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与破坏动力学:兼论古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俊来 季雷 +1 位作者 倪金龙 陈小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60-3380,共21页
早白垩世时期华北克拉通的演化为探索大陆再造提供了典型案例,强烈地壳伸展、岩石圈减薄及克拉通破坏的机理及动力学长期以来一直是争议的焦点。早白垩世岩石圈伸展形成了包括辽南和五莲变质核杂岩在内的地壳伸展构造组合,同时伴随着巨... 早白垩世时期华北克拉通的演化为探索大陆再造提供了典型案例,强烈地壳伸展、岩石圈减薄及克拉通破坏的机理及动力学长期以来一直是争议的焦点。早白垩世岩石圈伸展形成了包括辽南和五莲变质核杂岩在内的地壳伸展构造组合,同时伴随着巨量壳-幔岩浆活动性,这些构造-岩浆活动是克拉通岩石圈壳-幔耦合拆离与解耦拆离作用的结果,可以用克拉通岩石圈壳-幔拆离模型(parallel extension tectonics)解释。与此同时,具有相似特点(时间、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构造-岩浆活动遍布包含东北亚、中国华北和华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在内的整个欧亚大陆东部地区,反映在统一构造环境中发展和演化的本质,而华北克拉通成为早白垩世欧亚大陆东部地区岩石圈伸展的典型案例。广布的早白垩世伸展构造东侧紧邻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形成的陆缘增生杂岩带,构成独特的古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这种大陆边缘保留和记录了与现今西太平洋型和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全然不一致的构造特点,包含增生杂岩(海沟增生楔处)与面状伸展构造域两个构造要素,但缺乏典型的大规模岩浆弧的存在。地幔分层对流对于古太平洋-欧亚大陆间洋陆相互作用、大陆岩石圈伸展、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与破坏提供了重要动力来源,而板块边缘力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早白垩世 岩石圈减薄 古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 地幔分层对流
下载PDF
环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盆地类型及油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6
2
作者 周树青 黄海平 +1 位作者 林畅松 李存贵 《海洋石油》 CAS 2006年第4期13-17,共5页
环太平洋地区是主要的活动大陆边缘发育地,发育许多与活动大陆边缘有关的盆地。安第斯型大陆边缘主要发育弧前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日本海型大陆边缘主要发育弧前盆地、陆架盆地和弧后盆地,转换断层大陆边缘主要发育走滑盆地。通过从盆... 环太平洋地区是主要的活动大陆边缘发育地,发育许多与活动大陆边缘有关的盆地。安第斯型大陆边缘主要发育弧前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日本海型大陆边缘主要发育弧前盆地、陆架盆地和弧后盆地,转换断层大陆边缘主要发育走滑盆地。通过从盆地的形成模式、构造演化、沉积特征方面分析各类盆地的特征,并进一步从生烃条件和储集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各种盆地的油藏形成条件,认为转换断层边缘盆地、陆架边缘盆地、弧后盆地成藏条件较好,可以形成大型的油气藏;而弧前盆地成藏条件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活动大陆边缘 弧前盆地 陆架边缘盆地 弧后盆地 弧后前陆盆地 转换断层边缘盆地 油气成藏条件
下载PDF
青、藏、川、滇地区印支期太平洋型古大陆边缘的特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高延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85-198,共14页
青藏高原和“三江”地区,广泛发育着特堤斯型的海相三叠系和印支期构造变动及岩浆活动,成为研究中国大地构造演化和印支运动的重要地区,也是研究中国境内冈瓦纳与劳亚古陆界线和特堤斯洋壳时空分布特征的地区。长期以来,不少学者对该区... 青藏高原和“三江”地区,广泛发育着特堤斯型的海相三叠系和印支期构造变动及岩浆活动,成为研究中国大地构造演化和印支运动的重要地区,也是研究中国境内冈瓦纳与劳亚古陆界线和特堤斯洋壳时空分布特征的地区。长期以来,不少学者对该区大地构造和区域地质演化做过大量研究和不同观点的探讨。本文根据近来一些新资料和作者的野外观察,结合板块构造研究方法,认为青海中南部、西藏东北部、四川西部和西北部以及云南西部地区,在晚二叠世到三叠纪时曾经发育了一个南临古特堤斯大洋(或北特堤斯大洋)的太平洋型(活动性)古大陆边缘。它的特征基本代表了该区印支期大地构造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 太平洋 大陆边缘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及东邻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地区的P波速度结构:对岩石圈减薄动力学过程的探讨 被引量:18
