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克拉通古大陆边缘Mo同位素特征及对有机埋藏量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炼 周红兵 +2 位作者 李茉 王峰 Corey Archer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9-766,共8页
通过对扬子克拉通古大陆边缘不同时期沉积岩的Mo同位素进行测定,结合Mo微量元素组成,对古大陆边缘Mo的自生作用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根据Mo丰度对原始有机碳堆积速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其原始有机碳堆积速率在0.17~0.67mmol/m2/day之间... 通过对扬子克拉通古大陆边缘不同时期沉积岩的Mo同位素进行测定,结合Mo微量元素组成,对古大陆边缘Mo的自生作用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根据Mo丰度对原始有机碳堆积速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其原始有机碳堆积速率在0.17~0.67mmol/m2/day之间.利用已建立的现代大陆边缘δ98Mo与有机碳埋藏速率模型,对该区不同时期沉积岩的有机碳埋藏速率进行恢复.结果表明,扬子克拉通显生宙不同时期沉积岩的有机碳埋藏速率有较大的变化范围(0.43~2.87mmol/m2/day),并与原始有机碳堆积速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δ98Mo有可能成为评价有效烃源岩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同位素 有机碳埋藏速率 古大陆边缘
下载PDF
古大陆边缘弧-槽-盆成矿系统之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海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92-192,共1页
板块构造理论问世以后,建立起以现代大洋盆地、深海沟、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为主体的弧-沟-盆地质构造和成矿系统(F J Sawkins,1984)。然而,当把这一系统运用到古大陆边缘和陆内造山带时则遇到困难。近年的研究发现(孙海田,1993),在古大... 板块构造理论问世以后,建立起以现代大洋盆地、深海沟、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为主体的弧-沟-盆地质构造和成矿系统(F J Sawkins,1984)。然而,当把这一系统运用到古大陆边缘和陆内造山带时则遇到困难。近年的研究发现(孙海田,1993),在古大陆边缘和造山带形成的弧-槽-盆地质构造和成矿系统可能是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的构造-成矿格局。这里提出的弧-槽-盆系统是指古大陆边缘和造山带内形成的裂谷火山岛弧-裂陷海槽(主要指大、小洋盆地和弧后盆地)-断陷沉积盆地系统。在这一系统的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内往往形成相应的岩石组合及不同类型的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统 古大陆边缘 弧-槽-盆系统 成矿区
下载PDF
青、藏、川、滇地区印支期太平洋型古大陆边缘的特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高延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85-198,共14页
青藏高原和“三江”地区,广泛发育着特堤斯型的海相三叠系和印支期构造变动及岩浆活动,成为研究中国大地构造演化和印支运动的重要地区,也是研究中国境内冈瓦纳与劳亚古陆界线和特堤斯洋壳时空分布特征的地区。长期以来,不少学者对该区... 青藏高原和“三江”地区,广泛发育着特堤斯型的海相三叠系和印支期构造变动及岩浆活动,成为研究中国大地构造演化和印支运动的重要地区,也是研究中国境内冈瓦纳与劳亚古陆界线和特堤斯洋壳时空分布特征的地区。长期以来,不少学者对该区大地构造和区域地质演化做过大量研究和不同观点的探讨。本文根据近来一些新资料和作者的野外观察,结合板块构造研究方法,认为青海中南部、西藏东北部、四川西部和西北部以及云南西部地区,在晚二叠世到三叠纪时曾经发育了一个南临古特堤斯大洋(或北特堤斯大洋)的太平洋型(活动性)古大陆边缘。它的特征基本代表了该区印支期大地构造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 太平洋型 古大陆边缘
下载PDF
华北古大陆西南边缘构造格架与成矿系统 被引量:75
4
作者 汤中立 白云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71-283,共13页
