发现大量壳斗科栎属高山栎组植物(Ouercussect.Heterobalanus)叶片化石.这些标本主脉呈“Z”字微弯,基部粗壮,至叶尖变细,二级脉羽状互生,且互相平行,在近叶缘1/3~1/2处分又;上表皮有单、多细胞毛基,无气孔,表皮细胞多为近四边形;下表皮只有单细胞毛基和环列型气孔器,表皮细胞为近四边形或五边形.这些特征虽然与毛脉高山栎(Q.rehderiana)、帽斗栎(Q.guyavifolia)及古帽斗栎(Q.preguyavifolia)等现生种和化石种比较相似,但仍与它们存在叶表皮毛密度和毛基类型的差异,故将其定为新种——鹤庆栎Quercusheqingensisn.sp.).将鹤庆栎的气孔指数应用于已建立的其现存最近亲缘类群(NearestLivingRelatives,NLRs)——帽斗栎的气孔指数与大气pCO2的关系式,定量重建出晚上新世时期的古大气CO2浓度分别为263.42±24.86ppm(沿海拔梯度采集样品重建结果)和234.25±22.49ppm(历史标本样品重建结果),与前人结果相比基本一致,经过海拔校正后则十分吻合.同时进一步证明了晚上新世时期的古大气C02浓度低于现代水平,为利用现存最近亲缘类群作为代理(proxies)重建古大气CO2浓度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庆栎 高山栎组 现存最近亲缘类群 气孔指数 古大气co2浓度重建 晚上新世 云南
原文传递
江西信江盆地晚白垩世塘边组成壤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凤之 陈留勤 +1 位作者 郭福生 李余亮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3-151,共9页
利用古土壤成壤碳酸盐岩稳定同位素组成估算古代大气CO_2浓度,是当前古气候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对采自江西信江盆地晚白垩世圭峰群塘边组的成壤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测试表明,δ13C(PDB)值在-4.30‰^-2.10‰之间,平均值为-2.84‰。δ18... 利用古土壤成壤碳酸盐岩稳定同位素组成估算古代大气CO_2浓度,是当前古气候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对采自江西信江盆地晚白垩世圭峰群塘边组的成壤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测试表明,δ13C(PDB)值在-4.30‰^-2.10‰之间,平均值为-2.84‰。δ18O(PDB)值在-6.62‰^-1.14‰之间,平均值为-3.62‰。由Cerling经验公式估算出晚白垩世Campanian晚期约75 Ma的大气CO_2浓度在782~1 420 ppmv之间,平均值为1 181 ppmv,是当今大气CO_2浓度的2~4倍。因此,基于信江盆地塘边组成壤碳酸盐岩的大气CO_2浓度估算结果,可能指示了晚白垩世Campanian晚期存在一个大气CO_2浓度高峰值,反映了晚白垩世大气CO_2浓度的波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壤碳酸盐岩 古大气co2浓度 晚白垩世 塘边组 信江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