4
作者 郭慧丽 徐佩芬 张福勤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352-2361,共10页
本文通过地震层析成像研究获得了华北克拉通及其东邻地区(30°N~50°N,95°E~145°E)10×1°的P波速度扰动图像.结果显示,在西太平洋俯冲带地区,上地幔中西倾的板片状高速异常体与其上方的低速异常区... 本文通过地震层析成像研究获得了华北克拉通及其东邻地区(30°N~50°N,95°E~145°E)10×1°的P波速度扰动图像.结果显示,在西太平洋俯冲带地区,上地幔中西倾的板片状高速异常体与其上方的低速异常区构成俯冲带与上覆地幔楔的典型速度结构式样.俯冲板片高速体在约300~400km深度范围内被低速物质充填,暗示俯冲板片可能发生了断离.在华北克拉通地区的上地幔中发现三个东倾排列的高速异常带.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华北克拉通及其东邻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地区的上地幔速度结构模式图,并据此探讨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与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的深部动力学联系.本文认为,太平洋板片的俯冲(断离),触发热地幔物质上涌并在上覆地幔楔中形成对流,使克拉通岩石圈受到改造(底侵与弱化).随着俯冲板片后撤,地幔楔中的对流场以及对岩石圈改造的影响范围均随之东移,最终导致华北克拉通岩石圈自下而上、从西向东分三个阶段依次拆沉减薄.这一模式能很好地解释现今克拉通岩石圈自西向东呈台阶状减薄的深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析成像 华北克拉通 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 太平洋板块俯冲 岩石圈拆沉减薄
下载PDF
中国东北及邻区白垩纪岩浆活动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关系 被引量:15
5
作者 孙明道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90-1097,共8页
本文简要综述了古太平洋构造演化历史和中国东北及邻区构造单元,总结了中国东北及邻区白垩纪岩浆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岩石组合特征,认为中国东北额尔古纳-兴安-松辽-佳木斯地块145-88Ma岩浆活动显著,从西向东由老变新,特征岩石组合为... 本文简要综述了古太平洋构造演化历史和中国东北及邻区构造单元,总结了中国东北及邻区白垩纪岩浆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岩石组合特征,认为中国东北额尔古纳-兴安-松辽-佳木斯地块145-88Ma岩浆活动显著,从西向东由老变新,特征岩石组合为软流圈地幔来源玄武质岩石,以及Ⅰ型和A型花岗岩类;88-65Ma岩浆活动较弱,仅少量OIB型玄武岩。完达山-锡霍特-阿林-延边地区白垩纪岩浆活动也具有从西向东由老变新的规律,特征岩石组合为高镁安山岩、埃达克岩、Ⅰ型及S型花岗岩等中酸性岩石。上述岩浆活动分别形成于弧后(板内)及大陆弧。中国东北早白垩世大陆弧具有弧后伸展,与年老大洋岩石圈的俯冲有关,是现代地球上少见的俯冲类型;晚白垩世中晚期,弧后发生构造挤压,与智利型大陆边缘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大陆边缘 太平洋 白垩纪 俯冲后撤
下载PDF
对《辽东地区北辽河群变酸性火山岩形成的时代及构造背景:古元古代陆内裂谷,还是活动大陆边缘?》一文的审稿意见
6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9-309,共1页
审稿意见1:胶-辽-吉活动带的大地构造属性和构造演化过程存在很大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其形成于陆内裂谷,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它是一个古元古代陆-弧-陆碰撞带,或更复杂的大地构造属性及演化过程。本文作者对辽东半岛河栏地区北辽河群... 审稿意见1:胶-辽-吉活动带的大地构造属性和构造演化过程存在很大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其形成于陆内裂谷,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它是一个古元古代陆-弧-陆碰撞带,或更复杂的大地构造属性及演化过程。本文作者对辽东半岛河栏地区北辽河群变酸性岩进行了较详细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明确提出变酸性岩是火山岩而不是深成侵入体,形成于(2153±11)Ma的古元古代,具弧火山岩的地化特征,虽与当前部分学者的观点相悖,但有利于促进争论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火山岩 陆内裂谷 构造背景 活动大陆边缘 辽河群 辽东地区 大地构造属性