根据本区地层、构造、岩浆作用特点,在“系统论”、“活动论”思想指导下,厘定华北古大陆西南边缘的构造格局如下:龙首山陆缘带、河西走廊弧后盆地、北祁连缝合带、中祁连离散型岛弧地体、南祁连弧后盆地、柴达木地块。根据构造发展... 根据本区地层、构造、岩浆作用特点,在“系统论”、“活动论”思想指导下,厘定华北古大陆西南边缘的构造格局如下:龙首山陆缘带、河西走廊弧后盆地、北祁连缝合带、中祁连离散型岛弧地体、南祁连弧后盆地、柴达木地块。根据构造发展阶段和成矿作用特点,确定本区成矿系统及组合如下:(1)华北板块西南边缘太古宙—中元古代裂解期前成矿系统:东大山铁成矿组合,金川镍铜成矿组合;(2)柴达木板块北缘中、新元古代裂解成矿系统:桦树沟—柳沟峡铁成矿组合;(3)加里东期活动大陆边缘成矿系统:早期岛弧裂谷成矿组合(白银厂—清水沟铜及多金属成矿组合),中、晚期岛弧成矿组合(红沟—蛟龙掌铜及多金属成矿组合),弧后扩张盆地成矿组合(猪咀哑巴—九个泉—石居里铜及多金属成矿组合),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岩浆热液成矿组合(塔尔沟—小柳沟钨成矿组合,桦树沟—柳沟峡铜成矿组合,大东沟—吊大坂铅锌成矿组合),洋壳残片成矿组合(大道尔吉铬成矿组合,玉石沟铬成矿组合);(4)碰撞造山成矿系统:前陆盆地成矿组合(天鹿铜成矿组合),陆内造山韧性剪切成矿组合(寒山—鹰咀山金成矿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大陆边缘 构造格架 成矿系统 成矿组合 金矿床
下载PDF
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与破坏动力学:兼论古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 被引量:3
5
作者 刘俊来 季雷 +1 位作者 倪金龙 陈小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60-3380,共21页
早白垩世时期华北克拉通的演化为探索大陆再造提供了典型案例,强烈地壳伸展、岩石圈减薄及克拉通破坏的机理及动力学长期以来一直是争议的焦点。早白垩世岩石圈伸展形成了包括辽南和五莲变质核杂岩在内的地壳伸展构造组合,同时伴随着巨... 早白垩世时期华北克拉通的演化为探索大陆再造提供了典型案例,强烈地壳伸展、岩石圈减薄及克拉通破坏的机理及动力学长期以来一直是争议的焦点。早白垩世岩石圈伸展形成了包括辽南和五莲变质核杂岩在内的地壳伸展构造组合,同时伴随着巨量壳-幔岩浆活动性,这些构造-岩浆活动是克拉通岩石圈壳-幔耦合拆离与解耦拆离作用的结果,可以用克拉通岩石圈壳-幔拆离模型(parallel extension tectonics)解释。与此同时,具有相似特点(时间、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构造-岩浆活动遍布包含东北亚、中国华北和华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在内的整个欧亚大陆东部地区,反映在统一构造环境中发展和演化的本质,而华北克拉通成为早白垩世欧亚大陆东部地区岩石圈伸展的典型案例。广布的早白垩世伸展构造东侧紧邻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形成的陆缘增生杂岩带,构成独特的古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这种大陆边缘保留和记录了与现今西太平洋型和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全然不一致的构造特点,包含增生杂岩(海沟增生楔处)与面状伸展构造域两个构造要素,但缺乏典型的大规模岩浆弧的存在。地幔分层对流对于古太平洋-欧亚大陆间洋陆相互作用、大陆岩石圈伸展、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与破坏提供了重要动力来源,而板块边缘力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早白垩世 岩石圈减薄 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 地幔分层对流
下载PDF
华北古大陆南缘的金属成矿作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正伟 翟裕生 +2 位作者 邓军 朱炳泉 林潜龙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9-134,共6页
东秦岭大部分金属矿床集中分布于华北古大陆南部边缘 ,以陆缘构造发展阶段的赋矿沉积建造和岩石组合划分成矿系统 :前长城纪陆核活动性边缘沉积成矿系统 ;中、新元古代被动大陆边缘成矿系统 ;早加里东期构造体制转换期成矿系统 ;中生代... 东秦岭大部分金属矿床集中分布于华北古大陆南部边缘 ,以陆缘构造发展阶段的赋矿沉积建造和岩石组合划分成矿系统 :前长城纪陆核活动性边缘沉积成矿系统 ;中、新元古代被动大陆边缘成矿系统 ;早加里东期构造体制转换期成矿系统 ;中生代陆内碰撞造山成矿系统。按矿床形成作用方式可以划分为 :①构造 岩浆 流体成矿作用 ,主要以洛南 栾川钼 (钨 )多金属斑岩组合成矿系统为主 ,成岩方式为壳幔同熔的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的浅成侵入与定位 ;②构造 建造 流体成矿作用 ,按不同构造作用层次再细分为中深层次的构造作用 (主要形成韧性剪切带型矿床 )、浅层次构造作用 (主要形成构造蚀变岩型矿床 )。主要的成矿作用发生在燕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床 成矿作用 古大陆边缘 地球化学急变带 赋矿沉积建造 构造作用 成岩方式