下载PDF
古太平洋板块早侏罗世俯冲作用:来自吉林延边和龙地区辉长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记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超 王路远 +2 位作者 耿瑞 刘正宏 张乐彤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9-832,共14页
吉林延边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南缘东段,是古亚洲洋构造域和环太平洋构造域叠加与改造的地区。为确定吉林延边和龙地区沙松顶子辉长岩侵位时代和成因,探讨其大地构造背景,对沙松顶子辉长岩进行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地球... 吉林延边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南缘东段,是古亚洲洋构造域和环太平洋构造域叠加与改造的地区。为确定吉林延边和龙地区沙松顶子辉长岩侵位时代和成因,探讨其大地构造背景,对沙松顶子辉长岩进行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沙松顶子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75.6±1.1)Ma,为早侏罗世晚期;辉长岩具低Si、高Al特征和较高的Mg~#值,并含有较高的Cr、Ni、V、Co和Sc含量,Zr/Hf和Ba/Rb值具有幔源岩浆岩的特征,Nb/U值接近大陆地壳,反映沙松顶子辉长岩原始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有陆壳物质的加入;辉长岩稀土元素总含量较低,弱富集轻稀土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K、Sr等,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正Eu异常,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俯冲环境下形成的基性岩浆岩特征;辉长岩具有显著亏损的Hf同位素组成特征,ε_(Hf)(t)为2.5~7.0,均为正值,说明辉长岩原始岩浆应起源于高度亏损的地幔。综上所述,沙松顶子辉长岩形成于古太平洋俯冲作用下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其原始岩浆可能来源于亏损地幔,并遭受俯冲板片析出流体的交代作用和地壳物质的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早侏罗世 活动大陆边缘 太平洋板块 兴蒙造山带南缘 吉林
下载PDF
有关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岩浆作用演化问题沉思录 被引量:2
8
作者 胡受奚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40-46,共7页
文章提出和讨论许多有关中、新生代各个时期,如印支期(T—J;,250—185Ma)、燕山早期八一L,185~NOM幻、燕山中期(民,10~tX)MtX)M劝、燕山晚期(氏,!m~刀M的和喜马拉雅期o----m一Q 7()M~现在)的构造一岩浆作用问题,强调不同类型岩浆... 文章提出和讨论许多有关中、新生代各个时期,如印支期(T—J;,250—185Ma)、燕山早期八一L,185~NOM幻、燕山中期(民,10~tX)MtX)M劝、燕山晚期(氏,!m~刀M的和喜马拉雅期o----m一Q 7()M~现在)的构造一岩浆作用问题,强调不同类型岩浆岩如改造型花岗岩、同熔型花岗岩类、碱性花岗岩、钙碱性安山一流纹岩系、碱性火山岩以及不同类型的玄武岩与中国东部活动大陆边缘演化之间的重要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联系.经长期考虑,认为燕山晚期中国东部是沟一弧体系(安第斯型)向沟一弧一边缘海体系(西太平洋式)转化的过渡时期.与A型和B型俯冲有联系的火山作用在总体上的减弱、拉伸红盆在整个中国东部大陆的广泛分布以及沿海岸延伸长达ZMm左右的碱性花岗岩带的形成是这一过渡时期的良好标志.在新生代,钙碱性安山一流纹岩系、改造型花岗岩和同熔型花岗岩的消亡,碱性、高铝质玄武岩在大陆边缘的广泛分布,以及拉伸盆地发生加深和加宽;边缘海随着时间不断加深和加宽,并导致大洋玄武岩的发育;与B型俯冲有联系的钙碱性火山岩和同熔型花岗岩类迁移到岛弧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花岗岩 同熔花岗岩类 碱性花岗岩 A俯冲 B俯冲 安第斯活动大陆边缘 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
下载PDF
中国东北及邻区大陆边缘构造 被引量:133
9
作者 唐克东 王莹 +1 位作者 何国琦 邵济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6-30,共15页
中国东北及邻区大陆边缘包括两个构造带。内带由裂解的古陆碎块组成,其北部与古亚洲洋的演化有关,南部与古太平洋演化有关。外带由中生代地体组成。它们是晚古生代到早中生代的洋壳碎块与晚中生代的深海沟堆积组成的混杂体带。 吉亚洲... 中国东北及邻区大陆边缘包括两个构造带。内带由裂解的古陆碎块组成,其北部与古亚洲洋的演化有关,南部与古太平洋演化有关。外带由中生代地体组成。它们是晚古生代到早中生代的洋壳碎块与晚中生代的深海沟堆积组成的混杂体带。 吉亚洲洋封闭后到现代太平洋板块活动前,即由泥盆纪到侏罗纪曾存在过另一个大洋——古太平洋,其洋底扩张活动形成了上述的构造带。晚侏罗世后本区发育左旋平移断裂系,晚白垩世—早第三纪形成了陆缘火山-深成岩带。这些则是现代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缘构造 地体 无俯冲洋壳 太平洋 大陆边缘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毕力赫大型浅成低温-斑岩型金矿成矿系统 被引量:1
10
作者 卿敏 葛良胜 +3 位作者 唐明国 庞继尧 冯建兵 韩秀丽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985-986,共2页
毕力赫金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境内,是内蒙古103地质队1989年发现并探明的一个小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2007年,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与金曦公司联合在矿田开展国家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新发现大型斑岩型金矿体(卿敏等,2008),... 毕力赫金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境内,是内蒙古103地质队1989年发现并探明的一个小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2007年,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与金曦公司联合在矿田开展国家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新发现大型斑岩型金矿体(卿敏等,2008),找矿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金矿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生代 内蒙 华北地台北缘 火山机构 黄金地质 国家危机 花岗闪长斑岩 活动大陆边缘
下载PDF
扩张-裂解的中国东南及西太平洋区岩石圈
11
作者 谢窦克 郭坤一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18-122,共5页
中国东南为欧亚板块前缘,濒临西太平洋,它是中国最活跃的构造区之一,并以碰撞拼接、大陆扩张、裂解和伴随的增生岩浆地体为特点。这一发展过程都与欧亚大陆板块向东增生有着直接联系。
关键词 岩石圈 大陆扩张 西太平洋 构造区 欧亚大陆 构造格局 沉积盆地 大陆边缘 火山活动 磨拉石
下载PDF
中国境内环太平洋成矿带有关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秋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7年第4期411-414,共4页
环太平洋成矿带的概念由萌芽到产生大约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早在1922年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先生提出了燕山运动,这是我国境内环太平洋成矿带中的一次最强烈的岩浆活动。30年代,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提出了华夏和新华夏构造... 环太平洋成矿带的概念由萌芽到产生大约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早在1922年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先生提出了燕山运动,这是我国境内环太平洋成矿带中的一次最强烈的岩浆活动。30年代,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提出了华夏和新华夏构造体系,对认识环太平洋带的构造特征有很大裨益。 1946年,C.C.斯米尔诺夫提出环太平洋成矿带的完整概念。近年,М.И.伊齐克松将环太平洋成矿带划分为澳亚含锡体系,大铜环和大含金环等成矿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成矿带 著名地质学家 构造特征 大陆边缘 斯米尔诺夫 新华夏构造体系 岩浆活动 板块构造学说 斑岩铜矿
下载PDF
东亚大陆边缘的裂谷构造
13
作者 木村学 张维德 《海洋石油》 CAS 1989年第4期17-23,共7页