下载PDF
华北古大陆南缘构造格架与成矿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正伟 张中山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76-288,共13页
东秦岭地区在前海西期表现为大陆边缘的构造活动,到海西期后特别是燕山期已属于陆内造山作用,因此称之为古大陆边缘。在对前海西期构造格架重塑的基础上,以不同建造、岩浆活动和分隔构造单元断裂资料分析为依据,以控制不同构造单元的断... 东秦岭地区在前海西期表现为大陆边缘的构造活动,到海西期后特别是燕山期已属于陆内造山作用,因此称之为古大陆边缘。在对前海西期构造格架重塑的基础上,以不同建造、岩浆活动和分隔构造单元断裂资料分析为依据,以控制不同构造单元的断裂为界,自北而南将构造单元划分为:华山-熊耳山陆缘带、宽坪陆缘增生带、二郎坪弧后断陷带、秦岭古岛弧带和南秦岭泥盆纪断陷海盆。据陆缘构造发展阶段的沉积建造和岩石组合特点分为:华北陆块南缘太古宙古陆核边缘活动性沉积、早元古代华北陆块南缘古陆核边缘活动性缓慢沉积、中-新元古代华北陆块南缘拉张构造体制下的被动陆缘、加里东早期华北古陆南缘活动陆缘、早古生代华北陆块南缘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中生代扬子与华北板块已经拼接,进一步发生陆内A型俯冲,构造型式为近南北向的深部构造作用。根据区域成矿的物质组成以及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特点,划分为5个成矿系统:前长城纪陆核活动性边缘沉积成矿系统、中-新元古代被动大陆边缘成矿系统、早加里东期构造体制转换期成矿系统、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成矿系统和中生代陆内碰撞造山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大陆边缘 构造格架 成矿系统 东秦岭
下载PDF
大陆块体地球化学边界与成矿——兼论中国东秦岭金属矿集区的构造控制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正伟 朱炳泉 +3 位作者 蔡克勤 邓军 王卫 强立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87-95,共9页
地球块体不均一性边界存在地球化学急变带 ,控制大型矿床的分布 ;深部构造或隐性的构造面与地壳浅表形成的矿集区有明显的空间和形成机制耦合关系。地球化学急变带在大陆内部往往沿着一些古大陆边缘展布 ,与地壳下部和上地幔的深部构造... 地球块体不均一性边界存在地球化学急变带 ,控制大型矿床的分布 ;深部构造或隐性的构造面与地壳浅表形成的矿集区有明显的空间和形成机制耦合关系。地球化学急变带在大陆内部往往沿着一些古大陆边缘展布 ,与地壳下部和上地幔的深部构造或扩展到地幔的不连续面具有相联系的空间组合关系 ,反映壳幔相互作用对深部构造效应和大规模成矿热流体的控制。东秦岭金属矿化集中区的大型或超大型矿床沿古大陆边缘产出 ,并受地球化学急变带与地球物理梯度带交叉效应控制 ,揭示了深部构造对大型矿集区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古大陆边缘 金属矿 地球化学边界
下载PDF
华北古陆块南缘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付山岭 胡斌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1年第4期417-421,共5页
文章通过分析和总结前人的研究资料,认为华北古陆块南缘产出的金属矿床具有成矿机制的多样性:①构造-变质-岩浆-流体成矿,如小秦岭金矿等;②构造-岩浆成矿,如熊耳山金矿田、外方山铅锌铜矿、神洞沟银矿、与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有关的钼... 文章通过分析和总结前人的研究资料,认为华北古陆块南缘产出的金属矿床具有成矿机制的多样性:①构造-变质-岩浆-流体成矿,如小秦岭金矿等;②构造-岩浆成矿,如熊耳山金矿田、外方山铅锌铜矿、神洞沟银矿、与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有关的钼钨矿等;③构造-建造-流体成矿,如刘山崖铜锌矿、围山城金银矿等;④岩浆-热液蚀变成矿,如秋树湾铜钼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床 成矿机制 构造格架 古大陆边缘 华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