一、前言在亚洲大陆的东北部,目前拉张构造正处于活动阶段,这一般不认为是弧后海盆的扩张。因为弧后海盆的扩张一般始于火山前缘附近,随着扩张的深入,其扩张轴不断向更后侧移动。从这一点看,目前在亚洲大陆活动着的拉张构造确实难以划... 一、前言在亚洲大陆的东北部,目前拉张构造正处于活动阶段,这一般不认为是弧后海盆的扩张。因为弧后海盆的扩张一般始于火山前缘附近,随着扩张的深入,其扩张轴不断向更后侧移动。从这一点看,目前在亚洲大陆活动着的拉张构造确实难以划入弧后海盆扩张的范畤。然而,亦有观点认为现代亚洲大陆的拉张构造成因与弧后海盆的扩张相同。例如,Tapponier和 Molnar(1977)指出:南中国海和安达曼海等的弧后海盆是由于印度—亚洲之间的碰撞引起的挤出构造作用的产物,现代的亚洲大陆亦由于同样的原因而发生破裂。此外,宫城(1986)提出:日本海和其它西太平洋地区的弧后海盆因第三纪的热区而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边缘 弧后 地堑 亚洲大陆 西太平洋地区 拉张盆地 拉张运动 北东东 河流沉积 活动阶段
下载PDF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海西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挽琼 刘正宏 +4 位作者 王兴安 张超 范志伟 时溢 朱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71-1782,共12页
对乌拉特中旗德尔斯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相学、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岩石成因及研究区晚海西期构造演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发育两期:早期为中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晚期为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 对乌拉特中旗德尔斯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相学、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岩石成因及研究区晚海西期构造演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发育两期:早期为中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晚期为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岩石中的锆石大部分具核-边结构:边部震荡环带发育,Th/U值为0.16~0.50,反映了岩浆成因;核部呈浑圆状,多数具岩浆环带,个别弱分带-无分带,Th/U值为0.06~0.44,表明核部大部分属岩浆型残留锆石,个别为变质型残留锆石。测年结果显示:边部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早、中二叠世((279±3)Ma、(266±3)Ma),代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核部残留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1 972±63)Ma、(1 962±43)Ma,代表源岩的形成时代。岩石属于亚碱性系列,REE配分形式呈右倾型,LREE/HREE为5.86~22.81,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显示活动大陆边缘火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属性反映了早、中二叠世古亚洲洋向华北板块北缘的俯冲作用及古亚洲洋消亡的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花岗岩 早、中二叠世 地球化学 活动大陆边缘 乌拉特中旗
下载PDF
吉林延边五凤地区早侏罗世粗面安山岩岩石成因
15
作者 高子越 鞠楠 +2 位作者 李经纬 杨群 王可勇 《地质与资源》 CAS 2024年第1期12-23,40,共13页
以吉林省延边五凤地区粗面安山岩为对象,开展岩石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查明其SiO_(2)含量为58.33%~61.36%,K2O含量1.61~3.28%,全碱含量为6.77%~10%,属于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成因锆石^(206)Pb/^(238)U加... 以吉林省延边五凤地区粗面安山岩为对象,开展岩石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查明其SiO_(2)含量为58.33%~61.36%,K2O含量1.61~3.28%,全碱含量为6.77%~10%,属于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成因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75.52±2.7 Ma,与早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时间一致.岩石相对富集K、Ba、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U等强不相容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LREE/HREE比值较高,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征,表明岩浆可能源于地幔部分熔融,其源区受到俯冲的壳源物质交代.研究认为粗面安山岩形成于大洋俯冲系统的活动大陆边缘,属于早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岩浆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面安山岩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太平洋板块 早侏罗世 活动大陆边缘 吉林省
下载PDF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白乃庙地区徐尼乌苏组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金凤 刘正宏 +3 位作者 关庆彬 徐仲元 王兴安 朱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147-3160,共14页
本文对白乃庙地区徐尼乌苏组沉积特征、原岩建造、变质火山岩及变质碎屑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白乃庙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本次研究采集了徐尼乌苏组中具有代表性的变质含砾粗粒杂砂岩、变质英安质晶屑凝灰岩和变质... 本文对白乃庙地区徐尼乌苏组沉积特征、原岩建造、变质火山岩及变质碎屑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白乃庙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本次研究采集了徐尼乌苏组中具有代表性的变质含砾粗粒杂砂岩、变质英安质晶屑凝灰岩和变质长石石英细砂岩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2个变质英安质晶屑凝灰岩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40.9±1.8Ma(MSWD=0.10)和440.9±1.7Ma(MSWD=0.15),锆石Th/U比值为0.46~1.59,自形程度较好,发育有典型的岩浆锆石振荡环带结构,显示为岩浆成因锆石的特点,表明徐尼乌苏组的形成时代为早志留世。变质含砾粗粒杂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在452.0±1.3Ma^535.0±1.0Ma之间,最高峰值年龄为490Ma左右;变质长石石英细砂岩碎屑锆石年龄则在440.1±5.7Ma^3268.9±57.7Ma之间,最小谐和年龄为440.1±5.7Ma,峰值年龄为490Ma左右,另有1.0Ga、1.6Ga、1.8Ga和2.5Ga四个明显的峰值年龄。根据研究区徐尼乌苏组岩性组合与结构构造,可将该组划分为3个不同的沉积旋回。结合白乃庙地区徐尼乌苏组测年结果、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原岩建造及区域岩浆岩资料,白乃庙弧后盆地沉积可划分为三个演化阶段:早期快速堆积阶段(452.3~440.9Ma),形成了一套成熟度较低的粗碎屑岩建造,物源主要来源于白乃庙岩浆弧中的岩浆岩;中期火山喷发阶段(440.9~440.1Ma),以火山沉积作用为主,为火山碎屑岩建造夹有碳酸盐建造和少量碎屑岩建造,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该时期的火山活动;晚期稳定沉积阶段(<440.1Ma),形成一套细碎屑岩建造和碳酸盐建造,为浅海相稳定沉积,此时物源广泛,分别来源于华北克拉通基底、兴蒙造山带和白乃庙早古生代火山弧。根据徐尼乌苏组的沉积建造和火山建造特征,结合白乃庙火山弧岩浆活动特征,认为徐尼乌苏组形成于早古生代弧后盆地中,此时华北板块北缘属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尼乌苏组 早志留世 弧后盆地 安第斯活动大陆边缘 白乃庙
下载PDF
辽东黄花甸地区古元古代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鹏森 董永胜 +4 位作者 李富强 高铂森 甘宜成 陈木森 许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708-2724,共17页
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的辽东黄花甸地区出露大量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前人将该区的花岗质岩石统称为花岗质混杂岩。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将该套花岗质混杂岩解体为时代及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花岗岩——黑云... 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的辽东黄花甸地区出露大量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前人将该区的花岗质岩石统称为花岗质混杂岩。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将该套花岗质混杂岩解体为时代及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其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块状、条痕状、片麻状的不同构造类型,均显示富SiO_2(72.37%~77.44%)、贫Al_2O_3(11.69%~13.21%)、富K_2O(3.97%~5.11%)的特征,Na_2O/K_2O=0.64~1.08,TiO_2含量在0.18%~0.34%之间,MnO、MgO和P_2O_5的含量较低,分别为0.01%~0.07%、0.12%~0.32%和0.01%~0.06%,铝饱和指数A/CNK集中分布在1.33~1.45之间,A/NK在1.49~2.60之间,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Sr、Ba、Ti、P强烈亏损,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大部分为具有清晰震荡环带结构的岩浆锆石,从3个样品获得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分别为2185±29Ma、2183±13Ma、2166±10Ma,据目前所获得南辽河群碎屑锆石年龄(1.95~2.15Ga),本文认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侵位时代要早于南辽河群地层沉积的时间,构成了南辽河群地层沉积的基底。花岗闪长岩呈岩枝状侵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里尔峪组地层中,富SiO_2(72.54%~74.31%)、Al_2O_3(15.01%~16.17%),全碱(K_2O+Na_2O)平均7.77%,相对富钠(Na_2O/K_2O=1.27~2.82),贫钙、镁,MgO平均为0.26%,CaO平均为1.59%,Mg#值平均为54.0,铝饱和指数A/CNK集中分布在1.61~1.78之间,A/NK在1.49~2.60之间,属于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具明显的Eu正异常,Y/Yb低,Sr/Y高,而且强烈亏损Th、Ta、Nb、Ti等高场强元素,富集Ba、K、Rb、Sr等低场强元素,具有埃达克质花岗岩的特征。花岗闪长岩的锆石大部分为具有清晰震荡环带结构的岩浆锆石,从2个样品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995±18Ma、1995±13Ma。可以推断花岗闪长岩的侵位时代为2.0Ga左右。本文认为具有A型特征的黑云二长花岗岩是陆块内部拉伸减薄-裂解过程中下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具有埃达克质特征的花岗闪长岩是俯冲过程中所形成火山弧或活动大陆边缘岩浆活动的产物。以上研究表明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可能经历了在2.2~2.15Ga左右的拉伸裂解过程和2.0Ga左右俯冲挤压的构造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辽-吉造山带 A花岗岩 埃达克质花岗岩 活动大陆边缘 辽东黄花甸
下载PDF
陕西西乡县龙王塘地区新元古代岩体和脉岩锆石U-Pb年代学及源区性质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光高 崔建军 +7 位作者 刘晓春 陈少锋 曲玮 乔建新 陈龙耀 赵文平 李淼 刘林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4期574-589,共16页
陕西西乡县广泛出露的晋宁期岩浆岩是研究和理解扬子克拉通基底地质演化的一个窗口。通过对西乡县龙王塘地区的辉长岩体、花岗岩脉和钠长斑岩脉进行锆石U-Pb定年和原位Lu-Hf同位素分析,确定了岩浆侵位时代,揭示了岩浆源区特征。年代学... 陕西西乡县广泛出露的晋宁期岩浆岩是研究和理解扬子克拉通基底地质演化的一个窗口。通过对西乡县龙王塘地区的辉长岩体、花岗岩脉和钠长斑岩脉进行锆石U-Pb定年和原位Lu-Hf同位素分析,确定了岩浆侵位时代,揭示了岩浆源区特征。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体和花岗岩脉的侵位时间分别为(863.6±4.4)Ma和(863.6±3.8)Ma,是新元古代岩浆作用的产物。在两条钠长斑岩脉中识别出(905.2±8.2)Ma、(807.0±8.9)Ma和(762.5±4.2)Ma三组锆石年龄,第一组为继承锆石的年龄,后两组年龄分别代表两条岩脉的侵位时代。综上可知,龙王塘地区存在~864 Ma、~807 Ma和~763 Ma三期岩浆作用,以及早期(~905 Ma)构造热事件,岩浆作用具有长期性和多阶段性特征。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辉长岩体和脉岩的ε Hf ( t )平均值介于+7.1^+10.0之间。对已有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汉南地区的绝大多数新元古代岩体的ε Hf ( t )为正值,具有随时间偏离亏损地幔线,接近球粒陨石线的基本演化趋势。上述锆石U-Pb年龄和原位Lu-Hf同位素结果表明,龙王塘地区出露的新元古代岩浆岩起源于亏损地幔或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活动型大陆边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南杂岩 新元代岩浆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组分 岩浆源区特征 活动大陆边缘
下载PDF
早三叠世-晚白垩世古太平洋俯冲:沙巴的弧前岩浆记录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岳军 吴赛男 +6 位作者 钱鑫 Junaidi Bin Asis 王洋 张玉芝 冯庆来 王伟涛 张培震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54-971,共18页
厘定东亚大陆边缘中生代弧前岩浆记录以限定其俯冲边界及其时序,是解码古太平洋俯冲体系的关键.基于婆罗洲所处特殊大地构造位置且其具有弧前指示意义的基性-超基性岩石报道较少,本文选择菲律宾巴拉望构造带南延之婆罗洲沙巴地区开展了... 厘定东亚大陆边缘中生代弧前岩浆记录以限定其俯冲边界及其时序,是解码古太平洋俯冲体系的关键.基于婆罗洲所处特殊大地构造位置且其具有弧前指示意义的基性-超基性岩石报道较少,本文选择菲律宾巴拉望构造带南延之婆罗洲沙巴地区开展了系统研究.对昔加麦火成岩、古达、特鲁比和达弗尔湾蛇绿岩基性岩及相关岩石的全岩Ar-Ar和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元素和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沙巴基底发育有前三叠系岩石,构造上亲缘于华夏陆块或地处巽他古陆东缘.原定义为“沙巴非蛇绿岩的昔加麦基底岩石”的安山岩和英云闪长岩等形成于251~179 Ma,具埃达克质岩石地球化学属性,87Sr/86Sr(i)=0.70285~0.70307,εNd(t)=+6.5~+7.7,具太平洋洋中脊玄武岩(Mid-Ocean Ridge Basalt,MORB)型Pb同位素组成,源自俯冲板片派生组分交代的地幔源区,是古太平洋俯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限定出沙巴地区蛇绿岩的形成时代介于早-中侏罗世至晚白垩世(约185~85 Ma),其中特鲁比蛇绿岩可能较早发育(约185~140 Ma)、古达蛇绿岩主体形成于早白垩世(约135~112 Ma)、而达弗尔湾蛇绿岩形成持续至晚白垩世(约85 Ma).沙巴蛇绿岩中镁质岩石发育具相似Sr-Nd-Pb同位素组成的MORB型、高铌和富铌基性岩,其87Sr/86Sr(i)=0.70291~0.70567,εNd(t)=+6.6~+10.2,(206Pb/204Pb)i=17.91~19.00、(207Pb/204Pb)i=15.43~15.58和(208Pb/204Pb)i=37.61~38.47,其源区受板片派生熔体的交代改造,形成于古太平洋俯冲弧前背景.该研究限定出东亚大陆边缘的古太平洋西向俯冲至少自早三叠世(约251 Ma)即已启动、并持续至晚白垩世(约85 Ma),具长寿命(>150 Ma)“多阶段幕式进撤”的安第斯型俯冲特征,其白垩纪俯冲前锋位于现今中国台湾东部、菲律宾西部,经沙巴、延入古晋带、甚至帕朗卡拉亚一线.该地区构造格局直至晚白垩世末期-新生代早期才转换为现今西太平洋俯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活动大陆边缘 早三叠世-晚白垩世 太平洋西向俯冲 弧前岩浆作用 沙巴地区蛇绿岩 昔加麦火成岩
原文传递
智利月亮山地区闪长岩蚀变类型与地球化学特征
20
作者 王磊 方维萱 +1 位作者 鲁佳 张巨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62-,共1页
<正>智利中生代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床成矿带位于海岸科迪勒拉山带,与斑岩铜金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共同组成了南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上成矿系统组合(方维萱,2014)。主要矿床有坎德拉利亚铜矿床(Candelaria:460Mt@0.95%... <正>智利中生代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床成矿带位于海岸科迪勒拉山带,与斑岩铜金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共同组成了南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上成矿系统组合(方维萱,2014)。主要矿床有坎德拉利亚铜矿床(Candelaria:460Mt@0.95%Cu)、曼托贝尔德铜矿床(Manto Verde:600Mt@0.5%Cu;0.1 g/t Au),Santo Domingo铁铜矿床(Sillitoe et al.,2003)。在智利IOCG成矿带上,闪长岩(132~106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蚀变作用 坎德拉 迪勒 热液 银矿床 成矿带 贝尔德 活动大陆边缘 铜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